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結拜

遭詬病的功臣:蔣介石結拜大哥陳其美為革命嫖妓

  導讀:陳其美不是潔身自好之人,袁世凱的二公子袁克文曾在上海《晶報》上,以筆名“寒雲”連續三天刊載《辛丙秘苑》一文,記述其所見證的陳其美等人經常出沒於高等妓院,一邊狎妓,一邊策動義舉。  人物小傳:陳其美(1878年~1916年),字英士,浙江吳興人(今湖州市)。1906年春東渡日本,先後學習警政法律和軍事學。同年冬加入同盟會,在辛亥革命初期與黃興同系孫中山的左右股肱。陳其美是蔣介石的盟兄,又是蔣晉見孫中山的引薦人,其侄陳果夫、陳立夫之後亦成為國民黨中舉足輕重的人物,時有“蔣傢天下陳傢黨”之稱。1916年5月18日,袁世凱指使張宗昌派人赴上海法租界日本僑民山田純三郎的寓所,將陳其美暗殺,享年僅38歲。陳其美遇刺後,孫中山贊之為“革命首功之臣”。  遠渡東瀛識“豪傑”  作為革命黨人,陳其美出道較晚,晚至1906年29歲時,才在其弟弟陳其采的資助下東渡日本留學,由此加入同盟會,而與早期的光復會並無淵源。  陳其美自稱書生,即“其美一書生耳”,卻有“四捷”之稱,即口齒捷、主意捷、手段捷、行動捷,又素以“冒險為天職”,且生性豪爽,好結交。因此,從29歲加入同盟會到38歲遇刺身亡,在短短9年間,便確立瞭僅次於孫中山甚至高於黃興的國民黨黨內地位。有一個在坊間流傳甚廣的小故事,對其性情可略見一斑——  在1906年一天的早晨,陳其美前往東京西片町散步,走到一片小樹林邊時,看到一名中國青年正在舞劍,遂上前搭訕,才知此人乃振武學堂學生蔣志清(蔣介石)。陳其美見其長得機靈英武,又是浙江同鄉,便有意交往。隨後,又認識瞭留日士官生黃郛,陳其美率性地提出彼此結拜為異姓兄弟。蔣志清因為比陳其美小9歲、比黃郛小7歲,深感以小攀大有不恭之嫌,所以有意推辭,但陳其美執意結拜。遂三人互換蘭譜,盟約“安危他日終須杖,甘苦來時要共嘗”,蔣志清特意將盟約刻在兩把寶劍柄上,分贈盟兄。之後,陳其美介紹兩位盟弟加入同盟會。  事實上,陳其美在日本留學生中年齡偏大,堪稱大器晚成,這也與其傢族和經歷有直接關系。陳其美的父親陳延佑系晚清秀才,後屢試不第,繼而棄儒從商,在錢莊做些文字筆墨事務,傢境小康。陳延佑膝下三子:長子其業;次子其美;幼子其采。   陳延佑於1893年病故,傢境由此日漸困窘,15歲的陳其美不得不到當鋪做學徒。老三陳其采卻少年得志,16歲考中秀才,後入金陵同文館、南洋武備學堂,1898年11月由浙江巡撫劉樹棠選派官費留學日本,初入日本成城學校學習日語和中學課程,再入日本近衛步兵第四聯隊做見習士官,後入日本士官學校步兵科學習,期間曾任“留日同學會”會長,1902年3月以第一名成績畢業,後任湖南長沙新軍統帶。  1906年時,陳其美已於上海謀生三年,在同康泰絲棧任佐理會計,同時入科學儀器館的理科傳習所學習自然科學知識,正苦於“商賈征逐末利,何補於國傢的危亡”!在弟弟陳其采的資助下東渡日本後,他先入東京警監學校學習警政法律,後進東斌學堂學習軍事。  當時,清廷官派到日本的軍校生一般要先入成城學堂,即日本士官學校的預備學校。後來,日本方面設立瞭專收中國人的振武學堂作為預備學校。在成城學堂或振武學堂學習兩年合格後,再赴日本現役軍隊見習一年,然後進入日本士官學校學習一年,再回原見習部隊實習三個月,這才能獲得日本士官學校的畢業證書。也就是說,陳其美所入的東斌學堂並非“正宗”官辦。不過,該校有孫中山的暗中資助,由日人寺尾亨博士出面創辦,旨在秘密訓練革命軍事骨幹。陳其美在加入同盟會後,便與部分同學組織起“軍事體育會”,學理論、練體魄,為將來的起義和暗殺活動做準備。  在加入同盟會初期,陳其美並非迅速脫穎而出,亦未受到孫中山的青睞。他在信念方面仍存在困頓與波動,乃至對清廷抱有甚多希望,曾在1907年給弟弟陳其采的信中寫道:“寄身海外,眷念祖國現在之狀態,十分恐懼。惟望內外官吏,對於政治勿騖虛名,而求務實,則漸有希望補救。黨派之猜忌,實最為害。”在信中,他還對清廷兩江總督端方及一些赴日的提學使寄以期望。  不過,在日本留學期間,陳其美不僅結識瞭孫中山、黃興、宋教仁、汪精衛、胡漢民等,亦結交瞭一批江浙籍的革命黨人如秋瑾、徐錫麟、張靜江等,以及當時的小字輩蔣志清,即後來直接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蔣介石。這,為他今後的經歷和影響力起到瞭決定性的作用。  生性風流黑白道  陳其美的嶄露頭角始自1908年。在前一年,兩廣、雲南的起義先後失利,同盟會內部發生嚴重分歧乃至分裂,而光復會竟然自立門戶去瞭。與此同時,徐錫麟、秋瑾被清廷殺害後,上海的革命力量受到嚴重挫折,幾乎停止瞭一切活動。由此,陳其美奉派從日本回國,負責聯絡上海、北京、天津、杭州等地的會黨,以重振旗鼓。  在上海,陳其美憑借自己的能力很快就打開瞭局面,不僅創辦精武武術學校,聘請武術大師霍元甲為總教師,還動員大批江浙富商加入同盟會,諸如虞洽卿、王一亭、沈縵雲等,甚至先後創辦瞭《中國公報》《民聲叢報》,並協助於右任創辦《民立報》。  陳其美最為倚重的一支有生力量便是秘密社團瞭,也就是威震江湖的青幫。青幫始自明末清初的秘密會社,其輩份以“清靜道德,文成佛法,仁論智慧,本來無信,元明興禮”排行,至晚清,這二十字已經排完,又加入“大通學悟”四字,以“大”字輩為最高。而陳其美便排行在“大”字上,在光復上海時,其幫會弟兄劉福彪率三千餘手下擔當起突擊隊的作用;在隨後的內爭外鬥中,其另一個幫會弟兄應桂馨(應夔臣)則充當瞭打手的角色。  陳其美在上海幫會中的勢力之大可想而知,而蔣介石的青幫淵源也是源自於此。事實上,這一幫會背景也為陳其美從事革命活動提供瞭相當的便利條件,甚至成為他在同盟會中樹立並鞏固地位的基石。對此,楊思義曾有這樣的記述:“上海的戲院裡,茶館、澡堂裡,酒樓、妓院裡,無論哪個角落裡都有他的黨羽。所以,一輩革命同志無論有什麼活動,都要拉他入夥,尤其是辛亥年中部同盟會之成立,大傢都要依靠他做臺柱子。”另有如下記載:“陽為縱情聲色,以掩飾偵者耳目,外間僅知德福裡為遊宴之場,而不知為發縱革命決定大計之所在也。”由此可見,陳其美可謂是三教九流通吃,黑白兩道全占。  陳其美確實曾在妓院酒樓設立瞭秘密機關,據同盟會員張奚若回憶,在辛亥革命前,他與陳其美“第一次彼此就躺在姑娘屋裡的床上交頭接耳地說話。姑娘當然避開瞭,老媽子總不時進來倒茶、拿瓜子。這是我第一次進堂子,此後還在那裡吃過幾次酒,也是陳其美請的”。至於強調“陽為縱情聲色,以掩飾偵者耳目”,似有矯情之嫌,因為在聲色之場難免會有兼而有之的行為。況且,陳其美似也不是潔身自好之人,至少袁世凱的二公子袁克文曾在上海《晶報》上,以筆名“寒雲”連續三天刊載《辛丙秘苑》一文,記述其所見證的陳其美等人經常出沒於高等妓院,一邊狎妓,一邊策動義舉。  在辛亥革命後,陳其美甚至被封瞭個“楊梅都督”的綽號。說到“楊梅都督”,不能不提“都督”的來歷,其實這也與黑道手段有關。  繼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之後,上海旋即發動起義。陳其美為搶頭功,提前一天便帶領以幫會人員為主的數十人,去攻打清廷最頑固的堡壘江南制造局,以控制武器庫,在兩度失利的情況下,他竟隻身進入制造局,試圖勸說總辦張士珩放棄抵抗,結果反被扣押。光復會領袖李燮和、商團首領李平書聞訊後,隨即率領光復軍馳援,並攻下制造局,救出瞭被捆縛的陳其美。在緊急情況下,起義者一面將陳其美送回駐地修養,一面推舉李燮和為臨時司令,並主持一切工作。相關閱讀推薦:李宗仁:黃百韜是被蔣介石“排除異己”害死的戰時外交:《辛醜條約》是如何被蔣介石廢除的保定軍校:第一所正規軍事院校 蔣介石葉挺在此畢業倒蔣大戰之喋血天津海關:閻錫山“暗算”蔣介石揭秘:歷史之“暗殺大王”陳其美開創民國暗殺風陳其美:最另類的辛亥元勛蔣介石的領路人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上海光復後,起義者開會推舉滬軍都督,而李燮和成為陳其美的最大對手,甚至連李平書也對大傢推舉李燮和表示贊同。不過,陳其美竟然鼓動青幫弟兄大鬧會場,甚至揚言要用手榴彈與其同歸於盡,以遏制支持李燮和的聲音。最終,陳其美坐上瞭都督的寶座,而且推舉會議結束伊始,街頭就貼出瞭安民告示,上面赫然蓋著滬軍都督陳其美的大印,顯然他早就做好瞭掌權的準備。  雖然有此一說,不過史書將上海的光復往往歸功於陳其美。對此,孫中山不僅表示認同,而且對其大加稱贊,曾表示:“陳英士(陳其美)在此積極進行,故漢口一失,英士則能取上海以抵之,由上海乃能窺取南京。後漢陽一失,吾黨又得南京以抵之,革命之大局因以益振。則上海英士一木之支者,較他省尤多也。”  在陳其美就任滬軍都督後,徐震直接致信勸其不要“冶遊”“狎邪”,繼而充當“楊梅都督”。隨後,陳其美在於右任執掌的《民立報》上發出公開信,稱“軍興以來,大小之事,日數十起”,因此分身乏術,不可能在外“冶遊”。不過,他同時承認:“昔日為秘密結社之故,偶借花間為私議之場,邊幅不修,無須自諱。”  事實上,在“生活作風”問題上,陳其美一直被同仁與後人詬病。   功過分明任評說  在辛亥革命前後,無論是對垂死的清廷,還是對復辟的袁世凱,陳其美均能身先士卒,乃至屢屢將自己置之於死地,堪稱一個狠角色。對於黨內,他依然慣用鐵手腕,甚至不惜痛下殺手。  在上海光復後,陳其美就曾派人刺殺李燮和,不過僅擊斃瞭其衛兵,李燮和算是躲過一劫。  攻克南京後,江浙聯軍參謀長陶駿葆抵滬訪謁宋教仁和黃興,然後前往滬軍都督府拜會陳其美。陳其美命令衛兵將陶駿葆槍決在都督府大堂上。陶駿葆的哥哥陶遜為此發出電函,指責陳其美“同類相殘”。  最為引起轟動的,還是陳其美指使蔣介石制造的“陶成章遇刺案”。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陶成章是光復會領袖之一,在辛亥革命前,他負責光復會聯絡蘇、浙、皖、閩、贛五省的會黨工作。陶成章幼時受過嚴格的舊式教育,對賭博、狎妓等陋習堪稱深惡痛絕,乃至不分場合與對象予以直言不諱。據李凈通回憶:“陳其美在日本時,陶成章曾當著孫中山面前勸陳其美戒嫖戒賭。陳認為陶有意侮辱他,恨之甚深……”  在上海光復後,陳其美登上滬軍都督之位,進而又覷視浙江都督一職。不過,當時眾人有意推舉陶成章主政浙江。與此同時,陶成章設立瞭“駐滬浙江光復義勇軍練兵籌餉辦公處”,也就是公開在陳其美所轄的上海進行籌餉、募兵、練兵,這無異於給自己埋下禍根。  對陶成章執行刺殺任務的,正是陳其美的左膀右臂、時任滬軍第5團團長的蔣介石,以及蔣的舊友、綠林出身的王竹卿。事後,孫中山聞訊十分氣憤,登報指責這是在“挾私復怨”“擅行仇殺”,並下令“嚴速究緝,務令兇徒就獲,明正其罪,以泄天下之憤”。很快,王竹卿就被緝拿歸案並處以極刑。蔣介石則在陳其美的庇護下,遠渡日本避禍。在1945年10月,上海勝利出版社發行鄧文儀《蔣主席》一書,其中第八章的標題為《槍殺陶成章》,文中稱是蔣介石親手“一槍把他打死”。鄧文儀是黃埔一期生,又在蔣身邊做過八年侍從,其言足以據信。  再說孫中山在第二次流亡日本後,深感失敗原因是黨內意見不一所致,提出“毀黨造黨”的主張,並改組成立旨在統一意志的中華革命黨。陳其美作為孫中山的得力助手,出任黨總務部長,並利用自己的幫會經驗制定瞭一套嚴格的入黨手續,並且要填寫誓約,包括“永守此約,至死不渝,如有二心,甘受極刑”字樣。另外,如果某黨員叛黨,除本人要被處以極刑外,其介紹人也要負連帶責任。  實事求是地講,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陳其美的鐵腕手段無疑對整頓黨務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如此,他在辛亥革命初期網絡在滬軍都督府下的人物,如黃郛、蔣介石、何應欽、戴季陶、邵元沖、吳忠信、張群、陳果夫等,均堪稱後來國民黨的中堅。   也就是說,陳其美不僅為國民黨的崛起遺留瞭政治遺產,還培養瞭一批中堅力量。不過,其剪除黨內異己的手段也堪稱觸目驚心,成為後人詬病的又一原由。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劉邦項羽為何會是結拜兄弟:起傢之初的一場相遇

楚雖三千,亡秦必楚。陳勝是楚國人,項梁、項羽也是楚國人。後來正是楚國人的前仆後繼,才把腐朽的秦王朝徹底推翻。 正在項梁開始籌備起義這個節骨眼上,會稽太守殷通主動把他請上府去瞭,把他的起義日期又大大向前推進瞭。 如果殷通後來知道自己這一請是引狼入室的話,他一定會為自己粗率的行動而感到後悔。當時殷通以敏銳的眼光看到秦朝馬上就要滅亡瞭。歷史的潮流如此,已經不可逆轉瞭。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於是,他決定先發制人,此時不起義更待何時?他找來項梁是想讓他助他一臂之力。一些必要的客套過後,殷通終於說到瞭正題,他正色說道:“我想起義。” 項梁聞言先是一震,然後裝成比傻子還傻的樣子,表示聽不懂太守的話。 “我想起義。”當殷通第二遍說這句話時,項梁才知道太守並不是在開玩笑,也不是在試探自己。 “大勢所趨,太守真是識時務者瞭!”項梁說這句話時,已明白太守這次請他來的目的瞭,心裡不由暗道:可惜你雖識時務,卻不識人,我堂堂項氏名門之後,豈會和你這個昏庸無能的太守同流合污。

關羽失荊州的背後:劉備借機除掉結拜兄弟

  筆者日前拜讀瞭蔣星煜先生在《新民晚報》上所撰的《劉備聯孫拒曹有始無終》一文,頗受啟發。但又感到關羽失荊州不僅僅是孫劉聯盟有始無終的問題,蜀失荊州之事頗為復雜,內中既有關羽本人的問題,又有諸多隱情曲折鮮為人知的史實。今餘不揣淺陋,茲據《三國志》《資治通鑒》等史籍鉤沉索隱,一者公諸同好,二者就正於蔣先生。  關羽指揮不當,終致地失人亡  關羽首戰於禁告捷,使荊州軍處於主動地位。在此情況下,關羽過高地估計瞭自己的力量,誤認為固守樊城的曹仁已成甕中之鱉,“有必破之勢”,因而不是集中兵力迅速殲滅曹仁主力於樊城,反而分兵南下,渡過漢水,“遣別將圍魏將呂常於襄陽”,並派遣遊軍進至許都附近的郟下。使本來兵力就不雄厚的荊州軍更加分散,結果是樊城也攻不克,襄陽也打不下,導致軍卒疲憊,士氣低落。  建安二十四年八月,“天霖雨十餘日,漢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曹)仁人馬數千人守城,城不沒者數板。”關羽在這樣有利條件下,都不能攻破襄樊,到瞭十月旱季,就更沒有取勝的希望瞭。且魏將徐晃率援兵已到達樊城附近。《資治通鑒》載:“晃營距羽圍三丈所,作地道及箭飛書與(曹)仁,消息數通。”這就更加堅定瞭守城魏軍的信心,也使雙方的力量發生瞭有利於曹軍而不利於關羽軍的變化,因而關羽繼續圍攻襄樊已失去意義。況且,曹操已將孫權偷襲荊州的計劃透露給關羽。如果此時,關羽能迅速返師回救江陵,則荊州可保,羽軍可全。可惜,關羽不能判斷戰場形勢的變化,“猶豫不能去”,致使荊州軍不僅受挫於徐晃,而且延誤瞭回救南郡的時機。  關羽所犯的致命錯誤,是其得知荊州失陷的消息後,不顧一切,冀圖奪回南郡。江陵、公安並非羽軍戰敗而丟失,而是傅士仁、糜芳二將投降所致,吳軍兵不血刃而得二城,未損一兵一卒,士氣正旺。更為愚蠢的是,關羽在退還江陵的途中,還“數使人與(呂)蒙相聞”,責問其違背同盟。呂蒙乘機展開攻心戰術,“厚遇其使,”並使其“周遊城中,傢傢致問,或手書示信。”使者回營後,羽部下“私相參訊,咸知傢門無恙,見待過於平時,”遂使“關羽吏士無鬥心。”   《江表傳》稱:“羽好左氏傳,諷誦略皆上口。”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關羽對發生於春秋時期的戰例幾乎是一無所知。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北會諸侯於黃池,”越王勾踐乘虛派兵攻入吳都,“虜吳太子友,……吳人告敗於王夫差,夫差惡其聞也。或泄其語,吳王怒,斬七人於幕下。”夫差誅殺信使滅口,所為何來?很顯然,為的是怕走漏消息,動搖軍心。關羽如果稍有頭腦,封鎖消息都來不及,何至於派遣使節至呂蒙處。關羽所率的數萬大軍在返師途中並未被呂蒙攻擊,而是邊走邊潰散,等到走麥城時,“兵皆解散,尚十餘騎。”這是何等拙劣的軍事指揮,可見朱大渭先生評價關羽是“千古名將獨一人”的論斷是根本站不住腳的。  關羽與部屬的關系  關羽鎮守荊州期間,同東吳關系不斷惡化,最終反目成仇,那麼他與部屬的關系又如何呢?關羽北攻襄樊,留守江陵與公安的是糜芳和傅士仁。然而,關羽同這二員承擔守禦大本營重任將領的關系極為糟糕,並由此釀成糜芳、傅士仁叛變投敵,拱手獻城於呂蒙的慘禍。  《關羽傳》載:“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將軍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咸懷懼不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可見,由於糜、傅二人的叛變,呂蒙幾乎是兵不血刃地奪取瞭南郡。相關閱讀推薦:曹操和關羽的情敵關系:共同追過“有夫之婦”三國時期關羽張飛打仗到底用的什麼兵器?三國武聖關羽如何相處妙計:水淹七軍華佗能為關羽刮骨療傷為何不能為曹操治病?揭秘關羽失荊州背後:指揮不當致地失人亡分頁:1/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其實,關羽北攻襄樊前,並不敢掉以輕心,他對荊州的守禦還是作瞭精心安排。首先,“羽討樊而多留備兵,恐(呂)蒙圖其後故也。”其次,關羽在江陵、公安的沿江地帶修築瞭許多“屯候”,一旦發現敵情,即可舉火,施放狼煙。第三,關羽在鎮守荊州期間,為防范吳軍的進攻,大築江陵、公安二城,將其建成內外套城,形成堅固的兩道防線。而且江陵距樊城隻有350裡,當時輕騎一晝夜行300裡,隻需一天多即可趕回。所以,盡管呂蒙巧施計謀,“使白衣搖櫓,作商賈人服,晝夜兼行,至羽所置江邊屯候,盡收縛之,是故羽不聞知。”但胡三省在《資治通鑒》中作註曰:“屯候雖被收縛,使糜(芳)傅(士仁)無叛心,羽猶可得聞知也。”可見,隻要糜芳、傅士仁堅守城池,不投敵叛變,關羽迅速返師,與江陵、公安的守軍前後夾擊吳軍,關羽與呂蒙孰勝孰負尚難逆料也。分頁:2/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那麼,糜芳、傅士仁為何在關鍵時刻倒戈呢?除瞭呂蒙大軍出其不意,兵臨城下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與羽有隙”、“素皆嫌羽輕己”。關羽既然瞧不起糜、傅二人,就不該把如此重要的後方基地托付給平素就被他輕視的兩位將領。雖然糜、傅二人都有很深的政治背景(糜芳是劉備的妻兄,傅士仁是劉備的同鄉),但作為全軍主帥就應該有較為寬廣的胸懷,要有容人的氣度。劉邦滅楚,靠蕭何主持關中,劉秀成功,靠寇恂主持河內,曹操統一北方,靠棗祗主持許縣屯田。隻有關羽的後方基地是建立在火山口上。劉邦在成皋、廣武與項羽對峙其間,“數使使勞苦丞相”。為的是籠絡蕭何,以免他心懷反側。關羽與曹仁在樊城相峙之時,令“芳、仁供給軍資,”芳、仁沒有及時將“軍資”運往前線,關羽就大發雷霆,宣稱“還當治之。”這種做法不啻是使早與關羽“有隙”的糜、傅二人更加“懷懼不安”,一旦形勢發生變化,豈能阻止他們臨陣倒戈。  前引《關羽傳》雲:“於是(孫)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這段史料中還有一個幽隱未顯的問題,即孫權除瞭“陰誘”糜芳、傅士仁之外,還有沒有“陰誘”荊州的其他重要人物?盡管史料中沒有具體說明,但與關羽素來不睦的潘浚值得關註。   潘浚是荊州武陵人,他先在劉表那裡任江夏郡的從事,此後又在劉備手下為治中。“備入蜀,留典州事,”公安是荊州的治所,既然“留典州事,”那潘浚必然留守在公安。傅士仁於公安叛降,如此大事,必有同黨參與,一起策劃。同黨為誰?最大的可能就是潘浚,因為潘浚身為荊州治中從事,職責甚重,沒有他點頭贊同,傅士仁是不敢輕率“迎權”的。對此《三國志集解·潘浚傳》引用王懋竑之語:“按潘浚為昭烈(劉備)治中,又典留州事。責任蓋不輕矣,與士仁共守公安,士仁之叛降,潘浚豈得不知之?自典留州事而聽其迎降,可乎?……故浚當與糜芳、士仁同,(楊)戲之譏貶自不為過?”所謂“楊戲之譏貶”是指楊戲所撰《季漢輔臣贊》之語:“潘浚字承明,武陵人也。先主入蜀,以為荊州治中,典留州事,亦與關羽不穆。孫權襲羽,遂入吳。”從中可知,潘浚“亦與關羽不穆”,表示其在與關羽的關系上和糜芳、傅士仁是一致的。  孫權既然知道糜芳、傅士仁與關羽“有隙”而“陰誘”之,那麼身處荊州治中之位,“典留州事”的潘浚和關羽“不穆”,孫權又怎麼會放過這個機會不去“陰誘”呢?且糜芳、傅士仁作為迎降首功,後在吳國雖得錄用,但不過為人部屬,反不如潘浚,其一“迎降”,孫權即“拜浚輔軍中郎將,授以兵,遷奮威將軍,封常遷亭侯。權稱尊號,拜為少府,進封劉陽侯,遷太常”。若非潘浚“迎降”之功大於糜、傅,潘浚官運豈能如此亨通。  關羽不僅與部屬不睦,與蜀中其他將吏的關系亦十分緊張。例如“劉封者,本羅侯冠氏之子,先主至荊州,以未有繼嗣,養封為子”。關羽既然與劉備“寢則同床,恩若兄弟”,那他同劉備的養子劉封就有瞭叔侄關系。然而就是這位與關羽有叔侄之親的劉封,在“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劉)封、(孟)達,令發兵自助”的關鍵時刻,離襄樊前線隻有咫尺之遙的副軍將軍、上庸太守劉封居然裝聾作啞,抗拒羽命。“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可見,關羽與劉封、孟達等人關系異常緊張,導致封、達擁兵上庸,任憑關羽“連呼”而不理不睬,作壁上觀。總之,關羽在鎮守荊州,攻打襄樊時,屢屢失誤,且性格“剛而自矜”,“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故陳壽說他“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分頁:3/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蜀中不發救兵問題  關羽發動襄樊戰役,雖然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但最終卻導致荊州失守,自身也為孫權所殺。這其中有很多隱情至今令人費解。襄樊戰役前後,吳、魏使者往來不絕,密謀夾擊關羽,可謂緊鑼密鼓,配合默契,而劉備、諸葛亮對此卻一無所聞,對關羽未作任何具體的軍事、後勤與外交的部署和支援。更使人困惑的是,當曹操親統大軍屯駐摩陂,並不斷調遣於禁、龐德、徐晃率兵增援樊城,如此規模巨大的軍事行動,蜀漢政權居然作壁上觀,絲毫沒有采取任何對策,最後當關羽敗走麥城,面臨全軍覆沒之際,蜀中援軍還是遲遲不至。這就引起瞭後人的紛紛揣測。國學大師章太炎先生於《訄書·正葛》中提出瞭“(蜀)假手於吳人,以隕關羽之命”的觀點。章氏之觀點雖是假設,但卻不無道理。比如前輩史學傢田餘慶先生亦持近似觀點。他在《秦漢魏晉史探微》中說:“《三國志》留下為賢者諱的史筆有不少,其著者如關羽敗死問題。《關羽傳》羽敗死,荊州棄守,讀史者總不免有懷疑。思欲究其所以,論其責任。委罪於劉封並不足以釋此疑惑。人們自然而然地想到瞭劉、葛,特別是劉。……章太炎始脫去忸怩之態,直謂蜀假吳人之手殺此易世所不能禦之關羽,且斷其責不在他人而在劉備。章氏之論確否,姑不置論,他無所顧忌的學術態度,是當今治史者所應具備的。”我以為田先生所論甚是,荊州之失,關羽敗亡,劉備當負主要之責是毋庸置疑的,甚至亦不排除劉備假吳人之手剪除關羽的可能性。  關羽作為劉備手下的第一號將領,驕橫跋扈、目空一切,不要說蜀中一般的將吏不放在眼裡,即便對主公劉備亦時有怨懣之辭。《蜀記》曰:“初,劉備在許,與曹公共獵,獵中,眾散,羽勸備殺公,備不從。及在夏口,飄颻江渚,羽怒曰:‘往日獵中,若從羽言,可無今日之困。’”劉備在許昌之時,被曹操軟禁,猶在虎口之中,稍有不慎,即可遭致殺身之禍,備投鼠忌器,豈敢輕舉妄動。關羽不明事理,居然發怒,責備劉備為何當時不誅鋤曹操,豈非無理取鬧!分頁:4/5頁  上一頁2345下一頁  建安十九年,劉備攻益州,西涼馬超來投,馬超是東漢末年頗具聲望的虎將,劉備得之喜出望外,即封其為平西將軍,位同關羽,遠在荊州的關羽聞之極為不滿,當即寫信給諸葛亮,“問超人才誰可比類,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佈)、彭(越)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羽美須髯,故亮謂之‘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由於諸葛亮的協調,關羽對於劉備重用馬超的不滿才得以緩解。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自稱漢中王,欲重用黃忠為後將軍。“諸葛亮說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關(羽)、馬(超)之倫也,而今便令同列,馬、張(飛)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先主曰:‘吾自當解之。’”《費詩傳》曰:劉備“遣(費)詩拜關羽為前將軍,羽聞黃忠為後將軍,羽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關羽斥罵黃忠為“老兵”(魏晉時代兵卒身份低下,“兵”成為對人侮辱的稱呼,如劉巴以張飛為武人而罵之為“兵子”;彭羕罵劉備為“老革”),這是憤怒之極的表現,是誰將自己與這個“老兵”同列,當然是劉備,因而關羽的憤怒不是指向黃忠,而是指向劉備。  由此可知,關羽對劉備有諸多不滿。對此,劉備當然不可能無所察覺,但是,關羽手握重兵,鎮守荊州,不但易代之後將難於控制,即劉備健在之時也感到沒有把握。怎麼辦?如何處理這個問題,這必將提上劉備思考的日程。  如前所述,劉備任糜芳為南郡太守鎮守江陵,傅士仁為將軍屯駐公安,除瞭這兩座城池是軍事要地之外,是否還有更深層次的考量?我懷疑是有的。糜芳字子芳,東海人,劉備之妻糜夫人之兄。傅士仁字君義,廣陽人,為將軍,亦為劉備所器重。劉備極有可能是用糜芳、傅士仁二人來做關羽的監軍。特別是糜竺、糜芳兄弟,與劉備的關系非同一般。劉備任徐州牧時,即得到糜竺、糜芳的支持。當劉備為呂佈所敗處於困窘之際,糜竺資以“金銀貨幣以助軍資”,劉備“賴此復振”。糜竺又“進妹於先主為夫人,……竺弟芳為彭城相,皆去官,隨先主周旋”。待劉備取得益州,即拜糜竺為安漢將軍,地位在軍師將軍諸葛亮之上。可見,糜竺與劉備的關系極為密切,糜芳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劉備以糜芳為南郡太守絕非偶然,很可能是以自己的這位妻兄來監視關羽。關羽當然知道劉備的“用意”,故對依恃裙帶、同鄉關系而得志的糜、傅二人從不假以詞色,不僅輕視、鄙視他們,甚至表示“還當治之”。  關羽水淹七軍後,“陸渾民孫狼等作亂,殺縣主簿,南附關羽,羽授狼印,給兵,還為寇賊。自許以南,往往遙應羽,羽威震華夏,魏王操議徙許都,以避其銳”。面對如此的形勢,劉備自然是興奮的,然興奮之餘,不知其是否還有一絲隱憂,即平日已十分跋扈的關羽很可能會更加居功自傲,屆時將有尾大之慮。此時劉備年已近耳順,其子劉禪懦弱,故在養子劉封丟失東三郡之後,“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禦,勸先主因此除之”。劉備欣然同意,遂“賜封死,使自裁”。  既然劉備能不顧父子之情,毫不猶豫地處死劉封,劉備又怎麼會考慮其同關羽所謂的“兄弟”關系呢?何況關羽要比劉封“剛猛”得多,易世之後,劉阿鬥根本“制禦”不瞭他。陳壽在《先主傳》中評曰:“先主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高祖乃劉邦也,為鞏固西漢王朝,劉邦生前就翦除瞭韓信、彭越、英佈等異姓王。劉備既有“高祖之風”,就有可能會效仿祖宗“故事”,在關羽丟失荊州,全軍覆沒之後,幹脆“假手於吳人,以隕關羽之命”。所以,我們千萬不要把古代的君臣關系太理想化,以為真的有什麼桃園結義,誓同生死。  由於《蜀書》記載過於簡略,筆者找不到確切的史料證明以上揣測,但仍可從《蜀書》的有關記載中尋覓出蛛絲馬跡。例如,厐統死後,“先主痛惜,言則流涕”。法正死時,“先主為之流涕者累日”。張飛被剌身亡,劉備驚曰:“噫,飛死矣。”照理來說,關羽為國捐軀,且身首分離,死得極其壯烈,劉備應該更為悲戚,但查遍《三國志》及裴註,卻找不到劉備流涕的記載,是陳壽漏記瞭嗎?不可能,如此大事,有良史之稱的陳壽又豈能不錄。另外,關羽死後,劉備並未予以其謚號,至後主劉禪時,才“追謚羽曰壯繆侯”。但劉備是否對所有的臣僚都不給謚號呢?亦非如此,法正死後,劉備即“賜曰翼侯”。劉備為何要厚法正而薄關羽呢?由於史料闕失,其中奧秘恐怕永遠也無法解密瞭。分頁:5/5頁  上一頁345下一頁

杜月笙識人之能:與賭場小混混戴笠當場結拜

  1921年左右,戴笠在上海還隻是一個賭場裡的小混混。有一次在杜月笙的賭場裡擲骰子,技藝超群,讓賭場出血不少,看場子的人要收拾他一頓,結果,戴笠指名道姓要見杜月笙。杜月笙見瞭戴笠,讓他表演一下。一看之後,對戴笠的絕技贊不絕口,認為此人心思手腕這麼靈活,非常人可比。於是當場結拜,以兄弟相稱。後來成為軍統特務頭子的戴笠是蔣介石最信任的心腹。  1931年6月9日,是舊上海的一個大日子。這一天,上海灘名人杜月笙的杜傢祠堂舉辦落成典禮,轟動瞭整個上海灘。據當時報紙記載:上午9時,6支儀仗隊從“杜公館”出發,長達數裡。儀仗隊過江時,甚至把十幾個觀看的市民擠落江中。典禮上不但有蔣介石親送的“孝思不匱”大匾額,南京、上海各界要人也悉數到場。何等的風光!何等的排場!  80年後,杜傢祠堂經歷瞭時代變遷,已然風光不再。這片已經成為軍事禁區的地方,常人已經很難進入。隻有祠堂裡鬱鬱蔥蔥的羅漢松還依稀記得,杜月笙傢族在上海呼風喚雨的日子。  會做人的黑幫老大  當年杜傢祠堂的落成典禮上,宣讀的是國學大師、古文大傢章太炎的《高橋杜氏祠堂記》。文章一開頭便說:“杜之先生帝堯,夏時有列累,及周封於杜,為杜伯。……”章太炎妙筆生花,把杜月笙的祖宗追溯到瞭堯,不知杜月笙當時作何感想。其實,老上海人都知道,杜月笙出身貧苦,傢在浦東高橋鎮南的杜傢宅。其祖父輩早已不可考,父親杜文慶,多年在高橋鎮的一傢茶館當堂倌。1888年,生下瞭這個寶貝兒子。因為是舊歷七月十五(俗稱中元節,是鬼節)生的,取名月生。後改名為鏞,號月笙。  杜月笙4歲喪母,6歲時,父親也去世瞭。杜月笙隻上過半年私塾就輟學瞭,14歲時,他背著一個小包袱來到瞭十六裡鋪闖天下。在那裡,他先在水果店當店員,練就瞭一手削梨的好功夫,還得瞭個外號“萊陽梨”。不過,杜月笙可不是個老實的店夥計,他整日與流氓混混為伍,且嗜賭成性。後來拜瞭青幫的陳世昌為“老頭子”,正式入瞭青幫。  陳世昌在青幫中輩分很低,杜月笙其實並未從他那裡得到什麼。但杜月笙懂得報恩,發達後把陳世昌養瞭起來。陳世昌有個很不成器的兒子,有一次和人傢辦錢莊虧得一塌糊塗,債主追得急,陳世昌隻好請杜月笙解困,杜月笙二話不說,把二萬五千大洋送到陳世昌手裡。結果沒多久,這二萬五千大洋敗光瞭。杜月笙又給兩萬,這些錢不久又被花個精光。陳世昌再也沒有臉面登杜傢門瞭。  杜月笙在青幫中迅速崛起依靠的是黃金榮。投靠黃公館那年,杜月笙19歲,而長他20多歲的黃金榮,卻已是上海灘赫赫有名的人物。黃金榮時任法租界的華探督察長,其勢力不但遍佈全上海,還達到瞭江蘇、浙江的許多地方。杜月笙靠著社會上學到的察言觀色、靈活應變,獲得瞭黃金榮的賞識,成為其親信,很快便負責經營法租界三大賭場之一的“公興俱樂部”。到1925年,杜月笙與黃金榮等合夥開設三鑫公司,壟斷瞭上海灘的全部鴉片買賣,與黃金榮、張嘯林並稱“上海三大亨”。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上海灘素有“黃金榮貪財,張嘯林善打,杜月笙會做人”的說法。關於杜月笙的“會做人”流傳著很多“杜氏名言”:不要怕被別人利用,人傢利用你說明你還有用;錢財用的完,交情吃不光。所以別人存錢,我存交情;錦上添花的事情讓別人去做,我隻做雪中送炭的事情……也正因此,杜月笙可謂朋友遍天下,從政界要人、文人墨客到幫會骨幹,無所不有。  1921年左右,戴笠在上海還隻是一個賭場裡的小混混。有一次在杜月笙的賭場裡擲骰子,技藝超群,讓賭場出血不少,看場子的人要收拾他一頓,結果,戴笠指名道姓要見杜月笙。杜月笙見瞭戴笠,讓他表演一下。一看之後,對戴笠的絕技贊不絕口,認為此人心思手腕這麼靈活,非常人可比。於是當場結拜,以兄弟相稱。後來成為軍統特務頭子的戴笠是蔣介石最信任的心腹。  與蔣氏王朝的恩怨  杜月笙最重要的朋友要算蔣介石。1927年4月,杜月笙與黃金榮、張嘯林組織中華共進會,為蔣介石鎮壓革命運動充當打手。4月11日晚,他設計活埋瞭上海工人運動領袖汪壽華,隨後又指使流氓鎮壓工人糾察隊。他因此深得蔣介石信任。而在蔣介石的支持下,到1928年,40歲的杜月笙名下就有瞭一堆顯赫的頭銜:法租界公董局華人董事、上海總商會監委委員、上海中匯銀行和東匯銀行董事長、中國通商銀行董事長、華豐造紙公司董事長,等等。  “會做人”首先要會“看人”。杜月笙和戴笠的關系就很能說明杜月笙的識人之能。1921年左右,戴笠在上海還隻是一個賭場裡的小混混。有一次在杜月笙的賭場裡擲骰子,技藝超群,讓賭場出血不少,看場子的人要收拾他一頓,結果,戴笠指名道姓要見杜月笙。杜月笙見瞭戴笠,讓他表演一下。一看之後,對戴笠的絕技贊不絕口,認為此人心思手腕這麼靈活,非常人可比。於是當場結拜,以兄弟相稱。後來成為軍統特務頭子的戴笠是蔣介石最信任的心腹。杜月笙發展壯大,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和戴笠的這種特殊關系。  不過,杜月笙本人也是“有膽有識”。1931年7月23日的《紐約時報》刊出瞭一則新聞《槍彈未擊中宋子文》。報紙引用時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宋子文本人的自述說:“我從車站上走出來,離出口處大約15英尺遠的地方,突然有人從兩側同時向我開槍……我身邊的秘書的腹部、臀部和胳膊都中瞭槍彈。……奇怪的是,我竟未傷毫毛。”很顯然,這是為瞭嚇唬宋子文,而這場槍擊的幕後主使人就是杜月笙。原因是在不久前,杜月笙與財政部有一筆交易,他為此支付瞭600萬元。後來,他想討回這筆錢,但宋子文卻還給他600萬元公債券。於是就有瞭槍擊這一幕。宋子文弄清真相後,迅速把公債券換成瞭現金。分頁:2/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做的好事,也要肯定  但另一方面,杜月笙也是一個堅定的民族主義者和一個慷慨的慈善傢。淞滬抗戰時,杜月笙收容、安置瞭大量難民,將一批批學生和市民通過自己的門徒送往大後方。上海淪陷後,蔣介石為瞭阻止日本海軍過江提出瞭封鎖長江的計劃。杜月笙率先指令自己的大達輪船公司開出幾艘輪船行駛至江面鑿沉。其他輪船公司也紛起響應,鑿船沉江,阻塞航道,遲滯日軍進攻。  1937年,上海淪陷後,杜月笙曾不惜巨資買瞭不少中共黨組織設法出版的《西行漫記》、《魯迅全集》等進步書籍,燙上“杜月笙贈”的金字送給租界內的各大圖書館。同時,他拒絕日本人的拉攏,遷居香港。在香港,他利用幫會的關系,從事情報、策劃暗殺漢奸等活動。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上海的門徒協助軍統特務刀劈瞭大漢奸、偽上海市長傅筱庵。他的結義兄弟張嘯林有意投敵,被護衛槍殺,據說也與杜月笙有關。  1937年10月,時任上海市各界抗敵後援會主席的杜月笙應八路軍駐滬主任潘漢年的要求,向晉北前線的八路軍將士捐贈荷蘭進口的防毒面具1000套,對共產黨表示瞭合作的態度。1946年,蘇北爆發洪災,蔣介石下令“行政院”設法救濟蘇北難民,以此來穩定國統區。杜月笙毫不猶豫地接下瞭20億賑災款的任務。然後,杜月笙和他的弟子策劃瞭一場轟動一時的“上海小姐”選舉,參選的佳麗多為上海灘當紅歌星、舞女。結果,大獲成功,共獲得捐款4億法幣。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夕,杜月笙避往香港。因為他既不想去臺灣,也不想留在大陸。不過,據杜月笙的長女杜美如回憶,杜月笙病情漸重時,周恩來總理曾托人捎話,請他回大陸。杜美如記得,傢中有一天來瞭“共產黨方面的兩個人”,有意歸鄉的杜月笙就托香港《新聞報》一位姓錢的總編給大陸那邊回瞭信。結果,那位錢先生當天喝瞭一瓶半威士忌,同時給大陸和蔣介石兩邊寫信,並醉醺醺地裝錯瞭信封。結果可想而知,蔣介石看後很生氣,杜月笙變得“兩頭不是人瞭”。  談及對杜月笙的評價,中國社科院民國史研究室主任汪朝光說:“杜月笙是個復雜的歷史人物,他起傢於幫會,有‘黑’或‘邪’的一面,但他又支持過抗日,也就有瞭‘白’或‘正’的一面。而歷史評價應該實事求是,該否定就否定,該肯定就肯定。對杜月笙來說,雖有‘正’的一面,但總體而言,‘邪’的一面更突出,不是個值得特別肯定的人物。”  1921年左右,戴笠在上海還隻是一個賭場裡的小混混。有一次在杜月笙的賭場裡擲骰子,技藝超群,讓賭場出血不少,看場子的人要收拾他一頓,結果,戴笠指名道姓要見杜月笙。杜月笙見瞭戴笠,讓他表演一下。一看之後,對戴笠的絕技贊不絕口,認為此人心思手腕這麼靈活,非常人可比。於是當場結拜,以兄弟相稱。後來成為軍統特務頭子的戴笠是蔣介石最信任的心腹。分頁:3/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傢教傢風  杜月笙在傢中是個嚴厲的傢長。他有5房太太,10個子女。大太太沈月英沒有生育。領養一子,名杜維藩。二太太陳幗英共生育3個兒子,杜維桓、杜維翰、杜維寧。三太太孫佩豪生育兩個兒子,杜維屏和杜維親。四太太姚玉蘭是著名京劇演員,為杜月笙生養瞭二子和二女,杜維善、杜維嵩和杜美如、杜美霞。 五太太孟小冬,是一代京劇名伶。去年,電影《梅蘭芳》上映之時,章子怡扮演的孟小冬一時間引起各方評論。  杜月笙喜歡人們稱呼他為“杜先生”。杜美如曾見過在《建國大業》中扮演杜月笙的馮小剛。杜美如評價他:樣子像,演得也像,隻有一點不像,“我父親是從不戴墨鏡的”。  在杜美如的記憶中,杜月笙對子女的教育極為重視,嚴格要求他們的學業,嚴禁其沾染煙賭娼。他喜歡有才華的孩子,常常跟兒女們說他小時候窮得很,沒有機會念書,要兒女們珍惜現在的讀書機會。兒子杜維藩一次大考逃考,被他狠甩瞭兩個耳光。杜美如一次外語考試成績不佳,被他用鞭子責打10下。阿姨心疼杜美如,讓她多穿兩條褲子去挨打,結果杜月笙下手更重,還不許叫,叫一聲就重打。“父親很嚴厲,我們見他也要預約批準。見瞭面主要問讀書,然後給50塊老法幣。”杜美如回憶說。  1951年夏,杜月笙病入膏肓。處置遺產時,身邊僅有11萬美元。遺產分配大致如下:每個太太拿1萬美元,兒子拿1萬美元,沒出嫁的女兒拿6000美元,出嫁的拿4000美元。在此前,杜月笙銷毀瞭別人寫給他的所有借據。他對子女說:“我不希望我死後你們到處要債。”  1951年8月16日下午,63歲的杜月笙咽下瞭最後一口氣。杜美如回憶說:“父親回光返照時,對身邊人說的最後一句話就是,我沒有希望瞭,可你們大傢有希望,中國還有希望。”  杜月笙去世之後,杜維藩和四房姚玉蘭母子、孟小冬等人都去瞭臺灣,但除瞭姚玉蘭和孟小冬仍經常走動,其餘各房之間往來不多。近年來,杜傢隻有杜美如和杜維善偶爾在公眾面前露面。不過,杜傢後代的共同之處是都不走黑道,並且都受到良好教育,多數定居海外。  杜美如目前住在約旦,性格開朗的她至今最喜歡說的還是上海話,父親的口頭禪“閑話一句”也被她繼承瞭下來。約旦國王侯賽因傢族對中國文化情有獨鐘,杜美如夫婦和侯賽因傢交上瞭朋友。1979年,杜美如夫婦在安曼(約旦首都)開辦瞭第一傢“中華菜館”,如今還在阿聯酋開瞭分店。杜美如有兩子一女,其中一個兒子目前定居上海。近幾年,杜美如也經常回國,多次表示有回國定居的打算。而杜美如的胞弟杜維善,目前定居加拿大,也曾多次回國。他是一位知名收藏傢和古錢幣研究專傢,曾兩次向上海博物館捐贈古錢幣共計1800餘枚。  杜月笙和他的時代已成為過去。作為舊上海傳奇中的傳奇,他在某種程度上代表瞭當時一部分闖蕩上海灘的年輕人的夢想。不過,夢想總是和虛幻連在一起。也許,就連杜月笙的傢人、後代,也從未真正走進過他。而杜月笙留在許多現代人心目中的,不過是《上海灘》之類的影視劇所刺激起來的想象罷瞭。分頁:4/4頁  上一頁234下一頁

歷史上真實的唐僧:與他結拜的君王並非李世民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中唯一一部神鬼小說,這本成書於明朝中葉的小說,自問世以來在中國乃至世界各地廣為流傳,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其普及度超過瞭其他三部名著。書中所描述的幾個典型人物–機智多變、神通廣大的孫悟空,憨厚幽默、愛耍點小花招的豬八戒,忠厚老實、勤勤懇懇的沙和尚,不畏困苦、立志取真經、但不免又有些不明事理的唐僧,幾乎是傢喻戶曉。“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故事尤其為人熟悉。  小說《西遊記》描述瞭唐僧師徒四人一路降妖捉怪,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從西天佛祖如來那裡取得真經的故事。由於歷史上真有位法名玄奘的唐代高僧去印度“西天”取經,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有些人難免會將小說中的人物與現實中的人物混為一談。事實上,神話小說《西遊記》雖取材於玄奘取經的故事,然而書中描述的那位玄奘已經被神化,求法取經情節幾乎都是想象編造出來的,至於玄奘的三位弟子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也皆屬虛構。  真實的唐僧一路上雖然沒有遇到什麼妖魔鬼怪,但其歷程也極其驚險。  為什麼出傢?  在吳承恩的小說《西遊記》中,唐僧的出生有著傳奇的經歷:唐僧的父母在船上被奸人所害,唐僧出生後也差點遭滅口,幸得母親偷偷把他放入木盆順江漂走,才算暫時保留性命。小唐僧在漂過金山寺時被法明和尚所救,取乳名叫江流,成人後取法號叫玄奘,從此與佛祖結下不解之緣。   真實的玄奘出生經歷至今還是個謎,他生於何時、何地,目前還沒有定論。一般認為,玄奘於隋仁壽二年(602年),生於洛州緱氏縣(今河南省偃師縣),出傢前姓陳名禕,玄奘是他出傢後的法號。  那麼,玄奘出生時是否有什麼異常跡象呢?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曾有這樣一段故事:大師初生時,他的母親夢見一位白衣法師向她辭行,法師說:“為瞭求法,所以要西行。”這位白衣法師就是玄奘。雖然這隻是一段傳說,但玄奘法師小時候的表現不同常人確有其事。  另有一種說法是,玄奘大師是父母晚年所生,當時他的父親大約在五十歲左右。晚年得子,讓父母對他格外疼惜。玄奘幼年時聰穎早慧,過目不忘,日記千誦。  玄奘大師是佛學奇才,那麼他是如何出傢的呢?《西遊記》中記載,玄奘是如來座下金蟬長老轉世,踏上西天之路是命中註定的。在《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師行狀》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都將玄奘出傢的動機解釋為對佛法的崇信。相比之下,道宣在《續高僧傳·唐京師大慈恩寺釋玄奘傳》中的記載則頗為微妙,其中提到“少罹窮酷”四個字,似乎暗示玄奘是因為少年時期生活困頓才出傢的。相關閱讀推薦:揭秘《西遊記》之謎:妖怪為何永遠吃不到唐僧肉揭秘:歷史上去西天取經比“唐僧”還早的大師唐僧本名 唐朝三藏法師玄奘的真實名字是什麼?汪宏華解《西遊記》:唐僧仨徒弟影射三位帝王唐僧身世之謎 揭秘歷史上的唐僧真正身世分頁:1/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按照《續高僧傳》的記載,玄奘的傢境開始還是不錯的,祖父和父親都是博學多才的知識分子,其父陳惠曾是縣官,母親是隋洛州長史宋欽之女,玄奘法師是第四子。玄奘的母親在他五歲的時候就去世瞭,八歲前他的父親又因年邁多病而辭官歸故,這造成瞭玄奘幼年困頓的局面。  玄奘的二哥首先出傢,法名長捷,住洛陽凈土寺,玄奘經常跟隨他去學習佛教經典。十三歲時玄奘也出傢瞭。成年後玄奘便雲遊各地,參訪名僧。先後向慧休、道深等高僧學習貫通眾多佛教經書,造詣日深。  那麼,是誰促使玄奘西行取經?他西去取經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在小說中是這麼說的:觀音菩薩在唐僧舉辦水陸法會時,問他是否會談大乘法。唐僧正苦於在國內學不到大乘,就很虛心地向菩薩請教,菩薩趁機指點他到西天取大乘經普度眾生。於是玄奘主動向唐太宗請纓,踏上瞭漫漫西行道路。  然而,真實的情況是:在中國歷史上,早在玄奘之前就有很多人西行取經,這些事跡讓玄奘心生向往。其中東晉僧人法顯的成功及其所撰《佛國記》,更直接激發瞭玄奘求取佛教經典的決心。另外一個促使玄奘西行的重要原因是,玄奘在學佛過程中發現,當時佛教界對同一經典的詮釋存在巨大差異,這種歧義不能相互統一、協調,對於佛教的發展是明顯的隱患。  唐武德九年(626年),玄奘在長安遇到來自中印度的僧人波羅頗密多羅,他是印度納蘭陀寺權威佛學傢戒賢的弟子,能記誦大小乘經典十萬頌。玄奘聽到這個消息如獲至寶,親自登門向這位印度高僧請教。玄奘聽他說戒賢深諳百傢佛學經典,並且正在納蘭陀寺講學,於是立下西行求法的決心。   看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唐僧西行途中的最大障礙來自妖魔鬼怪。在小說中,唐僧是由唐太宗親自任命去西天取經的。臨行前,唐太宗親自將通關文牒交給唐僧,還與他結拜為兄弟,對他非常支持。然而,真實的玄奘在西行伊始,最主要的障礙卻來自朝廷。  初唐時期,國傢初定,邊界不穩,國人不允許出境。貞觀元年(627年),玄奘幾次三番申請“過所”(即通行證,小說中的通關文牒),以西行求法,但未獲唐太宗批準。此事並沒有打消玄奘西行求法的念頭,他決心尋找機會西行。根據當時規定,私度邊關比私度內地關隘懲罰更重,所以他的這個決定非常危險。貞觀三年(629年),長安遭遇大災,政府允許百姓自尋出路,玄奘借機混入災民中偷渡出關。那年,玄奘剛好二十七歲。從這一天開始,他踏上瞭一條充滿未知的道路。  真實的玄奘具有堅定的勇氣和過人的膽識,完全和小說中膽小怕事的唐僧不同。分頁:2/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玄奘的西方行歷程雖沒有九九八十一難,卻也危機重重,多次險些被抓,但他最終都能順利過關。  玄奘到達涼州(今甘肅武威)地界時,住瞭一個多月,為當地僧眾祭壇說法,很受歡迎。涼州是甘肅河西走廊的一個大都會,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鎮。當時為防備頡利可汗的突厥軍隊侵擾,涼州都督李大亮接到朝廷聖旨:封鎖邊關,禁止人員西行。當玄奘打算繼續西行時,涼州守關官兵不敢自作主張開關放行,隻好先行呈報李大亮定奪。李大亮知道玄奘的名聲,讓部下轉達他的命令:不許西行取經,立即回京。  玄奘頓時陷入進退兩難境地。也許天無絕人之路,涼州有一位叫慧威的和尚幫瞭他。慧威是河西一帶的佛門領袖,很有權威。慧威得知李大亮的限令後,決定幫助玄奘。他派瞭慧琳、道整兩個弟子護送玄奘偷偷出關。白天官兵防守甚嚴,無法出關,於是他們夜半更深時找個無人處順著繩索偷偷出城。  玄奘在慧琳、道整兩個和尚的護送下,一路上風餐露宿,晝伏夜行,幾日後到達瓜州(今安西)。瓜州刺史獨孤達敬重佛法,聽說玄奘法師來到,熱情款待。此時涼州都督李大亮追訪玄奘的公文很快也跟來瞭。他們對玄奘的身份產生瞭懷疑。一個叫李昌的官員私下將公文拿給玄奘看,並問道:“法師是不是此人?”玄奘遲疑著不敢作答。李昌又說:“請法師說實話,如果你就是玄奘,我為你想辦法。”玄奘隻得如實相告。知道實情的李昌為玄奘的行動和精神所感動,當著玄奘的面撕掉文書,讓他盡快動身。離開瓜州後,他為瞭避開官府的盤查,不敢公然行官道,卻又必須依傍官道,以免遭迷路,但隨時有遇到官兵的危險。   在瓜州以前,玄奘雖然也遇到瞭困難,但基本上還算是一路順利。從瓜州開始,直到伊吾(今新疆哈密)之間的九百裡旅途,才是玄奘西行求經最為艱難的一段。  瓜州最大的自然特點是沙漠和大風。玄奘告別李昌後,景況就很不妙瞭。首先,他來時所騎的馬死瞭,從涼州來的兩個僧人也相繼離他而去,再加上前路艱難,沒有人願意冒險給他帶路,玄奘心裡一片憂慮。就在這時,有個胡人石磐陀願意與他同行。可是這胡人並非忠實的路伴,進入沙漠後,因為畏懼,中途丟下玄奘,回去瞭。無奈,玄奘隻好一個人硬著頭皮偷偷穿越五個烽燧,進入瞭八百裡大沙漠–莫賀延磧大沙漠。在穿越中,他差點兒被守護的士兵射中。進入沙漠後,雖然沒有官兵的威脅,但來自大自然的危險更恐怖。沙漠中獨特的海市蜃樓現象,猶如鬼魅魔影,時時纏繞著玄奘,而遮天的大漠風沙不時從他身邊裹挾而過。此時,唯一的水囊又不幸失手掉在地上,水灑得一滴不剩。玄奘想到瞭退卻,並且真的退卻瞭。他往回走瞭十多裡,但最終又折回頭,向西而去。五天後,在沒有水又迷瞭路的情況下,玄奘奇跡般地走出瞭沙漠,到達西域第一站–伊吾,又過數日,到瞭高昌國(今新疆吐魯番縣)。分頁:3/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在高昌國內,玄奘再次遇到阻撓。  高昌國王麴文泰聽說玄奘到來,遣使迎候,並與玄奘結拜為兄弟。他希望用盛情把眼前這位博學的僧人留在自己的身邊。玄奘的西行路途再一次受阻,他以絕食抗爭,以表他西行的決心。到瞭第四天,玄奘已經非常虛弱瞭,鞠文泰隻好同意放他走,而且提供瞭難以想象的豐厚物資。臨行前,麴文泰要求玄奘從印度返國路過高昌國時,留住三年。還要求講經一個月後才能走,玄奘一一答應。  離開高昌時,玄奘第一次有瞭自己的取經團隊,總數達到瞭三十人。這個團隊隻存在瞭很短的時間,隨後的一場大雪崩和高原反應奪去瞭大多數人的生命,隻有兩個弟子和玄奘僥幸存活。  631年,玄奘穿越瞭二十多個國傢的國土後,終於踏上印度國土,看到瞭那爛陀寺。  此後,他在這個世界上最早的佛教大學裡,開始瞭長達十多年的學習。這期間,在戒日王舉辦的一次全國性的辯論大會上,玄奘的聲名大噪,自此,玄奘在印度聲名遠播,無人能及。  641年,玄奘辭別戒日王準備回國,他決定沿著絲綢之路北線,經過高昌國回長安。按照他與鞠文泰的約定,玄奘原本要在高昌國停留三年,但在東歸途中得知,高昌王鞠文泰已經不在人世,此約定未能實現。兩年後,玄奘回到中土,受到官方和民間熱情的歡迎。  徒弟和白龍馬  神話小說中,玄奘不僅在路上收服瞭四大弟子: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小白龍,還帶瞭觀音的三寶:錦蝠袈裟、九環錫杖、三個金箍,以及禦賜的金缽等。神仙開道,白龍禦行,這是何等的威風,然而現實中的唐僧就沒有這麼幸運瞭。非但不幸運,簡直是不幸。

秦瓊的結拜兄弟有哪些?一代戰神秦瓊人物生平

  導讀:秦瓊,字叔寶,以字行,齊州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人。以勇猛彪悍著稱。最初是隋將來護兒部將。秦叔寶的母親逝世,來護兒派人去吊唁,來護兒手下軍吏不解,問來護兒:“士卒死亡及遭喪者多矣,將軍未嘗降問,獨吊叔寶何也?”來護兒回答:“此人勇悍,加有志節,必當自取富貴,豈得以卑賤處之。”  後隨張須陀討伐李密。兵敗,張須陀戰死,秦叔寶歸裴仁基部下,又隨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為帳內驃騎。李密失敗後,投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為人,於619年(唐高祖武德二年)同程知節(程咬金)、牛進達(尤俊達)等人一起投唐,被唐高祖李淵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帳下,從鎮長春宮,拜馬軍總管。參加瞭李世民的歷次征戰,每戰必先,常於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  626年(武德九年),《舊唐書》說秦瓊參與玄武門之變,事後被封為左武衛大將軍。秦瓊晚年因歷次作戰負傷太多而疾病纏身,常對人說:“吾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乎?”貞觀十二年(638年),在任徐州都督時去世,謚號:壯,陪葬昭陵。貞觀十三年(639年),秦瓊被追封為胡國公。  貞觀十七年(643年),秦瓊與長孫無忌等人被圖形凌煙閣,封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傳說泉城濟南府境內的五龍潭為秦瓊故居,現今仍保存著秦瓊祠。但考古發現,秦瓊的曾祖父為秦孝達、祖父為秦方太、父親為秦愛,三代均系魏、齊兩朝文職官吏,秦愛於大業十年(公元590年)終於齊州歷城縣懷智裡宅,後於貞觀二年改葬於齊州歷城縣懷智裡(今天的經七小緯六路一帶),秦瓊的故居位於齊州歷城縣懷智裡(今天的經七小緯六路一帶)。   二賢莊四十六友結拜:  大哥魏征,  二哥秦瓊,  三哥徐懋功,  四哥程咬金,  五哥單雄信,  六哥王君可,  七哥謝映登,  八哥王伯當,  九哥任警司,  十哥鐵子健,  十一哥尤俊達,  十二哥金城,  十三哥牛蓋,  十四哥金甲,  十五哥童環,  十六哥尚懷珠,  十七哥丁天慶,  十八哥黃天虎,  十九哥李成龍,  二十哥盛宴師,  二十一哥侯君集,  二十二哥盧明星,  二十三哥盧明月,  二十四哥史大奈,  二十五哥杜杈,  二十六哥張公瑾,  二十七哥白顯道,  二十八哥屈突蓋,  二十九哥屈突盆,  三十哥尚青山,  三十一哥夏玉山,  三十二哥毛公遂,  三十三哥呂公旦,  三十四哥唐國仁,  三十五哥唐國義,  三十六哥唐識人,  三十七哥唐識傑,  三十八哥齊國遠,  三十九哥李如珪,  四十哥柳州臣,  四十一哥賈雲府,  四十二哥樊虎,  四十三哥連明,  四十四哥邱福,  四十五哥柴紹,  四十六哥羅成。相關閱讀推薦:秦瓊簡介 一代戰神秦瓊歷史上是怎樣的人?唐朝大將秦叔寶使用的兵器唐朝大將秦叔寶和羅成的關系唐朝大將秦叔寶和程咬金的關系唐朝大將秦叔寶和單雄信是什麼關系?

秦瓊的結拜兄弟有哪些?一代戰神秦瓊人物生平

  導讀:秦瓊,字叔寶,以字行,齊州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人。以勇猛彪悍著稱。最初是隋將來護兒部將。秦叔寶的母親逝世,來護兒派人去吊唁,來護兒手下軍吏不解,問來護兒:“士卒死亡及遭喪者多矣,將軍未嘗降問,獨吊叔寶何也?”來護兒回答:“此人勇悍,加有志節,必當自取富貴,豈得以卑賤處之。”  後隨張須陀討伐李密。兵敗,張須陀戰死,秦叔寶歸裴仁基部下,又隨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為帳內驃騎。李密失敗後,投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為人,於619年(唐高祖武德二年)同程知節(程咬金)、牛進達(尤俊達)等人一起投唐,被唐高祖李淵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帳下,從鎮長春宮,拜馬軍總管。參加瞭李世民的歷次征戰,每戰必先,常於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  626年(武德九年),《舊唐書》說秦瓊參與玄武門之變,事後被封為左武衛大將軍。秦瓊晚年因歷次作戰負傷太多而疾病纏身,常對人說:“吾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乎?”貞觀十二年(638年),在任徐州都督時去世,謚號:壯,陪葬昭陵。貞觀十三年(639年),秦瓊被追封為胡國公。  貞觀十七年(643年),秦瓊與長孫無忌等人被圖形凌煙閣,封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傳說泉城濟南府境內的五龍潭為秦瓊故居,現今仍保存著秦瓊祠。但考古發現,秦瓊的曾祖父為秦孝達、祖父為秦方太、父親為秦愛,三代均系魏、齊兩朝文職官吏,秦愛於大業十年(公元590年)終於齊州歷城縣懷智裡宅,後於貞觀二年改葬於齊州歷城縣懷智裡(今天的經七小緯六路一帶),秦瓊的故居位於齊州歷城縣懷智裡(今天的經七小緯六路一帶)。   二賢莊四十六友結拜:  大哥魏征,  二哥秦瓊,  三哥徐懋功,  四哥程咬金,  五哥單雄信,  六哥王君可,  七哥謝映登,  八哥王伯當,  九哥任警司,  十哥鐵子健,  十一哥尤俊達,  十二哥金城,  十三哥牛蓋,  十四哥金甲,  十五哥童環,  十六哥尚懷珠,  十七哥丁天慶,  十八哥黃天虎,  十九哥李成龍,  二十哥盛宴師,  二十一哥侯君集,  二十二哥盧明星,  二十三哥盧明月,  二十四哥史大奈,  二十五哥杜杈,  二十六哥張公瑾,  二十七哥白顯道,  二十八哥屈突蓋,  二十九哥屈突盆,  三十哥尚青山,  三十一哥夏玉山,  三十二哥毛公遂,  三十三哥呂公旦,  三十四哥唐國仁,  三十五哥唐國義,  三十六哥唐識人,  三十七哥唐識傑,  三十八哥齊國遠,  三十九哥李如珪,  四十哥柳州臣,  四十一哥賈雲府,  四十二哥樊虎,  四十三哥連明,  四十四哥邱福,  四十五哥柴紹,  四十六哥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