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考生

細說古代歷史上科舉的高考生跳的“龍門”在哪?

  導讀:人們常說,讀書人如果可以高中狀元,就如同鯉魚跳過瞭龍門,從此脫離凡胎肉身,飛黃騰達。這對於通過科舉考試步入仕途,扭轉命運的學子們來說,的確是形象的比喻。那麼,北京城裡究竟有沒有這樣的“龍門”呢?  北京城外有城,城內建城的建築佈局,使得連接內外各城之間的城門成瞭極為重要的設施。在北京眾多的城門當中,的確存在著所謂的“龍門”,當然,這與封建時代的科舉制度是分不開的。  由隋朝起創建的科舉制度,取代瞭過去一直以來的世襲制度,由此,學子們得到瞭通過求學考試來改變命運的機會,也就是相對公平的社會育才機會,使得封建王朝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瞭穩定。科舉考試分為很多個級別,在歷經各地區主持的考試之後,通過層層選拔的勝出者會取得到京師參加全國統一考試的機會。在京師的考試有兩場,會試和殿試,而最終能夠沖進殿試,並取得名次的,就拿到瞭進入仕途的入場券,成為國傢的棟梁。也就是說,原本平凡無奇的鯉魚越過瞭“龍門”,晉級龍族,真可謂是“一步登天”瞭。   完成這一象征性加冕儀式的就是長安門。長安門分為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長安左門位於大明門(清代改大清門,辛亥革命後改中華門,1959年拆除)內東北角(今勞動人民文化宮正門前稍東),長安右門位於大明門內西北角(今中山公園正門前稍西)。長安左門和右門是皇城通往中央官署衙門的總門,門前均豎立有巨大石碑,上面刻有“官員人等,到此下馬”的誡語,並有禁軍站崗。平日,百官上朝都要從長安左、右門進入,並且無論官級大小、爵位高低,都要下馬下轎,步行進入長安門,經天街(今天安門前的長安街),經金水橋,入承天門(今天安門),繼而進午門,上朝覲見皇帝。  並非兩門都是“龍門”,隻有長安左門被稱為“龍門”。明初時,曾在承天門(今天安門)外金水橋畔設案舉行殿試,後來移至太和殿。清沿用瞭這一形式,但後將殿試的場所改在瞭保和殿。殿試以後,凡考中進士的人,都要在殿上廣佈姓名,然後將名字寫入“皇榜”,捧出午門,在鼓樂禦杖的導引下,經承天門穿過廣場,張掛在左面的“龍棚”內。參加殿試的貢生們在這裡集結看榜,無論考中與否,都經由長安左門離開。所以,長安左門被稱為“龍門”或是“生門”,靠中進士的人成為“登龍門”。新科狀元會披紅插花,騎著禦賜的高頭大馬,經此門出遊“天街”(今長安街),以顯示“皇恩浩蕩”,當然,這也是唯一允許在“天街”上騎馬的時候。此後,金榜提名的進士們會被接到順天府衙(位於今安定門內大街西邊的東公街)飲宴祝賀,即所謂的“金殿傳臚”的儀式。越過“龍門”的學子們最終不負多年的寒窗苦讀,一躍成為天下聞名的新權貴。   與長安左門相對的,長安右門則是刑部主持全國“秋審”、“朝審”的地方,被稱為“虎門”。每年農歷八月中旬,皇帝派刑部官員會同大理寺、都察院或九卿、王公大臣,在這裡設案“秋審”,聯合審理犯人。每逢此時,由東到西,橫列幾十張大八仙桌,上鋪紅毯,判官面北端坐,互審各犯判文,然後再呈皇帝,皇帝隻要紅筆一勾,該犯的死刑就確定瞭。“朝審”則是委派兵丁,將刑部監獄內的死罪犯人全部提出來,押送到長安右門,排成整齊的隊列,由長安右門的南門洞走入,一字形地跪在“朝審” 公案桌前,聽候審問。期間,每個犯人不能傾訴冤情,等到這一年冬至的清早,用囚車把犯人押到刑場砍頭。犯人由長安右門提解進廣場,不免悲傷哭泣,猶如身進虎口。所以,長安右門會被稱為“虎門”。新中國成立後,為解決長安街的交通問題,遂於1952年8月將長安左、右門拆除。雖然,現在已經找不到長安門瞭,但是,同為改變人命運的“龍門”和“虎門”卻永遠在歷史上留下瞭傳奇的故事。相關閱讀推薦:史上神秘預言七宗最:揭秘中國古代六大預言詩歌探秘:中國古代皇陵史上築有39層防護墻的乾陵古代的黑社會有多牛?歷史上連皇帝也怕黑社會華佗排名第一!中國古代真實存在的十大武林高手古代女人們另類生意經:喂奶生孩子都是收費項目古代皇帝的奶媽為何總是年幼皇帝破貞第一人?

科舉考試作弊:古代科舉考試如何處罰作弊考生?

  導讀: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科舉考試完全稱得上是古代的高考瞭。科舉之路,一可光宗耀祖,二可順利踏上仕途娶嬌妻發大財,真可謂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面對如此誘惑,古人為順利地考取功名,可謂費盡心思,夾帶半個巴掌大的蠅頭書進入考場、賄賂官吏、買通負責搜身的士兵、種種方法不勝枚舉。  為防止考生偷偷攜帶數據進入考場,官方專門在每個考場安排一個負責搜身的兵勇。可這樣的安排依舊難免產生士兵與考生相互勾結,各取其利的現象。這個時候準考證便應運而生瞭。  在古代,準考證稱為浮票,清朝時期參加考試的考生考試前每人發一張“票據”和“座位便覽”,沒有這兩樣東西的不準進入。為防止代考者,準考證詳細地記載著考生的身高、面色、有無胡須、胎痣等身體特征。考生進入考場時,監考官拿著準考證一一看過,才能進入考場。  除瞭準考證這道防線,考生報考時也有一條可以防止考生作弊的防線。古代科舉考試無論貧賤都可以報考,到明清時期則規定娼、優、隸、皂這四種人的子弟必須在三代以後才有報考的資格,這未免顯得不近情理。官方要求考生報考時必須五個結保報考,意為五人彼此相互擔保報考,若以後參加考試誰有作弊行為,則五個人都要受到牽連。   雖然有這兩道防線,但仍不免鬧出許多笑話。譬如註明考生身體特征的準考證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瞭作弊行為,但其實用性還是顯得有些令人懷疑。稍微有一兩個長相差不多的人站在一起,恐怕就難以辨認孰真孰假瞭。  相比較而言,古代防止作弊的措施裡最有效的應該是搜身瞭。據說金國時期,負責搜檢的士兵一般都不識字,這是為瞭以防士兵與考生勾結在一起。“解發袒衣,索及耳鼻”《金史》裡的這句話則說明當時金國搜檢考生達到瞭必須解開發髻,袒露衣服,連鼻子耳朵都要細細搜索的程度。可見,金國對科舉作弊的嚴懲態度。後來因這樣檢查讀書人有辱斯文,受到不少官員的反對,於是改成瞭考試之前必須在考場指定的地方沐浴洗澡,然後換上官方準備的衣服。這樣一來,明顯顯得斯文文明許多,作弊現象也大減。  “應試生儒舉人監生,但有懷挾文字、銀兩,並越舍與人換寫文字者,俱問發充吏,三考滿日為民;若系官吏,就發為民。”這段明史史料便記載瞭明代嚴懲作弊者的法規,輕者罰款,重者還要坐牢房、發配到邊疆充軍,若是官吏還要貶為庶民。  由此可見,古代高考作弊與防作弊真是五花八門,趣味橫生,也恐怕隻有嚴懲才能完全禁止作弊現象瞭。相關閱讀推薦:科舉制度廢除時間 古代科舉考試廢除的過程?中國歷朝歷代科舉考試的特點 科舉制度的演變古代科舉的含義及起源 古代科舉制的起始年份 古代科舉考試考什麼

十句經典語送考生

      高考在即,筆者特地整理和創作出10句經典勵志語送給各位考生,祝天下莘莘學子:十年寒窗苦學未白費,一朝成功終遂眾人願!       一、送給優秀生:攀蟾折桂,舍我其誰!       一貫優秀的你,就該豪氣幹雲。長坂坡張飛一聲怒吼,嚇退曹軍百萬,名垂青史,何等豪邁和威武!張翼德百萬敵手都不怕,優秀生一張考卷何須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