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自立

成功的名言(五)|經典語錄大全

成功的名言(五) 1、為瞭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須學習自立,鏟除埋伏各處的障礙,在傢庭要教養他,使他具有為人所認可的獨立人格。——戴爾·卡耐基 2、人類第一個國王乃是一名成功的士兵,國傢的功臣無需有榮耀的祖先。——伏爾泰 3、我們進行瞭二十八年的新民主義主義革命,推翻封建主義的反動統治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成功的,徹底的。但是,肅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義殘餘影響這個任務,因為我們對它的重要性估計不足,以後很快會轉入社會主義革命,所以沒有能夠完成。——鄧小平 4、謬誤有多種多樣,而正確卻隻有一種,這就是為什麼失敗容易成功難脫靶容易中靶難緣故。——亞裡士多德 5、有犧牲精神才能有成功的希望。

假如韓信擁兵自立漢朝將會出現另一個三國鼎立?

  漢四年(前203),韓信平定瞭齊國全境,派人向漢王劉邦上書,要求讓他做一個假齊王。劉邦此時正受困於項羽,看到韓信的書信勃然大怒。在張良、陳平等人的提醒下,劉邦改變瞭主意,派張良前往齊國,冊封韓信為齊王。這時候,楚漢兩國都在拉攏韓信,齊國內部也有人勸韓信自立為王,三分天下,形成楚、漢、齊鼎足而立的局面,韓信的地位一時間看起來十分重要。張良勸說劉邦立韓信為王,說的是這樣的話:“目前漢軍處境不利,怎麼能禁止韓信稱王呢?不如趁機冊封他為齊王,很好地待他,讓他自己鎮守齊國,不然可能發生變亂”。韓信打敗齊王田廣後,楚國曾經派出大將龍且救援,結果被韓信打敗,龍且被殺。項羽害怕韓信從側後攻擊,派出一個叫武涉的人規勸韓信。武涉說:“當前劉項爭奪天下的勝負,舉足輕重的是您。您向右邊站,那麼漢王勝,假如項王今天被消滅,下一個就該消滅您瞭。您向左邊站,那麼項王勝。您為什麼不反漢與楚聯合,三分天下自立為王呢?”  齊國也有人勸說韓信自立為王。這個齊國人名叫蒯(kuai)通。蒯通分析瞭當前形勢,楚漢兩傢對峙已久,筋疲力盡,誰也沒有能力吃掉誰。然後說:“當今劉項二王的命運都懸掛在您的手裡。您協助漢王,漢王就勝利。您協助楚王,楚王就勝利。……不如讓楚漢雙方都不受損害,同時存在下去,您和他們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形成那種局面,就沒有誰敢輕舉妄動。”  武涉和蒯通都說韓信自立可以三分天下,那麼,假如韓信自立為齊王,中國歷史會更早出現一個三國分治的局面嗎?其實,這個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局面隻是說客們的一種設想,用來遊說可以,真要拿來實行,卻要好好思量一番。韓信思慮的結果,就是不行。盡管他對武涉和蒯通說不能自立的理由是劉邦對他好,他不能背叛,實際上,政治傢不會首先從感情上考慮問題,他們首先考慮的是天下大勢,假如形勢容許,韓信可以考慮自立為王,至於劉邦對他的恩情,他可以用其他方式報答。那麼,韓信為什麼沒有自立為王呢?或者說,當時的天下大勢,為什麼不容許出現一個三國分治的局面呢?從韓信來說,受封為王可以立足,自立為王難以立國。   武涉規勸韓信背漢聯楚三分天下的時候說:“秦朝滅亡後,按照功勞裂土分封,各自為王,以便休兵罷戰。如今漢王又興師東進,侵犯他人的疆界,掠奪他人的封地,已經攻破三秦,率領軍隊開出函谷關,收集各路諸侯的軍隊向東進擊楚國,他的意圖是不吞並整個天下,不肯罷休。”在這兒,武涉話語中包含著兩個問題:滅亡秦朝以後,項羽將天下分為十八個諸侯國,為什麼半年不到就天下大亂瞭呢?最早挑起戰端的並不是漢王劉邦,而是燕、齊、趙、代這些地方的王國。表面看來,這些諸侯王為的是自己的地盤大小而爭鬥,實際上反映的正是天下不允許諸侯王國林立,那和戰國時代沒有什麼兩樣。關中地區一直是秦國經營的地方,劉邦采用“暗度陳倉”之計,很快打敗瞭項羽所封的三個王,將三秦改為漢的行政區域,秦地的老百姓不但沒有反抗,而且成瞭劉邦十分穩固的後方根據地。這除瞭劉邦曾經有個“約法三章”,讓人們看到瞭他的治國理念比秦朝寬厚,也說明瞭當時天下希望結束戰亂,而結束戰亂的最好辦法就是沒有那麼多的王國。韓信是跟從劉邦一路東進過來的,他很清楚這種形勢。再一個問題就是,劉邦打項羽,為什麼那麼多諸侯王擁護呢?難道除瞭武涉,諸侯王就不知道劉邦的意圖是“吞並整個天下”嗎?問題正是在於,這些所謂的“王國”的王本來就是項羽冊封的,必須聽從項羽號令,他們的王國不是“獨立王國”。因此,他們都要在楚漢之間做出一個抉擇,否則,有可能首先遭遇刀兵的正是他們。韓信應該能夠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受封為齊王可以立足,自立為齊王難以立國。劉邦可以失利不會失敗。站在劉邦一邊可以勝利,站在項羽一邊不可能勝利。  武涉和蒯通都有一種說法:韓信站在劉邦一邊,則漢朝勝利,站在項羽一邊,則楚國勝利。實際上,這兩人的說法隻說對瞭一半,韓信站在劉邦一邊,劉邦勝利,這是被歷史證明瞭的事實,不需多說。假如韓信站在項羽一邊,項羽會勝利嗎?答案是否定的。向前看,當劉邦僅僅隻有巴蜀漢中之地的時候,項羽擁有十七個諸侯國,他為什麼沒有勝利?等到他眾叛親離,此時幾乎是一個孤傢寡人的時候,有瞭一個齊國就會勝利嗎?答案肯定是不會!向後設想一下,劉邦暫時失利,退回到函谷關之內,項羽還能夠再一次攻破函谷關嗎?還是在四年以前,秦二世三年的時候,劉邦從南路韓地進入武關,項羽從北路趙地進入函谷關,秦朝滅亡。本來,按照楚懷王的約定,先入關者為王。可是,項羽自覺著功勞比劉邦大,依仗著強大的軍事實力,硬是違反瞭協議,將劉邦封為漢王。假如項羽、韓信聯合攻打劉邦,韓信從北路趙地來到函谷關,項羽從南路韓地來到武關,在利益再分配面前,項羽和韓信還能齊心協力進入關中嗎?韓信顯然沒有這個信心,因此他強調劉邦對他的好處,沒有選擇自立。即便是能夠進入關中,劉邦還可以退到漢中巴蜀地區,項羽韓信卻必須做一個瞭斷。歷史不會重復出現一個鴻門宴,韓信不是當年的劉邦。這就是說,韓信站在項羽一邊不一定勝利,更看不到未來利益所在,不可能選擇站在項羽一邊。那麼,按照蒯通的說法,讓楚漢雙方都不受損害,同時存在下去,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可能嗎?劉邦不可能讓這種局面維系下去,一旦他和項羽形成暫時妥協局面,他馬上就會騰出手來對付韓信,而韓信很快就會失敗。相關閱讀推薦:楚漢濰水之戰:韓信消滅齊楚20萬大軍成功吞並齊國漢中著名成語典故大全 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史上最早鐵帽子王韓信: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瞭呢?韓信謀反是冤案:劉邦知道韓信被誅後很惋惜戰神韓信的成名戰:率殘兵北伐平定三個諸侯國聽別人的建議不能聽一半:韓信被殺的自身因素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當劉邦和項羽誰也沒有勝利把握的時候,韓信居中調停趁機自立,劉邦和項羽是有可能達成停戰協定的。不過,這種協議有可能對其中的兩方有效,不可能對三方有效。漢元年(前206)正月,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當年八月,劉邦采用瞭韓信的建議,兵出陳倉,很快打敗瞭項羽用來監視他的三個秦地之王。一個立足未穩、兵力有限、經濟基礎並不雄厚的劉邦,剛剛過瞭七個月就撕毀瞭“停戰協議”,如今已經占有國傢一半土地的漢王,會容許一個曾經是自己部下的韓信耀武揚威嗎?就在韓信拒絕瞭項羽聯合的說辭以後,劉邦和項羽達成瞭協議,平分天下。可是項羽剛剛準備回彭城去,劉邦又一次撕毀瞭停戰協議,還沒有等項羽喘過一口氣來,追著項羽的屁股就打瞭過去。這時候,劉邦並沒有得到韓信的幫助。既然大傢都知道劉邦是志在天下,一個從劉邦陣營中出來的韓信,不可能不知道劉邦不會允許天下三分局面的出現。問題在於,假如出現鼎足三立的局面,劉邦撕毀協議,首先對付韓信,會有多大的把握呢?  韓信本來是項羽手下的一個小官,轉投劉邦以後,也是鬱鬱不得其志,由於蕭何的推薦,劉邦任命他為大將軍,這也讓他有瞭領兵打仗大展身手的好機會。漢二年(前205),劉邦兵敗彭城,退回到滎陽。這年八月,劉邦任命韓信為左丞相,攻打魏王豹。韓信攻克魏國後,又摧毀瞭代國。這時候,劉邦在滎陽的戰事卻非常吃力,尤其是兵力嚴重不足,劉邦立刻派人調走瞭韓信的幾乎全部軍隊,開往滎陽前線。劉邦為什麼能夠調走韓信的軍隊,不用說,所有的人都知道,韓信的軍隊首先就是劉邦的軍隊。打敗項羽以後,劉邦用突然襲擊的方法收走瞭韓信的軍隊,並沒有引起絲毫的震動,說明這支軍隊的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最高領導是劉邦而不是韓信。更為重要的是,韓信手下帶兵的將領是劉邦的老部下曹參、灌嬰,這兩個人是劉邦早期的起義弟兄,對劉邦忠心耿耿,韓信自立為王,必須首先解決瞭這兩個人的問題。假如這兩個人反戈一擊,韓信立刻就會變成孤傢寡人。從利害關系上來說,劉邦實際上已經擁有多半個中國的土地,間接控制著趙代等地,當他和韓信對敵的時候,完全可以拿出兩頂王帽子送給曹參、灌嬰,韓信不過區區一個齊國,他能給曹參、灌嬰什麼名號和地盤?所以,張良對劉邦說的是“變亂”,是眼下沒有能力阻止,而並不是像武涉、蒯通說的那樣“鼎足三分”。韓信、張良都是當時天下最高層次的智謀之士,他們都明白不可能形成鼎足三分的局面。而武涉、蒯通除瞭因為集團和個人的利益,僅僅從智慧上也不能和張良、韓信相比。項羽也不可能坐視不管,隻不過他這時候把劉邦看做是主要敵人,也是一種妥協之計。  就項羽的個人行事風格來說,他同樣不會讓這種局面維持下去,他所以要派武涉前去齊國有那樣一番說辭,關鍵在於,經過幾年諸侯王之間的戰爭,他已經看得很清楚,劉邦才是他最大的敵人,為瞭首先消滅這個勁敵,隻能對韓信一時忍讓。但是,讓項羽忍耐一時可以,讓他長時間的容許這種局面維持下去絕無可能,尤其是齊國。打敗秦國以後,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天下很快又亂,劉邦進攻三秦、臧荼進攻韓廣、陳餘進攻張耳、田榮征略齊地,項羽首先征討的就是齊國。對於劉邦,項羽防的是這個人,而不是看上瞭他的地,曾經的三秦之地和首都咸陽,項羽輕而易舉地放棄瞭。齊地則不同,齊地是他的後院,決不允許屬於他人。假如真的暫時形成三分局面,等到緩過一口氣來,不僅劉邦要對韓信動手,項羽也會對韓信動手,甚至會出現劉、項共同對付韓信的局面。後世三國的出現,相當於從春秋到戰國七雄的形成過程,而楚漢之爭時期,相當於三國歸晉時期,這時候天下的趨勢是統一,統一的趨勢是絕不會容許一個新的國傢出現的。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韓信的地位:韓信自立為王歷史會另有一個三國?

  漢四年(前203),韓信平定瞭齊國全境,派人向漢王劉邦上書,要求讓他做一個假齊王。劉邦此時正受困於項羽,看到韓信的書信勃然大怒。在張良、陳平等人的提醒下,劉邦改變瞭主意,派張良前往齊國,冊封韓信為齊王。這時候,楚漢兩國都在拉攏韓信,齊國內部也有人勸韓信自立為王,三分天下,形成楚、漢、齊鼎足而立的局面,韓信的地位一時間看起來十分重要。  張良勸說劉邦立韓信為王,說的是這樣的話:“目前漢軍處境不利,怎麼能禁止韓信稱王呢?不如趁機冊封他為齊王,很好地待他,讓他自己鎮守齊國,不然可能發生變亂”。  韓信打敗齊王田廣後,楚國曾經派出大將龍且救援,結果被韓信打敗,龍且被殺。項羽害怕韓信從側後攻擊,派出一個叫武涉的人規勸韓信。武涉說:“當前劉項爭奪天下的勝負,舉足輕重的是您。您向右邊站,那麼漢王勝,假如項王今天被消滅,下一個就該消滅您瞭。您向左邊站,那麼項王勝。您為什麼不反漢與楚聯合,三分天下自立為王呢?”  齊國也有人勸說韓信自立為王。這個齊國人名叫蒯通。蒯通分析瞭當前形勢,楚漢兩傢對峙已久,筋疲力盡,誰也沒有能力吃掉誰。然後說:“當今劉項二王的命運都懸掛在您的手裡。您協助漢王,漢王就勝利。您協助楚王,楚王就勝利。……不如讓楚漢雙方都不受損害,同時存在下去,您和他們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形成那種局面,就沒有誰敢輕舉妄動。”   武涉和蒯通都說韓信自立可以三分天下,那麼,假如韓信自立為齊王,中國歷史會更早出現一個三國分治的局面嗎?  其實,這個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局面隻是說客們的一種設想,用來遊說可以,真要拿來實行,卻要好好思量一番。韓信思慮的結果,就是不行。盡管他對武涉和蒯通說不能自立的理由是劉邦對他好,他不能背叛,實際上,政治傢不會首先從感情上考慮問題,他們首先考慮的是天下大勢,假如形勢容許,韓信可以考慮自立為王,至於劉邦對他的恩情,他可以用其他方式報答。那麼,韓信為什麼沒有自立為王呢?或者說,當時的天下大勢,為什麼不容許出現一個三國分治的局面呢?  從韓信來說,受封為王可以立足,自立為王難以立國。  武涉規勸韓信背漢聯楚三分天下的時候說:“秦朝滅亡後,按照功勞裂土分封,各自為王,以便休兵罷戰。如今漢王又興師東進,侵犯他人的疆界,掠奪他人的封地,已經攻破三秦,率領軍隊開出函谷關,收集各路諸侯的軍隊向東進擊楚國,他的意圖是不吞並整個天下,不肯罷休。”在這兒,武涉話語中包含著兩個問題:滅亡秦朝以後,項羽將天下分為十八個諸侯國,為什麼半年不到就天下大亂瞭呢?最早挑起戰端的並不是漢王劉邦,而是燕、齊、趙、代這些地方的王國。表面看來,這些諸侯王為的是自己的地盤大小而爭鬥,實際上反映的正是天下不允許諸侯王國林立,那和戰國時代沒有什麼兩樣。關中地區一直是秦國經營的地方,劉邦采用“暗度陳倉”之計,很快打敗瞭項羽所封的三個王,將三秦改為漢的行政區域,秦地的老百姓不但沒有反抗,而且成瞭劉邦十分穩固的後方根據地。這除瞭劉邦曾經有個“約法三章”,讓人們看到瞭他的治國理念比秦朝寬厚,也說明瞭當時天下希望結束戰亂,而結束戰亂的最好辦法就是沒有那麼多的王國。韓信是跟從劉邦一路東進過來的,他很清楚這種形勢。再一個問題就是,劉邦打項羽,為什麼那麼多諸侯王擁護呢?難道除瞭武涉,諸侯王就不知道劉邦的意圖是“吞並整個天下”嗎?問題正是在於,這些所謂的“王國”的王本來就是項羽冊封的,必須聽從項羽號令,他們的王國不是“獨立王國”。因此,他們都要在楚漢之間做出一個抉擇,否則,有可能首先遭遇刀兵的正是他們。韓信應該能夠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受封為齊王可以立足,自立為齊王難以立國。  劉邦可以失利不會失敗。站在劉邦一邊可以勝利,站在項羽一邊不可能勝利。相關閱讀推薦:揭秘:如果韓信自立為王歷史會另有一個三國嗎?戰神韓信的成名戰:率殘兵北伐平定三個諸侯國聽別人的建議不能聽一半:韓信被殺的自身因素為何古代名將都不得善終?韓信白起悲劇般的慘死大將韓信為何被殺?替劉邦打天下時埋下殺身之禍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武涉和蒯通都有一種說法:韓信站在劉邦一邊,則漢朝勝利,站在項羽一邊,則楚國勝利。實際上,這兩人的說法隻說對瞭一半,韓信站在劉邦一邊,劉邦勝利,這是被歷史證明瞭的事實,不需多說。假如韓信站在項羽一邊,項羽會勝利嗎?答案是否定的。向前看,當劉邦僅僅隻有巴蜀漢中之地的時候,項羽擁有十七個諸侯國,他為什麼沒有勝利?等到他眾叛親離,此時幾乎是一個孤傢寡人的時候,有瞭一個齊國就會勝利嗎?答案肯定是不會!向後設想一下,劉邦暫時失利,退回到函谷關之內,項羽還能夠再一次攻破函谷關嗎?還是在四年以前,秦二世三年的時候,劉邦從南路韓地進入武關,項羽從北路趙地進入函谷關,秦朝滅亡。本來,按照楚懷王的約定,先入關者為王。可是,項羽自覺著功勞比劉邦大,依仗著強大的軍事實力,硬是違反瞭協議,將劉邦封為漢王。假如項羽、韓信聯合攻打劉邦,韓信從北路趙地來到函谷關,項羽從南路韓地來到武關,在利益再分配面前,項羽和韓信還能齊心協力進入關中嗎?韓信顯然沒有這個信心,因此他強調劉邦對他的好處,沒有選擇自立。即便是能夠進入關中,劉邦還可以退到漢中巴蜀地區,項羽韓信卻必須做一個瞭斷。歷史不會重復出現一個鴻門宴,韓信不是當年的劉邦。  這就是說,韓信站在項羽一邊不一定勝利,更看不到未來利益所在,不可能選擇站在項羽一邊。  那麼,按照蒯通的說法,讓楚漢雙方都不受損害,同時存在下去,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可能嗎?  劉邦不可能讓這種局面維系下去,一旦他和項羽形成暫時妥協局面,他馬上就會騰出手來對付韓信,而韓信很快就會失敗。   當劉邦和項羽誰也沒有勝利把握的時候,韓信居中調停趁機自立,劉邦和項羽是有可能達成停戰協定的。不過,這種協議有可能對其中的兩方有效,不可能對三方有效。漢元年(前206)正月,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當年八月,劉邦采用瞭韓信的建議,兵出陳倉,很快打敗瞭項羽用來監視他的三個秦地之王。一個立足未穩、兵力有限、經濟基礎並不雄厚的劉邦,剛剛過瞭七個月就撕毀瞭“停戰協議”,如今已經占有國傢一半土地的漢王,會容許一個曾經是自己部下的韓信耀武揚威嗎?就在韓信拒絕瞭項羽聯合的說辭以後,劉邦和項羽達成瞭協議,平分天下。可是項羽剛剛準備回彭城去,劉邦又一次撕毀瞭停戰協議,還沒有等項羽喘過一口氣來,追著項羽的屁股就打瞭過去。這時候,劉邦並沒有得到韓信的幫助。既然大傢都知道劉邦是志在天下,一個從劉邦陣營中出來的韓信,不可能不知道劉邦不會允許天下三分局面的出現。  問題在於,假如出現鼎足三立的局面,劉邦撕毀協議,首先對付韓信,會有多大的把握呢?  韓信本來是項羽手下的一個小官,轉投劉邦以後,也是鬱鬱不得其志,由於蕭何的推薦,劉邦任命他為大將軍,這也讓他有瞭領兵打仗大展身手的好機會。漢二年(前205),劉邦兵敗彭城,退回到滎陽。這年八月,劉邦任命韓信為左丞相,攻打魏王豹。韓信攻克魏國後,又摧毀瞭代國。這時候,劉邦在滎陽的戰事卻非常吃力,尤其是兵力嚴重不足,劉邦立刻派人調走瞭韓信的幾乎全部軍隊,開往滎陽前線。劉邦為什麼能夠調走韓信的軍隊,不用說,所有的人都知道,韓信的軍隊首先就是劉邦的軍隊。打敗項羽以後,劉邦用突然襲擊的方法收走瞭韓信的軍隊,並沒有引起絲毫的震動,說明這支軍隊的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最高領導是劉邦而不是韓信。更為重要的是,韓信手下帶兵的將領是劉邦的老部下曹參、灌嬰,這兩個人是劉邦早期的起義弟兄,對劉邦忠心耿耿,韓信自立為王,必須首先解決瞭這兩個人的問題。假如這兩個人反戈一擊,韓信立刻就會變成孤傢寡人。從利害關系上來說,劉邦實際上已經擁有多半個中國的土地,間接控制著趙代等地,當他和韓信對敵的時候,完全可以拿出兩頂王帽子送給曹參、灌嬰,韓信不過區區一個齊國,他能給曹參、灌嬰什麼名號和地盤?所以,張良對劉邦說的是“變亂”,是眼下沒有能力阻止,而並不是像武涉、蒯通說的那樣“鼎足三分”。韓信、張良都是當時天下最高層次的智謀之士,他們都明白不可能形成鼎足三分的局面。而武涉、蒯通除瞭因為集團和個人的利益,僅僅從智慧上也不能和張良、韓信相比。  項羽也不可能坐視不管,隻不過他這時候把劉邦看做是主要敵人,也是一種妥協之計。  就項羽的個人行事風格來說,他同樣不會讓這種局面維持下去,他所以要派武涉前去齊國有那樣一番說辭,關鍵在於,經過幾年諸侯王之間的戰爭,他已經看得很清楚,劉邦才是他最大的敵人,為瞭首先消滅這個勁敵,隻能對韓信一時忍讓。但是,讓項羽忍耐一時可以,讓他長時間的容許這種局面維持下去絕無可能,尤其是齊國。打敗秦國以後,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天下很快又亂,劉邦進攻三秦、臧荼進攻韓廣、陳餘進攻張耳、田榮征略齊地,項羽首先征討的就是齊國。對於劉邦,項羽防的是這個人,而不是看上瞭他的地,曾經的三秦之地和首都咸陽,項羽輕而易舉地放棄瞭。齊地則不同,齊地是他的後院,決不允許屬於他人。假如真的暫時形成三分局面,等到緩過一口氣來,不僅劉邦要對韓信動手,項羽也會對韓信動手,甚至會出現劉、項共同對付韓信的局面。  後世三國的出現,相當於從春秋到戰國七雄的形成過程,而楚漢之爭時期,相當於三國歸晉時期,這時候天下的趨勢是統一,統一的趨勢是絕不會容許一個新的國傢出現的。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為什麼項梁不自立為王而立一個牧童為楚懷王?

項氏集團的實力進一步壯大後,眾人擁護道:“大王您英名果斷,德高望重,應自立為王才對。”是啊,當大王多威風。就在項梁將要點頭答應的時候,人群中出現瞭一位老者。 這老者年逾七旬,頭發花白,站出來,給項梁上瞭一節生動的政治課。他詳細地分析瞭陳勝起義失敗的原因,這裡簡單地把他的話歸納為:陳王出身低微,不立楚王之後為王,剛起義就自立為王,違背瞭民心,所以失敗。 他的話一針見血地指出陳王起義失敗的偶然和必然因素。是啊,我們可以這樣想象,一個原本在莊稼田裡臉朝黃土背朝天的泥腿子,突然有一天坐在皇帝的龍椅上,對大傢說,從今而後,我就是皇帝,大傢都得對我三叩九拜。這是不是很怪異呢?信服的人又有多少呢? 也許有人會問,古往今來,很多皇帝都是農民出身的啊!但問題是形勢不同不可同日而語。那時候他剛剛起義,天下還是大秦的天下,他隻不過是一個造反者。如果他把天下打下來瞭,再稱王稱帝,那時候就算他不同意,大傢也要把他推向皇帝的寶座。一個高明的謀臣就是要具備審時度勢的能力。換句話說,此時項梁、項羽的處境跟陳勝差不多,雖然他們是名門之後,但如果剛剛起事就自立為王,那麼他的下場將會隻有一個,那就是步陳勝王的後塵。 這個糟老頭便是范增。在日後滅秦及項劉兩大集團爭霸時,他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物。這裡且先擱一擱,後面我們將看到他的更精彩的表演。 一語驚醒夢中人,項梁自然知道范增的意思,他項氏集團雖然發展快,現在已初具規模,但是畢竟剛剛成立不久,與其他地方的大型集團軍相比,卻是小巫見大巫,不值一提。但集團要想有所突破,在全國有一席之地,就必須走出去打天下。江湖路不是那麼好走的,要想走出去,就必須有強大的後盾。如果把項氏集團依附在楚王這塊金字招牌上,豈不是事半功倍?

關於自強自立的名言 就必須實踐自己的諾言

1、作為一個人,要是不經歷過人世上的悲歡離合,不跟生活打過交手仗,就不可能懂得人生的意義。 —— 楊朔  2、自己不能勝任的事情,切莫輕易答應別人,一旦答應瞭別人,就必須實踐自己的諾言。 —— 華盛頓  3、真正的人生,隻有在經過艱難卓絕的鬥爭之後才能實現。 —— 塞涅卡  4、願每次回憶,對生活都不感到負疚。 —— 郭小川  5、原諒敵人要比原諒朋友容易。 —— 狄爾治夫人  6、一個人的真正偉大之處就在於他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渺小。 —— 保 羅 

孫中山曾立遺囑勸兒女自立!多次拒絕親友求職

  力勸長兄不要擔任粵督  廣東中山市的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是展覽主辦方之一,有關負責人介紹,1912年初,孫中山當選為臨時大總統,很多人推舉他的大哥孫眉當廣東都督。但孫中山致電各界,指孫眉“傢兄質直過人,而素不嫻於政治”,粵都是重任要職,他不是合適人選。孫中山又致電孫眉,陳述不同意他當都督的理由,希望他發揮所長,“專任一事,如安置民軍,辦理實業之類”。  這位負責人說,實際上,孫眉與孫中山之間的兄弟情誼相當厚重,孫眉早年曾資助弟弟的生活和求學費用,加入同盟會後又不惜傾盡傢財支持革命活動。“孫眉的能力和經驗確實有資格擔任粵督,孫中山反對,體現瞭他‘天下為公’的思想”。  親友求職一概拒絕  除瞭孫眉,還有不少孫中山的親友向他求職遭到拒絕。  楊鶴齡是孫中山的同村好友,曾為革命籌募經費。1919年,楊鶴齡寫信向孫中山求職,被孫中山拒絕。展覽中,這封求職函的圖片上有一段孫中山的親筆批語,他寫道:“此間現尚無事可辦,先生故閉戶著書,倘他日時機轉,有用人之地,必不忘故人也。” 孫中山寫給原配夫人盧慕貞的復函,交待資助鄉親款項等事宜  1921年,孫中山在寫給原配夫人盧慕貞的信函中,勸她“切勿再介紹人來求差事,免致失人情”。  與孫中山同村的華僑陸天培在自己1937年所立的遺囑中,也提及民國成立後“赴廣州謁見總理以求一職”,但被孫中山婉拒。  立遺囑勸兒女“能自立”  孫中山的生活並不富裕,但仍惦記著傢鄉,經常寄錢資助翠亨村的父老鄉親。此次展出的展品中,有一件藏於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的一級文物的圖片,即孫中山在1917年6月寫給盧慕貞的復函,內容正是關於資助鄉親款項。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去世前,他曾寫下三份遺囑,分別是“遺囑”、“傢事遺囑”和“致蘇聯遺書”。此次展出的“傢事遺囑”圖片,反映出孫中山對“國”和“傢”截然不同的態度: “餘因盡瘁國事,不治傢產。其所遺之書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慶齡,以為紀念。餘之兒女,已長成,能自立、望各自愛,以繼餘志。此囑!” 相關閱讀推薦:揭秘:在辛亥革命後,孫中山為何“棄日聯俄”?揭秘孫中山的三份遺囑:三份遺囑都寫的什麼?陳粹芬是誰?揭秘孫中山的神秘紅顏知己陳粹芬揭秘:孫中山與袁世凱是誰將東三省出賣給日本孫中山逝世前後的秘聞軼事:遺體換瞭四副棺材?

篡位自立或抄傢滅族:解讀中國古代權臣們的結局

  導讀:說到權臣,首先會想到曹操。羅貫中一部《三國演義》,不僅使短短幾十年的三國歷史膾炙人口,更使曹孟德蒙上千載罵名,以“白臉奸臣”的形象遺之後世。少年時讀《三國演義》,也真為漢獻帝的懦弱而嘆息,憤恨曹操的奸詐兇狠。而後讀正史,看到史傢直筆曹孟德殺瞭董承之後,又要漢獻帝把董承的女兒董貴人交出殺掉。當時董貴人已懷孕,獻帝“累為請”,哀求多次,仍舊母子受刑而死。當時的伏皇後驚懼異常,給她父親伏完寫信,講述曹操的殘逼之狀,讓其父想辦法殺曹操。沒料想伏完是個草包,一直“不敢發”,當然很快就事泄,伏完就真的“完”瞭。《資治通鑒》這段描寫最精彩:曹操大怒,使禦史大夫郗慮持節策收皇後璽綬,以尚書令華歆為副,勒兵入宮,收(皇)後。(皇)後閉戶,藏壁中。歆壞戶發壁,就牽(皇)後出。時帝在外殿,引慮於坐,(皇)後被發,徒跣,行泣,過訣曰:“不能復相活邪?”帝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時!”顧謂慮曰:“郗公,天下事寧有是邪!”遂將(皇)後下暴室,以幽死。所生二皇子,皆鴆殺之,兄弟及宗族死者百餘人。  中國良史的作者都是高明的文學傢。堂堂一國之母,披散頭發,光著雙腳,一步一泣,梨花帶雨,哀問自己名義上為帝國元首的丈夫:“不能救我一命嗎?”而皇帝已經萬念俱灰,不置可否,隻說句“我也不知能活到什麼時候”,千般無奈,萬種委屈,皆在一言之中。最令人鼻酸之處,獻帝對同坐的郗慮(臣子奉另一臣子之命竟當皇帝面捕誅帝後而安坐)而感嘆的那句話:“郗公,天下竟有這種事!”   自漢以降,“這種事”屢屢發生,史不絕筆。成年以後,能靜心讀史書,觀二十四史,權臣逼帝,改朝換代,殺戮無遺,才知道曹操誅殺那麼幾個人實在是小兒科。如果當時他自己不動手,下場肯定如其後的子侄輩曹爽等人會被人一窩“燴”掉,嬰兒不免。究讀歷史,能發慨嘆,曹孟德父子英雄,不僅武功蓋世,平定北中國,而且文采華章,曹丕、曹植,龍子騰躍。即使曹魏王朝傳至最後的高貴鄉公曹髦,不僅眉目如畫,文采卓群,更能以善畫丹青之手親執兵刃,在喊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矣”的同時,二十歲的年輕人駕戰車直沖司馬府。雖然最終身為戈穿,殞於車下,其英烈之風,仍不減曹傢風采!對於曹操,連崇尚儒傢正統的司馬光都心悅誠服地承認:“(曹操)知人善察,難眩以偽。識拔奇才,不拘微賤……與敵對陣,意思安閑,乃至決機乘勝,氣勢盈溢。用法峻急,有犯必戮。雅性節儉,不好華麗。故能芟夷群雄,幾平海內。相關閱讀推薦:揭秘史上最牛權臣宇文護:三年內連殺三個皇帝!史上最牛權臣差點讓皇帝下跪?南宋權臣賈似道曹爽生平簡介 曹魏權臣曹爽是怎麼死的?索額圖是誰? 清代康熙年間權臣索額圖生平簡介葬送一個王朝 揭秘一代權臣賈似道的誤國人生秦檜賣國之謎:歷史上秦檜到底是權臣還是奸臣?分頁:1/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在東漢末年賊兵四起,生靈塗炭之際,曹操討董卓,破黃巾,征袁紹,戮呂佈,服張繡,梟袁譚,敗劉備,滅劉表,走馬超,又遠伐塞北,烏丸三種,鮮卑丁零,無不望風降服,致使戎狄屈膝,確實為一代豪傑!而在其有生之年,“沒身不敢廢漢而自立”,猶畏名義而自我抑制。至於他的子孫謀國,也是天道酬之,比起王莽之流以外戚竊國,不知要勝出幾萬倍。  曹操權臣出身,漸有天下。而後曹氏傢國,又為權臣司馬氏所有。依理觀之,很有佛傢因果報應的意味。羅貫中就幸災樂禍地做打油詩一首:“昔日曹瞞相漢時,欺他寡婦與孤兒。誰料四十餘年後,寡婦孤兒亦被欺!”  自古以來,王朝更迭隻有兩種名義:禪讓和征誅。權臣們奪國畏懼“篡弒”之惡,常借“禪讓”的名義。曹丕導演的“假禪讓”例子一開,晉、宋、齊、梁、北齊、後周、陳、隋、唐等等,無不借此名義。不過,曹魏,司馬晉,包括東晉的桓玄廢安帝,對前代帝君都沒有加以殺戮。漢獻帝,曹魏末帝曹奐,包括被虜的蜀漢劉禪,孫吳的孫皓,都得以善終。自南朝宋劉裕篡位,這位寒人出身的老頭子開始殺舊朝皇帝,再到沈約勸蕭衍不可“慕虛名”而“受實禍”,南朝北朝相蹈此習,末代的少年皇帝及鳳子龍孫們下場極慘,無一善終。   東魏權臣高歡逼走瞭北魏孝武帝,迎立孝靜帝,由於心裡有愧,對新皇帝恭禮有加。高歡死後,其子高澄襲位,對孝靜帝很是放心不下。史載這位青年皇帝好文學,美容儀,能臂下挾石獅子翻宮墻,箭術精妙,很像他的先輩北魏孝文帝。身為大將軍的高澄派中兵參軍崔季舒監視孝靜帝的一舉一動,連吃飯喝酒說什麼話都要一一細稟。有一次孝靜帝在鄴東打獵,馳逐如飛,監衛都督(應該叫“監視都督”)就叫嚷:“天子您不要跑馬,大將軍會怪罪!”還有一次,高澄侍宴,舉一大斛直抵孝靜帝下巴:“臣高澄勸陛下飲酒。”封建等級社會,真正的臣下怎敢能直接“勸”皇帝飲酒!孝靜帝也急瞭,不悅道:“自古無不亡之國,朕也不想這麼活著瞭!”高澄大怒,指帝大罵:“朕,朕,狗腳朕!”並命令崔季舒猛搗靜帝三大拳,然後奮衣而出。連打皇帝都不親自動手,令屬下代擊,真是聞所未聞。分頁:2/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不久後,高澄被傢奴刺死,其弟高洋襲大將軍位,很快就上演“禪讓”戲。靜帝不得已,與嬪妃辭訣。高洋派輛破牛車在東上閣等著接靜帝搬傢,值班的小班長趙德跳上車作押解狀從後面抓持,孝靜帝以肘擊之,最後發怒:“朕畏無順人,授位相國,你是什麼奴才,敢逼人如此!”而對跪滿庭院淚如雨下的後妃,風神俊朗的孝靜帝還忘不瞭自嘲一句:“此日之事能和漢獻帝、常貴鄉公(曹魏末帝曹奐)相提並論啊。”這句話錯瞭。漢獻帝和曹奐“禪位”後好酒好肉好宮殿活瞭多年。高洋當皇帝不久,就用毒酒鴆殺孝靜帝,並其三子。  高洋初當皇帝時勵精圖治,北中國大半為其所有。而後沉湎於酒,動輒肢解烹煮虐殺臣下,有一天忽然向他妹夫元韶發問:“漢光武何故中興?”元韶是魏朝皇族,因為是高氏女婿,一直活得還不錯,此時隻得老實回答:“因為王莽沒有把劉姓皇族全部殺絕。”於是高洋把魏朝姓元(原姓拓跋)的二十五傢直系皇族全部殺光,把元韶也囚入地牢,餓得這位駙馬爺啃自己衣服活活噎死。過瞭一陣,高洋又在晉陽把諸元疏屬也全部殺凈,或祖父為王,或身為顯貴,皆斬於東市,嬰兒投於空中承之以槊,共殺721人,棄屍漳水,以至於後來剖魚的人常在魚腹腔中看見人的指甲,致使鄴城人好久都不食魚。高洋又留下東魏王子元黃頭一個人,讓他和一些死囚從高臺上以席為翅,飄悠而下,事先講好摔不死就饒他一命。死囚們紛紛摔成肉餅,惟獨元黃頭靈巧身健,求生心切,竟能飛到紫陌慢慢降下(估計有點像現在玩滑翔傘的技術),高洋食言,全然不顧“君無戲言”的古訓,把元黃頭交給禦史關在獄裡餓死,還不如摔死來得痛快……

篡位自立或抄傢滅族:解讀中國古代權臣們的結局

  導讀:說到權臣,首先會想到曹操。羅貫中一部《三國演義》,不僅使短短幾十年的三國歷史膾炙人口,更使曹孟德蒙上千載罵名,以“白臉奸臣”的形象遺之後世。少年時讀《三國演義》,也真為漢獻帝的懦弱而嘆息,憤恨曹操的奸詐兇狠。而後讀正史,看到史傢直筆曹孟德殺瞭董承之後,又要漢獻帝把董承的女兒董貴人交出殺掉。當時董貴人已懷孕,獻帝“累為請”,哀求多次,仍舊母子受刑而死。當時的伏皇後驚懼異常,給她父親伏完寫信,講述曹操的殘逼之狀,讓其父想辦法殺曹操。沒料想伏完是個草包,一直“不敢發”,當然很快就事泄,伏完就真的“完”瞭。《資治通鑒》這段描寫最精彩:曹操大怒,使禦史大夫郗慮持節策收皇後璽綬,以尚書令華歆為副,勒兵入宮,收(皇)後。(皇)後閉戶,藏壁中。歆壞戶發壁,就牽(皇)後出。時帝在外殿,引慮於坐,(皇)後被發,徒跣,行泣,過訣曰:“不能復相活邪?”帝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時!”顧謂慮曰:“郗公,天下事寧有是邪!”遂將(皇)後下暴室,以幽死。所生二皇子,皆鴆殺之,兄弟及宗族死者百餘人。  中國良史的作者都是高明的文學傢。堂堂一國之母,披散頭發,光著雙腳,一步一泣,梨花帶雨,哀問自己名義上為帝國元首的丈夫:“不能救我一命嗎?”而皇帝已經萬念俱灰,不置可否,隻說句“我也不知能活到什麼時候”,千般無奈,萬種委屈,皆在一言之中。最令人鼻酸之處,獻帝對同坐的郗慮(臣子奉另一臣子之命竟當皇帝面捕誅帝後而安坐)而感嘆的那句話:“郗公,天下竟有這種事!”   自漢以降,“這種事”屢屢發生,史不絕筆。成年以後,能靜心讀史書,觀二十四史,權臣逼帝,改朝換代,殺戮無遺,才知道曹操誅殺那麼幾個人實在是小兒科。如果當時他自己不動手,下場肯定如其後的子侄輩曹爽等人會被人一窩“燴”掉,嬰兒不免。究讀歷史,能發慨嘆,曹孟德父子英雄,不僅武功蓋世,平定北中國,而且文采華章,曹丕、曹植,龍子騰躍。即使曹魏王朝傳至最後的高貴鄉公曹髦,不僅眉目如畫,文采卓群,更能以善畫丹青之手親執兵刃,在喊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矣”的同時,二十歲的年輕人駕戰車直沖司馬府。雖然最終身為戈穿,殞於車下,其英烈之風,仍不減曹傢風采!對於曹操,連崇尚儒傢正統的司馬光都心悅誠服地承認:“(曹操)知人善察,難眩以偽。識拔奇才,不拘微賤……與敵對陣,意思安閑,乃至決機乘勝,氣勢盈溢。用法峻急,有犯必戮。雅性節儉,不好華麗。故能芟夷群雄,幾平海內。相關閱讀推薦:揭秘史上最牛權臣宇文護:三年內連殺三個皇帝!史上最牛權臣差點讓皇帝下跪?南宋權臣賈似道曹爽生平簡介 曹魏權臣曹爽是怎麼死的?索額圖是誰? 清代康熙年間權臣索額圖生平簡介葬送一個王朝 揭秘一代權臣賈似道的誤國人生秦檜賣國之謎:歷史上秦檜到底是權臣還是奸臣?分頁:1/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在東漢末年賊兵四起,生靈塗炭之際,曹操討董卓,破黃巾,征袁紹,戮呂佈,服張繡,梟袁譚,敗劉備,滅劉表,走馬超,又遠伐塞北,烏丸三種,鮮卑丁零,無不望風降服,致使戎狄屈膝,確實為一代豪傑!而在其有生之年,“沒身不敢廢漢而自立”,猶畏名義而自我抑制。至於他的子孫謀國,也是天道酬之,比起王莽之流以外戚竊國,不知要勝出幾萬倍。  曹操權臣出身,漸有天下。而後曹氏傢國,又為權臣司馬氏所有。依理觀之,很有佛傢因果報應的意味。羅貫中就幸災樂禍地做打油詩一首:“昔日曹瞞相漢時,欺他寡婦與孤兒。誰料四十餘年後,寡婦孤兒亦被欺!”  自古以來,王朝更迭隻有兩種名義:禪讓和征誅。權臣們奪國畏懼“篡弒”之惡,常借“禪讓”的名義。曹丕導演的“假禪讓”例子一開,晉、宋、齊、梁、北齊、後周、陳、隋、唐等等,無不借此名義。不過,曹魏,司馬晉,包括東晉的桓玄廢安帝,對前代帝君都沒有加以殺戮。漢獻帝,曹魏末帝曹奐,包括被虜的蜀漢劉禪,孫吳的孫皓,都得以善終。自南朝宋劉裕篡位,這位寒人出身的老頭子開始殺舊朝皇帝,再到沈約勸蕭衍不可“慕虛名”而“受實禍”,南朝北朝相蹈此習,末代的少年皇帝及鳳子龍孫們下場極慘,無一善終。   東魏權臣高歡逼走瞭北魏孝武帝,迎立孝靜帝,由於心裡有愧,對新皇帝恭禮有加。高歡死後,其子高澄襲位,對孝靜帝很是放心不下。史載這位青年皇帝好文學,美容儀,能臂下挾石獅子翻宮墻,箭術精妙,很像他的先輩北魏孝文帝。身為大將軍的高澄派中兵參軍崔季舒監視孝靜帝的一舉一動,連吃飯喝酒說什麼話都要一一細稟。有一次孝靜帝在鄴東打獵,馳逐如飛,監衛都督(應該叫“監視都督”)就叫嚷:“天子您不要跑馬,大將軍會怪罪!”還有一次,高澄侍宴,舉一大斛直抵孝靜帝下巴:“臣高澄勸陛下飲酒。”封建等級社會,真正的臣下怎敢能直接“勸”皇帝飲酒!孝靜帝也急瞭,不悅道:“自古無不亡之國,朕也不想這麼活著瞭!”高澄大怒,指帝大罵:“朕,朕,狗腳朕!”並命令崔季舒猛搗靜帝三大拳,然後奮衣而出。連打皇帝都不親自動手,令屬下代擊,真是聞所未聞。分頁:2/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不久後,高澄被傢奴刺死,其弟高洋襲大將軍位,很快就上演“禪讓”戲。靜帝不得已,與嬪妃辭訣。高洋派輛破牛車在東上閣等著接靜帝搬傢,值班的小班長趙德跳上車作押解狀從後面抓持,孝靜帝以肘擊之,最後發怒:“朕畏無順人,授位相國,你是什麼奴才,敢逼人如此!”而對跪滿庭院淚如雨下的後妃,風神俊朗的孝靜帝還忘不瞭自嘲一句:“此日之事能和漢獻帝、常貴鄉公(曹魏末帝曹奐)相提並論啊。”這句話錯瞭。漢獻帝和曹奐“禪位”後好酒好肉好宮殿活瞭多年。高洋當皇帝不久,就用毒酒鴆殺孝靜帝,並其三子。  高洋初當皇帝時勵精圖治,北中國大半為其所有。而後沉湎於酒,動輒肢解烹煮虐殺臣下,有一天忽然向他妹夫元韶發問:“漢光武何故中興?”元韶是魏朝皇族,因為是高氏女婿,一直活得還不錯,此時隻得老實回答:“因為王莽沒有把劉姓皇族全部殺絕。”於是高洋把魏朝姓元(原姓拓跋)的二十五傢直系皇族全部殺光,把元韶也囚入地牢,餓得這位駙馬爺啃自己衣服活活噎死。過瞭一陣,高洋又在晉陽把諸元疏屬也全部殺凈,或祖父為王,或身為顯貴,皆斬於東市,嬰兒投於空中承之以槊,共殺721人,棄屍漳水,以至於後來剖魚的人常在魚腹腔中看見人的指甲,致使鄴城人好久都不食魚。高洋又留下東魏王子元黃頭一個人,讓他和一些死囚從高臺上以席為翅,飄悠而下,事先講好摔不死就饒他一命。死囚們紛紛摔成肉餅,惟獨元黃頭靈巧身健,求生心切,竟能飛到紫陌慢慢降下(估計有點像現在玩滑翔傘的技術),高洋食言,全然不顧“君無戲言”的古訓,把元黃頭交給禦史關在獄裡餓死,還不如摔死來得痛快……

周思王姬叔簡介 不尊周禮殺兄自立的周天子

  周思王姬叔(?—前441年),姬姓,名叔,周貞定王之子,周哀王之弟。公元前441年,姬叔殺害周哀王即位,為周思王。在位僅五個月,又被弟姬嵬所殺。姬叔也是魯國的第三十五任君主。      人物簡介  姓名:姬叔  別名:周思王  國籍:周朝  民族:華夏族  出生地:雒邑(今河南省洛陽)  逝世日期:前441年  職業:東周君王  主要成就:不尊周禮,殺兄自立  兄弟:姬嵬、姬去疾   史書記載  《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哀王立三月,弟叔襲殺哀王而自立,是為思王。思王立五月,少弟嵬攻殺思王而自立,是為考王。此三王皆定王之子。相關閱讀推薦:周哀王姬去疾簡介 在位三月被弟弟殺死的周天子周貞定王姬介簡介 除瞭名字稱號歷史無任何記載周元王姬仁簡介 周元王是開啟戰國時代的周天子周敬王姬匄簡介

周顯王姬扁簡介 坐看諸侯自立為王的周顯王

      周顯王姬扁(?—前321年),又稱周顯聖王或周顯聲王,姓姬,名扁,東周君主,在位48年,為周烈王之弟。周顯王十三年(前356年),秦國商鞅變法。周顯王十六年(前353年)發生桂陵之戰,周顯王二十八年(前341年)發生馬陵之戰。  人物生平  周顯王姬扁在位期間,諸侯國的變法發展到高潮。公元前356年,齊侯田因齊(即日後的齊威王)任用賢能之士鄒忌、田忌等人實行改革。為瞭廣開言路,齊侯下令不論臣民,凡能當面指出自己過錯的,賜給上等獎;以書面提出批評建議者,賜給中等獎;即使在背後議論他的過失的,也給獎。命令一下,幾個月之內來朝廷提批評、建議的人爭先恐後,門庭若市,使齊侯瞭解到許多國政的弊端,自己的過失和收集瞭不少治理好國傢的辦法。為瞭整頓吏治,齊侯多次詢問左右臣下,地方官中誰最好?誰最壞?不少人說,阿(今山東省陽谷縣東北)的大夫最好,即墨(今山東省平度市東南)的大夫最壞。齊侯派人實地調查,情況卻正相反,阿地田園荒蕪,人民缺吃少穿,敢怒而不敢言;即墨地方治安穩定,六畜興旺,人民安居樂業。原來,阿大夫欺下媚上,行賄上司,讓他們顛倒黑白,為自己說好話;即墨大夫正直不阿,不行賄上司,遭致瞭誹謗。齊侯當即痛斥瞭阿大夫,將他及受賄後替他說好話的人烹殺,嘉獎瞭即墨大夫,賜予他一萬戶的俸祿。齊侯如此不受蒙蔽,明辨是非,祛邪扶正,使齊國的風氣為之大變,人人都忠於職守,不敢說謊。齊侯又選用賢能之士,委以重任。沒有多久,齊國大治,成為當時一大強國。  姬扁在位期間,齊國與魏國有兩次著名的戰役。   一次史稱“桂陵之戰”,發生於公元前353年。魏軍在主將龐涓率領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趙求救於齊。齊侯以田忌為將,以傑出的軍事傢孫臏為軍師,統兵救趙。齊軍在孫臏的謀劃下,揚言要突襲魏國都城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的重要門戶襄陽(今河南省睢縣內),魏軍慌忙回兵,齊軍在桂陵(今山東省菏澤縣東北)設下埋伏,大敗魏軍,救瞭趙國。這種戰術,後人稱之為“圍魏救趙”。  另一次史稱“馬陵之戰”,發生在公元前341年。龐涓統率魏軍攻韓,韓求救於齊。齊以田忌、田嬰為將,以孫臏為軍師,帶兵救韓,直取魏國都城大梁。魏以太子申為上將軍、龐涓為將軍,率領大軍抵抗齊軍。孫臏為瞭迷惑敵方,命令齊軍進入魏國的第一天造灶10萬個,第二天造灶5萬個,第三天造灶2萬個,以逐日減灶的方法制造齊軍大量逃亡的假象,引誘魏軍追擊。然後在馬陵(今河北省大名市東南)設下埋伏,大敗魏軍,殺龐涓,俘太子申。這種迷惑敵軍的戰術,後人稱之為“增兵減灶”。  “桂陵之戰”後的第三年,齊侯稱王,史稱齊威王。在此以前,魏侯已經先稱王,接著,秦、韓、趙、燕等國諸侯也先後稱王,以表示自己高於其他諸侯,根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相關閱讀推薦:周烈王姬喜簡介 在位期間秦獻公開啟秦強盛之勢周安王姬驕簡介 冊封田氏為正式諸侯的周天子周威烈王姬午簡介 加速周王朝覆滅的罪魁禍首周考王姬嵬簡介

陳宣宗陳頊簡介 廢掉陳廢帝自立為王的有為君主

  南朝陳宣宗陳頊(530年—582年),字紹世,小字師利,南北朝時期陳朝第四位皇帝(569年—582年在位),在位14年,年號太建。他是陳武帝陳霸先的侄子,陳文帝陳蒨的弟弟。他本來是陳廢帝陳伯宗的輔佐大臣,後廢掉瞭陳伯宗,自立為帝。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陳頊,生於南朝梁中大通二年(530年),是陳武帝陳霸先的弟弟始興昭烈王陳道譚次子,陳文帝陳蒨的弟弟。  陳頊初為直閣將軍、中書侍郎。永定元年(557年),襲封始興郡王,食邑二千戶。永定三年(559年),其兄陳蒨即帝位,改封陳頊為安成王。天嘉三年(562年),授侍中、中書監、中衛將軍,置佐史。尋授使持節、都督揚南徐東揚南豫北江五州諸軍事、揚州刺史,進號驃騎將軍。天嘉四年(563年),加開府儀同三司。天嘉六年(565年),遷司空。天康元年(566年),授尚書令。陳蒨去世後其子陳伯宗即位,拜陳頊為司徒,進號驃騎大將軍,錄尚書,都督中外諸軍事。光大二年(568年)正月,進位太傅、司徒,食邑增加至三千戶。   登基  光大二年(568年)十一月,陳頊以陳伯宗個性太軟弱,難以當大任為由發動政變,用慈訓太後名義下詔廢瞭陳伯宗,自立為帝,改年號為太康。  去世  太建十四年正月甲寅日(582年2月17日),陳頊去世,享年53歲,謚號為孝宣皇帝,廟號高宗。葬於顯寧陵(在今江蘇南京郊區)。  為政舉措  陳頊在位期間,興修水利,開墾荒地,鼓勵農民生產,社會經濟得到瞭一定的恢復與發展。573年(太建五年),派大將吳明徹乘北齊大亂之機北伐,攻占瞭呂梁(在今江蘇省的徐州市附近)和壽陽,一度占有淮、泗之地,但最後被北周奪走。總的來說,陳頊在位期間,國傢比較安定,政治也較為清明。  人物評價  《陳書》評價:高宗器度弘厚,亦有人君之量焉。世祖知塚嗣仁弱,弗可傳於寶位,高宗地居姬旦,世祖情存太伯,及乎弗悆,大事咸委焉。至於纂業,萬機平理,命將出師,克淮南之地,開拓土宇,靜謐封疆。享國十馀年,志大意逸,呂梁覆軍,大喪師徒矣。江左削弱,抑此之由。嗚呼!蓋德不逮文,智不及武,雖得失自我,無禦敵之略焉。相關閱讀推薦:陳廢帝陳伯宗簡介 南陳被玩弄掌心間的傀儡皇帝陳武帝陳霸先簡介 南陳開國皇帝,千古賢明君主順武皇帝侯景簡介 侯景之亂中被部將殺害慘死南朝後梁後主蕭琮簡介 西梁被隋文帝所滅亡

田榮簡介 秦末陳涉起義後自立為齊王的田榮生平

  田榮(?~前205年),秦末齊國狄縣(今山東高青縣東南)人,故齊王田氏宗族。秦末陳涉起義後,與其兄田儋在齊地響應,恢復齊國,田榮為相國。公元前206年7月,田榮自立為齊王,起兵反抗項羽。不久,項羽率大軍討伐齊國。公元前205年正月,田榮兵敗,潰退至平原縣,為平原縣民所殺。  田榮(前?年–前205年):秦末齊國狄縣(今山東高青縣東南)人,故齊王田氏宗族。公元前221年,秦國滅齊國後,田榮與兄田儋、弟田橫隱居狄縣。  在陳涉開始起兵自稱楚王的時候,派遣周市攻取並平定瞭魏地,向東打到狄縣,狄縣固守縣城。田儋假裝綁住自己的傢奴,帶領著手下的年輕人去縣府,稱在拜見縣令之後殺死有罪的傢奴。在拜見縣令的時候,他們乘機殺死他,然後又召集有勢力的官吏和年輕人說:“各地諸侯都已經反秦自立,齊地是古代封建的諸侯國,而我田儋,是齊王田氏的同族,應當為王。”於是,田儋自立為齊王,並且起兵攻打周市。周市的軍隊撤走以後,田儋乘機帶兵東進,奪取並平定瞭齊國故地。  秦將章邯帶兵在臨濟圍攻魏王咎,情況緊急,魏王派人到齊國來求救。齊王田儋帶領軍隊援救魏國。章邯在夜間讓兵馬口中銜枚,趁夜幕的掩護進行偷襲,把齊魏聯軍打得大敗,在臨濟城下殺死田儋。田儋的堂弟田榮收集田儋的餘部向東逃跑到瞭東阿。  齊國人聽說田儋戰死的消息之後,於是就擁立以前齊王田建的弟弟田假為齊王,田角為丞相,田間為大將,以此來抗拒諸侯。  田榮在敗逃東阿的時候,章邯進行圍追阻截。項梁聽說田榮情況危急,於是就領兵來到東阿城下,並且一舉擊敗章邯。章邯往西逃跑,項梁則乘勝追擊。但田榮對齊人立田假為齊王一事非常氣憤,於是就帶兵回去,攻擊追逐齊王田假,田假逃到楚國,丞相田角逃到趙國;田角的弟弟田間在此以前已到趙國求救,也就留在趙國不敢回去瞭。田榮於是立田儋的兒子田市為齊王,自任丞相,田橫為大將,平定瞭齊地。  項梁追擊章邯以後,章邯的軍隊反倒日漸強盛,於是項梁就派遣使者通報齊國和趙國,要兩國共同發兵攻打章邯。田榮說:“如果楚國殺死田假,趙國殺死田角、田間,那我們才肯出兵。”楚懷王說:“田假是我們同盟國的君王,在走投無路的時候來投靠我們,殺瞭他是不合道義的。[”趙國也不願意用殺田角、田間來和齊國作交易。齊國人說:“手被蝮蛇咬瞭就要砍掉手,足被蝮蛇咬瞭就要砍掉足。為什麼呢?因為倘若不這樣的話,就要害及全身。而現在田假、田角、田間對於楚國、趙國來說,並不是手足骨肉之親,為什麼不殺掉他們呢?況且若是秦朝再得志於天下的話,那麼不僅我們要身受其辱,而且連祖墳恐怕也要被人挖出呢。[”楚國、趙國都不肯依從齊國,齊國也非常生氣,最終也不肯出兵援救。章邯果然擊敗瞭楚軍,並且殺瞭項梁,楚軍往東潰逃,而章邯也就乘機渡過黃河,圍攻趙國的巨鹿。項羽前往援救趙國,由此也就非常怨恨田榮。

侯景簡介 南北朝時期北魏自立為王的侯景生平

  侯景(503~552),字萬景,北魏懷朔鎮(今內蒙古固陽南)鮮卑化羯人。因左足生有肉瘤所以行走不穩,但是擅長騎射,因此被選為懷朔鎮兵,後又被提升為功曹史、外兵史等低級官職。北魏末年邊鎮各胡族群起反抗鮮卑族的統治,侯景開始建立功勛,後來侯景投靠東魏丞相高歡。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率部投降梁朝,駐守壽陽,公元548年9月,侯景叛亂起兵進攻南梁。公元551年他篡位自立為皇帝。江州刺史王僧辯、揚州刺史陳霸先先後發難,率領軍隊進攻侯景,侯景軍隊一觸即潰。侯景死後,屍體被分成好幾份,被人搶食。  小名狗子(從他這樣的小名看來,他的字明顯是後來發跡後起的)。少年時就頑劣不羈,橫行鄉裡,是當地著名的惡少。成年後身高不滿七尺,但深受邊鎮剽悍好武風氣影響,驍勇有膂力,因左足生有肉瘤所以行走不穩,但是擅長騎射,因此被選為懷朔鎮兵,後又被提升為功曹史、外兵史等低級官職。  六鎮起義之火剛被撲滅,河北變民軍之火又燃燒起來。  528年八月,變民軍首領葛榮率軍圍鄴,號稱有百萬之眾。爾朱榮受詔討葛榮,任侯景為前鋒,同率精騎七萬,倍道兼行,東出滏口,與葛榮決戰。葛榮自詡久歷戎陣,威行河北,以眾敵寡,勝券在操。他驕傲輕敵,在數十裡平野上箕張平推迎戰,分散瞭兵力。爾朱榮與侯景利用瞭葛榮的嚴重錯誤,腹背夾攻,突破薄弱處,大敗義軍、生擒葛榮。河北起義軍從極盛而一戰敗亡。侯景戰功卓著,擢為定州刺史、大行臺,封濮陽郡公,嶄露頭角。

郭子和簡介 隋末唐初時期自立永樂王郭子和生平

  郭子和(?—664年),隋末唐初同州蒲城人,本為左翊衛,因為犯罪被流放榆林,正逢地方大饑,郭子和結集地方士人殺郡丞王才,開倉賑民,自立為永樂王,建元為正平,尊其父為太公。  郭子和自立為王後,南連梁師都,北附突厥而被封為平楊可汗。但郭子和固辭不敢當,被轉封為屋利設。618年時郭子和歸降唐朝,拜雲州總管,封金河郡公,隔年又封郕國公。後來與梁師都交惡,出兵打下瞭寧朔城。  624年時從秦王李世民平劉黑闥,因作戰奮勇,戰後受到唐高祖李淵禮遇而賜姓李氏,封右武衛將軍。在李世民登基為帝後加封郭子和三百戶封邑。656年時被任為黔州都督。後以年老申請退休,加封至金紫光祿大夫才致仕,至664年卒。

自立自強經典名言

● 使意志獲得自由的唯一途徑,就是讓意志擺脫任性——黑爾 ●以不息為體,以日新為道(唐·劉禹錫)  ●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多自強(唐·李咸用)  ●男兒立身須自強(唐·李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自立自強的名言名句

律己要嚴,待人要寬。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忘記別人的缺點吧!平凡之人追求不平凡,智者則甘於平凡,卻享受平凡。能忍之人,事事稱心;善嗔之人,時時地獄。稻穗成熟,頭自然低下。凡夫迷失於當下,後悔於過去.聖人覺悟於當下,解脫於未來。節欲戒怒,是保身法,收斂安靜,是治傢法,隨便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結局通達。人生就象一場戲,因為有緣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該去珍惜。為瞭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我若氣死誰如意? 況 且傷神又費力。鄰居親不要比,兒孫瑣事由他去,吃苦享樂在一起,神仙羨慕好伴侶。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名:“大雄”。故名:“大雄寶殿”。即佛也。忍耐好,忍耐是奇寶。一朝之念不能忍,鬥勝爭強禍不小。忍氣不下心病生,終生將你苦纏繞,讓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無煩惱。寒山問拾得:世人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我當如何處之?拾得曰:隻要忍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是非,把它看作很正常,你就不會難過,因為是——人嘛!任憑你有多大的快樂,無常總是來到。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傷人之語,如水覆地,難以挽回。大傢都知道,生氣是一種無知,又無濟於事,可是又奈何不瞭它。正因為少‘悟’,放不下得失之故。金錢化妝你的外表,佛法啟悟你的內在。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內在安祥’,才是下手之處。誹謗他人就像含血噴人,先污染瞭自己的嘴巴。輕信道聽途說。就像一隻傻狗,別人隨便扔瞭一塊石頭就急忙跑去撿。不能把握現在,就無法獲得永恒。 

關於自立的名人名言

路漫漫其休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你必須在額上流汗,以資獲得你的面包。 ——列夫·托爾斯泰誰要是遊戲人生,他就一事無成;誰不能主宰自己,永遠是一個奴隸。 ——歌德人類要在競爭中生存,便要奮鬥。 ——孫中山不要容您自己昏睡!趁您還年輕力壯,血氣方剛,要永不疲倦地做好事情。——契訶夫我隻有在工作得很久而還不停歇的時候,才覺得自己的精神輕快,也覺得自己找到瞭活著的理由。 ——契訶夫別人後退,我不退;別人前進,我更進。要攀登這座山的人,起初在下部是艱難的,越上升越沒有痛苦,最後就和坐著順流而下的小船一樣。

自立自強名言警句

●生活就像海洋,隻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馬在思)  ●勝利屬於堅韌不拔的人(英國)  ●失敗是堅韌的最後考驗(俾斯麥)  ●堅韌是意志的最好助手(歐洲)  ●君子敬其在已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進也〈荀子〉  ●自強像榮譽一樣,是一個無灘的島嶼(拿破倉) 

勤奮與自立的名言警句(一)

手懶的要受貧窮;手勤的,得到富足。 ——《聖經》 稱贊削弱瞭勤勉。 ——塞繆爾·約翰遜 我們越是忙越能強烈地感到我們是活著,越能意識到我們生命的存在。 ——康德

自立自強的名言

1、自助者天助。——英國 2、自強像榮譽一樣,是一個無灘的島嶼。——拿破倉 3、自強不息,乃幸運之母。——德國 4、志在林泉,胸懷廊廟。——琮瓊 5、志猶學海,業比登山。——〔隋〕王通 6、志以成道,言以宣志。——〔隋〕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