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蔣介石

揭秘民國傳奇人物胡漢民:胡漢民因何被蔣介石軟禁

  胡漢民(1879年12月9日—1936年5月12日),幼名胡衍鸛,後改名胡衍鴻,字展堂,晚號不匱室主,漢民是他在《民報》上發表文章時所用的筆名。出生於廣東番禺,祖籍江西吉安。資產階級革命傢,國民黨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也是國民黨前期右派代表人物之一。  1901年中舉人。1902年赴日本留學,1905年9月加入同盟會,任《民報》主編,從此成為孫中山主要助手之一。孫中山逝世後主持編寫瞭《總理全集》。曾先後在南京臨時政府、中華革命黨、廣東非常大總統府及國民黨政府中擔任要職。  1936年5月12日突發腦溢血病逝,享年58歲。為紀念胡漢民的貢獻,國民政府於廣州市設立漢民路(今北京路);在臺灣,高雄市及新北市中和區亦有漢民路。  胡漢民是辛亥革命元勛,首任廣東都督、南京臨時政府秘書長,曾三次代行孫中山大元帥職,但因其政治觀點,他長期被學界忽視。現在請跟隨趣歷史小編來認識一下這個傳奇人物吧! 胡漢民被軟禁在湯山溫泉 胡漢民被譽為民國四大書傢之一,以隸書見長。  早年追隨孫中山  胡漢民(1879—1936)原名衍鴻,字展堂,祖籍江西廬陵(今吉安),祖父來廣東做官遂落籍番禺。其父胡文照以師爺謀生,胡漢民出生不久即隨父親輾轉於博羅、高州等地,直到八歲那年才定居廣州倉邊街。  胡漢民自小聰慧,13歲能詩,17歲起在廣州學海堂、菊坡精舍等書院讀書,21歲中舉。  胡漢民1902年、1904年兩度留學日本。1905年夏,孫中山在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這年9月1日,胡漢民第一次見到孫中山,稱頌孫中山1895年領導的第一次廣州起義是“空前奇舉”。  1907年,孫中山被日本政府驅逐出境,胡漢民陪其轉赴河內,建立革命機關,策劃武裝起義。他先後參加和組織發動瞭潮州黃岡、惠州、防城和鎮南關等起義。  孫中山曾經評價:“胡漢民先生為人,兄弟知之最深,昔與同謀革命事業已七八年,其學問道德均所深信,不獨廣東難得其人,即他省亦所罕見也。跡其平生之大力量、大才幹,不獨可勝都督之任,即位以總統,亦綽綽有餘。”  1909年,汪精衛暗殺攝政王載灃失敗入獄,胡漢民為營救籌資,進入澳門賭博場,結果血本無歸。1911年,廣州“三·二九”起義前夕,胡漢民夫婦將女兒胡木蘭托付給一位老人照料,考慮到隨時有犧牲的可能,他在一塊佈上寫下瞭自己的名字、籍貫,縫在胡木蘭的衣服上,表示自己置生死於度外。  出任廣東首任都督  武昌起義爆發之際,在香港主持同盟會南方支部工作的胡漢民,一方面組織人員在廣州活動驅逐兩廣總督張鳴岐,一方面指派朱執信、胡毅生等深入廣州附近鄉村,組織各路民軍起義,向廣州進軍。  10月25日,革命黨人李培基在大南門外炸死新任廣州將軍鳳山。兩廣總督張鳴岐迫於形勢,與龍濟光、李準宣佈廣東獨立,但不久張鳴岐本人逃往香港。  11月9日,廣州軍界、學界、商界,民眾1000人,在咨議局召開大會,推舉胡漢民為廣東大都督,陳炯明為副都督,胡漢民未到任前,由蔣尊簋暫行都督職權,建立廣東革命軍政府,隨後發佈安民告示。  胡漢民到任後,首先面臨的是財政困難。他一面令財政部向香港商人借款40萬,許以3個月後數倍償還;一面將庫存官錢、銀局紙幣加蓋軍政府財政部印,發行1200萬元,令商會店鋪接受。這樣,軍政權總算安然度過瞭財政危機。但胡漢民任廣東都督隻有不到2個月時間。  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不久,胡漢民被任命為總統府秘書長,他於是匆匆辭任廣東都督,北上就職。章太炎說:“臨時政府成立以來,憲法未定,內閣既不設總理,總統府秘書官長,用真宰相矣。”在南京的幾個月內,他與孫中山同居一室,夜以繼日地工作,人有“第二總統”之稱。同年4月,南京臨時政府結束,胡漢民隨孫中山回到廣州。相關閱讀推薦:蔣介石青樓小妾姚冶誠好賭變悍妾:蔣悔恨不已“紅色間諜”閻寶航 曾是蔣介石宋美齡身邊紅人宋子文為什麼要四次辭職:我不要做蔣介石的狗湯恩伯客死日本:蔣介石嫡系大將為何死在日本?楊杏佛之死:蔣介石刺殺瞭宋慶齡的助手楊杏佛?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與汪精衛鬥法  胡漢民與汪精衛交情非同一般,兩人一同赴日留學,一同追隨孫中山參加革命。孫中山逝世後,兩人卻為權力之爭反目。  1925年8月20日早晨,廖仲愷偕夫人何香凝乘車來到廣州國民黨中央黨部(越秀南路89號)時,突遭槍手襲擊。廖仲愷受重傷,送醫院後不治身亡。他的死轟動全國,國民政府成立由汪精衛、許崇智和蔣介石組成的特別委員會。據查,廖案最大的嫌疑人是胡漢民的族弟胡毅生等人。  8月25日晚上,汪、蔣派遣50多名黃埔軍校學生軍直撲胡漢民傢。據稱,他們受到指示:若胡漢民“逃捕”,即可就地處決。是夜胡漢民剛剛就寢,聽到門外嘈雜的聲音,他趕緊下床,穿上衣服匆忙從後門逃出。  事出突然,胡漢民推測此事極可能與汪精衛有關。於是他索性直奔西華二巷汪精衛傢中,向汪精衛妻子陳璧君訴說原委。陳璧君聽後怒不可遏,立即打電話質問汪精衛為何要緝捕胡漢民。這樣,最危險的地方變得最為安全,胡漢民安全過關。  抓捕胡漢民的消息不脛而走,廣州城沸沸揚揚。汪精衛、蔣介石恐怕引起事端,暫將此事擱下。胡漢民在古應芬等人的保護下入住黃埔軍校。9月23日,他坐船前往蘇聯,作為期半年的“考察”。   被蔣介石軟禁  1931年2月28日晚,蔣介石以宴客為名,邀請胡漢民往自己住所晚餐。胡到後,首都警察廳長吳思豫遞給其一封列數其“罪狀”的信件,信件顯系蔣介石親筆修改過;邵元沖並告知:“蔣先生想請胡先生辭立法院院長。”  胡漢民堅決要求蔣介石相見,蔣無奈出面,兩人激烈辯論到深夜。第二天,胡漢民具書“辭職”,當日移送湯山軟禁。3月8日,他被移回南京,仍然處於軟禁狀態中。  這就是著名的“約法之爭”導致胡漢民“被囚”事件。孫中山早年主張法治,晚年傾向於黨治。1928年,國民黨統一全國,宣佈實行訓政,由此產生黨治和法治之爭。蔣介石受中原大戰刺激,主張制定約法,而胡漢民則以孫中山“遺教”為依據,反對制定約法,並在許多問題上批評和牽制蔣介石。  蔣介石打著法制的旗幟幹著踐踏法制、暴力軟禁的事實,國民黨一黨專政進而全面發展成為個人獨裁,舉世為之駭然,南京政壇引發強震。  4月30日,鄧澤如、林森、蕭佛成、古應芬等四人以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身份聯名通電,彈劾蔣介石有“違法叛黨”等六大罪狀。孫科也轉而倒蔣,他在演說中稱:“蔣不是尋常老鼠,是一個疫鼠,傳染甚速,倘我們不忍些痛,急撲殺之,則全國皆亡不可!”5月25日,唐紹儀、鄧澤如、古應芬、林森、蕭佛成、汪精衛、孫科等聯署通電,要求蔣介石在48小時之內下野。27日,汪精衛、孫科、鄒魯等在廣州召開“國民黨中央執、監委非常會議”,成立“國民政府”。同年10月14日,胡漢民終於獲釋。雖然由於九一八事變爆發,廣州“國民政府”很快撤銷,但是,寧粵對立局面卻一直延續到1936年。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宋子文為什麼要四次辭職:我不要做蔣介石的狗

  導讀:宋子文自1928年初出任南京政府財政部長,至1933年10月最終辭去這一職務,為期近7年。在南京政府中,除孔祥熙外,宋子文是任期最長的財政部長。  但在這7年時間裡,宋子文的財政部長不是一貫制的,或長或短,中間有過多次辭職,或真或假,原因不盡相同。  宋子文第一次提出辭職是1929年8月6日。  1929年8月1日,國民黨軍政要員在南京召開第二次編遣會議。會前曾計劃將軍隊減至60萬人,但會上又增至80萬人,實際上蔣、馮、閻各派系誰也不肯削減自己的軍隊。在此情況下,宋子文以編遣會議後軍費仍不能減縮,預算不能實行,財政困難無法應付為由,自上海電南京政府辭職。  宋子文自1928年以來,通過各種手段,為南京政府籌措瞭不少經費,所以他的辭職政府不予同意。8月7日,蔣介石抵上海挽留宋子文。9日,南京政府下令挽留宋。宋子文本來不是真心辭職,隻是為軍費問題給各派系施加壓力。經蔣介石及南京政府的挽留,宋子文允許復職。8月13日,宋子文在上海宴請銀行界,商討再發編遣公債5000萬元,由海外華僑認購1000萬,其餘的由上海銀行傢負責籌募。當天晚上,宋子文返回南京復職。  宋子文第二次辭職是1931年12月20日。  這次辭職,是配合蔣介石下野的一個行動。此前,1931年5月,國民黨已經分裂,出現瞭南京與廣州兩個政府。”九·一八”事變後,1931年10月27日至11月7日在上海召開的”和平統一會議”上,寧粵雙方達成一項妥協性協議:寧粵雙方分別召開國民黨”四大”,而後在南京召開四屆一中全會,改組南京政府,實現寧粵統一。但粵方堅持蔣介石下野,才去南京。在此情況下,蔣介石於12月15日通電下野,辭去國民政府主席等本兼各職。同日,國民黨中常會議推林森為國民政府主席,陳銘樞代理行政院長。為瞭表示同蔣介石共進退,宋子文於12月20日向國民政府呈請辭行政院副院長及財政部長本兼各職。   12月28日,國民黨四屆一中全會決議:孫科為行政院院長,陳銘樞為副院長。1月30日,改組行政院各部,財政部長由黃海梁署理。  孫科出任行政院長及黃海梁署理財長後,最感棘手的就是財政。當時的財政,孫科說過這樣一段話:”以言財政,幾年來債臺高築,羅掘已空,中央收入每年本有4萬萬,但除還債外,能用之款不及1萬萬。欲再發債則抵押已盡,且市面債券價格,不過二三成,即強發行,於事何補?最近財政、稅收,每月不過600萬,而支出方面,隻軍費一項,照前月財委會核減之數,每月須1800萬。”自宋子文下臺時,黃海梁派員接收國庫,未得分文現金,而宋子文還拖欠銀行界1000萬。黃本人在財政界既無資歷,又無特定銀行做背景,處於孤軍無援的境地。他曾到上海想籌款1000萬,經多方設法,才搞到300萬,照當時軍政費每月2200萬元計算,僅夠4天開銷。  由於財政無法解決,黃海梁隻署理瞭20多天的財政部長,於1932年1月26日辭職。孫科的行政院長也擔任瞭不到1個月時間,1月28日改由汪精衛擔任。孫科下臺後,對蔣、汪十分痛恨。1932年2月,孫科在上海出資辦瞭一個《民眾周刊》,由王昆侖主編,寫文章把蔣、汪罵得一塌糊塗。  孫科和黃海梁下臺後,1932年1月30日,南京政府又命宋子文為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長。  不久,蔣介石也重新上臺,兩人重新合作。  宋子文第三次辭職是1932年6月4日。  這次辭職是因”剿共”軍費問題引起的。”九·一八”事變和”一·二八”事變後,蔣介石采取”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認為共產黨是比日軍更危險的敵人。1932年夏,當中國同日本戰爭的危險一平息,蔣介石就準備浩大的軍費,並發動大規模的戰役進行”剿共”。  宋子文對此不同意,他認為抗日比”剿共”更為重要,政府應力圖收復滿洲,保衛華北。於是,宋子文和蔣介石為籌措對共產黨戰爭的軍費發生齟齬。1932年6月初蔣介石往漢口”剿共”總司令部,要求每月軍費由1300萬元增加到1800萬元。這一做法,使宋子文的節縮計劃流產。  6月3日,宋和蔣的爭論達到頂點。  這時,蔣介石將駐在上海的19路軍調赴福建。原來,他擔心這支已成為抗日象征的軍隊會威脅他的權力,所以希望它在福建同共產黨的作戰中毀滅掉。宋子文反對調動19路軍。1932年6月4日,宋子文和19路軍指揮陳銘樞相繼辭職,隱居上海。   在此期間,宋子文對蔣介石的政策進行瞭攻擊。他在對記者談話中說,他的辭職是不可避免的,因為財政部不能提供”剿共”所需的軍費。增加各項稅款也不可能,因為日本襲擊時期,上海商業幾乎停頓。  宋子文還對蔣介石反共政策的合理性提出瞭異議。他說:”難道匪患和共禍僅僅是軍事問題,我們能希望用陳舊和勞民傷財的軍事征伐獲得成功嗎?匪共之患不就是因政治、軍事和經濟失調而滋長起來的?倘若他們在政、軍、經幾方面得到合理的對待,那末即使並非洋洋大觀,他們豈不將報之以較好的反響嗎?……對於這些問題顯然不該由一個財政部長來解答。”  宋子文的這些詰難有些嘩眾取寵,但可看出他對蔣介石的政策不是完全贊同的。  宋子文辭職後第三天,蔣介石、汪精衛及其他國民黨要員在南京會商,決計復電慰留,勸其”以國傢大局為重,繼續負責維持”。宋子文雖一再辭職,但仍願意妥協。6月7日,汪精衛等赴滬挽留宋子文,宋子文同意打消辭意,但是必須請假略事休養。  6月14日,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又到上海挽留宋子文與陳銘樞。7月7日,雙方在上海協商達成瞭妥協方案,軍費從每月1300萬元增加到1500萬元,比蔣原來要求的1800萬元少300萬元,宋子文才同意復職。  7月12日,宋子文表示不再為”剿共”軍費發行新公債,而用增加的鹽稅和其他財源以增加收入。這隻是換瞭一個辦法,實際上,宋子文仍在為蔣介石提供”剿共”軍費。相關閱讀推薦:宋子文曾住“茅草屋”:屋頂茅草從拉丁美洲進口謠言造出的首富宋子文:宋子文的財富到底有多少蔣介石為何痛恨妻舅宋子文卻重用貪腐的孔祥熙?揭秘:蔣介石與大舅子宋子文之間的二十年的恩怨蔣介石想撤銷孔祥熙宋子文黨籍 遇宋美齡阻擾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宋子文第四次辭職是1933年10月。  1933年夏,宋出訪歐美回國後不久,請辭財政部長及行政院副院長之職。10月29日,國民黨中政會決議,準宋子文辭財政部長職,由孔祥熙接任。同日,國民黨中常會決議,準宋子文辭行政院副院長職,亦由孔祥熙接任,但保留宋的全國經濟委員會常委職,並選宋為國府委員。  宋子文此次辭職的原因,說法不一。半官方的《時事月報》說,宋辭職的原因很簡單,”7年來工作過度,他感到精神上、體力上疲勞不堪”。但宋子文否定這種說法。10月30日,他在新聞記者招待會上憤怒地說,任何健康狀況不佳的報道都是錯誤的,他不準備用”東亞病夫”作為辭職的托辭。但是宋子文拒絕公開說明他辭職的原因。據胡漢民私下說,宋子文曾說過”當財政部長無異做蔣介石的走狗,從現在起我要做人而不是做一條狗”。  另一種說法是宋子文出國期間,蔣介石突破瞭他的預算,而且把這筆錢都花在最新一次”剿共”軍事行動上。宋子文回國後對此非常惱火,急急忙忙去見蔣介石。這次會見終於引起瞭轟動一時的爭吵,最後蔣介石打瞭宋子文一記耳光。宋子文為此辭去職務,由孔祥熙接替他擔任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長。  官方關於宋辭職的解釋是由於難以解決的財政狀況。10月29日,汪精衛在南京對記者談宋辭職原因時稱:”自國難以來,收入驟減,軍政費用,約每月短少1000餘萬元之巨,因無法籌措,故欲求去。”   事實上,宋子文辭職是由於同蔣介石對政策的分歧引起的。蔣介石在同汪精衛等商量後,決定進一步尋求向日本妥協,而宋子文”在公開場合屢次表示他反對向日本屈膝投降的任何措施”。”所以,宋子文的辭職可以充分解釋為那些早已致力於消除中日分歧的官員們的極大勝利。”  另外,在”剿共”與抗日什麼為最重要的問題上,蔣、宋也意見不一。蔣介石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宋主張堅決抵抗日本,同時用經濟和政治的辦法撲滅共產黨。  摘自《四大傢族秘聞》,陳風編著,團結出版社,2008年5月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紅色間諜”閻寶航 曾是蔣介石宋美齡身邊紅人

  導讀:提起閻寶航(1895-1968)這個名字,現在的年輕人也許會感到陌生。不過,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政壇上,閻寶航卻是名聞天下的風雲人物。他是東北軍少帥張學良的摯友和高級幕僚,還曾經在國民政府擔任要職,是蔣介石和宋美齡身邊的紅人。同時,閻寶航還有個秘密身份,是受周恩來直接領導的中共地下黨員。由於他的特殊身份與經歷,時至今日,他身上的神秘光環依然存在。  被稱為“今天的林則徐”  1928年皇姑屯事件後,日本帝國主義繼續加緊密謀策劃,其中一個毒辣的手段,就是實行毒品侵略。這種野蠻的侵略罪行激起瞭閻寶航的憤怒,他奔走呼號,四處聯絡愛國人士。1929年7月,以閻寶航為會長的遼寧省拒毒聯合會正式成立。拒毒聯合會成立後,大搞禁煙、拒毒的宣傳活動,揭露日本侵略中國的險惡用心。  1930年5月5日,在閻寶航主持下,遼寧省拒毒聯合會把5月5日定為“拒毒日”和“禁煙日”,並組成4支宣傳隊,到沈陽各鬧市區宣傳禁煙、拒毒;又把6月14日至20日定為“拒毒運動周”。遼寧省拒毒聯合會還聯合其它愛國團體,組織成立毒品銷毀委員會,協助政府主持毒品銷毀工作。僅1930年,就搞瞭3次銷毀毒品活動,以第2次銷煙規模最大,萬餘名各界人士參加瞭銷煙大會,盛況空前。人們把這次禁煙活動與90年前的“虎門銷煙”相比,稱閻寶航為“今天的林則徐”。  兩次獲得絕密情報  1938年10月,閻寶航來到重慶,他兼任瞭許多社會要職,與國民黨CC派、軍統、黃埔系、政學系、復興社等頭面人物都有廣泛的接觸。他的這種特殊身份非常適宜為黨搜集情報。早在1937年秋,周恩來、李克農就曾囑托他從事國際情報工作。到重慶後,他在重慶郊區北碚買下瞭一幢宅第,把黨的電報員張志敏和地下交通員紀華夫婦安排在這裡,設置無線電臺,成立情報機構。除健全情報機構,配置情報人員外,閻寶航還利用他的特殊身份親自出面搞情報。   1940年9月,德、意、日締結同盟條約,形成法西斯軸心。此後,日本一方面積極開展向國民黨的誘降活動,一方面加緊鎮壓中國的抗日運動。德國為瞭配合日本的誘降,也積極進行對國民黨的拉攏,曾明確地告訴國民黨,德國決定於6月20日前後一星期內突襲蘇聯。閻寶航得到情報後立即向周恩來作瞭報告。周恩來得到報告後,於1941年6月16日緊急電告延安,黨中央立即通報蘇聯。  由於我黨及時準確地向蘇聯通報瞭德軍突襲的時間,加之其它情報來源的佐證,使得蘇聯紅軍能夠爭得時間,提早進入戰備。雖然由於準備時間不足和戰略指導方針的原因,蘇軍在戰爭初期不得不采取戰略撤退,但是畢竟避免瞭更慘重的損失,為戰爭積蓄瞭力量。蘇聯朋友對閻寶航提供的情報給予瞭高度評價。蘇聯駐華武官羅申有一次見到閻寶航時說:“你的情報工作第一,斯大林知道你。”199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簽署命令,把三枚衛國戰爭紀念章授予閻寶航和他領導下的情報人員。  蘇、美、英三國首腦於1945年2月簽訂瞭《雅爾塔協定》,在該協定中,背著中國把旅順口租讓給蘇聯,中長鐵路由中蘇共管等為交換條件,換取蘇聯對日本關東軍作戰。這一方面暴露瞭大國之間骯臟的政治交易,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美、英、蘇恐懼日本關東軍的心態。關東軍在東北詳細部署的情況,包括陸、空軍的配置、要塞地點、佈防計劃、兵種兵器、部隊番號、人數以及將領姓名等詳情材料,被閻寶航得到。周恩來看到後即報送延安,黨中央綜合各方情報後,迅速通報蘇聯。蘇聯得以對關東軍瞭如指掌,在1945年8月8日對日開戰後,如按圖索驥一般,勢如破竹,所向披靡,隻用瞭幾天時間就全面突破瞭關東軍經營十幾年的防禦體系,把日本這個王牌軍徹底摧毀瞭,日本企圖以東北為基地進行最後掙紮的幻想也隨之徹底破滅。  在下關慘案中遭毒手  1946年6月16日,閻寶航被上海人民團體聯合會理事會推派為赴南京請願團9人代表之一。6月23日,閻寶航等代表先後到達上海北站時,就被冒充“蘇北難民”的國民黨特務要挾進入候車室。特務無理取鬧,要求把“蘇北難民”的痛苦轉告中共代表周恩來,提出“今天就得帶我們去見周恩來!”  雙方爭執之時,突然冒出20多個特務,用凳子、椅子、花盆、痰盂大打出手。幾個特務對閻寶航拳打腳踢,發現有美國記者後便匆匆溜走。閻寶航額頭、眼角、鼻子、四肢多處受傷,滿臉是血,左腿被打得不能走路。同時被毆傷的還有馬敘倫、雷潔瓊、陳震中等人。這就是“下關慘案”。  中共代表團獲悉“下關慘案”的消息後,周恩來、董必武、鄧穎超等立即趕到醫院慰問受傷代表。郭沫若、沈鈞儒、邵力子、黃炎培、馮玉祥等民主人士也到醫院慰問。毛澤東、朱德發來瞭慰問電,上海和全國各地的慰問函電也紛至沓來。  “文革”中,閻寶航被當作“叛徒”、“特務”關進秦城監獄,代號67100。1968年5月22日冤死在獄中。當時有批示:“反革命罪犯67100號,不保留骨灰。”他的傢人、同事、朋友、親戚中,沒有任何人知道他的死訊。粉碎“四人幫”後,閻寶航的冤案獲得平反昭雪。相關閱讀推薦:宋子文為什麼要四次辭職:我不要做蔣介石的狗湯恩伯客死日本:蔣介石嫡系大將為何死在日本?楊杏佛之死:蔣介石刺殺瞭宋慶齡的助手楊杏佛?抗戰時蔣介石因路邊攤賣“領袖湯圓”勃然大怒蔣介石“諸葛亮”楊永泰被暗殺之謎:楊永泰之死

郝柏村為何能做蔣介石的侍衛長?能力強背景單純

  導讀:對於自己獲得重用,郝柏村認為除瞭能力之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在軍中背景單純,不屬於任何一個派系。而他被任命為侍衛長是蔣介石和蔣經國共同決定的,如此重大的任命,使得郝柏村格外小心翼翼。  曹景行:1975年4月5日,清明節的午夜時分,88歲的蔣介石在臺北士林官邸去世。那天晚上,當應舜仁聽到樓上傳來的宋美齡和蔣經國的哭聲,他禁不住渾身顫抖,茫然無所適從。從南京到溪口,再到臺北,蔣介石當政、下野,又再次上臺,在風風雨雨、起起落落的30多年中,應舜仁始終作為侍衛官隨侍在他的身邊。  曾擔任臺灣“行政院長”的郝柏村也在蔣介石身邊服過役。郝柏村是江蘇鹽城人,到臺灣之前隻是軍中的一名營長,1958年金門炮戰的時候因為駐守小金門有功,受到蔣介石父子的賞識。1965年,因為一項特殊的任命,46歲的郝柏村來到臺北士林官邸,成為蔣介石身邊第一位非浙江籍的中將侍衛長。  郝柏村:有一天,經國先生打電話叫我到臺北來見他一趟。我坐火車到他傢裡,見面以後他說,你調任侍衛長。第二天,老“總統”就見我,說你馬上到職。於是我就到“總統府”來擔任侍衛長瞭。  郝柏村說,侍衛長並不是侍衛,他實際上是蔣介石的軍事秘書,還要負責蔣介石和傢人的安全保衛。此外,他還是士林官邸的“大總管”,吃、穿、住、行諸項事宜都得經手。  對於自己獲得重用,郝柏村認為除瞭能力之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在軍中背景單純,不屬於任何一個派系。而他被任命為侍衛長是蔣介石和蔣經國共同決定的,如此重大的任命,使得郝柏村格外小心翼翼。  郝柏村:選我做侍衛長,我想他當然有培養我的意思。因為過去侍衛長一般都是浙江人,而且很少有帶兵的,沒什麼當過師長、軍長的人來做,我是例外,既不是浙江人,又帶過兵。  曹景行:所以您上任的時候,自己感覺這是一個重大的轉變?   郝柏村:對,重大轉變。怎麼講呢?這是個成敗的關鍵。人傢說“伴君如伴虎”,你在他旁邊做好瞭,當然他可以讓你上去,那要做不好,馬上就要下臺瞭,以後就沒有任何發展機會瞭。因為明白這一點,所以我一直很小心謹慎,做得很好,老“總統”蠻喜歡我的。  郝柏村簡介  郝柏村(1919年8月8日~)字伯春,江蘇鹽城人。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臺灣當局一級上將軍官。中國國民黨軍事將領,臺灣“行政院長”(1990~1993),前任臺北市長郝龍斌系郝柏村之子。1958年金門炮戰時在金門擔任少將師長,歷任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陸軍總司令等職,後晉任為一級上將、參謀總長,在職八年(1981——1989) 。郝柏村曾計劃派兵拿回釣魚島,卻遭李登輝反對 。郝柏村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反對“臺獨”。在擔任“行政院長”任內,批準成立瞭臺灣陸委會和海基會,為臺灣與大陸“三通”開辟瞭互相聯系與協調的通道。相關閱讀推薦:蔣介石為何軟禁胡漢民:胡稱孫中山死後我管你蔣介石如何使計扳倒政敵胡漢民?胡漢民與蔣介石揭秘民國傳奇人物胡漢民:胡漢民因何被蔣介石軟禁蔣介石青樓小妾姚冶誠好賭變悍妾:蔣悔恨不已“紅色間諜”閻寶航 曾是蔣介石宋美齡身邊紅人

揭秘:近代史上蔣介石的長孫蔣孝文的酒色人生

  導讀:蔣孝文是孝字輩當中,最得寵的一位,由於是長孫的關系,蔣介石從小就很鐘愛蔣孝文。孝文血液裡有俄國因子,生性早熟熱情,又兼具中國孩子聰明頑皮的根性。蔣經國的夫人蔣方良生瞭四個孩子,分別是:孝文(長男)、孝章(長女)、孝武(次子)、孝勇(么子),共三男一女。對三個男孩,蔣經國在日記裡曾經這樣寫道:“孝文糊塗,孝武荒唐,孝勇可愛!”  高中時期:半夜三更外出逍遙狂歡  經國、緯國前半生歲月,都是在大陸度過。1949年剛到臺灣時,兩人都已是職司方面的軍政首長。而孝字輩的孩子們,最年長的孝文,也才十五虛歲,最年幼的孝勇,兩歲生日才過。換言之,自孝文以下、孝章、孝武、孝勇四個由蔣方良女士生的孝字輩子女,基本上都是在臺灣成長,在臺灣度過瞭青少年歲月。孝文是孝字輩當中,最得寵的一位,由於是長孫的關系,蔣介石從小就很鐘愛蔣孝文。孝文血液裡有俄國因子,生性早熟熱情,又兼具中國孩子聰明頑皮的根性。孝文的精明,早在年少時就顯露出來,他懂得討大人的喜歡,更懂得贏得祖父母的寵愛。  高中時期,通過經國贛南部屬潘振球的關系,孝文回臺北市讀成功中學,因為初中脫節太厲害,學業成績一路滿江紅。但是,孝文的生活方面卻是愈來愈多姿多彩,半夜三更,時常命令臺北長安東路寓所便衣侍衛,協助他把傢中車庫的吉普車,推到門外馬路上,再激活引擎外出逍遙狂歡,以免驚醒父親被阻擋。蔣經國打孝文打得特別兇,有時候吊起來用鞭子抽,嚇得蔣方良為孩子一路哭喊求饒。經國知道孝文成不瞭大器,對他不抱希望,偏偏蔣介石不放棄長孫,對孝文依舊寄予厚望。1954年,蔣孝文“考”進“陸軍軍官學校”,其實,誰都曉得他是被一路開綠燈,保送進瞭“陸官”。   盡管蔣介石父子費盡心機,千交代萬交代陸官校長羅友倫,對孝文好生管教。但是,孝文向來我行我素,成為官校獨一無二的特權分子。他完全不服從管教,抽煙、喝酒已是傢常便飯,每天夜裡吹過熄燈號,孝文就翻墻外出,和一群狐朋狗友,到高雄市通宵達旦,喝酒跳舞,男男女女共處一室,廝混玩樂,狂歡一整夜。上自校長,下至教育班長,沒人敢動孝文一根汗毛。孝文對軍旅生涯實在興趣貧乏,曾多次向長輩表達自己志不在此。蔣介石最後隻有搖頭,孩子有孩子的想法,讓他去吧!孝文沒把軍校念完,蔣介石嘴裡不講,心裡卻是對這位長孫深感失望。  留學美國:蔣經國請中情局跟蹤蔣孝文  但是,經國仍希望為孝文謀條出路。正如經國老友衣復恩說的,四個孩子當中,經國最愛孝文,因為孝文1935年12月出生於蘇聯,和經國、方良夫婦同處艱苦困頓的日子,孝文是兩夫妻在困苦之中最大的慰藉。加之孝文長大之後,高大英挺,氣宇不凡,衣復恩稱孝文藍色瞳仁酷似美國影星保羅·紐曼,散發迷人魅力,讓五短身材(一米六三)的經國,以擁有孝文這樣高大挺拔的兒子為榮。   經國應是通過美國中央情報局駐臺代表克萊恩的關系,安排孝文到美國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讀工商管理的。美國留學之行,改變瞭蔣孝文的一生命運。他並未像一般中國留學生,在美國靠端盤子、洗碗打工拿碩士、博士學位,蔣介石父子寄望孝文能向其他中國留學生看齊,衣錦榮歸,為蔣傢爭點顏面。為瞭讓孝文專心念書,繳清瞭加州大學學費和住宿費用,蔣介石父子另外又給瞭孝文好幾千美金,作為生活零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之交,臺灣一名高級公務員的月薪,亦不過新臺幣八九百元,蔣氏父子一出手就給孝文幾千美金,足見溺愛之一斑。相關閱讀推薦:1948年傅作義為何抱怨蔣介石“不愛江山愛美人”臺灣二二八事件68周年 蔣介石銅像被斬首清算臺灣基隆蔣介石銅像被斬首 疑似2人以上所為郝柏村為何能做蔣介石的侍衛長?能力強背景單純蔣介石為何軟禁胡漢民:胡稱孫中山死後我管你蔣介石如何使計扳倒政敵胡漢民?胡漢民與蔣介石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蔣孝文剛到美國,人生地不熟,但是,歌舞升平的公子哥個性,絲毫未改。孝文看著父母親方城之戲長大,自己也頗好此道,美國留學時期常在一塊的牌友包括香港《新聞天地》老板卜少夫等人。那時蔣經國成天忙於公事,每天工作時間十幾個小時,還三天兩頭接到美國長途電話,通知他兒子又出事瞭。所幸美國中情局許多事要經國幫忙,因此,孝文若是惹瞭麻煩,總是通過“國務院”,到警察局設法保釋孝文。為瞭擔心孝文捅出大紕漏,經國特意拜托克萊恩,請中情局“順便”將孝文每天的情況定時告訴他。經國時常命令情報單位跟蹤政治異己分子,這下子竟然利用洋特務跟蹤自己兒子,這也算是蔣傢王朝一大經典反諷笑話。  悲劇命運:自暴自棄酒精中毒  然而,孝文本身的命運不僅一點都不好笑,而且還有濃濃的悲劇色彩。婚前,他的女朋友多到十根手指頭數不清。在美國和革命先烈徐錫麟的孫女徐乃錦結婚,婚後不久,徐女士即懷有身孕,後來生下的蔣友梅是蔣經國第一位孫女,蔣介石第一位曾孫女。1962年10月,孝文、徐乃錦返回臺灣,蔣經國把兒子交給臺灣電力公司總經理孫運璇。誰知道解決瞭工作問題,傢庭糾紛卻使孝文走上酗酒之路。他懷疑妻子瞞著自己在外交男朋友,導火線是徐乃錦為瞭排遣寂寞,到臺灣大學選修瞭幾門旁聽課程,在課堂裡結識瞭一位外籍男士,因和那位外籍學生切磋功課,變成交往密切的好朋友。此事被好事者輾轉傳到孝文耳朵裡,因而打翻醋壇子,孝文大發雷霆,怒不可遏。   自此,孝文自暴自棄夜不歸宿,在外通宵喝酒,總要到清晨時分喝得爛醉如泥才肯回傢。當年傳媒不像今天那麼兇狠,但是,臺北政治圈子有關孝文的飛短流長,早已傳得沸沸揚揚,人言可畏,時任“國防部長”,執掌情報機關大權,接班味道愈來愈濃的經國,又氣又急,傢務事總不足與外人道,隻好向弟弟蔣緯國吐苦水。緯國還來不及勸解,孝文已經出瞭大事。1970年冬天,時任“中臺化公司”副總經理的孝文,某日上午去上班時,因前一天大醉,突感頭腦昏沉,一人鎖在單人辦公室裡埋頭大睡,忘瞭服用控制血糖的藥物,因血糖過低,導致腦部細胞受損,經臺北榮民總醫院全力搶救,腦部細胞受損嚴重,孝文雖然撿回一命,智力卻僅與四五歲孩童相當。1989年4月14日,蔣孝文因鼻咽癌在臺北病逝,享年54歲。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攻到南京蔣介石為什麼要逃跑?

  導讀:首先南京保衛戰在戰略上完全沒有必要,當時中國的大部分將領也反對死守南京。死守南京的計劃是唐生智打出愛國主義旗號的“極左”路線的產物。保衛南京的目的不是為瞭打贏戰爭,而僅僅是為瞭保衛和塑造“愛國者”的面子。更為可怕的是一旦有人提出這樣“極左”的愛國口號,沒有人能夠或願意出來阻止,因為大傢都怕承擔賣國或漢殲的罪名。蔣介石之所以不肯不戰而放棄南京也是害怕承擔  “賣國”的罪名。但以幾十萬人的生命為代價來塑造“愛國”的形象,實在太殘酷瞭。然而令人震驚的還是中國官僚的腐敗程度。唐生智在公共場合上信誓旦旦的宣佈要與南京共存亡,並銷毀一切船隻,斷絕瞭南京軍民的所有退路。但暗地裡卻為他自己準備瞭逃跑用的船隻,並在關鍵的時候帶頭逃跑。對於唐生智的撤退命令,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唐生智自己下的撤退命令;另一種說法是蔣介石向唐生智發出“若不能堅持可以撤退”的命令。但不管怎麼說,唐生智都付有無法逃避的責任。  軍隊司令在下達撤退命令時,一定要說明向哪個方向撤退、以什麼方式撤退、誰先退誰後退、誰來斷後掩護,這是司令官的起碼責任。絕不能說一聲“撤退”,就扔下軍隊不管自己首先逃跑。如果唐生智能夠少貪生怕死一些,指揮南京的軍隊有組織地撤退,絕不會死那麼多人。抗日戰爭中,象唐生智這樣口頭上最英勇無畏,實際上最貪生怕死的腐敗官僚,絕對不是少數。後來唐生智又投靠共產黨,作瞭一個 “花瓶”的政協委員,1970年去世。 相關閱讀推薦:揭秘:近代史上蔣介石的長孫蔣孝文的酒色人生1948年傅作義為何抱怨蔣介石“不愛江山愛美人”臺灣二二八事件68周年 蔣介石銅像被斬首清算臺灣基隆蔣介石銅像被斬首 疑似2人以上所為郝柏村為何能做蔣介石的侍衛長?能力強背景單純蔣介石為何軟禁胡漢民:胡稱孫中山死後我管你

揭秘:蔣介石如何刺殺宋慶齡的左膀右臂楊杏佛?

  導讀:作為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的主席,宋慶齡是蔣介石真正想要除掉的人,那麼,既然如此,楊杏佛卻又為何成瞭蔣介石的刺殺目標呢?蔣介石心裡十分清楚,楊杏佛其實就是宋慶齡的左膀右臂,隻要砍掉瞭這個左膀右臂,宋慶齡的民權保障同盟也就無法有所作為瞭。1933年6月18日,位於上海法租界亞爾培路(今陜西南路)的國民黨中央研究院,一位身穿麂皮夾克和騎馬褲的男子走出瞭大門,身後還跟著一位活潑可愛的少年。兩人剛剛踏上停靠在中研院大門口的汽車,突然,意外發生瞭,幾名持槍的歹徒從不同的方向沖過來,向著車內猛烈射擊。楊杏佛,名銓,1893年出生,江西清江人,早年曾在上海中國公學讀書,並且加入瞭由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成立臨時政府,楊杏佛追隨孫中山到南京,在臨時總統府秘書處工作。孫中山的臨時政府隻持續瞭3個月,孫中山和袁世凱“南北議和”之後,南京臨時政府就解散瞭,袁世凱表示願意接收臨時政府的所有官員,其中也包括楊杏佛,但他們都不願意到袁世凱手下做事,於是就作為稽勛留學生,去美國留學。  稽勛留學生是中華民國的首批官派留學生,也是中國近代留學教育中比較特殊的一個群體,其成員多為原先追隨孫中山打天下的革命黨人,或者是對辛亥革命有功人士的子弟,他們由臨時稽勛局以“酬勛”的名義派遣出國留學。這批留學生熱心向學,多數成才,其中楊杏佛、宋子文、張競生、任鴻雋、譚熙鴻、李四光等人更是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在美留學期間,楊杏佛和一群懷抱著科學救國理想的留學青年一起,發起成立瞭中國第一個綜合性科學團體——中國科學社,高高舉起瞭科學的旗幟。他們還創辦瞭《科學》月刊,這是中國第一個綜合性科學刊物。1917年,《科學》月刊遷往上海,積極致力於“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起到重要作用,是直至20世紀40年代末中國最有影響的科學團體和科學刊物,對近代中國科學事業的推進功不可沒。   在美留學期間,楊杏佛學習瞭西方先進的工商管理和金融管理等相關知識。學成歸國後,楊杏佛來到武漢,在張之洞開辦的漢陽鐵廠擔任成本會計科科長。其間,聲勢浩大的“五四”青年運動爆發瞭,上海等地紛紛相應。作為具有先進民主思想的熱血青年,楊杏佛認為漢陽鐵廠的工程師學會也應該有所表示,響應“五四”運動的號召。然而,令楊杏佛大失所望的是,響應者竟然寥寥無幾。後來,他就到瞭南京的東南大學去教書。在學生們的眼中,楊杏佛是一名學識淵博、崇尚民主思想的良師益友,備受信賴。然而,在校方領導的眼裡,楊杏佛卻是一個不安分的員工,他時常在校園裡向學生們宣揚馬克思主義,講解資本論和剩餘價值理論,一時間成為校方的心頭隱患,校方幾次企圖將他解聘,卻苦於找不到合適的借口。後來學校想瞭一個辦法,對學校進行改革,把整個工科都取消瞭,楊杏佛自然也就無法再教學瞭。  1924年,楊杏佛再次找到孫中山,並隨同他北上,又一次成為瞭孫先生的秘書。同年,國民黨改組,實行第一次國共合作,楊杏佛追隨孫中山奔走南北,奉行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與共產黨人真誠合作,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付出瞭艱辛的奮鬥。1925年,上海發生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在宋慶齡的授意下,楊杏佛主辦瞭《民族日報》,言辭激烈地揭露瞭帝國主義的侵略暴行和軍閥官僚的媚外醜態,喚起群眾參加反帝鬥爭。這樣一位愛國的仁人志士,究竟為何會招來殺身之禍?這一切還得從風雨飄搖的上世紀30年代的中國開始說起。上世紀30年代初,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非但不抵抗日寇的侵略,反而提出瞭“攘外必先安內”的賣國投降政策,在加緊對蘇區紅軍進行“圍剿”的同時,更是殘酷鎮壓抗日民主運動,大肆屠殺同胞。全國監獄密佈,特務到處橫行,許多為拯救中華民族於危亡而鬥爭的仁人志士被逮捕甚至慘遭殺害,國內政局令人毛骨悚然。   在當時蔣介石的黑暗獨裁統治下,一批滿腔熱血的愛國志士,攜起手來同蔣介石進行瞭堅決的抗爭。1932年12月29日,楊杏佛與宋慶齡、蔡元培等民主主義鬥士,為瞭反對蔣介石的獨裁統治、爭取民主和自由的權利,建立瞭一個進步政治團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1932年12月18日,楊杏佛陪同宋慶齡等人到北京調查監獄的狀況,之後,便在《申報》上發表瞭文章,明確闡述瞭中國民權同盟成立的目的:一、為國內政治犯之釋放與非法的拘禁、酷刑及殺戮之廢除而奮鬥。二、予國內政治犯以法律及其他援助,並調查鑒於狀況,刊佈關於國內壓迫民權之事實,以喚起社會之公意。三、協助為結社集會自由、言論自由、出版自由諸民權努力之一切奮鬥。相關閱讀推薦:抗日戰爭時期日軍攻到南京蔣介石為什麼要逃跑?揭秘:近代史上蔣介石的長孫蔣孝文的酒色人生1948年傅作義為何抱怨蔣介石“不愛江山愛美人”臺灣二二八事件68周年 蔣介石銅像被斬首清算臺灣基隆蔣介石銅像被斬首 疑似2人以上所為郝柏村為何能做蔣介石的侍衛長?能力強背景單純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同盟的任務是公開反對國民黨的一黨獨裁統治,援救所有被國民黨關押愛國的、革命的政治犯,爭取民眾的出版、言論、集會和結社的自由權利。而同盟的領導人及其成員又都是當時的社會知名人士,因此,同盟的存在,讓國民黨政府既感到惶恐不安又恨之入骨。作為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的總幹事,楊杏佛在任期間,全力以赴地協助宋慶齡宣傳反蔣抗日的民主思想,並竭盡所能營救被國民黨逮捕和關押的進步人士。由於楊杏佛鞠躬盡瘁的工作,致使中國民權保障同盟這一進步組織成為蔣介石極為痛恨的眼中釘。輿論普遍認為,蔣介石要對付的真正目標是宋慶齡。宋慶齡作為近代中國民主主義運動的領袖人物,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無論其政治遠見,思想深度,還是個人品格和情操,都為世人所景仰。作為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的主席,宋慶齡是蔣介石真正想要除掉的人,那麼,既然如此,楊杏佛卻又為何成瞭蔣介石的刺殺目標呢?  作為“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夫人,中國民主主義運動的先驅者之一,宋慶齡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際上,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在以三民主義為立國之本的中國,她所擁有的巨大感召力是任何其他人所無法替代的。蔣介石既然以孫中山的繼承者自居,他就不得不有所顧忌。正是這種顧慮,使得蔣介石對宋慶齡遲遲難以下手。蔣介石心裡十分清楚,楊杏佛其實就是宋慶齡的左膀右臂,隻要砍掉瞭這個左膀右臂,宋慶齡的民權保障同盟也就無法有所作為瞭。自從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籌備之日起,楊杏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到國民黨當局的威脅恐嚇。然而,楊杏佛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對此根本不予理睬。1933年6月18日清晨,亞爾培路上像往常一樣安寧。時間剛過六點,街上人煙稀少。這時,一輛轎車在街角的隱蔽處緩緩停下,車上坐著幾名神色詭秘的男子,他們警覺地觀察著窗外。突然,四人同時打開瞭車門從車上下來,快步朝不同的方向散去,一眨眼就不見瞭人影。他們不是別人,正是蔣介石派來取楊杏佛性命的殺手。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大約7點左右,楊杏佛出現瞭,身後還跟著一位活潑可愛的十幾歲的少年,他便是楊杏佛的兒子楊小佛。父子倆走到院中,跨上瞭楊杏佛慣常乘坐的那輛小轎車,然而,上車之後,楊杏佛才發現,中研院用來接待客人的備用敞篷車堵住瞭通道。楊杏佛沒有多想,就帶著兒子下瞭車,換到瞭停在前面的那輛敞篷車上。然而,正是這個不經意的決定,使得楊杏佛父子陷入瞭萬分危急的險惡處境。汽車緩緩地發動瞭,正當敞篷車從中研院的門口開出,緩慢地拐到大街上的時候,持槍的殺手們突然從街道兩旁沖出,圍著車身就是一陣猛射,剎那間,槍聲大作。事實上,這場刺殺楊杏佛的行動蓄謀已久。早在1933年的4月至5月間,戴笠就已經接到瞭暗殺命令,這個老奸巨滑的特務頭子立刻在上海建立瞭指揮部,親自監督這一計劃的執行。楊杏佛從北平回上海後不久,戴笠便開始瞭部署。第一個步驟就是監視楊杏佛,以便找出他的行動規律,伺機下手。特務們很快發現瞭楊杏佛有騎馬的愛好,他們當即認為,在馬場對楊杏佛進行狙擊,機會最多也最有把握。不料,方案卻遭到瞭蔣介石的反對。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蔣介石認為,把楊杏佛暗殺在租界以外的地區,達不到威嚇宋慶齡的目的,他堅持一定要在法租界宋慶齡的寓所附近執行暗殺。楊杏佛所在的中央研究院就在法租界內,所以特務們最終決定就在中研院附近進行佈置,準備趁楊杏佛外出散步或去宋慶齡寓所途中執行暗殺。負責刺殺行動現場指揮的是軍統華東區行動組組長趙理君。參加刺殺行動的人員共有六名,實施行動之前,所有人都舉行瞭宣誓,要做到“不成功便成仁”,如不幸被捕,應立刻自殺,決不能泄露軍統的行動計劃,否則將遭到嚴厲制裁。1933年6月18日,趙理君一大早就帶領執行刺殺的兇手過得誠等人來到中研院附近,守候伏擊。當楊杏佛的汽車徐徐駛出中研院的大門時,街道兩旁突然沖出四名身穿短衣的持槍歹徒,圍著車身就是一陣猛射,剎那間,槍聲大作,司機胸部中彈,翻身下車,逃命而去。從聽到第一聲槍響的一刻起,楊杏佛就意識到,這陣槍林彈雨必定是沖著自己來的。千鈞一發之際,護子心切的楊杏佛立刻趴在兒子楊小佛身上,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保護著年幼的兒子。兇手分別從汽車的左右兩側,繼續向楊杏佛射擊。  附近的鄰居眼看著兇手們逃之夭夭,卻沒有人敢上前救助。此時,中央研究院對面三六二號汽車公司的俄國職員培克從樓上飛奔下來,迅速跳上駕駛座,猛踩油門,載著倒在血泊中的楊氏父子向醫院飛馳而去。俄國人培克駕車將楊杏佛父子送至金神父路的廣慈醫院救治。稍作檢查之後,醫生便無可奈何地宣佈楊杏佛傷到瞭要害,已經氣絕身亡。而楊小佛僅僅是右大腿被子彈擦過,傷勢不重,經過治療,被送入瞭病房。楊杏佛被刺身亡的消息一經傳出,有識之士無不感到悲慟憤慨,唯有戴笠為此洋洋自得。然而,一個意料之外的小插曲,卻使得戴笠的愉快心情大打瞭一些折扣。六名行刺歹徒之一的過得誠在行動中中彈受傷,被警方逮捕後送往醫院救治。特務們違反誓約,沒有做到不成功即自殺,戴笠為此感到十分氣惱。戴笠馬上通知瞭在法租界巡捕房任華探長的軍統特務,叫他帶上一包毒藥,通過捕房的關系去接近過得誠。隻是,還沒等到特務動手,住在廣慈醫院裡的過得誠已經因為傷勢過重而死瞭。

孔祥熙的最後歲月:遭到蔣介石冷遇而客死他鄉

  抗戰後期,孔祥熙因鯨吞巨額美金公債的醜聞被弄到瞭國民參政會。他再也混不下去瞭。1945年5月,他不得不“辭去”行政院副院長職務,7月又辭去中央銀行總裁職務。  1946年,孔祥熙在上海對其財產作認真清理,把能帶走的東西盡量轉移到香港和國外。1947年夏天,孔祥熙回到瞭他的老傢山西太谷。  在太谷,孔祥熙隆重宴請瞭各親戚本傢,然後與他們揖手告別。待一切準備充分後,他先讓夫人宋藹齡赴美,自己則於這一年秋天來到上海。幾天後,孔祥熙向蔣介石及國民黨中央發出一電,以“忽接傢人自美來電,謂夫人染患惡病,情況嚴重”為由,不等蔣介石批準,他隨即匆匆買瞭飛機票,飛往美國。  孔祥熙到美國後,住進瞭離紐約不遠的裡佛代爾一幢豪華的別墅。這是他早先花巨資買下的,他與夫人宋藹齡將長期住在這兒。另外,他們還在紐約郊區花160多萬美金買下瞭一幢高級住宅,同時,孔祥熙還在紐約最繁華的鬧市中心百老匯大街一傢星級旅館,長期租瞭一個房間,每天租金150美元。如此高昂的消費,連美國富翁也自嘆弗如。  來到國外,孔祥熙已沒有很多事可幹瞭,除瞭陪他的夫人宋藹齡看病外,隔一天,他得到紐約去照看他的中國銀行。1950年,臺灣的蔣介石“總統府”聘他為“資政”,但他遠在美國,這僅僅隻是個榮譽性的頭銜而已。孔祥熙覺得自己“無官一身輕”,悠哉遊哉,他要在這所謂的“自由樂土”上無憂無慮地度過晚年。  然而,美國並非他所想象的那樣是塊安定的“綠洲”。美國總統杜魯門一直對國民黨貪官污吏將他們龐大的美援中飽私囊而憤憤不平。在杜魯門的直接命令下,美國聯邦調查局開始調查孔傢、宋傢在美國的財產,並對孔祥熙實施秘密監視。對此,孔祥熙惶惶不可終日。後來,孔祥熙找到一位美國的朋友,這個朋友給他出瞭一個主意。   首先,孔祥熙與這位朋友進行瞭多方面的幕後活動,終於打通關節,由美國參議院外委會及美國財政部公佈瞭一個類似“證明”的材料,說什麼在美國的全部華僑連同中國銀行在內,所有存款不超過5000萬美元,這就從側面否認瞭杜魯門關於10億美金的猜測。然後,孔祥熙破例接見記者,編造瞭一些謊話。他說:“我傢祖輩父輩,歷來經營票號、商號,傢產總算是富有的,不過,這幾十年來,由於通貨膨脹,戰亂頻繁,祖產大部分都損失瞭。本人投資於國內各工商事業的資本,這次大陸淪陷,也整個蕩然無存。民國以來的內戰,和大陸的淪陷,孔傢損失慘重,目下生活所需,不過是剩下的一點積蓄而已。”言罷神情感傷,似乎他真的是一無所有瞭。  這一著果然奏效,聯邦調查局的監視、調查不瞭瞭之,孔祥熙的危機也隨之而解。  1954年,蔣介石在臺灣召開第二屆所謂“國民大會”。孔祥熙認為重溫舊夢的時機已經到來,便突發奇想,回臺灣去參加競選“副總統”。為瞭謹慎起見,便派曾任過臺灣省主席的魏道明先到臺北去探察行情。  此時的蔣介石對孔祥熙已不感興趣,他早把這位亡命美國的連襟忘到九霄雲外。為瞭在臺灣重建蔣傢王朝,蔣介石把希望放在瞭太子蔣經國的身上,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對國民黨進行改造,重新進行人事安排,重用陳誠等人,讓他們輔佐太子。這種格局逐漸形成,不可能讓孔祥熙插上一腳,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  魏道明一到臺灣,蔣介石就深知其意,連忙授意陳誠、蔣經國將孔祥熙的代表擋回去。於是,陳誠、蔣經國便命一傢報紙發表文章,大罵豪門,矛頭直指孔祥熙,連魏道明也當作豪門走狗一並痛罵。魏道明自知不妙,灰溜溜返回美國向孔祥熙復命。  孔祥熙的復出希望徹底破滅瞭,這對他的打擊很大,想到過去隨蔣介石鞍前馬後,拼死效力,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可現在蔣介石六親不認,隻認親兒子,回首過去,自己實在荒唐。這以後,孔祥熙不再與聞政治,心中的政治欲火已如死灰一般,不再復燃。平時,他隻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如為慈善機構捐款,在大學設立獎學金等等,他像變瞭另外一個人,給人的印象,是老氣橫秋的面貌與萬般無奈的神情。  但隨著年齡的一天天增大,孔祥熙思舊與思鄉的情緒越來越強烈。每當他一人靜下來的時候,思緒就回到瞭他的山西。可如今那裡是共產黨的天下,他是回不去瞭。在思考很久後,他決計回臺灣,至於蔣介石是否歡迎他回去,他認為回臺灣去當個普遍的平民,應該不會成問題的。  1962年10月,孔祥熙從美國飛回臺灣。蔣介石對孔祥熙的到來不冷不熱,雖然此時他兒子蔣經國的勢力已大,年邁的孔祥熙已不能構成其威脅瞭,但孔祥熙畢竟是經國的長輩,多一個這樣的人,對經國總是不太方便。因此,蔣介石隻是對孔祥熙作瞭禮節性的拜訪和談話,然後給他安排瞭一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評議委員”的虛職,就不再理睬他瞭。  蔣介石的態度,令孔祥熙大失所望,隻好忍氣吞聲、暫且住下再說。他覺得臺灣的生活環境十分親切,但生活在其中,又感到並不比在美國自由自在和心情舒暢。因此,孔祥熙在臺灣勉強過瞭三年四個月後,便以赴美治病為借口,於1966年2日28日再度離開臺灣,而且決心不再回來。當孔祥熙與一些故舊戚友握手道別時,忍不住老淚縱橫。  到美國後,孔祥熙與宋藹齡一道搬進瞭長島洛卡斯特谷菲克斯巷的一幢新別墅,他絕瞭一切幻想,死心塌地地住在那兒,邊看病,邊休養,生活過得幽閑而平靜。  1967年7月22日,孔祥熙起床後,躺在軟靠背椅上,漫不經心地看報。突然,他感到身體極不舒服,傢人急忙把他送往紐約的醫院診治。醫生們曾一度穩住瞭病情。但8月10日又開始惡化,8月16日死於紐約醫院,時年88歲。相關閱讀推薦:歷史上真實的豪門孔祥熙:揭秘孔祥熙的功與過!揭秘:民國時期蔣介石反腐為何始終動不瞭孔祥熙蔣介石為何痛恨妻舅宋子文卻重用貪腐的孔祥熙?蔣介石想撤銷孔祥熙宋子文黨籍 遇宋美齡阻擾孔祥熙後人現今在何方 豪門傢族的最後貴族

讓蔣介石束手無策的官二代竟是她!孔二小姐孔令偉

  蔣介石一生打仗無數,對於手下都有一套駕馭的辦法。民國要員對於蔣介石都肅然起敬,不過也有蔣介石頭疼的人物,對立的李宗仁白崇禧都不消說瞭,還有一個屬於子侄輩的人物,居然蔣介石也拿她沒有辦法。此人是誰,這人就是孔祥熙的二女兒孔令偉。  孔傢二小姐從小便撒野成性,在學校最喜歡挑起同學打架鬥毆,自己則在一旁裝作沒事人一般。十歲出頭,她就學會射擊,十三歲即會開車。可見凡是男孩做的,她都能做到。宋美齡非常鐘愛她,常常誇贊:“令偉天生豪放,女生男相,很像我。”孔令偉有時也能料事如神,據說有次跟宋美齡出行,原定乘坐第二輛車,孔二小姐強烈建議她改乘第五輛,結果第二輛車被敵機掃射得百孔千瘡。  孔二小姐飛揚跋扈,所作所為令人發指。1945年宋美齡訪美,孔二小姐為隨行秘書,因其妝扮怪異,搞得美方禮賓司不知如何安排。在南京,一次孔二小姐駕車兜風,因違反交通規則,被警察教訓瞭幾句,她一怒之下竟拔出手槍,將該交警當場擊斃。據說後來南京流行一句話:“你不要神氣,小心出門叫你碰上孔二小姐”。在重慶時,因時有日機空襲,實行燈火管制,一次孔二小姐駕車回傢,大開車燈,被執勤兵阻攔制止,誰知她一邊破口大罵:“滾你媽的蛋!”一邊猛踩油門撞將過去,把執勤兵撞飛在路邊。還有一次在重慶中央公園,孔二小姐遇見龍三公子(龍雲的兒子),兩人素不相識,不知所為何事,誰都不服氣,竟同時拔槍互射,結果打傷不少遊人。在成都時,孔二小姐甚至親自揮動嫩拳,跟一名空軍飛行員搏鬥。  據說某次何應欽發來一紙緊急公文給蔣介石,被孔二小姐從文件夾中翻閱後隨手拋開,害得何應欽反復催詢,蔣介石莫明奇妙,急令侍從室追查,於是查到孔二小姐頭上,蔣介石哭笑不得,然後不瞭瞭之。一次在重慶輪渡過江,蔣介石車隊已打來電話通知馬上要過江,孔二小姐偏要搶先過去,遭憲兵攔阻,孔二小姐撒野大鬧,隨手就給瞭憲兵一個耳光,剛好蔣介石座車駕到,見此情形,隻好打起官腔教訓瞭她幾句,然後帶她上瞭座車,絕塵而去。  無論怎麼撒野,孔二小姐畢竟是個女人,她的姻緣此前也曾動過一次。1938年,在陳立夫極力撮合下,蔣介石的愛將胡宗南差點成瞭孔二小姐的老公。據說當時胡宗南拿不準姻緣好壞,便找到軍統頭子戴笠請教。中統跟軍統向來不和,陳立夫極力撮合的,戴自然要設法搞垮,於是告訴胡宗南,娶孔二小姐無異於娶個魔鬼,將來一定吃不瞭兜著走,因為她不是個女人,並給胡宗南出瞭一條妙計。第二天,胡宗南給孔二小姐打電話,約她一起遊玩。二人見面後,一直走著,孔二小姐腳上打起瞭水泡,累得上氣不接下氣。胡宗南佯裝不知,依然贊美風景,絲毫沒有憐香惜玉的表示。遊玩結束後,孔二小姐便大罵胡宗南混蛋,並發誓說:“就是他胡宗南當瞭皇帝,我孔某人對他也毫無興趣。”於是,一場由陳立夫強力撮合的政治聯姻就以不歡而散草草收場。   這孔二小姐雖然出身富貴,卻一點文化也沒有,更沒有女孩子素質,以致終身未婚。看來富貴對於某些人來說,也並不是好事,隻能給他自己的生活頻添不如意。相關閱讀推薦:蔣介石的軍統別動隊:集合軍政憲警特的萬用部隊歷史解密:與蘇聯顧問決裂導致蔣介石徹夜難眠?揭秘:為何蔣氏族譜裡蔣經國不是蔣介石兒子?揭秘:蔣介石如何刺殺宋慶齡的左膀右臂楊杏佛?抗日戰爭時期日軍攻到南京蔣介石為什麼要逃跑?

黃埔生中最給蔣介石爭臉的國民黨將領是誰?

  導讀:二十一年後,林彪把四平街圍成瞭鐵桶,陳明仁率71軍死扛到底,磕瞭東北民主聯軍的牙。這是解放軍戰爭中國民黨軍為數不多的幾次局部勝利。陳明仁最後一次給校長爭瞭臉。  1924年10月,平定廣州反動商團是黃埔學生第一次走上真刀真槍的戰場,此時距離他們踏進這個校門僅僅4個月。  20小時幹凈利索的解決瞭困擾南方革命政府大半年的反動商團,孫中山初步見識瞭黃埔生的戰鬥力。於是,黃埔學生軍正式成立,名號黃埔教導一團,團長何應欽,黨代表王登雲。隨後,各地招募的兵員相繼抵達廣州,很快便成立瞭教導二團。幾個月後,這兩個團擴編為兩個師,後來又擴成一個軍,這便是蔣介石的“千軍之源”——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蔣親任軍長,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  率先撞上黃埔學生軍槍口的是陳炯明。兩次東征打垮瞭這個曾把孫中山逼上中山艦的廣東軍閥,也成就瞭三陳——陳賡、陳誠和陳明仁。  陳賡的腿有兩個用處,一是背人逃命;二是求援。他背的不是別人,正是黃埔校長蔣介石。東征中,蔣介石親往第三師督戰,結果該師被林虎部擊潰,蔣介石急火攻心當場便要“殺身成仁”,幸虧陳賡眼明手快下瞭校長的武器,背著他一路小跑沖出瞭包圍圈。之後,陳賡又不眠不休,長途跋涉找到何應欽和周恩來的第一師,搬來援兵。因瞭這次救命之恩,1933年,陳賡在上海被捕後,蔣介石最終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任憑中共將陳賡營救瞭去。  巧合的是,陳賡秘密潛入上海是為瞭治療他1932年9月在新集胡山寨戰鬥中被打傷的右腿。陳賡的腿在東征打惠州城時第一次受傷,南昌起義後會昌戰鬥中左腿二度負傷,後來是在黨組織安排下,由潮汕而至香港轉道上海,進牛惠霖骨科醫院治好的。  東征還造就瞭陳誠的一炮成名。第一次東征在曾塘村,陳誠用6門炮擊退瞭林虎部的進攻,保護瞭在教導一團督戰的蔣介石、周恩來、廖仲愷和蘇聯總顧問加侖。當天下午,陳誠又用準確的炮火打垮瞭林虎的反沖擊,一舉結束棉湖戰役。隨後保衛廣州,打退叛亂的滇軍,二次東征攻惠州,陳誠的炮兵都大顯神威。   提到惠州城,就不能不提陳明仁。當時,黃埔軍二師四團在蔣介石強令下對惠州城發起強攻,結果傷亡慘重,團長劉堯宸陣亡,是陳明仁把他的屍體背瞭出來。無奈之下,周恩來親自組織敢死隊,決死一戰。殺紅瞭眼的陳明仁舉著校旗第一個登上惠州城頭,登城戰鬥中,陳賡被打傷左腿,蔣先雲身中三彈。而立下首功的陳明仁得到的獎賞是:蔣介石當場命令吹號三番,全軍向陳明仁立正敬禮。3天後的祝捷大會上,蔣介石又領頭高呼“向陳明仁看齊!”陳明仁的驍將之名從此傳開。二十一年後,林彪把四平街圍成瞭鐵桶,陳明仁率71軍死扛到底,磕瞭東北民主聯軍的牙。這是解放軍戰爭中國民黨軍為數不多的幾次局部勝利。陳明仁最後一次給校長爭瞭臉。  人物小傳  陳明仁(1903-1974)國民黨起義將領、解放軍上將。1949年8月與程潛率部在長沙起義,後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任湖南省軍區副司令員,第四野戰軍21兵團司令員,第55軍軍長,湖南省臨時政府主席,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相關閱讀推薦:蔣介石“劫持”孫中山之子內幕:孫科被劫持始末孔祥熙的最後歲月:遭到蔣介石冷遇而客死他鄉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麼密函化解內戰危機?讓蔣介石束手無策的官二代竟是她!孔二小姐孔令偉蔣介石的軍統別動隊:集合軍政憲警特的萬用部隊

民國史上的“斧頭幫”幫主五次策劃刺殺蔣介石

  王亞樵,是令人膽戰心驚的“斧頭幫”幫主。民國許多驚天要案皆出自他手。五次策劃刺殺蔣介石,把日軍駐華最高司令官白川義則送上西天,被稱為“民國第一殺手”。  1931年6月14日上午,陽光明媚,山色疊翠,裝扮成遊客的殺手陳成,正坐在太乙峰下的一株古樹下耐心等待殺機。忽然,他看到不遠處崎嶇的山路上,蔣介石正坐在一副滑竿上,悠閑十足地往山下太乙村方向而來。由於地勢險峻,山路崎嶇,雖有一個龐大的衛隊跟著,但擁在蔣介石身邊的衛士則隻有六七個人。就這六七個人,在有些路段,也不得不散開來,依次成蛇行狀而過,這就使蔣介石的身體不斷地暴露出來。  陳成覺得這是天賜良機,為瞭絕對準確,他想,等這個禿頭再走近些,我爭取一槍叫禿頭開花。不料這時從樹叢裡突然鉆出瞭一個人,此人一邊四處張望,一邊往陳成的隱身之處而來。原來,王亞瑛和劉小蓮到廬山後,取出槍支埋在太乙峰前的竹林中,將火腿丟在附近。蔣介石的偵探在巡邏時,發現被丟棄的火腿,從中判斷出有人夾帶東西上山,或是炸藥,或是武器,或是微型電臺,總之,十分可疑。因此,蔣有行動時,衛隊總是分成明、暗兩個部分,除瞭蔣手邊的人員,還有數十人在樹林裡暗中巡邏。  陳成見自己眼看就要暴露瞭,隻好豁瞭出去。他從隱蔽處跳出,若他繼續隱蔽,別人也未必能發現。這時他多少還有些不夠沉著———跳到路旁舉槍便打。由於不是計劃內射擊角度,而且時間倉促,不得從容,槍擊未中。一槍未中,陳成還想開槍,蔣介石訓練有素的衛士已經飛奔上前用身體護住他,並同時向陳成開火。陳成根本無法還手,身中數彈,倒地身亡。從樹叢裡出來的那個衛士恐陳成還未死,又走上前對準他的腦袋開瞭兩槍。   幾個衛士將陳成身上的所有衣服都解開,仔仔細細地搜索一遍,除發現手槍外,別無他物。衛士向蔣介石報告後,蔣介石心中認真排查一遍敵手,誰都有可能刺殺他,但誰又都沒有可能刺殺他,到底是誰拿不準,他的敵手太多瞭,要殺他的人也太多瞭。“把他深埋掉,不要聲張,權當無事。”當天,蔣介石就打電話找到戴笠,讓他偵探是誰所為。戴笠一直在尋找,沒有結果。廬山刺蔣未成,王亞樵把希望寄托在瞭南京的行動組身上。  南京行動組是由鄭抱真帶領的。他們一行四人住在餘立奎的仙鶴街住宅內,伺機刺蔣。蔣介石從廬山回南京後,出入更加小心。6月25日,蔣介石從廬山歸來後已一個星期。來自全國各地的請願的學生依然聚在南京,不願散去。蔣介石在滔天的怒罵聲中,隻好答應在中央軍校禮堂接見部分學生代表和新聞記者,並發表演說。此時,鄭抱真等四位殺手和負責總聯絡的王亞樵之妻王亞瑛都混瞭進去。  由於裡面戒備森嚴,主席臺又離人群有一段距離,王亞瑛覺得刺殺成功的可能性極小,就把頭上戴著的白色太陽帽拿瞭下來,放作胸前。王亞瑛是負責總聯絡的,她去掉帽子,就是告訴鄭抱真等人“暫緩行動”,鄭抱真等人隻好停止行動。“九·一八”後,全國反蔣呼聲日高,蔣介石在12月25日的國民黨四屆一中全會上被迫二次下野。王亞樵隻好抽回瞭南京的人馬。相關閱讀推薦:民國海軍窮司令要造20艘航母:蔣介石瞠目結舌蔣介石為何不願徹查孔祥熙案?民國第一貪孔祥熙案黃埔生中最給蔣介石爭臉的國民黨將領是誰?蔣介石“劫持”孫中山之子內幕:孫科被劫持始末孔祥熙的最後歲月:遭到蔣介石冷遇而客死他鄉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麼密函化解內戰危機?

民國稱呼揭秘:蔣介石隻當過幾個月的“蔣總統”

  現在許多影視作品,不管什麼時間,都稱蔣介石為”蔣總統”,這可不對,因為蔣介石離開大陸前就當過幾個月”總統”。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中國開始出現瞭”總統”,但當時的名稱不是”總統”,而是”非常大總統”、”大總統”、”代理大總統”、”攝行大總統”,你方唱罷我登場,走馬燈一樣讓人眼花繚亂。這裡咱也不管瞭。咱單說說蔣介石這位”總統”。   袁世凱死後,軍閥割據,南方各省逐漸脫離北洋政府。1925年孫中山不幸在北京逝世。為瞭統一全中國,中國國民黨於1925年7月1日在廣州成立瞭國民政府,國民政府采取委員制,以汪精衛為主席。1926年11月,國民政府北遷武漢,史稱”武漢國民政府”。   1927年4月,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南京國民政府采取委員制,蔣介石、胡漢民、張靜江、吳稚暉等12人為政府委員,胡漢民為政府主席,蔣介石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   1928年2月3日至7日,中國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在南京召開,通過瞭改組國民政府等議案,會議推譚延闓為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為軍事委員會主席兼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同年10月,南京國民政府公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組織法》,規定國民政府總攬中華民國之治權,政府設主席1人,委員10至12人,國民政府主席兼任陸海空軍總司令。蔣介石成為國民政府主席兼陸海空軍總司令。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國民政府於1938年遷都重慶,是為重慶國民政府。抗日戰爭結束後,重慶國民政府還都南京。   1946年10月11日,國民黨軍隊占領張傢口。蔣介石被表面的勝利沖昏頭腦,於1946年11月15日下令召開由國民黨一黨包辦的”國民大會”。中國共產黨堅決反對這次大會。12月25日”國民大會”閉幕,通過瞭《中華民國憲法》。

劉文典:敢罵蔣介石但吸毒狎妓的民國大學校長

  文典罵蔣  中國知識分子歷來有註重氣節、操守的傳統,不畏強暴,不媚時俗。劉文典在安徽大學學潮中的表現,即為其鮮明一例。  “北伐”勝利之後,南方氣象一新,各省都興起辦學之風。1928年,劉文典出任安徽大學(學校設在當時的省府安慶)校長。是年 11月23日,安徽學界爆發瞭一場頗具規模的學潮。時恰值“虎而冠者”蔣介石抵安慶,見此情此景十分惱怒,認為安徽學風不正、學潮囂張是共產黨活動猖獗的反應,決心嚴懲。29日下午,蔣介石傳劉文典覲見。  而在此前,劉文典就曾揚言:“我劉叔雅非販夫走卒,即是高官也不應對我呼之而來,揮之而去。我師承章太炎、劉師培、陳獨秀,早年參加同盟會,曾任孫中山秘書,聲討過袁世凱,革命有功。蔣介石一介武夫耳,其奈我何!”  劉文典自視甚高,蔣介石挾北伐之功,更是盛氣凌人。兩人一見面,便展開瞭唇槍舌劍。關於當時場景的描述,至少有七八個版本。筆者擇其3例較為平實、可信者列於後:  “因有怨氣,見蔣時,戴禮帽、著長衫,昂首闊步,跟隨侍從飄然直達蔣介石辦公室。見蔣介石面帶怒容,既不起座,也不讓座,沖口即問:‘你是劉文典嗎?’這對劉文典正如火上加油,也沖口而出:‘我字叔雅;文典隻是父母長輩叫的,不是隨便哪個人叫的。’這更激怒瞭蔣介石,一拍桌子,怒吼道:‘無恥文人!你慫恿共黨分子鬧事,該當何罪?’劉文典也應聲反駁蔣介石所言為不實之詞,並大聲呼喊:‘寧以義死!不茍幸生!’躬身向蔣碰去,早被侍衛擋住。蔣介石又吼:‘瘋子!瘋子!押下去!’”(《新文學史料》2002年第4期,劉兆吉/文)  “……蔣卻一再追逼劉文典交出肇事學生。劉文典‘出言頂撞’,蔣介石大為震怒:‘爾事前不能制止,事後縱任學生胡作非為,是安徽教育界之大恥。我此來為安徽洗恥,不得不從嚴法辦,先自爾始。’劉文典毫不屈服,怒斥蔣介石為‘新軍閥’。蔣隨即嚴令隨從陳立夫,將劉文典送交公安局關押。”(《安徽師大學報》1988年第2期,張正元、楊忠廣/文)   “見面時,劉稱蔣為‘先生’而不稱‘主席’,引起蔣的不滿。蔣要劉交出在學生風潮中鬧事的共產黨員名單,並懲罰罷課的學生。劉卻當面頂瞭回去,說:‘我這裡隻有教師學生,不知道誰是共產黨。你是總司令,就應該帶好你的兵;我是大學校長,學校的事由我來管,煩請委員長不要插手學校的事情。’說到激烈處,兩人互相拍桌大罵,一個罵‘你是學閥’,一個罵‘你是新軍閥’。蔣介石惱羞成怒,當場打瞭劉文典兩記耳光,並給他定瞭個‘治學不嚴’的罪名,把他送進瞭監獄。”(《近代學人軼事》,葉新/文)  劉文典終於被押進大牢。蔣介石還揚言要“解散安大”。  消息傳出後,安大師生立即組成“護校代表團”,與安慶多所中學的學生400餘人,聚集在省府前請願,要求釋放劉文典,收回關押、開除學生的成命。同時,安大教職員代表和皖省各界賢達,聯名致電教育部長蔣夢麟以及中國公學校長胡適。劉文典夫人張秋華又去南京晉見蔡元培。所幸,蔡、蔣、胡分別致電蔣介石,歷數劉文典為人治學及任《民立報》主筆時宣傳革命的功績,勸蔣恕其一時語言唐突,並“力保其無他”。一說陳立夫也從中斡旋。  在強大的社會輿論的重壓之下,蔣介石最後放瞭人,解散安徽大學一事也不再提起;但附一前提——迫令劉文典“即日離皖”。  當時學界盛傳劉文典的一句名言:“大學不是衙門”。那是劉文典對當局迫害進步青年的憤慨。劉在安大時,曾以一種特別的方式保護瞭一些進步青年學生。預科學生王某,江西瑞金人。某日,國民黨安徽省黨部通知劉文典,說王某是共產黨員,要他對其嚴加監視。  因說是“證據確鑿”,劉文典遂令校警丁某到王宿舍進行搜查,還真搜出瞭“秘密文件”。劉文典於是立即叫傳達室王裕祥送王某離校。是日夜,便衣特務來校搜捕,撲瞭個空。學校向當局推諉,最後不瞭瞭之。(《安慶文史資料》總第7輯,楊起田/文)  劉文典離開安大後,於次年初拜訪他的老師章太炎,講述瞭安大事件始末。章太炎聽罷,十分欣賞劉文典的氣節,於是抱病揮毫寫下一副對聯贈之:“養生未羨嵇中散,疾惡真推禰正平。”贈聯巧妙借用漢末狂士禰衡擊鼓罵曹的典故,揭露瞭蔣的獨裁專橫,頌揚瞭劉不畏強暴、嫉惡如仇的氣節。  自此,劉文典從一個薄有文名的讀書人,成瞭享有盛名的公眾人物。  3年後,魯迅先生以“佩韋”為筆名,作《知難行難》(1931年12月11日《十字街頭》第一期),文中說:“安徽大學校長劉文典教授,因為不稱‘主席’而關瞭好多天,好容易才交保出外。”魯迅在評述劉文典的同時,還幽瞭胡適一默:“老同鄉,舊同事,博士當然是知道的,所以‘我稱他主席!’”  香港的高伯雨說得更精彩:“為什麼會時時想到劉文典先生呢?我就是欣賞他有狂態。當1929年前後蔣介石不可一世的時候,劉先生一如他的老師章太炎曾經藐視袁世凱那樣,對著蔣面前敢‘哼’他,是真名士,非胡適之、朱傢驊等人所及。”(《香港信報·聽雨樓隨筆》)  當年章太炎因反對袁世凱稱帝,被袁軟禁。袁逼他求饒,但章寧死不屈,用七尺宣紙篆書“速死”兩個大字貼在壁間,以示決心;還托人買墳地,自題五字碑文,以死相抗。直至袁病死,章才被釋放。  愛惜羽毛  除瞭勇鬥蔣介石,劉文典的氣節還不止於此。  劉師培是劉文典的業師,他十分敬佩老師的學問。因劉師培後來投靠袁世凱,在思想上消極保守,劉文典從此便很少與之往來,言談中也鮮少提及他。  在“國民代表打國民”的那天晚上,劉文典在給胡適的信中說:“典這兩天眼看人類十分墮落,心裡萬分難受,悲憤極瞭,坐在傢裡發呆,簡直揀不出一句話來罵那班‘總’字號和‘議’字號的禽獸。”(《劉文典全集》卷四,第802頁)  不過後來,他還是禁不住嬉笑怒罵瞭一番解氣:“想起這些人來,也著實覺得可憐,不想來怎麼的罵他們,這總之還要怪我們自己。假如我們有力量收買瞭他們,卻還要那麼胡鬧,那麼這實在應該重辦,捉瞭來打屁股。可是我們現在既然沒有錢給他們,那麼這也就隻好由得他們自己去賣身罷瞭!”(《北大感舊錄·劉叔雅》,周作人/文)  1931年,粵系軍閥陳濟棠(反蔣派)知道劉文典反蔣,曾多次函請劉赴粵共事,並匯來重金相聘。劉卻決然婉謝,將巨款退回,嘆曰:“正當日寇侵華,山河破碎、國難深重之時,理應團結抗日,怎能置大敵當前而不顧,搞什麼軍閥混戰?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第2期)  同年“九一八”事變後,東三省淪陷,舉國上下同仇敵愾。北平愛國青年學生為敦促國民黨政府抗日,臥軌請願。劉文典積極支持當時在輔仁大學讀書的長子劉成章參加請願。劉成章因體質差,臥軌時受瞭風寒,請願歸來後患病亡故。這更激發瞭劉文典對日本人的仇恨。  1937年北平淪陷後,劉文典未能及時南下。日本人通過周作人等多次勸誘,請他出山教學、任偽職,都被劉斷然拒絕。劉的態度激怒瞭日本人,他們兩次搜查劉在北平北池子騎河樓蒙福祿館三號的寓所。面對日本人的搜查,劉橫眉冷對。他本善日語,但卻以“發夷聲為恥”,在日寇面前不講一句。他常以“國傢民族是大節,馬虎不得,讀書人要愛惜自己的羽毛”告誡自己。(《劉文典傳略》,諸偉奇/文)。  此後,在友人的幫助下,劉文典隻身輾轉來到西南聯大。見到比他晚到昆明的吳曉玲教授,劉便向其打聽周作人的景況。吳說周以“傢中還有老小”為托詞未出來,劉文典氣憤地說:“連我這個吸鴉片的‘二雲居士’都來瞭,他讀過不少的書,怎麼那樣不愛惜羽毛呀!”(《憶劉叔雅先生數事》,吳曉玲/文)相關閱讀推薦:民國稱呼揭秘:蔣介石隻當過幾個月的“蔣總統”黃埔軍校趣事:蔣介石的誤讀讓黃埔的埔成多音字“中正式”步槍命名之謎:蔣介石對此槍做出改進民國史上的“斧頭幫”幫主五次策劃刺殺蔣介石民國海軍窮司令要造20艘航母:蔣介石瞠目結舌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劉文典的四弟劉管廷本與他同居一寓,但劉管廷在冀東某日偽政府謀到一個差事後,劉文典十分氣憤,先以有病為由“不與管廷同餐”,後又說“新貴往來雜沓不利於著書”,逐其遷居。  全國解放前夕,胡適打算把劉文典弄到美國,並已為其聯系好瞭學校,還為他一傢三口辦好瞭簽證,買好瞭機票。在這人生的十字路口,劉文典卻拒絕瞭胡適的安排,並說道:“我是中國人,我為什麼要離開我的祖國?”  文人本色  劉文典不拘常規,別開生面,不僅表現在講課中,還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曾形容在大學任教時的他:“記得那日國文班快要上課的時候,喜洋洋坐在三院七號教室裡,滿心想親近這位渴慕多年的學術界名流的風采。可是鈴聲響後,走進來的卻是一位憔悴得可怕的人物。看啊!四角式的平頭罩上寸把長的黑發,消瘦的臉孔安著一對沒有精神的眼睛,兩顴高聳,雙頰深入;長頭高舉兮如望空之孤鶴;肌膚黃瘦兮似僻谷之老衲;中等的身材羸瘠得雖尚不至於骨子在身裡邊打架,但背上兩塊高聳著的肩骨卻大有接觸的可能。狀貌如此,聲音呢?天啊!不聽時猶可,一聽時真叫我連打幾個冷噤。既尖銳兮又無力,初如饑鼠兮終類寒猿。”  劉文典上課前,先由校役帶一壺茶,外帶一根兩尺來長的竹制旱煙袋。講到得意處,便一邊吸旱煙,一邊解說文章精義,連下課鈴響也不理會。有時他是下午的課,一高興講到5點多鐘才勉強結束。有人稱劉“儼如《世說新語》中的魏晉人物”。  有一次,劉文典上瞭半小時的課,便結束瞭上一講的內容。學生以為他要開講新課,這時,他卻忽然宣佈說:“今天提前下課,改在下星期三晚飯後七時半繼續上課。”原來,下個星期三是陰歷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講《月賦》。屆時,校園裡擺下一圈座位,劉文典坐在中間,當著一輪皓月大講其《月賦》,生動形象,見解精辟,讓聽者沉醉其中,不知往返。  在西南聯大時,劉文典教學生寫文章,僅授以“觀世音菩薩”5字。學生不明所指,劉解釋說:“觀,乃是多多觀察生活;世,就是需要明白世故人情;音,就是文章要講音韻;菩薩,就是救苦救難、關愛眾生的菩薩心腸。”學生聞言,無不應聲叫好。  劉文典是民國時期著名的紅學傢,持論多有“索隱派”的色彩。有一次,他原定在西南聯大一小教室中開講《紅樓夢》,後因聽講者太多,容納不下,隻好改在教室前的廣場上去講。屆時,早有一批學生席地而坐,等待他開講。其時天已近晚,講臺上已燃起燭光。  不久,劉文典身著長衫,慢步登上講臺,緩緩坐下。一位女生站在桌邊,從熱水瓶裡為劉斟茶。劉從容飲盡一盞茶後,霍然站起,如唱“道情”一般,有板有眼地念出開場白:“隻、吃、仙、桃、一口,不、吃、爛、杏、滿筐!”然後拿起粉筆,轉身在旁邊架著的小黑板上寫下“蓼汀花滁”4個大字,並解釋說:“元春省親大觀園時,看到這幅題字,笑道:‘“花滁”二字便好,何必蓼汀?’‘花滁’反切為薛,‘蓼汀;反切為林,可見當時元春已然屬意薛寶釵瞭。”   劉文典自稱“十二萬分”佩服陳寅恪,二人曾在西南聯大共事。劉曾多次在課堂上情不自禁地豎起大拇指說:“這是陳(寅恪)先生!”然後,又翹起小拇指,對向自己說:“這是劉某人!”  一日,劉文典跑警報時,忽然想起他“十二萬分”佩服的陳寅恪身體羸弱,視力不佳,行動更為不便,便匆匆率領幾個學生趕赴陳的寓所,一同攙扶陳往城外躲避。同學要攙劉,劉不讓,大聲叫嚷:“保存國粹要緊!保存國粹要緊!”讓學生攙扶陳先走。  劉文典一意鉆研古典文學,很瞧不起搞新文學創作的人,認為“文學創作的能力不能代替真正的學問”。一日,有人偶爾問及當時以《激流三部曲》名噪一時的巴金,他沉思片刻後,喃喃地說:“我沒有聽說過他,我沒有聽說過他。”  劉文典在西南聯大中文系當教授時,對講授語體文寫作的作傢教師沈從文甚有偏見。當他獲悉聯大當局要提升沈為教授時,勃然大怒,說:“陳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該拿400塊錢,我該拿40塊錢,朱自清該拿4塊錢。可我不給沈從文4毛錢!他要是教授,那我是什麼?”  在討論沈從文提升為正教授的教務會議上,大傢都舉手同意,唯有劉文典表示不滿。他說:“沈從文是我的學生。他都要做教授,我豈不是要做太上教授瞭嗎?”  有一次警報響起,劉文典挾著一個破佈包,從屋裡躥出來,就往郊外的山野方向逃竄。在路上,他正遇到沈從文奪路而奔。劉文典頓時火起,停住腳步,側過身對沈大聲罵道:“我跑是為瞭保存國粹,為學生講《莊子》;學生跑是為瞭保存文化火種;可你這個該死的,跑什麼跑啊!”  劉文典多年潛心研究莊子,出版瞭十卷本的《莊子補正》。陳寅恪為之作序,推崇備至。曾有人向劉問起古今治莊子的得失,他大發感慨,口出狂言道:“在中國真正懂得《莊子》的,隻有兩個人。一個是莊周,還有一個就是劉某人。”  每當劉文典開講《莊子》時,吳宓等幾位重量級國學教授便前往聽講。劉見瞭並不打招呼,旁若無人地閉目演講。當講到自己認為出彩的節骨眼上,便戛然而止,抬頭張目望著坐在教室最後排的吳宓,慢條斯理地問道:“雨僧兄以為如何呵?”吳聞聽後立即起立,恭恭敬敬地一面點頭一面回答:“高見甚是,高見甚是!”  周作人在《北大感舊錄?劉叔雅》中這樣描繪劉文典:“叔雅人甚有趣,面目黧黑,蓋昔日曾嗜鴉片,又性喜肉食。及後北大遷移昆明,人稱之謂‘二雲居士’,蓋言雲腿與雲土皆名物,適投其所好也。好吸紙煙,常口銜一支,雖在說話也粘著嘴邊,不識其何以能如此,唯進教堂以前始棄之。性滑稽,善談笑,唯語不擇言。”  張狂不羈的劉文典在聯大也引起過風波:1943年,聯大中文系代主任聞一多拒不發放他的教授聘書,將他解聘。事情的起因主要是劉擅自離校,到雲南南部普洱縣的磨黑呆瞭半年。他到磨黑,是因為他嗜食鴉片,而磨黑產上好鴉片,並且據說此公還喜歡逛窯子找妓女;在當地學校和鄉紳的邀請下,他隻跟聯大常委蔣夢麟等少數人打瞭個口頭招呼,就丟下聯大課程一去半年。  劉文典平時上課,都是邊吸鴉片邊講授。在他旁邊,校方還安排一個雜役提著茶壺隨時為他加水。這種做派本已令師生議論紛紛,這次又為瞭鴉片而曠教半年之久,影響更壞。聞一多遂堅決主張不再聘用。王力教授為劉講情,說老先生從北平隨校南遷,還是愛國的。聞發怒道:“難道不當漢奸就可以擅離職守、不負教學責任嗎?”  連蔣介石都不放在眼裡的劉文典,哪肯咽下這口氣?他一回昆明,就趕到北郊司傢營找聞一多論理。兩人情緒沖動,爭吵洶洶,在場的朱自清極力勸解。  因為聞一多寸步不讓,加上劉文典平時經常公開嘲笑同事學問差,得罪瞭很多人,輿論形勢對他很不利。最後,劉恨恨地去瞭同在昆明、由熊慶來執掌的雲南大學,任雲大中文系教授,直到1958年去世。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遭詬病的功臣:蔣介石結拜大哥陳其美為革命嫖妓

  導讀:陳其美不是潔身自好之人,袁世凱的二公子袁克文曾在上海《晶報》上,以筆名“寒雲”連續三天刊載《辛丙秘苑》一文,記述其所見證的陳其美等人經常出沒於高等妓院,一邊狎妓,一邊策動義舉。  人物小傳:陳其美(1878年~1916年),字英士,浙江吳興人(今湖州市)。1906年春東渡日本,先後學習警政法律和軍事學。同年冬加入同盟會,在辛亥革命初期與黃興同系孫中山的左右股肱。陳其美是蔣介石的盟兄,又是蔣晉見孫中山的引薦人,其侄陳果夫、陳立夫之後亦成為國民黨中舉足輕重的人物,時有“蔣傢天下陳傢黨”之稱。1916年5月18日,袁世凱指使張宗昌派人赴上海法租界日本僑民山田純三郎的寓所,將陳其美暗殺,享年僅38歲。陳其美遇刺後,孫中山贊之為“革命首功之臣”。  遠渡東瀛識“豪傑”  作為革命黨人,陳其美出道較晚,晚至1906年29歲時,才在其弟弟陳其采的資助下東渡日本留學,由此加入同盟會,而與早期的光復會並無淵源。  陳其美自稱書生,即“其美一書生耳”,卻有“四捷”之稱,即口齒捷、主意捷、手段捷、行動捷,又素以“冒險為天職”,且生性豪爽,好結交。因此,從29歲加入同盟會到38歲遇刺身亡,在短短9年間,便確立瞭僅次於孫中山甚至高於黃興的國民黨黨內地位。有一個在坊間流傳甚廣的小故事,對其性情可略見一斑——  在1906年一天的早晨,陳其美前往東京西片町散步,走到一片小樹林邊時,看到一名中國青年正在舞劍,遂上前搭訕,才知此人乃振武學堂學生蔣志清(蔣介石)。陳其美見其長得機靈英武,又是浙江同鄉,便有意交往。隨後,又認識瞭留日士官生黃郛,陳其美率性地提出彼此結拜為異姓兄弟。蔣志清因為比陳其美小9歲、比黃郛小7歲,深感以小攀大有不恭之嫌,所以有意推辭,但陳其美執意結拜。遂三人互換蘭譜,盟約“安危他日終須杖,甘苦來時要共嘗”,蔣志清特意將盟約刻在兩把寶劍柄上,分贈盟兄。之後,陳其美介紹兩位盟弟加入同盟會。  事實上,陳其美在日本留學生中年齡偏大,堪稱大器晚成,這也與其傢族和經歷有直接關系。陳其美的父親陳延佑系晚清秀才,後屢試不第,繼而棄儒從商,在錢莊做些文字筆墨事務,傢境小康。陳延佑膝下三子:長子其業;次子其美;幼子其采。   陳延佑於1893年病故,傢境由此日漸困窘,15歲的陳其美不得不到當鋪做學徒。老三陳其采卻少年得志,16歲考中秀才,後入金陵同文館、南洋武備學堂,1898年11月由浙江巡撫劉樹棠選派官費留學日本,初入日本成城學校學習日語和中學課程,再入日本近衛步兵第四聯隊做見習士官,後入日本士官學校步兵科學習,期間曾任“留日同學會”會長,1902年3月以第一名成績畢業,後任湖南長沙新軍統帶。  1906年時,陳其美已於上海謀生三年,在同康泰絲棧任佐理會計,同時入科學儀器館的理科傳習所學習自然科學知識,正苦於“商賈征逐末利,何補於國傢的危亡”!在弟弟陳其采的資助下東渡日本後,他先入東京警監學校學習警政法律,後進東斌學堂學習軍事。  當時,清廷官派到日本的軍校生一般要先入成城學堂,即日本士官學校的預備學校。後來,日本方面設立瞭專收中國人的振武學堂作為預備學校。在成城學堂或振武學堂學習兩年合格後,再赴日本現役軍隊見習一年,然後進入日本士官學校學習一年,再回原見習部隊實習三個月,這才能獲得日本士官學校的畢業證書。也就是說,陳其美所入的東斌學堂並非“正宗”官辦。不過,該校有孫中山的暗中資助,由日人寺尾亨博士出面創辦,旨在秘密訓練革命軍事骨幹。陳其美在加入同盟會後,便與部分同學組織起“軍事體育會”,學理論、練體魄,為將來的起義和暗殺活動做準備。  在加入同盟會初期,陳其美並非迅速脫穎而出,亦未受到孫中山的青睞。他在信念方面仍存在困頓與波動,乃至對清廷抱有甚多希望,曾在1907年給弟弟陳其采的信中寫道:“寄身海外,眷念祖國現在之狀態,十分恐懼。惟望內外官吏,對於政治勿騖虛名,而求務實,則漸有希望補救。黨派之猜忌,實最為害。”在信中,他還對清廷兩江總督端方及一些赴日的提學使寄以期望。  不過,在日本留學期間,陳其美不僅結識瞭孫中山、黃興、宋教仁、汪精衛、胡漢民等,亦結交瞭一批江浙籍的革命黨人如秋瑾、徐錫麟、張靜江等,以及當時的小字輩蔣志清,即後來直接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蔣介石。這,為他今後的經歷和影響力起到瞭決定性的作用。  生性風流黑白道  陳其美的嶄露頭角始自1908年。在前一年,兩廣、雲南的起義先後失利,同盟會內部發生嚴重分歧乃至分裂,而光復會竟然自立門戶去瞭。與此同時,徐錫麟、秋瑾被清廷殺害後,上海的革命力量受到嚴重挫折,幾乎停止瞭一切活動。由此,陳其美奉派從日本回國,負責聯絡上海、北京、天津、杭州等地的會黨,以重振旗鼓。  在上海,陳其美憑借自己的能力很快就打開瞭局面,不僅創辦精武武術學校,聘請武術大師霍元甲為總教師,還動員大批江浙富商加入同盟會,諸如虞洽卿、王一亭、沈縵雲等,甚至先後創辦瞭《中國公報》《民聲叢報》,並協助於右任創辦《民立報》。  陳其美最為倚重的一支有生力量便是秘密社團瞭,也就是威震江湖的青幫。青幫始自明末清初的秘密會社,其輩份以“清靜道德,文成佛法,仁論智慧,本來無信,元明興禮”排行,至晚清,這二十字已經排完,又加入“大通學悟”四字,以“大”字輩為最高。而陳其美便排行在“大”字上,在光復上海時,其幫會弟兄劉福彪率三千餘手下擔當起突擊隊的作用;在隨後的內爭外鬥中,其另一個幫會弟兄應桂馨(應夔臣)則充當瞭打手的角色。  陳其美在上海幫會中的勢力之大可想而知,而蔣介石的青幫淵源也是源自於此。事實上,這一幫會背景也為陳其美從事革命活動提供瞭相當的便利條件,甚至成為他在同盟會中樹立並鞏固地位的基石。對此,楊思義曾有這樣的記述:“上海的戲院裡,茶館、澡堂裡,酒樓、妓院裡,無論哪個角落裡都有他的黨羽。所以,一輩革命同志無論有什麼活動,都要拉他入夥,尤其是辛亥年中部同盟會之成立,大傢都要依靠他做臺柱子。”另有如下記載:“陽為縱情聲色,以掩飾偵者耳目,外間僅知德福裡為遊宴之場,而不知為發縱革命決定大計之所在也。”由此可見,陳其美可謂是三教九流通吃,黑白兩道全占。  陳其美確實曾在妓院酒樓設立瞭秘密機關,據同盟會員張奚若回憶,在辛亥革命前,他與陳其美“第一次彼此就躺在姑娘屋裡的床上交頭接耳地說話。姑娘當然避開瞭,老媽子總不時進來倒茶、拿瓜子。這是我第一次進堂子,此後還在那裡吃過幾次酒,也是陳其美請的”。至於強調“陽為縱情聲色,以掩飾偵者耳目”,似有矯情之嫌,因為在聲色之場難免會有兼而有之的行為。況且,陳其美似也不是潔身自好之人,至少袁世凱的二公子袁克文曾在上海《晶報》上,以筆名“寒雲”連續三天刊載《辛丙秘苑》一文,記述其所見證的陳其美等人經常出沒於高等妓院,一邊狎妓,一邊策動義舉。  在辛亥革命後,陳其美甚至被封瞭個“楊梅都督”的綽號。說到“楊梅都督”,不能不提“都督”的來歷,其實這也與黑道手段有關。  繼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之後,上海旋即發動起義。陳其美為搶頭功,提前一天便帶領以幫會人員為主的數十人,去攻打清廷最頑固的堡壘江南制造局,以控制武器庫,在兩度失利的情況下,他竟隻身進入制造局,試圖勸說總辦張士珩放棄抵抗,結果反被扣押。光復會領袖李燮和、商團首領李平書聞訊後,隨即率領光復軍馳援,並攻下制造局,救出瞭被捆縛的陳其美。在緊急情況下,起義者一面將陳其美送回駐地修養,一面推舉李燮和為臨時司令,並主持一切工作。相關閱讀推薦:李宗仁:黃百韜是被蔣介石“排除異己”害死的戰時外交:《辛醜條約》是如何被蔣介石廢除的保定軍校:第一所正規軍事院校 蔣介石葉挺在此畢業倒蔣大戰之喋血天津海關:閻錫山“暗算”蔣介石揭秘:歷史之“暗殺大王”陳其美開創民國暗殺風陳其美:最另類的辛亥元勛蔣介石的領路人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上海光復後,起義者開會推舉滬軍都督,而李燮和成為陳其美的最大對手,甚至連李平書也對大傢推舉李燮和表示贊同。不過,陳其美竟然鼓動青幫弟兄大鬧會場,甚至揚言要用手榴彈與其同歸於盡,以遏制支持李燮和的聲音。最終,陳其美坐上瞭都督的寶座,而且推舉會議結束伊始,街頭就貼出瞭安民告示,上面赫然蓋著滬軍都督陳其美的大印,顯然他早就做好瞭掌權的準備。  雖然有此一說,不過史書將上海的光復往往歸功於陳其美。對此,孫中山不僅表示認同,而且對其大加稱贊,曾表示:“陳英士(陳其美)在此積極進行,故漢口一失,英士則能取上海以抵之,由上海乃能窺取南京。後漢陽一失,吾黨又得南京以抵之,革命之大局因以益振。則上海英士一木之支者,較他省尤多也。”  在陳其美就任滬軍都督後,徐震直接致信勸其不要“冶遊”“狎邪”,繼而充當“楊梅都督”。隨後,陳其美在於右任執掌的《民立報》上發出公開信,稱“軍興以來,大小之事,日數十起”,因此分身乏術,不可能在外“冶遊”。不過,他同時承認:“昔日為秘密結社之故,偶借花間為私議之場,邊幅不修,無須自諱。”  事實上,在“生活作風”問題上,陳其美一直被同仁與後人詬病。   功過分明任評說  在辛亥革命前後,無論是對垂死的清廷,還是對復辟的袁世凱,陳其美均能身先士卒,乃至屢屢將自己置之於死地,堪稱一個狠角色。對於黨內,他依然慣用鐵手腕,甚至不惜痛下殺手。  在上海光復後,陳其美就曾派人刺殺李燮和,不過僅擊斃瞭其衛兵,李燮和算是躲過一劫。  攻克南京後,江浙聯軍參謀長陶駿葆抵滬訪謁宋教仁和黃興,然後前往滬軍都督府拜會陳其美。陳其美命令衛兵將陶駿葆槍決在都督府大堂上。陶駿葆的哥哥陶遜為此發出電函,指責陳其美“同類相殘”。  最為引起轟動的,還是陳其美指使蔣介石制造的“陶成章遇刺案”。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陶成章是光復會領袖之一,在辛亥革命前,他負責光復會聯絡蘇、浙、皖、閩、贛五省的會黨工作。陶成章幼時受過嚴格的舊式教育,對賭博、狎妓等陋習堪稱深惡痛絕,乃至不分場合與對象予以直言不諱。據李凈通回憶:“陳其美在日本時,陶成章曾當著孫中山面前勸陳其美戒嫖戒賭。陳認為陶有意侮辱他,恨之甚深……”  在上海光復後,陳其美登上滬軍都督之位,進而又覷視浙江都督一職。不過,當時眾人有意推舉陶成章主政浙江。與此同時,陶成章設立瞭“駐滬浙江光復義勇軍練兵籌餉辦公處”,也就是公開在陳其美所轄的上海進行籌餉、募兵、練兵,這無異於給自己埋下禍根。  對陶成章執行刺殺任務的,正是陳其美的左膀右臂、時任滬軍第5團團長的蔣介石,以及蔣的舊友、綠林出身的王竹卿。事後,孫中山聞訊十分氣憤,登報指責這是在“挾私復怨”“擅行仇殺”,並下令“嚴速究緝,務令兇徒就獲,明正其罪,以泄天下之憤”。很快,王竹卿就被緝拿歸案並處以極刑。蔣介石則在陳其美的庇護下,遠渡日本避禍。在1945年10月,上海勝利出版社發行鄧文儀《蔣主席》一書,其中第八章的標題為《槍殺陶成章》,文中稱是蔣介石親手“一槍把他打死”。鄧文儀是黃埔一期生,又在蔣身邊做過八年侍從,其言足以據信。  再說孫中山在第二次流亡日本後,深感失敗原因是黨內意見不一所致,提出“毀黨造黨”的主張,並改組成立旨在統一意志的中華革命黨。陳其美作為孫中山的得力助手,出任黨總務部長,並利用自己的幫會經驗制定瞭一套嚴格的入黨手續,並且要填寫誓約,包括“永守此約,至死不渝,如有二心,甘受極刑”字樣。另外,如果某黨員叛黨,除本人要被處以極刑外,其介紹人也要負連帶責任。  實事求是地講,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陳其美的鐵腕手段無疑對整頓黨務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如此,他在辛亥革命初期網絡在滬軍都督府下的人物,如黃郛、蔣介石、何應欽、戴季陶、邵元沖、吳忠信、張群、陳果夫等,均堪稱後來國民黨的中堅。   也就是說,陳其美不僅為國民黨的崛起遺留瞭政治遺產,還培養瞭一批中堅力量。不過,其剪除黨內異己的手段也堪稱觸目驚心,成為後人詬病的又一原由。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張治中軼事:蔣介石怒稱“我在和共產黨代表談判”

蔣介石搖頭嘆息:“別人背叛我猶有可說,文白竟然如此!” 張治中多年追隨蔣介石左右,處在眾多文武高官註目之中。 張治中是蔣介石的心腹。蔣介石對張治中也不薄。“淞滬之戰”後,張屢遞辭呈,蔣不批。最後準瞭還要他先履新(大本營管理部部長)後再走。抗戰中的長沙文夕大火,給長沙百姓帶來深重的災難,張請求“嚴予處分”。蔣寬恕瞭張,槍斃瞭長沙警備司令酆悌等三人,隻給張一個“革職留任”的處分。1949 年蔣介石發表元旦文告,宣佈下野,準備和談。張治中處境尷尬,特務毛森聲言“準備用手槍對付他!”張治中擬返回西北。蔣介石再三挽留:“我既然決定下野,以後就要談和,你怎麼能走?你應該聽我的話!” 凡此種種,足見蔣介石對張治中的垂青。難怪當1949 年6

開國大將陳賡:蔣介石最喜歡也頭疼的黃埔學生

  廣州陸軍講武學校於1923年底在長沙招生,湖南革命青年陳賡被共產黨組織看中,推薦他去報名考試。  考試時,與陳賡並排而坐一同考試的是宋希濂,兩人很快就攀談起來。1924年春,黃埔軍校正式籌備,陳賡與宋希濂報考皆錄取,講武學校也全校並入黃埔。陳編入黃埔第三隊,宋編入第一隊。  陳賡擔任隊長,是軍校裡的活躍分子。當時有一句順口溜:“蔣先雲的筆,賀衷寒的嘴,靈不過陳賡的腿”。三人並稱黃埔三傑,讓蔣介石自豪,但他們大搞派系鬥爭也很讓校長頭痛。  蔣先雲、陳賡率領左派學生組成瞭“青年軍人聯合會”,賀衷寒等組織瞭“孫文主義學會”,針鋒相對。陳賡回憶,那時他們一見面就互罵反動派,動手也是常事。有一次蔣介石請黃埔學生吃飯,兩派學生在宴會上就用餐具打起來瞭。  陳賡的腿之所以聞名黃埔,是說他機靈敏捷,偵察、攻城都能建功。蔣介石見陳賡作戰勇敢,命他率領連隊到總指揮部擔任警衛任務。惠州攻克後,東征軍分頭前進,蔣介石總指揮部所在的第三師遭遇陳炯明部隊主力包圍,全線崩潰,眼看總指揮部就要被攻陷,蔣介石要殺身成仁,陳賡連忙奪下槍,背起蔣介石頂著槍彈就往河邊跑,掩護蔣介石過河到瞭安全地帶。“神行太保”陳賡又徒步160裡送求援信。為免路上被人懷疑,他赤手空拳,隻拿瞭一根木拐杖,穿著草鞋不眠不休趕路,翻越一座山峰,終於在第二天下午將信送到第一師周恩來手中,解瞭蔣介石之圍。據說在延安整風期間,康生說,要不是陳賡救蔣介石,哪用打這麼多仗。陳賡反駁道:“那時他死瞭不就成瞭革命烈士,跟廖仲愷一樣瞭?”     1925年,東征陳炯明的黃埔學生軍  這次“挺身護主”,使陳賡在蔣介石心中分量大增。陳賡被調到蔣介石身邊擔任侍從參謀,可任意出入蔣介石住所,一時成為蔣身邊頂尖的紅人。  1926年3月發生“中山艦事件”,國共破裂日漸公開化。數月後,蔣介石在大會上宣佈,本校學生凡是跨黨的,必須聲明願脫離哪一黨。身為蔣介石的得意門生,陳賡的選擇頗受矚目,不少人來勸他脫共,陳賡毫不猶豫地公開共產黨員身份,退出國民黨。  1927年2月,陳賡回國後到南昌的北伐軍總部面見蔣介石。蔣大談北伐軍大好形勢,表示希望陳賡留在自己身邊不要到處跑瞭,陳賡說,他還要辦一些私事。蔣介石沒有勉強,發給他一筆錢和一個綢子封面的“特別通行證”,持此路牌,隨時可以來見蔣。陳賡永遠沒有使用這張通行證。不久,“四一二”政變爆發,陳賡聯絡組織瞭“黃埔軍校同學討蔣委員會”,發表討蔣宣言,與蔣介石割袍斷義。  參加南昌起義後,陳賡加入中共中央特科,潛伏在上海、天津,成為白色恐怖中的諜戰骨幹。1933年3月,陳賡被叛徒出賣逮捕。蔣介石特意發來電文,不能對陳賡用刑,要給予適當優待,以便他悔過自新,將來給予重用。黃埔同學一波接一波來勸降,都穿著筆挺鮮亮的軍裝,暗示陳賡“棄暗投明”前途無量。  威逼利誘一個多月,陳賡也沒有低頭之意,蔣介石隻好親自出山。陳賡依然不買賬。  如今騎虎難下,殺之不舍,亦不能向社會輿論交待;不殺釋放,既不甘心,也太丟面子。又將陳賡軟禁近兩個月後,蔣介石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由陳賡被同志“營救”出逃瞭。  這一次放虎歸山,讓蔣介石體會到瞭什麼叫後患無窮,直到去瞭臺灣,他還罵陳賡是害群之馬,慨嘆五個胡宗南比不過一個陳賡。1936年,陳賡與胡宗南率軍對決一晝夜,陳賡殲敵一個旅,俘敵500;1946年,陳賡大破號稱“天下第一旅”的胡宗南精銳部隊;1947年,豫西平漢戰役中,俘虜同學李鐵軍;1948年,解放洛陽戰役中,活捉黃埔五期師弟邱行湘;淮海戰役中,俘虜同學黃維,擊斃三期學生熊綬春??相關閱讀推薦:魯迅與宋慶齡的“戰友情”:曾共同策劃營救陳賡解密:解放軍開國大將陳賡一生最害怕哪三位領導神頭嶺伏擊戰:從此小鬼子知道瞭陳賡的三八六旅同窗好友成對手:李默庵與陳賡兵戎相見不留情

邱清泉是誰?蔣介石王牌悍將邱清泉為何被鞭屍

  導讀:1948年11月30日,“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國民黨第五軍主帥邱清泉隨杜聿明敗逃,邱清泉手下兵士完全不顧軍紀,敗逃途中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在路過肖縣時,更是強搶二百多名婦女充作軍妓,實乃天人共憤,而身為指揮官的邱清泉絕對脫不瞭幹系。  1949年1月10日,邱清泉被解放軍包圍於陳官莊,喪心病狂的邱清泉拒不投降,率部突圍不果後自殺身亡。據說,當時憤怒的解放軍找到邱清泉的屍體時,又補瞭五槍方才泄恨。  “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國民黨第五軍是蔣介石第一個機械化作戰部隊,該軍曾因在桂南會戰中一舉擊潰素有“鋼軍”之稱的日板垣師團中村旅團(史稱昆侖關大捷)而名噪一時,也曾因數次越境遠征,在印緬同古保衛戰等多次戰役中連創佳績而聲名赫赫。第五軍主帥邱清泉,作戰指揮風格獨樹一幟、狂放大膽,人送綽號“邱瘋子”。他不但對蔣介石唯命是從,解放戰爭中對解放區的瘋狂噬咬更贏得瞭蔣介石陣陣叫好,因此備受“蔣校長”青睞,榮登蔣傢王牌悍將之列。  雙重矛盾的性格  邱清泉自幼性格便呈現出矛盾的特質,一方面他爽直正氣、開明納新,另一方面他又乖戾暴虐、守舊迷信。這樣的性格雖締造出邱清泉抗日沙場上使日寇聞風喪膽的“邱老虎”本色,但頑固不化、守舊迷信的劣性也為他與共產黨背道而馳埋下瞭伏筆。  1902年1月27日邱清泉出生於浙江省永嘉縣蒲洲鄉中埠,傢境貧寒。他自幼好學,1916年就讀縣城高等小學並以第一名畢業,1921年又以第二名畢業於浙江省立第十中學,1922年他考入上海大學社會系,在此期間還做過傢庭教師。邱清泉才華橫溢,飽讀詩書,但卻非常迷信。在上海大學求學期間邱清泉受國民黨元老於右任的影響(於右任時任上海大學校長),使他覺得國民黨才是正統,而且邱清泉還刻意算瞭一卦,卦上說他“運勢向南,有貴人相助”,而此時的國民革命軍正好在南方。後來邱清泉考入黃埔二期,對蔣介石的訓導耳濡目染,此時的蔣介石正值壯年,也是英氣十足,使邱清泉更加覺得他的“命”在國軍,而蔣介石就是“貴人”,從此,邱清泉就“你是風兒我是沙”般地追隨著他的“蔣校長”。   邱清泉的迷信性格在後來不但未得到改善,反而愈演愈烈。一次,他的黃埔一期大師兄孫元良和他開玩笑,找來瞭人稱“神算”的十六兵團監察官尹晶天給他測字,聲稱一測便可知吉兇。邱清泉頗為認真地在紙上寫瞭個“笑”字,畢恭畢敬地遞給尹晶天,希望討個好彩頭,誰知尹晶天看瞭片刻後緊鎖雙眉,慌忙把字條收瞭起來並連聲說:“不算瞭,不算瞭……”邱清泉心中直發毛,但仍強裝鎮定說:“君子問禍不問福,但請直言。”尹晶天說:“笑乃二人升天也。”邱清泉頓時臉色鐵青,後來一直對此事耿耿於懷。  淮海戰役前,邱清泉奉命率部駐紮在河南商丘,當時邱清泉就認為“商丘”與“傷邱”同音,心中大為不悅,並因此給上級打瞭幾次報告,請求撤離商丘。後來邱清泉與杜聿明一同被解放軍包圍於陳官莊,眼見大勢已去,窮途末路,可他的迷信病又犯瞭,他非說杜聿明指揮部院子裡長的那棵樹和院子組成瞭一個“困”字,並且再三慫恿杜聿明將樹砍掉,弄得杜聿明哭笑不得,隻好將樹砍掉。殊不知砍掉樹後,人在其中,豈不成瞭個“囚”字,真是可笑之極。  淮海戰役中邱清泉和杜聿明被解放軍重重圍困死到臨頭,可面對毛澤東親自撰寫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時,邱清泉還是頑固不化,當場將勸降信撕得粉碎並威脅杜聿明不要投降,而且下命令說:“一經發現士兵傳遞任何信件的,一律槍斃。”邱清泉就像一頭鉆進死胡同的倔牛,直至他眾叛親離、舉槍自戕。如此看來邱清泉不是戰死的,而是倔死的!   被蔣介石抓住瞭“弱點”  蔣介石素來推崇曾國藩的識人之術。雖然相貌平平、一臉楞氣的邱清泉最初並沒給“蔣校長”留下多好的印象,但他的“過人才智”與“赫赫戰功”卻不得不使蔣介石刮目相看。蔣介石抓住瞭邱清泉想“建功立名”的心理,對他“恩威並施”,使得邱清泉隻能“以死相報”瞭。  1924年7月邱清泉考入黃埔二期工兵科,但直到1933年他還是名不見經傳,戰績平平,隻在國民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政治訓練處謀瞭個少將處長之職。然而時來運轉,1934年5月,素來仰慕德國軍事思想的蔣介石決定派黃埔的青壯軍官赴德留學,邱清泉便報名參加而且發揮瞭他會考試的特長,取得瞭第一名的成績,這件事使蔣介石對平時並不怎麼起眼的邱清泉刮目相看。1934年7月邱清泉遠赴德國柏林陸軍大學深造,在校期間邱清泉求學若渴,為瞭獲取最新的資料和講義他甚至不惜用偷騙等下三濫的手段。邱清泉成績優秀,國內國民黨的軍事刊物上常能見到他的大作,他甚至預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將是機械化部隊的舞臺。1937年5月邱清泉學成歸國,蔣介石雖然欣賞邱清泉的才幹和顧念他們的師生之情,但打心眼裡並不是很喜歡他,蔣介石覺得邱清泉性格暴躁,傲慢狂妄,所以並沒對他委以重任,但又不願意輕易放棄邱清泉這顆有價值的“棋子”,蔣介石便“扇一巴掌,再給顆糖吃”,牽著邱清泉的鼻子走。  1942年蔣介石就曾擬派邱清泉遠赴印度統率中國駐軍,邱清泉欣喜若狂,認為這絕對是一次在域外揚名立功的好機會。但蔣介石反復思量,覺得邱清泉性格粗暴,可能會影響到和美國人合作,最終取消瞭這個計劃,使邱清泉捶胸頓足,萬分失望。1944年滇西反攻中,邱清泉智勇雙全,打得日軍魂不附體,再一次顯示出他“邱瘋子”本色。邱清泉的戰績雖已遠遠超過他的師兄宋希濂,但蔣介石卻用資歷壓制他,使黃埔二期的邱清泉總生活在黃埔一期的陰影下,甚是壓抑。相關閱讀推薦:開國大將陳賡:蔣介石最喜歡也頭疼的黃埔學生蔣介石私生活曝光:愛看“梁祝” 好聞咸魚腥味張治中軼事:蔣介石怒稱“我在和共產黨代表談判”遭詬病的功臣:蔣介石結拜大哥陳其美為革命嫖妓李宗仁:黃百韜是被蔣介石“排除異己”害死的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要打內戰,但這時缺少幹將,於是蔣介石又想起瞭邱清泉。蔣介石充分利用瞭邱清泉“建功立名”的心理,並對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送錢送物,加官進爵,使得邱清泉感激涕零,甘心為蔣介石驅使,向解放區瘋狂進攻。1948年,邱清泉中計使友軍區壽年兵團被解放軍全殲、黃伯韜兵團被圍,氣得蔣介石大罵邱清泉“與友軍相處,不解圍,不互救,殊堪痛恨”!之後邱清泉被貶回傢休整。不久蔣介石因無將可用,又把邱清泉召回並大加籠絡,升任第五軍擴編第二兵團司令,邱清泉又一次被蔣介石牽著鼻子走,但他還感恩戴德,大發陳詞濫調揚言道:“我與共匪拼命去!”  就這樣,蔣介石充分利用瞭邱清泉這頭“順毛驢”,使其甘心為他所用。邱清泉也“知恩圖報”,直到自殺時還面向南面,朝著他的“蔣校長”以示忠誠。據說,蔣介石得知邱清泉全軍覆沒戰死後,氣得一槍擊斃瞭身邊一條愛犬。  他與共產黨“仇深似海”  邱清泉早年也曾與共產黨接觸過,但邱清泉迷信正統,蔣介石又對他大加利誘,使得他對蔣介石言聽計從,對共產黨大肆迫害,犯下滔天罪行。內戰爆發後邱清泉受蔣介石愚弄,為蔣介石火中取栗,瘋狂噬咬解放區,共產黨與他的深仇大恨越結越深,使得邱清泉更加“難以回頭”。  邱清泉在黃埔就讀期間就曾接觸過共產黨,當時在國共合作的大背景下黃埔共產黨將領頗多,周逸群就是邱清泉的二期同學。然而邱清泉功利性強,他認為隻有跟著蔣介石走才有前途,所以並沒與共產黨擦出火花。1927年5月寧漢分裂後邱清泉被共產黨逮捕關押在軍校禁閉室,雖然共產黨對他多次規勸,望其“回頭是岸”,但邱清泉始終執迷不悟,在關押十餘天後又逃脫去南京投奔他的“蔣校長”瞭。最終邱清泉與共產黨反目為仇並大肆迫害。1931年邱清泉赴漢口擔任豫鄂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政治訓練處訓練科上校科長。1945年12月1日駐防昆明的邱清泉為鎮壓由共產黨組織的學生運動,慘絕人寰地發動瞭震驚全國的“一二一慘案”,使共產黨對他恨之入骨。 黃埔軍校  1946年7月,邱清泉先後在冀、魯、豫、皖、蘇等解放區瘋狂破壞中共政權和中共黨組織,捕殺的中共幹部、黨員、民兵傢屬和無辜群眾竟達數千人。特別是在中共豫、皖、蘇八分區撤退後,邱清泉的第五軍更是變本加厲,在永城建立瞭五傢連坐,在當時凡喝共產黨一口涼水的都在劫難逃,真是變態之極。直到解放後多年,豫、皖、蘇的一些居民每當提到國民黨第五軍邱清泉時,都還會心有餘悸。在此後的中原戰場上,邱清泉指揮第五軍多次重創人民解放軍,與解放軍結下瞭不共戴天之仇,當時解放軍一提到邱清泉就咬牙切齒,稱其為“殺人魔王”。  1948年11月30日,邱清泉隨杜聿明敗逃,邱清泉手下兵士完全不顧軍紀,敗逃途中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在路過肖縣時,更是強搶二百多名婦女充作軍妓,實乃天人共憤,而身為指揮官的邱清泉絕對脫不瞭幹系。1949年1月10日,邱清泉被解放軍包圍於陳官莊,喪心病狂的邱清泉拒不投降,率部突圍不果後自殺身亡。據說,當時憤怒的解放軍找到邱清泉的屍體時,又補瞭五槍方才泄恨,然後出於人道主義將他草草埋葬瞭,到現在都不知道墳墓在哪裡。可見解放軍對邱清泉的仇恨之深。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揭秘:蔣介石如何挑選到最為倚重的三員大將?

  蔣介石很相信曾國藩相人的工夫,他曾經專門研究曾國藩用人得失,並將其用在自己的識人、用人上。  蔣介石一生模仿曾國藩為人做事,用人上也多用曾國藩的辦法,通過小事和語言觀察對方,凡是被他相中的人就能夠得到重用,反之,即使有天大本領,不但不為蔣介石重用,反而為蔣介石懷疑、提防。  蔣介石建立黃埔軍校的時候,就是用這種方式得來他後來最為倚重的三位大將。  陳誠身材矮小,其貌不揚,進入黃埔軍校讀書之後,雖然暗中下決心要創出一番事業,無奈個人條件有限,很多公開的集體活動,很少能夠看到他的身影,更無法和當時的黃埔三傑:陳賡、蔣先雲和賀衷寒相比,很長時間裡蔣介石並不看重陳誠。  一天,蔣介石夜晚查哨,看見房間裡有微弱的光,蔣介石推開門一看,隻見一個士兵正點著蠟燭,借助這個微弱的光看《三民主義》,再看看陳誠,其貌雖然一般,但眉宇之中透露出一股英氣,神態自然,並沒有因為有人突然奪書而驚慌。一問,得知陳誠是浙江人。  第二天,蔣介石宣佈陳誠為少尉排長,令很多不看重陳的人大吃一驚。  蔣介石看到陳誠夜晚攻讀,認為其精神可嘉,儀表言談大方得體,加上又是浙江人,不提拔陳誠才是件怪事。   胡宗南原先是一個小學教師,因為爭奪校長一職失敗,憤而投軍。但因為個頭太小,被拒絕於門外,碰巧鄧演達看見胡宗南據理力爭,個子雖然小,但言辭激烈,條理清楚,投軍熱情很高,就網開一面,破格錄取。胡宗南入學後,表現平平,因為自身條件不行,很少人認識他,但胡宗南自有升遷妙計。  胡發現蔣介石是一個愛早起的人,每天天不亮準時到操場跑步,不論天氣狀況如何都是如此。胡決定每天要比校長更早起,到操場練操,希望能夠引起蔣介石註意。果然,蔣介石每天跑步,操場都是空無一人,現在居然發現有人比他還早。  蔣介石私下調閱瞭胡宗南的案卷,發現這也是一個浙江人,於是刻意培養。1930年中原大戰的時候,胡宗南30歲就擔任瞭蔣介石的王牌師師長。  除瞭從小事觀察人之外,蔣介石還看重一個人的氣量和才識。  浙江省第一師師長陳儀向蔣介石推薦湯恩伯,蔣介石見湯之後,果然覺得儀表不凡,隨之命其到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擔任大隊長。湯雖然由陳推薦,又是浙江人,但不是蔣介石親自選拔,所以開始對湯並不重視。後來陳儀點撥他,說蔣介石最喜歡《步兵操典》一書,建議他寫文章以引起蔣介石重視。  湯恩伯早年就以文名,寫文章是拿手好戲,當即寫瞭一篇《步兵中隊操練之研究》,送蔣介石。  蔣介石看瞭湯的文章,覺得是一個人才,但還要考驗考驗他。當時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校長是張治中,蔣介石成立教導師的時候,張治中推薦湯擔任教導師團長,請示蔣介石,卻遭到蔣介石拒絕。蔣介石說湯不會管錢,表示對其能力沒有把握。實際上是考驗湯的反應,看其是否有不滿情緒。  果然,幾天之後,蔣介石召見湯,劈頭就問:“前次文白提你做團長,我不同意,你是否有意見?”湯挺直身體回答:“軍人自當報效國傢,至於個人進退是委員長的事情,不是我應該問的。”  一句話說到蔣介石心坎上,於是越級提拔湯為教導師第一旅旅長,連團長這個級別都越過去瞭。  【評析】  相人術就是通過一個人的言談舉止看人的氣質、精神風貌等,據說曾國藩相人的技術很高,有些人隻要見過一次,基本就能斷定此人能夠幹什麼,能不能重用等等。  蔣介石一生模仿曾國藩的相人術,通過小事和語言觀察對方,凡是被他相中的人就能夠得到重用,反之,即使有天大本領,不但不為蔣介石重用,反而為蔣介石懷疑和提防。這種通過外貌、言談觀人的方法,有一定的可借鑒之處,但同樣也存在很大的弊端,那就是遺漏真正有才能的人。相關閱讀推薦:邱清泉是誰?蔣介石王牌悍將邱清泉為何被鞭屍開國大將陳賡:蔣介石最喜歡也頭疼的黃埔學生蔣介石私生活曝光:愛看“梁祝” 好聞咸魚腥味張治中軼事:蔣介石怒稱“我在和共產黨代表談判”遭詬病的功臣:蔣介石結拜大哥陳其美為革命嫖妓

誰把紅軍逼上長征路:蔣介石身邊的“諸葛亮”

  被蔣介石稱為“當代臥龍”的首席軍師楊永泰(廣東茂名人),如今已幾乎無人提起。他才思敏捷,筆力雄健,助蔣鏟除“諸侯”,逼迫紅軍長征,為國民黨立下汗馬功勞。若非喋血江畔,民國往事又該添多少傳奇……  楊永泰:蔣介石身邊的“諸葛亮”  說楊永泰是蔣介石的“諸葛亮”,一點都不過分——他初出茅廬,便獻策蔣介石“三分天下”;一道“出師表”,就逼迫工農紅軍移師西去。蔣介石對他言聽計從。不曾想,權重一時的他最後居然血染揚子江畔,做瞭國民黨派系爭鬥的冤鬼。  “削藩”計助蔣鏟除各路“諸侯”  楊永泰,字暢卿,1880年生於廣東茂名,先後畢業於廣東高等學堂與北京法政專門學校。早年追隨孫中山投身民主革命,後離開孫中山加入政學會,先後出任廣東省財政廳廳長、廣東省省長。但隨著政學會的風消雲散,他隻好蟄居上海,常常為有奇才而無處施展暗自嘆息,為未逢“明主”而黯然神傷。  1928年初,通過政學系黃郛和熊式輝的引薦,楊永泰結識瞭蔣介石。楊自幼接受嚴格的舊式教育,又曾留學日本,接受過系統的西式教育,故“既擅文事,又長武備;既懂立法,又精行政”,加之對於“天下大事”觀察已久,故與蔣介石見面之初便發表瞭宏韜大略:   當今天下,廣西第七軍橫行兩湖,李濟深負隅兩廣,白崇禧收編瞭唐生智殘部三個軍,稱霸一方,三分天下有其一,如勾結馮、閻,則南京無法立足。好在桂系的政敵俞作柏能拆李宗仁的臺,唐生智也可以收回舊部為辭進逼白崇禧,再用重金收買馮玉祥的大將韓復榘、石友三等,則李宗仁、白崇禧的勢力就不難瓦解。  楊永泰將其“削藩”策略概括為:以經濟方法瓦解馮玉祥的第二集團軍,以政治方法解決閻錫山的第3集團軍,以軍事方法解決李宗仁的第四集團軍,以外交方法對付張學良的東北軍。  蔣最頭疼的軍閥問題,被楊永泰數語道破。蔣介石頓時心明眼亮,對楊永泰肅然起敬,任命楊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議。由一個草居在野的政客,一躍而入蔣總司令的“臥榻之側”,楊永泰成瞭蔣介石的“首席智囊”。  完成北伐之後,蔣介石即著手實施楊永泰的“削藩”謀略。  1928年7月中旬,蔣在北平召開軍事善後會議。國民黨各路“諸侯”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白崇禧等參加會議。蔣介石提出瞭《整理軍事方案》和《軍事意見書》,冠冕堂皇地提出整編軍隊,裁減兵員,其意圖是削弱其他三個集團軍的兵力,壯大自身勢力,等待時機,各個擊破。馮玉祥、閻錫山諸人開始均沉默不語,後來極力抵制。  蔣介石僅想利用這次機會試探一下各路“諸侯”的態度,當然是無果而終。  楊永泰向蔣介石建議:利用北伐結束之機,采取“調虎離山”之計,將這些人明升暗降,調到南京,以便解除兵權。蔣介石接受瞭楊的建議。  8月8日至15日召開的國民黨二屆五中全會上,蔣介石任命馮玉祥為行政院副院長兼軍政部部長、閻錫山為蒙藏委員會委員會長兼內政部部長、李宗仁為軍事參議院院長,並希望三人長住南京,共商國是。  接著,楊永泰建議蔣盡快召開編遣會議,“杯酒釋兵權”,用政治方式削去“諸侯”兵權。1929年初春,編遣會議召開,但出乎蔣的意料,各路“諸侯”在裁兵問題上互不相讓,爭論不休。尤其是馮玉祥,稱病請假,消極對抗,致使蔣抱極大希望的會議草草收場。相關閱讀推薦:揭秘:蔣介石如何挑選到最為倚重的三員大將?李宗仁:黃百韜是被蔣介石“排除異己”害死的民國歷史上最詭異的一起大謀殺案:楊永泰之死讓蔣介石束手無策的官二代竟是她!孔二小姐孔令偉蔣介石“諸葛亮”楊永泰被暗殺之謎:楊永泰之死分頁:1/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既然政治方式不能“削藩”,隻好訴諸武力。按照楊永泰的建議,蔣介石決定首先用軍事手段消滅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當時,桂系勢力盤踞著從廣西、廣東經兩湖直到山海關長達千裡的戰線,擺下瞭“一字長蛇陣”。如何破掉李、白這個互相配合的戰陣?楊永泰向蔣介石建議:先擊首腹後斬尾,武力進攻和政治分化雙管齊下;先解決武漢、平津桂系駐軍,爾後直搗桂系廣西老巢。  1929年3月,蔣桂戰爭爆發。蔣介石先把同桂系站在一起的李濟深誘到南京加以軟禁,任命陳銘樞、陳濟棠統治廣東,然後委派唐生智攜巨款去天津活動老部下李品仙倒戈反桂,不用一兵一卒便使白崇禧倉皇出走。接著,蔣介石統率大軍直搗武漢。  為瞭實施武力進攻與政治瓦解相結合的策略,楊永泰秘密來到香港,與受桂系排擠的俞作柏洽商。他憑著三寸巧舌說服瞭俞作柏,並許諾:“如果俞將軍活動李明瑞、楊騰輝倒桂成功,中央委你為廣西省主席,省府委員由你決定。”  楊永泰陪俞作柏來到南京後,蔣介石立即委任俞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上將參議”,由楊永泰協助到漢口,與桂系第四集團軍第七師師長李明瑞秘密接觸。當蔣介石的中央軍與桂軍一交火,桂軍前敵總指揮李明瑞便陣前自動脫離戰鬥,致使桂軍一敗塗地。李宗仁、白崇禧退守廣西。蔣介石率各路大軍齊向廣西合圍,桂軍大敗。李、白二人被迫逃到香港。   就這樣,楊永泰協助蔣介石首先平定瞭桂系。  蔣桂戰爭接近尾聲時,馮玉祥統率西北軍單獨反蔣。蔣介石再次采用楊永泰的計策,用經濟手段瓦解馮玉祥的軍隊。1929年5月22日,馮玉祥部下韓復榘由洛陽發出“養”電,力主維護和平,擁護中央。蔣介石大喜過望,立即復電韓復榘,令其指揮所有駐陜甘寧部隊,委任石友三為討逆軍第十三路總指揮,並送現款500萬元作為犒賞。“銀彈”的威力迅速見效,5天後馮玉祥被迫宣佈下野。  1930年3月,鹿鐘麟、商震、白崇禧、張發奎等第二、三、四集團軍57個將領通電全國,一面歷數蔣介石十大罪狀,一面推舉閻錫山為陸海空軍總司令,聯合反蔣。  面對中原大戰爆發之勢,楊永泰胸有成竹地向蔣介石建議:一、采取陸戰為主、空軍協同的戰術,威懾聯軍;采取“銀彈”外交,瓦解馮玉祥的西北軍;二、不惜一切代價,拉攏取觀望之勢的東北軍張學良。  蔣介石立即派吳鐵城和張群攜巨款到東北,極力拉攏張學良助蔣討伐閻、馮,並用重金收買瞭馮部將領劉茂恩,誘捕馮軍豫東前線總指揮萬選才,在戰略上占據瞭主動。經過5個月激戰,蔣大獲全勝,閻避居大連,馮移居汾陽。山西晉軍被舉兵入關的張學良加以整編,西北軍則被蔣介石化整為零一個個吃掉,僅僅保留瞭被改編的29軍。  這樣,馮玉祥苦心經營20多年的西北軍土崩瓦解瞭。蔣介石采納楊永泰的“削藩策”後,隻用3年時間就達到瞭預期目的。分頁:2/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三分軍事,七分政治”逼迫紅軍長征】  中原大戰後,蔣介石躊躇滿志,舉兵南進,開始向中共領導的革命根據地大舉進攻。然而三次“剿共”連連敗北。蔣介石尤其不明白,各地“諸侯”人馬那麼多,都被逐一鏟除瞭,而共產黨就這麼一點人馬,怎麼就稀裡糊塗地輸瞭?  楊永泰認真分析瞭前三次“剿共”失敗的原因,發現蔣的失策在於把紅軍看成與北洋軍閥一樣的軍隊。實際上,紅軍絕非烏合之眾,而是一支不怕死、不受撫、不感恩、不懼威的真正“黨軍”。紅軍的最大不同是實行政治建軍,兵民一體,上下同心,因此必須采取新的策略才能“剿”滅。紅軍既然是靠政治起傢的,那就來個“政治剿匪”——“三分軍事,七分政治”。  楊永泰派人向蔣呈遞瞭一份“萬言書”,陳述瞭自己對於“剿共”的意見:“吾隨先生出師,細觀江西諸地,漸覺共黨不足為慮。所難之點為共黨與‘匪區’民眾結為一傢,兩者合手,實為一嚴重問題。民眾與共黨合為一傢,在於吾地方官吏風氣日下,致使民眾為共黨所利用。”  楊永泰的下面幾句話更是一下子說到瞭蔣介石的心坎上:   我之所言新的謀略,意即剿共實行三分軍事,七分政治。所謂七分政治,在吾,則加強對匪區民眾管理,加強對匪區民眾宣傳,澄清吏治,務使土豪惡霸橫行鄉裡者滅絕。對貧窮困苦無孤者,給予救濟,對匪區民眾日常生話給予指導和幫助。這樣,漸使匪區民眾日益脫離共黨,不為共黨所左右。達此目的,即剿共不愁也。所謂三分軍事,在下大力於上述諸務中,然後派重兵對匪區共黨實行嚴厲的圍剿,務使除惡務盡,不留後患。同時對投誠者,要給予寬大和出路,實行先生之剿撫兼施。吾認為,如實行三分軍事,七分政治,變軍事剿共為政治剿共,不出一年,會初見成效。  蔣介石對“萬言書”大為贊賞。1932年4月,蔣到漢口主持鄂豫皖三省“剿共”軍事,決定破格提升楊永泰為鄂豫皖“剿共”司令部秘書長,令其隨行前往武漢。這樣,楊永泰正式成為蔣介石的帳前軍師。  楊永泰的“三分軍事,七分政治”方針可謂老謀深算。蔣介石照此實施,立即在“圍剿”鄂豫皖蘇區中顯示瞭威力。由於張國燾的指揮錯誤和政治上未能適應蔣介石的新策略,沒有采取應變措施,致使紅軍被迫撤出鄂豫皖根據地,向西退去。  蔣介石大喜過望,對楊永泰更加言聽計從。他立即移營江西,全力“圍剿”中央蘇區。  1933年5月7日,蔣介石改“行轅”為軍事委員會委員會長行營,任命楊永泰為南昌行營秘書長,全權總攬政治事務。楊永泰負責的第二廳專營“政治剿共”,所以南昌行營上下又稱楊永泰為“七分廳長”。  第四次“圍剿”準備不充分,蔣介石並未得手。盡管如此,他對楊永泰的方針並沒有動搖,而是馬上組織第五次“圍剿”,調集50萬重兵對付江西中央蘇區。  楊永泰提出的“三分軍事,七分政治”在第五次“圍剿”中得到瞭充分的發揮和運用:他組織求是通訊社,專辦行營新聞發稿工作;組織努力劇團和奮鬥文藝社,作為“剿匪”前線的“文化標兵”;實行軍人獨裁,強化保甲組織,嚴厲實行連坐制,對蘇區民眾實行所謂“軟化、分化、感化”政策。更狠的是,楊永泰建議蔣介石對蘇區實行嚴格的經濟封鎖。國民黨利用軍隊、行政官員、各省黨部以至基層黨部、各地鄉紳等,組成嚴密的網絡系統,要與紅軍打一場“政治戰”、“經濟戰”和“立體戰”。  僅一年多時間,這些措施便收到奇效,逼迫中國工農紅軍西去。楊永泰因謀劃“剿共”有功,當選為國民黨第五屆候補中央執行委員。分頁:3/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兵不血刃奪取“天府之國”  1934年底,中央紅軍主力長征進入西南,蔣介石派大軍尾隨於後。  蔣介石因追剿紅軍入川,發現這一帶山川險要,川西平原富饒,不愧為“天府之國”,如果將來中日開戰,這裡無疑是最好的戰略大後方。於是他產生瞭借追剿紅軍之機派中央軍入川的想法。  楊永泰看出蔣的意圖,趁機建議:“應撤銷南昌行營,改設重慶行營,一來可以繼續追剿‘共匪’,二來中央軍隊可以入川,達到統一四川的目的。”蔣介石聽從其言,很快撤銷南昌行營,任命楊永泰為武昌行營秘書長,伺機圖川。  號稱“巴壁虎”的四川實力派劉湘對蔣早有防備。他積極組織力量圍剿紅軍,並以此阻止蔣軍入川,但遭到紅軍反擊,損兵折將。劉湘無奈,隻好跑到南京,請求蔣介石給予經濟和武器方面的援助,並聲明不要蔣的軍隊。  蔣介石本打算就此派中央軍10個師入川,不料劉湘有拒絕軍隊入川的前提條件——楊永泰審時度勢地獻上良策:“目前要先抓到劉湘,答應給錢給軍械,不派兵,隻要求派遣一個沒有武裝的參謀團駐重慶,協助川軍計劃作戰。”   賀國光率參謀團隨楊永泰一到四川,便如同孫悟空鉆進鐵扇公主肚子裡一般,施展“掏心計”。第一招,便是幫劉湘把四川省政府組建起來,然後擬出一道通電,告示四川大小首腦立即交出防區,擁護四川統一。大小軍事首腦怎敢違抗,紛紛復電表示擁護,樂得“巴壁虎”合不上嘴。  楊永泰趁機建議:打破防區劃分,重新劃定18個行政專署,由省政府派人擔任專員;原來的地方官立即調動,由省府重新任命,對原來官員進行專門培訓。這個建議立即被劉湘采納,通令照辦。但劉湘哪裡知道,楊永泰對督察專員的任命,盡力安排親蔣人士擔任;省政府與委員長行營合辦的各種縣政訓練班,也成瞭楊永泰控制地方的一大法寶。  趁著“巴壁虎”一打盹的光景,楊永泰把四川省地方官員的後備隊伍抓到瞭手中。  隨後,楊永泰借川北駐軍田頌堯與紅軍作戰失敗之際,“殺雞儆猴”,將他撤職查辦,樹立瞭蔣委員長的權威。1935年夏,駐川參謀團改為重慶行營,蔣介石任行營主任,楊永泰為秘書長兼第二廳廳長,管理政治、法規大事。面對這樣一招“換湯換藥”之計,劉湘急得團團轉卻毫無辦法。  楊永泰向蔣介石建議,仿照辦廬山軍官訓練團的辦法,整訓川軍軍官,以便控制川軍。1935年7月,蔣介石在四川峨眉山開辦軍官訓練團,自任團長,並調心腹幹將陳誠任副團長,分批訓練川軍營以上軍官。楊永泰經常到訓練團講話,對川軍進行拉攏分化。訓練團剛結束,一些川軍將領便倒向蔣介石一邊。楊永泰眼見蔣介石的勢力已經在四川紮瞭根,便建議蔣介石派軍政部部長何應欽到重慶召開“川康整編會議”,逼迫川軍撤防裁兵,實現川軍國傢化,川政中央化。  至此,劉湘追悔莫及。抗戰爆發後,蔣介石調劉湘率川軍東下作戰,劉湘則與韓復榘合謀倒蔣。事情敗露,蔣介石一通訓斥,“巴壁虎”口吐鮮血,命喪黃泉。  蔣介石在楊永泰的謀劃下,最終將四川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分頁:4/6頁  上一頁23456下一頁  【政學系與CC系大鬥法】  在國民黨內,楊永泰以政學系首腦著稱。當時,人們將張群、黃郛、楊永泰、吳鐵城、熊式輝、王世傑、吳鼎昌、張嘉璈、翁文灝等人稱為新政學系。與國民黨的CC系、黃埔系等不同,這些人並沒有一定的組織,也沒有政綱,隻是松散的聯盟。他們對蔣介石忠心耿耿,且大多學有所長,精於政務,才華出眾,足智多謀,深為蔣介石器重。  作為蔣介石最寵信的幕僚,楊永泰有著很大的權力。所有國民黨重要軍政文電,都須經楊永泰先行過目,然後才能呈蔣;許多軍政要人來見蔣介石,也須經楊永泰安排。  楊永泰這種權傾一時的地位,自然引起國民黨內其他派系和權貴的嫉恨,尤其是陳果夫和陳立夫為首的CC系。  1933年1月,陳立夫、陳果夫等人談起政學系的“暴發戶”:“蔣委員長怎麼看上這位首鼠兩端的楊永泰。楊永泰有何能力,還不就是會投機嗎?”  1934年6月,南昌機場發生大火,蔣介石剛從意大利購買的霞飛式轟炸機被燒毀10多架。蔣大為震怒,命令行營調查科科長鄧文儀負責調查。鄧文儀接受瞭CC派的10萬美金賄賂,於調查後宣佈大火為意外事故。   楊永泰對這個結論十分懷疑,當即請示蔣介石,與戴笠聯合再度進行秘密偵破。結果真相大白,這乃是一場重大縱火案,主犯為航空署長徐培根。徐盜用公款套購黃金,虧空無法彌補,遂放火燒毀庫房以銷毀帳目。不料天氣炎熱,大火失控,致使飛機被燒。蔣介石聽瞭楊永泰的報告,下令將徐培根槍斃,免去鄧文儀的職務。  楊永泰的這一做法極大地觸動瞭CC系的利益。CC系於是糾集所有不滿楊永泰的勢力,群起而攻之。  從1928年起,國民黨黨務大權便集中在二陳為首的CC系手中,形成瞭“蔣傢天下陳傢黨”的格局。隨著國民黨內各反蔣勢力的蕩平,蔣介石越來越無法容忍二陳把持黨務的現狀,力謀削弱CC系的權力。  在第五次“圍剿”中,楊永泰向蔣介石提出瞭集中黨、政、軍力量於“剿匪總部”的建議,蔣認為這是削弱CC系的好機會,便接受瞭楊永泰的建議,把豫、皖、鄂、贛四省國民黨組織變更,省市黨部設主任委員,由當地軍政大員兼任。  楊永泰的這一招,把原來的省黨部執行委員和監察委員一起打入瞭冷宮。各縣設書記長,又把原執行委員和監察委員一起“送客”。不論省或縣都由書記長負全責,工作報告直接上呈“剿共總部”黨政處。這樣一來,湖北、河南、安徽、江西四省國民黨省、市組織由CC系手中轉到政學系手中,CC系的政治地位一落千丈,成為當地軍政首腦的附庸。  CC派遭此打擊,當時卻敢怒不敢言。因為楊永泰這一辣招是以蔣介石名義去辦的,並已由國民黨中常會追認為合法。  陳果夫出任江蘇省政府主席時,民政廳廳長一職陳決定派自己的心腹餘井塘擔任,可沒想到名單報到蔣介石手上後,楊永泰在蔣介石身邊輕描淡寫地說瞭一句:“這不成瞭CC的王國?”蔣本來就不滿江蘇省政府CC色彩太濃,聽瞭楊的話後更加生氣,決定“留中不發”。  這可急壞瞭陳果夫。他素知蔣的習性,隻要“留中不發”,一定是表明他持有不同的意見。他趕忙電呈蔣介石:“如有更適當勝任者,請鈞座直接指定。”  本來這是陳果夫作的一個姿態,可沒想到正中楊永泰的圈套。楊永泰向蔣推薦自己的心腹辜仁發替換餘井塘。蔣遂即電告陳,一切照準,唯民政廳廳長改由辜仁發擔任。  陳果夫收到電報,頓時傻瞭眼:一省中除省主席和秘書長外最重要的民政廳廳長一職,轉眼落入瞭楊永泰手中!  陳果夫大失顏面,恨得咬牙切齒。他提出要“清君側”,下決心整垮楊永泰。分頁:5/6頁  上一頁3456下一頁  喋血揚子江畔  1935年10月,行政院院長汪精衛在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上遇刺,楊永泰頗想乘機爬上這一高位,進一步施展自己的才華,但遭到以二陳為首的CC系的堅決反對。  組閣的願望落空瞭,楊永泰決定辭去秘書長職,準備出國考察。正是用人之際,蔣介石豈能放他出國?蔣沒有理會楊的辭呈。  蔣介石雖知楊永泰對自己忠心不貳,但為瞭平衡各派利益,決定將楊調出。早在南昌大火案發前,蔣介石就打算讓楊永泰出任南昌黨政軍聯合辦事處秘書長。  楊永泰聞訊後聲淚俱下地對蔣說:“一定是有人向先生進瞭讒言才至於此,在此國傢危機時刻,我決不離開委員長半步!”蔣介石聽後大為感動,隻好留楊永泰繼續在任。  當蔣介石調張群任外交部部長後,便決定發佈命令,任命楊永泰為湖北省主席。  楊永泰離開蔣介石身邊,出任封疆大吏,在許多人看來是楊失寵的信號。其實調開楊永泰,固然是蔣為平息國民黨內部對楊不滿所采取的措施,但也更是蔣介石用心良苦的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