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評析

南京保衛戰評析:8名國軍將領殉國全過程揭秘

  導讀:南京大屠殺一直是國人之痛,而造成大屠殺的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中國守軍棄城。對於這段歷史,近年來,不少不明真相的網友對蔣介石當年放棄南京城感到很不解,當然也一直為國軍將士的不抵抗而感到憤怒。然而事實到底是怎樣的呢?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中就有8名當年參加南京保衛戰的國軍將領,今天我們來回顧一下他們殉國過程的畫面——  社科院專傢:抗戰不分黨派,都會得到承認  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中,有8位參加南京保衛戰而犧牲的將領。  江蘇省中國近現代史學會副會長、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孫宅巍認為,這充分反映瞭國傢對全民族抗戰歷史的尊重,抗戰不分黨派、民族、地域,隻要是奮勇抗戰、英勇犧牲的中國人,都會得到承認和全民族的紀念。筆者試圖再現這8位英烈殉國前的最後影像,讓讀者感受他們視死如歸的民族氣節。  蕭山令:國民革命軍陸軍南京衛戍軍憲兵副司令  犧牲時,他半截身立在江水中  蕭山令是湖南益陽人,保定軍校第三期畢業,1937年南京保衛戰時任憲兵副司令,兼任警備司令部防空司令和首都警察廳長,是南京保衛戰犧牲的最高級別指揮官。  當時,日寇從三個方向包圍南京,蕭山令率部負責防守上新河、光華門。1937年12月12日深夜,孝陵衛、雨花臺等處相繼失守。蕭山令率領部下拆屋紮筏,掩護軍民渡江。整個夜晚,蕭山令數次被部下推到筏上,他都掙脫上岸,指揮部隊掩護紮筏搶渡。 蕭山令  12月13日早晨,大批日軍殺奔下關而來。  蕭山令振臂高呼“成功成仁,今日是也”,率領所剩無幾的官兵與敵人白刃格鬥。蕭山令身中數彈,半截身子立於江水之中,壯烈殉國。  朱赤: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集團軍88師262旅旅長  最後時刻,他引爆數百手榴彈  朱赤是江西修水人,在淞滬會戰中晉升為少將旅長。1937年12月,朱赤率部扼守南京雨花臺。日軍飛機、大炮轟炸的陣地上浮土深達1米,賴以掩蔽的樹木幾被拔光。朱赤多次在陣地危急時,親率敢死隊殺入敵群。  12月12日凌晨,敵軍集中近百架飛機,數十門大炮,分數路向雨花臺陣地同時發起猛攻。朱赤站在雨花臺高聲地對部下說,“最關鍵的時刻到瞭,我們與敵人決一死戰,誓與陣地共存亡!”  最後時刻,朱赤的身邊隻剩下特務連的部分官兵,他命令把幾十箱手榴彈的蓋子全打開,等日軍攻至陣地前沿時,幾百枚手榴彈同時引爆,日軍血肉橫飛。  日軍再次發動組織進攻時,朱赤彈盡糧絕,肚腸也被炸出,不幸中彈殉國。相關閱讀推薦:南京保衛戰:17位中國將軍以身殉國被日軍屠殺 揭秘南京保衛戰:蔣介石為什麼要讓唐生智守南京南京保衛戰:蔣介石最先逃命 唐生智財寶裝四大箱揭秘:南京保衛戰對南京大屠殺產生瞭什麼影響?南京保衛戰:15萬守城國軍為何被5萬日軍破城!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高致嵩: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集團軍88師264旅旅長  耳朵被咬掉,仍和日軍拼刺刀  1937年12月,高致嵩率部參加南京保衛戰,扼守南京南大門雨花臺左翼。12月9日,雨花臺之戰打響。戰鬥進行3天,高致嵩指揮部隊殊死抵抗,陣地寸土未失。  12月11日,高致嵩面臨毫無後援的艱難處境。戰鬥進行到12日凌晨,傷亡慘重的守軍毅然牢牢控制著雨花臺。沿京蕪鐵路進攻的日軍逼近賽虹橋,上百架飛機分三路再次對雨花臺守軍發動新一輪進攻。友鄰部隊朱赤的262旅陣亡殆盡。官兵們在高致嵩的帶領下,殺向敵陣,和敵人拼起刺刀。  短兵相接中,高致嵩耳朵被咬掉一隻,鮮血直流,他顧不上包紮,忍著劇痛迎接更激烈的戰鬥。混戰在12月12日下午逐漸停息。在日軍多次增援下,高致嵩所率的264旅官兵彈盡援絕,壯烈殉國。 高致嵩  姚中英:國民革命軍陸軍第83軍156師參謀長  沖鋒路上連砍數敵,中彈犧牲  姚中英是黃埔軍校第二期畢業,淞滬會戰後,姚中英所在部隊退守鎮江,奉命扼守南京湯山一帶。  1937年12月6日,日軍進攻湯山,兩天後湯山失守,姚中英部退守紫金山東北一帶繼續與日軍鏖戰,後退入南京城據守太平門。  12月10日,日軍進攻太平門,姚中英等將士與友軍協同作戰。激戰中,部隊傷亡過重,陣地動搖,姚中英等將士奮不顧身,率領部隊拼死沖殺,與日軍展開肉搏,終於擊退日軍的進攻,保住陣地。  12月12日拂曉,日軍用一個師團兵力攻入紫金山東的青龍山。  中國軍隊奉命突圍,向紫金山東部一帶沖鋒,姚中英身先士卒,連砍數敵,不幸身中數彈犧牲。分頁:2/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饒國華:國民革命軍陸軍第21軍145師師長  “佈衣將軍”力戰,殺身成仁  1937年9月,饒國華奉令出川抗日,表示不驅逐倭寇誓不還鄉,因衣著單薄簡陋,被稱“佈衣將軍”。11月中旬,饒國華奉命率部鎮守南京。  饒國華所部工事被炸得殘破不全,他指揮第433旅一部在廣德前方約60裡的泗安占領陣地,與日軍展開激烈戰鬥。屍橫遍野,但此時宣城至廣德的公路線由於側翼國軍潰退,被日軍控制。  饒國華心急如焚,深知廣德素為兵傢必爭之地,親率餘部官兵奔住廣德前方的界牌,頑強阻擊進犯日軍。然而屬下臨陣脫逃,丟失陣地。12月1日凌晨2時許,饒國華率部激戰到最後,在郎溪十字鋪陣地殺身成仁。  易安華: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集團軍87師259旅旅長  他告妻兒:等著領我的撫恤金  易安華是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奉命守衛南京光華門一帶,出征前,他把妻子兒女送回江西宜春老傢,並在告別時毅然寫下告妻兒書:“你等著領我的撫恤金,贍養傢小。”  南京保衛戰中,日寇在炮火掩護下沖入光華門,易安華率領259旅將士殊死抵抗,但因缺口太大,日軍突入,陣地失守。   黃昏來臨之時,信號彈升空,易安華率一個加強團向敵陣穿插,血戰到深夜,突入日軍被全被消滅。12日,日軍再攻中華門,中國守軍傷亡慘重。戰至中午,雨花臺被日軍突破。光華門三面受敵。  易安華身中三彈不下火線,要與將士們同生死。戰鬥中,始終釘在城墻指揮的易安華,不幸被2顆子彈擊中,墜落護城河。分頁:3/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羅策群:國民革命軍陸軍第66軍159師副師長  “弟兄們跟我來,不要做衰仔”  廣東興寧人,保定軍校第六期畢業。抗戰爆發後,任第159師485旅少將旅長參加淞滬會戰,與日軍血戰九晝夜,屢屢擊潰日寇進攻,後升任副師長。  1937年12月參加南京保衛戰,代理師長,在南京湯山一帶阻擊,率部血戰兩天兩夜,傷亡慘重,湯山失守。羅策群率部撤至明故宮一帶,策應增援光華門。  12月12日,南京城被日軍攻破。羅策群率部出太平門,沿寧杭公路突出重圍,奉命打前鋒。  羅策群幾次督隊撲敵,均未沖破封鎖線。此時,日軍正在增援,形勢極為危險,羅策群身先士卒,揮動著手槍,邊大喊“跟我來,不要做衰仔!”冒著槍炮彈雨率部沖鋒,不幸中彈殉國。

“天朝”慘敗真相 如何評析第一次鴉片戰爭?

  評析第一次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是中國抗擊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的第一次戰爭。英軍以較少的兵力、較小的代價戰勝瞭中國。究其原因,除瞭在客觀上敵人兵器占有優勢,戰略戰術運用得當,能集中大部兵力轉沿海城市,占領經濟命脈之地,戰鬥中常以正面攻擊與側翼包抄相結合之外,在主觀上主要是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政治腐敗中國封建社會制度到瞭19世紀30年代,更加沒落腐朽,不僅經濟停滯,十分落後,削弱瞭戰爭賴以取勝的經濟基礎,而且整個統治集團內部,彌漫著享樂茍安,貪污腐化氣息。  隨著鴉片的輸入,統治集團中的大部分人越來越依賴這種毒品來消磨荒淫無度的寄生生活。他們既接受內外煙販的收買,又依賴這種毒品的走私,從中取得利益。有些走私船,公然插著兩廣總督或粵海關監督的旗號,威風十足地從伶仃洋駛進廣州。清廷的貴族大臣,則從廣東和沿海官吏那裡,獲得豐厚的賄賂。甚至皇帝也收取大量的西洋奇珍,成為這種“通商”關系裡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在禁煙與反禁煙、戰與和的問題上,他們始終搖擺不定,在整個戰爭中,始終沒有堅定的方針。從皇帝到將軍、督、撫,戰守無策,沒有切合實際的作戰方法。當戰爭受挫時,他們立刻求和;和議不成,又空喊作戰。當議和投降比打仗有利於維系搖搖欲墜的反動統治時,他們就屈辱投降。   政治上的反動和腐朽,帶來瞭軍事上的無能和腐敗遼闊綿長的中國海岸線,長期疏於戰備,有邊無防。以八旗、綠營為主力的清軍,長時期養尊處優,懶於訓練,軍心渙散,紀律松弛;將帥素質低下,軍事思想保守落後,不會組織、指揮打仗。鴉片戰爭爆發後,許多將領不諳敵情,株守建築落後的營壘要塞,一線防禦,不顧縱深側後;許多地區的守軍,遠遠看見敵軍即開炮轟擊,未等敵軍靠近,便一哄而散,逃之夭夭,甚至舉起白旗投降。寧波、餘姚、慈溪、奉化、上海等地,竟不戰自棄。而以林則徐、鄧廷楨為首的抵抗派在反抗英國侵略者的鬥爭中雖有決心,有成果,但他們最終受到投降派的排擠打擊,“徒有救國之志,而無尺寸之權”(詩人陸嵩語)。任用投降主義分子耆英、伊裡佈等去抵抗侵略者,無疑是緣木求魚。  脫離人民、反對人民甚至鎮壓人民起來反抗侵略者在民族自衛戰爭中,清朝反動政府不廣泛動員、組織民眾,單靠有限的軍力在漫長的海岸線上到處分兵把口,本來是敵寡我眾的形勢,但在實際戰場上卻成瞭敵眾我寡的形勢。甚至當中國人民自發地起來抗擊侵略者時,他們卻怕得要死,荒唐地指責他們“潛相煽惑”、“為害甚大”,橫加反對、破壞、鎮壓,直至墮落到去勾結外國侵略者,鎮壓愛國人民的抗侵鬥爭。這樣的反動、腐朽的政府,是根本不可能取得反侵略戰爭勝利的。這成瞭主要原因。相關閱讀推薦: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失敗對中國有著怎樣的影響?戰爭結果:中國為什麼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失敗?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內容是?第一次鴉片戰爭始末 鴉片戰爭戰爭爆發的經過鴉片戰爭背景 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前國內外形勢

“天朝”慘敗真相 如何評析第一次鴉片戰爭?

  評析第一次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是中國抗擊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的第一次戰爭。英軍以較少的兵力、較小的代價戰勝瞭中國。究其原因,除瞭在客觀上敵人兵器占有優勢,戰略戰術運用得當,能集中大部兵力轉沿海城市,占領經濟命脈之地,戰鬥中常以正面攻擊與側翼包抄相結合之外,在主觀上主要是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政治腐敗中國封建社會制度到瞭19世紀30年代,更加沒落腐朽,不僅經濟停滯,十分落後,削弱瞭戰爭賴以取勝的經濟基礎,而且整個統治集團內部,彌漫著享樂茍安,貪污腐化氣息。  隨著鴉片的輸入,統治集團中的大部分人越來越依賴這種毒品來消磨荒淫無度的寄生生活。他們既接受內外煙販的收買,又依賴這種毒品的走私,從中取得利益。有些走私船,公然插著兩廣總督或粵海關監督的旗號,威風十足地從伶仃洋駛進廣州。清廷的貴族大臣,則從廣東和沿海官吏那裡,獲得豐厚的賄賂。甚至皇帝也收取大量的西洋奇珍,成為這種“通商”關系裡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在禁煙與反禁煙、戰與和的問題上,他們始終搖擺不定,在整個戰爭中,始終沒有堅定的方針。從皇帝到將軍、督、撫,戰守無策,沒有切合實際的作戰方法。當戰爭受挫時,他們立刻求和;和議不成,又空喊作戰。當議和投降比打仗有利於維系搖搖欲墜的反動統治時,他們就屈辱投降。   政治上的反動和腐朽,帶來瞭軍事上的無能和腐敗遼闊綿長的中國海岸線,長期疏於戰備,有邊無防。以八旗、綠營為主力的清軍,長時期養尊處優,懶於訓練,軍心渙散,紀律松弛;將帥素質低下,軍事思想保守落後,不會組織、指揮打仗。鴉片戰爭爆發後,許多將領不諳敵情,株守建築落後的營壘要塞,一線防禦,不顧縱深側後;許多地區的守軍,遠遠看見敵軍即開炮轟擊,未等敵軍靠近,便一哄而散,逃之夭夭,甚至舉起白旗投降。寧波、餘姚、慈溪、奉化、上海等地,竟不戰自棄。而以林則徐、鄧廷楨為首的抵抗派在反抗英國侵略者的鬥爭中雖有決心,有成果,但他們最終受到投降派的排擠打擊,“徒有救國之志,而無尺寸之權”(詩人陸嵩語)。任用投降主義分子耆英、伊裡佈等去抵抗侵略者,無疑是緣木求魚。  脫離人民、反對人民甚至鎮壓人民起來反抗侵略者在民族自衛戰爭中,清朝反動政府不廣泛動員、組織民眾,單靠有限的軍力在漫長的海岸線上到處分兵把口,本來是敵寡我眾的形勢,但在實際戰場上卻成瞭敵眾我寡的形勢。甚至當中國人民自發地起來抗擊侵略者時,他們卻怕得要死,荒唐地指責他們“潛相煽惑”、“為害甚大”,橫加反對、破壞、鎮壓,直至墮落到去勾結外國侵略者,鎮壓愛國人民的抗侵鬥爭。這樣的反動、腐朽的政府,是根本不可能取得反侵略戰爭勝利的。這成瞭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