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論語

古人勵志的名人名言大全|格言語錄大全

1.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論語·述而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後漢書·班超傳 3.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宋·蘇軾·題西林壁 4.不要人誇好顏色,隻留清氣滿乾坤。——明·王冕·墨梅 5.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楚辭·卜居 6.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謝朓餞別校書叔雲

精短深刻的文言文勵志名言|經典語錄大全

1. 不怨天,不尤人。——《論語》譯: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借口,絕不把責任推向別人,後來發展為成語“怨天尤人”。 2. 不遷怒,不貳過。——《論語》譯:犯瞭錯誤,不要遷怒別人,並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3. 小人之過也必文。——《論語》譯:小人對自己的過錯必定加以掩飾。

論語勵志語錄|經典語錄大全

論語勵志語錄: 1、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子曰:茍志於仁矣,無惡也。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見也。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論語》 2、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論語》 3、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於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論語》 4、出則子個公卿,入則子個實打兄,喪子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把來山心有於我哉?——《論語》 5、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有就不成,有就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他數並可要生所措手足。故君子名到第以必可言也,言到第以必可格出年數也。君子於其言,可要生所茍小路麼已矣。——《論語》

論語勵志語錄|勵志語錄大全

論語勵志語錄: 1、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子曰:茍志於仁矣,無惡也。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見也。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論語》 2、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論語》 3、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於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論語》 4、出則子個公卿,入則子個實打兄,喪子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把來山心有於我哉?——《論語》 5、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有就不成,有就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他數並可要生所措手足。故君子名到第以必可言也,言到第以必可格出年數也。君子於其言,可要生所茍小路麼已矣。——《論語》

成語典故_出自《論語》的成語大全:出自論語的成語有哪些

  《學而篇第一》  1-1、【學而時習之】——學過的內容要經常復習它。《論語·學而》(1·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1-2、【不亦樂乎】——不是很高興的嗎?《論語·學而》(1·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1-3、【犯上作亂】——犯:幹犯。封建統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義。《論語·學而》(1·2):“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1-4、【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語;令色:討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語,虛偽討好。《論語·學而》(1·3):“巧言令色,鮮矣仁!”  1-5、【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論語·學而》(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1-6、【三省吾身】——省:檢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從三個方面檢查自己,後指多次自覺地檢查自己。《論語·學而》(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1-7、【入孝出悌】【入孝出弟】——指回傢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論語·學而》(1·6):“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漢·桓寬《鹽鐵論·授時》:“教之以德,齊之以禮,則民徙義而從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  1-8、【行有餘力】——做瞭事情以後,還有剩餘的精力和時間。《論語·學而》(1·6):“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1-9、【賢賢易色】——多指尊重賢德的人,不看重女色。《論語·學而》(1·7):“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1-10、【言而有信】——說話靠得住,有信用。《論語·學而》(1·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1-11、【慎終追遠】——終:人死;遠:指祖先。舊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後也指謹慎從事,追念前賢。《論語·學而》(1·9):“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1-12、【溫良恭儉讓】——原意為溫和、善良、恭敬、節儉、忍讓這五種美德。這原是儒傢提倡待人接物的準則。現也形容態度溫和而缺乏鬥爭性。《論語·學而》(1·10):“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1-13、【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論語·學而》(1·12):“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1-14、【敏於事慎於言】——敏:奮勉,慎:小心。辦事勤勉,說話謹慎。《論語·學而》(1·14):“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  1-15、【貧而樂道】傢境貧窮,卻以獲得知識、懂得道理為樂事。《論語·學而》(1·15):“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1-16、【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好瞭還求更好。《論語·學而》(1·15):“《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宋·朱熹註:“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復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1-17、【告往知來】——告訴瞭這一點,就可以知道另一點。比喻能明瞭事物的因果同異的關系,據此知彼。《論語·學而》(1·15):“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為政篇第二》  2-1、【眾星拱北】——拱:環繞,拱衛;北:指北極星。天上眾星拱衛北辰。舊指有德的國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擁戴。《論語·為政》(2·1):“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2-2、【北辰星拱】——北辰:北極星;拱:環繞。北極星高懸不動,群星四面環繞。舊時比喻治理國傢施行德政,天下便會歸附。後也比喻受眾人擁戴的人。《論語·為政》(2·1):“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2-3、【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為概括。用一句話來概括。《論語·為政》(2·2):“《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2-4、【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歲前後有所成就。《論語·為政》(2·4):“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5、【而立之年】——人到三十歲可以自立的年齡。後為三十歲的代稱。《論語·為政》(2·4):“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2-6、【不惑之年】——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為40歲的代稱。《論語·為政》(2·4):“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2-7、【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運的年齡。指50歲。《論語·為政》(2·4):“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2-8、【耳順之年】——六十歲時聽別人言語便可判斷是非真假。指60歲的代稱。《論語·為政》(2·4):“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2-9、【從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樣便怎樣。《論語·為政》(2·4):“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2-10、【犬馬之養】——供養父母的謙辭。《論語·為政》(2·7):“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2-11、【因材施教】——因:根據;材:資質;施:施加;教:教育。指針對學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論語·為政》“子遊問孝”(2·7)、“子夏問孝”(2·8)。朱熹集註引宋程頤曰:“子遊能養而或失於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2-12、【溫故知新】——溫:溫習;故:舊的。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論語·為政》(2·1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13、【君子不器】——君子不應該成為像器皿一般隻具有單一用途的人。《論語·為政》(2·12):“君子不器。”  2-14、【周而不比】——周:親和、調合;比:勾結。關系密切,但不勾結。指與眾相合,但不做壞事。《論語·為政》(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2-1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隻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惑;隻學習卻不讀書,就會缺乏信心。《論語·為政》(2·1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於丹論語語錄名言

1.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就是我們的天和地。 2.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個國傢凝聚起來。 3.我們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 4.寬容一點,給自己留下一片海闊天空。 5.關愛別人,就是仁慈;瞭解別人,就是智慧。 6.做一個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化解生活中的遺憾。

論語名言警句

  1、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2、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3、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4、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5、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6、未知生,焉知死

《論語》著名人生格言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論語》中的名言名句

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類別:學習 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 類別:學習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不知禮,無以立人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類別:修養

中學生必背論語名言警句

中學生必背論語名言警句(論語中的名言名句)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2.巧言令色,鮮亦仁!3.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胡?4.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6.<<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7.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8.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1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11.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12.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14.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15.朝聞道,夕死可矣.16.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17.放於利而後行,多怨.18.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1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20.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22.君子欲衲於言,而敏於行.23.德不孤,必有鄰.24.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2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26.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28.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29.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31.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32.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33.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34.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35.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36.子不語:怪,力,亂,神.3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4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裡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42.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也,恥也.43.不在其位,不謀其政.4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46.吾未見好德者如好色者也.47.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4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49.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50.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論語中的名言警句

《論語》是中華文化最偉大不朽的經典之一,記錄瞭孔子的重要思想言行,內容博大精深。其中許多警句名言裡所包含的思想,體現人類普世價值,兩千多年來歷經無數考驗卻始終萬古常新,顛撲不破,被古今中外奉為為人處世、安身立命的金科玉律。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2.巧言令色,鮮亦仁!3.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胡?4.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6.<<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7.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8.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1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11.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12.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14.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15.朝聞道,夕死可矣.16.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17.放於利而後行,多怨.18.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1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20.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22.君子欲衲於言,而敏於行.23.德不孤,必有鄰.24.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2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26.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28.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29.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31.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32.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33.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34.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35.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36.子不語:怪,力,亂,神.3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4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裡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42.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也,恥也.43.不在其位,不謀其政.4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46.吾未見好德者如好色者也.47.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4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49.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50.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51.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53.食不語,寢不言.54.寢不屍,居不容 55.未能事人,焉能事鬼?56.未知生,焉知死?57.夫人不言,言必有中.58.過猶不及.59.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60.己所不欲,勿施於人.61."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無兄弟也?62.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6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64.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65.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6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68.言必信,行必果.6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70.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71.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更多關於“名言警句”的相關文章,請及時關註我們的經典名言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