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軍費

制衡清朝的新軍的財政問題:新軍軍費其實非軍費

縱觀甲午之戰前後的清廷財政狀況,會發現其實當時清廷的財政制度和經濟狀況根本無力支持一場現代化的海戰。清廷一直堅持的量入為出的財政政策以及混亂的財政管理體制造成瞭中央政府在面臨戰爭等緊急狀況的時候無法有效地調撥和集中財力來應對局面。縱然北洋艦隊在戰力上能夠與日本相抗衡,但是由於中央財政貧弱無力解決後勤保障、彈藥供應等問題,在海戰中失利也是必然的。 清朝國傢財政的運轉主要是靠推行解款協撥制度。該制度對於中央支配和控制各省收支有重要意義。在此制度下,中央統計的各項收入數字隻是地方每年分兩次上報戶部的收人數額,而並不能表示各地實解國庫的稅收數目。這些上報中央的收人以貨幣或實物的形式分存於地方,等待戶部的調撥。上報總數中的一部分由各省留作地方開支(稱為存留),第二部分按照常例作為京餉上繳國庫或根據戶部的指示解給其他省派用,第三部分則以協助款項的形式調撥他省(即協餉或稱協款)。佈政使司每年春秋兩季把本省當年實存銀數和第二年應需開支的官兵俸餉預先估算造冊,稱為清冊,由督撫咨送戶部。每年冬季,各省督撫必須預先估算第二年應支俸餉銀兩,造冊咨報戶部,稱為冬估。戶部對清冊和冬估冊進行審核,然後確定對各省協濟的銀數。 這一制度是與地方經理稅收、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無嚴格區分的狀況聯系在一起的,而這樣的狀況很難避免地方把持財源。戶部依靠中央的權威命令地方解撥,通過佈政使司來牽制督撫,從而節制地方財政,使其統一於中央集權的財政體系中,這樣的制度對中央權威的依賴性太大。如果中央的權威能夠有效節制地方政府,就能保證實撥實解;反之,如果中央的權威低落,地方完全可以找出種種借口來使應解的數目大打折扣,或根據自己的利益決定解款方向。甲午戰前,地方財權的膨脹正是對解款協撥制度效用的破壞,也使它的弊端更明顯地顯露出來。解款協撥制度還有一個弊端,就是如果某地收人有限,不能按指示解款,而某項建設又必須依靠這筆解款,同樣會形成有撥無解的情況,從而導致對建設進程的阻礙作用。 這兩個弊端在北洋海防建設過程中都有表現, 北洋籌建之時,其經費重要來源之一厘金己由地方督撫支配,中央權威的低落、地方財政的膨脹使解款協撥制度的弊端更明顯地表現出來,地方督撫主要以自己利益為進退,決定解款方向,北洋受害不淺。李鴻章在光緒五年十月即指出江蘇、廣東、福建三省厘金分毫無解的原因是“該省自行留用”。第二個弊端,即個別省收人萎縮時,難以實撥實解。如浙江厘捐原以絲捐為大宗,但由外洋蠶桑年盛一年,厘捐逐年減收,不敷撥解。浙江省厘金項下歲撥北洋經費40萬兩白銀,減為32萬兩後仍不能實解,其實每年實解不過10餘萬兩。 在“量入為出”的傳統財政收支平衡原則指導下,清政府雖然有清冊和冬估冊這類類似財政預算的手段,卻遠不能與編制近代的收支預算相比,直到宣統三年(1911年)清廷才第一次編成近代形式的預算。這樣的制度難以對突發事件導致的緊急財政需要做出迅速反應,尤其是當它和光緒年間庫儲空虛的狀況以及上文提到的解款協撥制度的弊端相結合時,其弊病就顯而易見瞭:一旦某地有突發性事件發生,在庫儲空虛的情況下,中央就不得不“視輕重緩急”挪款救應;即使沒有中央的命令,地方有時也不能坐等別省協款,而不得不將應解出之款截留派用。在當時,北洋海防款項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往往被視為可緩之款調走救急。李鴻章督辦北洋後,首先的一筆巨款的挪用就是左宗棠規復新疆之事。光緒五年,平定西睡,在此期間,海防經費中很大的一部分被用於抵撥西征軍餉或償還西征所借洋債。光緒元年至六年,北洋餉銀就“撥給滇案釁款銀”20餘萬兩,“借撥河南買米銀”4萬兩,“撥給山西、河南兩省販款銀”20萬兩,“撥給京師平果不敷價銀”7.5萬兩,“撥給直隸販撫各屬運米腳價銀’1萬兩,“撥給河間等處井工銀’4萬兩,惠陵工程4萬兩等等。光緒十五年亦曾從“海軍續撥項下暫借20萬,充山東河工之用’。對本已不足額的海軍經費而言,這些調撥無疑是雪上加霜。

揭秘:甲午戰爭清朝的軍費不如日本娼妓捐款數目

  導讀:甲午戰爭前夕,面對日本咄咄逼人的攻勢,清廷感到情況緊急,遂命李鴻章迅速拿出辦法。1894年6月30日,李鴻章提出添募士兵、加強北洋艦隊等方案,並請求戶部撥款二、三百萬兩,以作軍費。應該說,李鴻章提出的款子數目並不算大。要知道,整個甲午戰爭清政府共耗費五、六千萬兩銀子,而日本在6月以後,就已經有條件地陸續支出瞭額度約為4千萬兩銀子的預算外開支。  荒唐透頂的是,清政府一開始竟然僅僅拿出18萬兩銀子以充軍費。經過反復商議,戶部最後也隻答應負責籌措150萬兩。而這些錢隻相當於甲午戰爭中,日本娼妓為支援戰爭捐出的數目。即便這樣,這筆錢直到戰爭爆發也未全部到位。8月14日,即戰爭爆發半個多月後,在嚴酷的戰場態勢逼迫下,戶部才提出4條籌餉緊急措施,即:一、停止工程;二、核扣俸廉;三、預繳鹽厘;四、酌提運本。   9月23日,戶部又提出另外4條籌餉措施,即:一、顏緞兩庫折價,著照成案再減一成,均案四成實銀開放;二、典當各商捐輸;三、茶葉糖斤加厘;四、土藥行店捐輸。上述措施,不僅見效慢,而且收效甚微,甚至不瞭瞭之。最後,清政府隻好向商人開刀,采用瞭一個新鮮名目叫“息借商款”,就是借錢付利息。過去籌集軍費,都是讓商人直接捐,這次有利息,一開始還出乎意料地收到瞭實效。但是,由於“息借商款”系首次由政府向民間募借資金,對於清政府是一個新鮮事物。從上奏光緒皇帝“息借商款”,到最後大規模付諸施行,前後就花去數月時間。   在全國推廣後,雖然有戶部奏準施行統一的章程可供依循,但各地的具體情況仍不盡統一,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應對。可以看出,由於平時沒有形成一系列規章制度,到戰時才提出方案,上下協商,白白浪費瞭籌措經費的寶貴時間。即便如此絞盡腦汁,整個戰爭中,清政府從政府到民間籌集到的軍費也不超過3千萬兩銀子。反觀日本,整個戰爭中耗費約8千萬兩銀子,但其軍費預算高達2億5千萬日元,折銀1億6千萬兩左右。相關閱讀推薦:揭秘:120年前日本如何通過甲午戰爭竊取釣魚島?甲午戰爭兵敗竟然是因為中國士兵開槍瞄不準?戰場之外甲午戰爭:大清皇帝得到的軍情太虛假盤點中日甲午戰爭中十大忠烈將領 誰服鴉片自殺?甲午戰爭日本準備瞭20年:一個懈怠的滿清焉能不敗盤點史上的“中興”:最後一次中興止於甲午戰爭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中日同期籌集軍費的比例約為1∶10  特別是在戰爭爆發時,中日同期籌集軍費的比例約為1∶10。由於軍費緊缺,前線各路將士人心浮動,後方受調清軍延期開拔。更有甚者,一些將領為節約經費,把守軍從已經設防的軍事要地撤回。各地催款的電報如雪片般飛向北京,令清政府焦頭爛額。無奈之際,堂堂的“天朝上國”最後隻好靠借外債來應戰。其中主要是1894年11月、1895年2月先後兩次向英國匯豐銀行所借,分別為1千萬兩和1800多萬兩白銀。  清王朝缺錢嗎?甲午戰爭前,清政府年實際收入約銀7千餘萬兩,日本政府年則實際收入銀5千多萬兩。表面上看,清政府年財政收入並不高日本多少。但據專傢估計,中國國民年收入總量可達約銀30多億兩,清政府潛在的年財政收入總額可達約銀3億多兩;而日本卻幾乎沒有什麼潛在的財政收入可言。還有,《馬關條約》要求中國賠款2億多兩銀子,其中的8千萬兩被要求在戰爭結束半年多的時間內就得付出。這些錢,清政府都拿瞭出來。那為什麼當戰爭來臨時,籌集軍費卻如此困難呢?   艱難背面寫滿落後與悲哀  清代前中期,各項財政收支均歸中央支配,地方政府隻是扮演“代辦”角色。但是,在太平天國運動時期,清政府軍費開支急劇膨脹,中央財政無款可撥,不得不讓各省自己籌款,並將部分財權下放各省。從此,各省開始截留稅收,隱匿地方收入,致使清政府在相當程度上喪失瞭對全國財政的控制能力。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航空發動機燒錢哪傢強?F-15燒掉中國一年半軍費

  2014年第十屆中國珠海航展結束後,航空工業界兩件突發事件再次引發瞭輿論對中國航空發動機的熱議。一是11月15日,成都一架殲-10飛機墜毀,輿論初步判斷是發動機問題;另一是印度研制長達25年之久的“卡佛裡”發動機項目於11月18日宣佈下馬。按照一些人的觀點,不管殲-10的發動機是不是國產,中國的航空發動機和印度對比起來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遺憾的是,這種論斷立刻迎來瞭一陣口水。眾多奇葩的論斷裡面,最令人詫異的是說中國“太行”發動機已經花瞭1000億人民幣!那麼,航空發動機到底哪傢敢“燒錢”?  為瞭說明這個問題,我們簡單挑選美國的F100、俄羅斯的AL-31F發動機、印度的“卡佛裡”和中國的“太行”來對比以下。  美國:F100花掉瞭中國1987年軍費的1.5倍  大名鼎鼎的美國F100發動機,是美國主力三代戰機F-15和F-16的發動機,由普拉特惠特尼公司(普惠公司)研制,世界上最早投入使用的推重比達8一級軍用發動機,是真正意義上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  F100號稱於1970年3月開始工程研制,1974年11月,F100-PW-100型交付空軍,歷時4年零8個月實現設計定型交付,研制總費用為4.57億美元,按1996年美元幣值計算,其研制費用為14.1億美元(這不包括其基本概念研究費用、預先研究費用、驗證機研制費用等),如果粗略地按照1:8的匯率,約合人民幣是112億,對比一下1996年中國全年的軍費支出是720億人民幣,這相當於我們一年軍費的1/7!   且慢,這隻是F100的一個片段,要瞭解F100,還得看他的前世今生。在F100正式立項前的2年(1968,一說1969),美國空軍、海軍就已經聯合提出瞭初始工程發展計劃,要求在18個月內造出一臺驗證機,也就是說1970年F100立項的時候已經完成瞭驗證機研制,這一點和中國是重要的差別,中國發動機的“立項”是幾乎是從零開始。回到1968(或者1969),當普惠開始F100驗證機研制的時候,手頭上已經有瞭成熟的核心機JTF22,如果要問JTF22研制瞭多少年,答案是10年!所以,如果從JTF22開始算,到F100-PW-100交付(1974年)已經過去瞭16年!如果故事到這裡就結束瞭,F100從此過上瞭幸福的生活,那麼F100就隻能是個童話,事實上,F100的噩夢剛開始。  普惠為瞭縮短研制周期,片面強調性能,忽視瞭適用性、可靠性、耐久性和維修性;最重要的是減少瞭最不應該減少的試驗時間,使發動機遠未得到充分試驗驗證。F100-PW-100在1974年底交付以後,出現瞭一系列致命性問題,發生瞭多起機毀人亡的事故,甚至迫使美國空軍一線戰鬥機全面停飛。就這樣,F100經過反復改進,直到1984年,最新型號F100-PW-220研制完成,才算基本解決F100-PW-100發動機的問題。此後F100-PW-220從定型到批量生產、投入使用又耗費瞭近兩年的時間,史無前例地完成瞭4000個循環的加速任務試驗。至此(1986年),F100用血淋淋的事實換來瞭最終的成熟,而時間距離核心機JTF22開始研制已經過去瞭28年!遺憾的是,我並沒有從公開可信的資料查到JTF22那10年和研制F100-PW-220那12年(1974-1986)美國投入的經費,但我們可以粗略估算一下,28年的總投入應該比14.1億美元(112億人民幣)翻瞭不止2倍,姑且隻按3倍計算,那就是336億人民幣,這樣算起來,大約相當於中國1996年軍費(720億人民幣)的一半。如果把時間再退回到1987年,F100徹底成熟,而“太行”發動機剛剛立項,當年中國的軍費是210億人民幣。也就是說“太行”還沒開始幹的時候,F100已經花掉瞭中國當年軍費的1.5倍之多!看到這裡,你應該能明白什麼叫“輸在起跑線上”,什麼叫“燒錢”瞭吧?  10年,10年之後又10年,10年之後再10年;10億,10億之後又10億,10億之後再10億……用今天時髦的話說,因為有錢,所以任性,所以也才出瞭一代代經典發動機。F100以後,F119發動機從地面驗證機研制開始,以2007年美元幣值計算,花費約25億美元;至於美國目前最先進的F135發動機,其研制經費一漲再漲,已經接近80億美元,而這兩個型號都不是從零開始,因此這兩個經費數字也不是研制總費用。相關閱讀推薦:西方私營發射超中國航天?NASA提供技術支持專傢:中國航空制造業有望超俄 成世界第三極不應被遺忘的歷史:來自蘇聯的志願援華航空隊揭秘:世界歷史上最著名的十次航空母艦交鋒航空歷史上6大神秘飛機失蹤事件:飛機消失謎案分頁:1/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故事到這裡並沒有結束,實際上,正如我們看到的,美國每個飛機型號在預研階段總是有2個型號競爭(YF22和YF23,X32和X35)一樣,發動機領域美國也搞瞭我們所說的“雙流水”,在普惠搞F100的同時,GE搞瞭F101(後來發展為F110),所以,一型經典型號實際掏的是雙倍的科研經費。除此以外,美國是在航空發動機領域唯一一個技術和商業模式都取得全面成功的大國,美國發動機不止技術先進,而且賣得好,能賺錢。美國之所以有錢,之所以任性,就是因為依托北約盟國市場,用整個市場資源支撐一國的發展。相比之下,俄羅斯不僅喪失瞭華約市場,還喪失瞭蘇聯(獨聯體)市場,這就是下面要說的。  俄羅斯:不計成本,一幹就是三代人的AL-31系列發動機  說到俄羅斯,幹脆單刀直入說說跟中國扯不斷、理還亂的AL-31F發動機。  AL-31F發動機1970年代初開始論證,1973年開始研制,1984-1985年通過瞭調試和國傢鑒定試驗。AL-31F由留裡卡設計局設計,其前身為土星發動機制造廠,而土星發動機制造廠是蘇聯首批國產渦噴發動機的生產廠,產品系列很多(順便說一句,蘇聯時代和後來中國的發動機研制模式就是一廠一型號的計劃經濟體制)。  AL系列發動機從1950年代就開始研制瞭,包括AL-7F-1和AL-21F-3兩大系列。要論淵源的話,AL-31F是在AL-21基礎上研制的,AL-21脫胎於AL-7發動機。發展到AL-21的時候,其主要部件,如壓氣機、燃燒室、渦輪、加力燃燒室都有重要進展。而且其AL-21F-3型發動機的加力推力已經達到瞭110.16千牛的水平,AL-31F發動機的加力推力為112.58千牛,推重比增加瞭1,其主要的研制工作集中在減重,就是為瞭增加這個1,花掉論10多年的時間。順便提一下,卡佛裡就是差裡這個1,算不上“大推力”;為瞭這個1,以蘇聯尚且花瞭10多年,印度花幾年呢?  接著說AL-31F,在其研制工作的1976-1985年期間,共解決瞭685個難題、共獲得瞭128項專利,使用51臺發動機進行試驗驗證,總試驗時數22900小時,其中臺架試車時數16625小時,飛行試驗時數6275小時。應該說試驗考核不可謂不充分,但剛定型時,型號的翻修壽命僅50小時。為什麼是50小時呢?因為戰鬥的民族不信邪,他們認為,戰爭狀態下一架飛機的壽命達不到50小時……所以,也就定型瞭。話雖這麼說,俄羅斯的設計單位、試飛單位、生產單位此後一直進行聯合攻關,大概到瞭上世紀90年代初,AL-31F才初步趨於成熟,相對定型時而言,首翻期延長到300小時。   粗算一下AL-31F的研制時間是9年(1976-1985),加上基本成熟期按6年計算(1985-1991),那麼這型發動機研制可以大致說是15年研制成功,但前提是有成熟的AL-21,如果從AL傢族的鼻祖AL-7(1950)開始算,到AL-31F(1991)是41年!  要問AL-31F研制過程花瞭多少錢,確實很難估算,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完成計劃是政治任務,用花錢如流水來形容應該是不為過的,這也就是為什麼俄羅斯的航空工業至今沒有取得商業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據說俄羅斯國防部長在蘇聯解體後訪問烏克蘭,希望能把船體已經完工70%的瓦良格號建設完成,問烏克蘭缺什麼,回答是:缺蘇聯計劃經濟委員會和18個工業部……  既然AL-31F是這麼個情況,為什麼我們還要引進呢?有人說正是AL-31F挽救瞭殲-10。這個說法正確與否,暫且不論,但確實反映瞭中國航空科研體制幾十年來的一個重大誤區——把航空發動機看作飛機的一個“附件”研制,與飛機同步立項,分攤經費。這個誤區的形成很好理解,中國的航空工業是跟蘇聯學的,來的時候一型飛機就配一型發動機,蘇聯老大哥壓根就沒想過讓你搞獨立的航空工業,所以自然也就不會把發動機研制比飛機周期長的這個“秘笈”告訴你,這個誤區影響瞭我們幾十年,甚至當年引進“斯貝”發動機的時候,還有人覺得沒飛機可配引進它有何用處,殊不知這個斯貝將我們的發動機從渦噴時代提升到瞭渦扇時代。當殲-10研制的時候,我們終於發現發動機等不瞭,如果硬要等,搞不好就是另一個印度LCA。前不久在珠海航展上大出風頭的蘇-35配備的117S發動機正是從AL-31F改進而來。有一種說法,土星廠之所以有錢搞117S,是因為中國大量進口AL-31F使“土星”變成瞭“土豪”。中國有可能進口117S,而117S已經不是AL-31F的行情。可見,獨立自主搞“太行”有多麼重要。  實際上,美國和俄羅斯的航空發動機產業,雖然走的是不一樣的發展道路,形成瞭不同的科研體制,但他們都有倆個共同點:完善的工業基礎和紮實的科研設施。美國和蘇聯(現俄羅斯)是世界上少有的具有幾乎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傢,加上豐富的自然資源,可以實現從原材料到產成品的全產業鏈自給自足。而在航空發動機科研領域,即便今天的俄羅斯不能與昔日的蘇聯相提並論,它也繼承瞭蘇聯絕大部分的航空工業遺產,這些遺產即便在今天,對世界上除美國以外的絕大多數國傢來說,也都是望塵莫及的。分頁:2/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印度:卡弗裡——33億美元聽個響  印度大概是宗教分支最多的國傢,所以也就是“神”最多的國傢,這話有點冒犯,不過印度的航空工業真的可以算是“神發展”。說印度航空工業之前,先看看印度的航天事業。2014年9月24日印度“火星衛星任務”(MOM)飛行器成功進入火星軌道,它的成功入軌使印度成為第四個擁有火星軌道探測器的國傢。一夜之間,印度似乎把中國放在月亮上的小白兔(玉兔號月球車)甩出去n個十萬八千裡,頓時亮瞎瞭中國人的雙眼。其實明眼人都知道,印度不過是把各個國傢的散件攢一起搞瞭個航天飛行器,正如印度買英國的二手航母配俄羅斯的艦載機(未來也有可能是法國的),外加銷魂的拖拉機冒充牽引車一樣,神一般的組合。一句話,今日的印度軍隊與1949年中國的解放軍一樣,都是引進瞭當時世界上的主流裝備。  原以為印度的航空發動機產業根本不值得一說,但總有人拿印度和中國對比說事,那就說說印度引以為榮的“卡佛裡”發動機。  所謂“卡佛裡”渦扇發動機是印度燃氣渦輪研究所(GTRE)於1989年開始研制的渦輪風扇發動機,也稱GTX-35VS。印度的雄心壯志是用卡佛裡裝備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光輝”(Tejas)輕型戰鬥機(LCA),實現飛機和發動機的全國產化。至於外形酷似幻影2000的LCA號稱是要抗衡巴基斯坦的F-16和JF-17的。當然,對印度來說LCA對付殲-10應該也不在話下。不過殲-10在2006年前就已經成軍,至於LCA,其進度一拖再拖、指標一降再降,當殲-10發展到三代半的時候,LCA離二代半越來越近。以印度的工業基礎而言,印度人對卡佛裡的期待,可以說一點不亞於中國當年的大躍進。   卡佛裡1989年4月在法國斯奈克瑪發動機公司技術援助下開始全面研制,要說配本來就具有法系血統的LCA,也還算門當戶對( “太行”發動機是1987年立項,可算是同時起步吧),1995年3月核心機首次運轉,同年9月整機運轉成功。1998年第三季度,因為印度核試驗,美國對印度進行強制經濟制裁,美國和歐盟都終止瞭與印度在航空工業的合作,所以卡佛裡的最新型別(K5型)隻得轉投俄羅斯,從此開啟瞭卡佛裡的神發展道路。俄羅斯有錢不賺白不賺,為印度提供瞭高空實驗臺、圖-16轟炸機和伊爾-76飛行實驗臺,這個大禮包,對當時尚未完全擺脫蘇聯解體後經濟困境的俄羅斯來說,也算是雪中送炭瞭。直到2003年初,卡佛裡已經完成瞭總共1200小時試車(含地面試驗和高空試驗)。2010年,卡佛裡在LCA-Mark2戰鬥機競標中輸給瞭GE的F414發動機,這成為卡佛裡下馬的導火索。2011年2月,印度官方宣佈已經試制出9臺卡佛裡和4臺核心機,原型機和核心機累計進行裡1975小時地面和高空條件試驗(此時中國的太行已經裝備部隊瞭)。2014年11月18日,卡佛裡正式下馬。至此,印度在卡佛裡項目上耗費瞭25年時間和2106億盧比(按照現在匯率約33.7億美元)。印度人學美國人花錢的大氣也任性瞭一把,結果隻在借來的伊爾-76飛行臺上聽瞭個響(累計73小時),邯鄲學步的卡佛裡終於夢斷俄羅斯。卡佛裡項目這筆高昂的學費讓印度明白:航空發動機不是你想玩就能玩!卡佛裡也讓中國人明白國際歌裡唱的: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優秀的發動機,全靠我們自己!

慈禧搜刮瞭海軍軍費嗎?慈禧在中國近代化中的作用

  慈禧:從“女人傢”到政治傢  讀史最無趣的是什麼?就是對某段歷史或某位歷史人物,隻有一種聲音、一種評價。一直以來,主流宣傳對慈禧的評價,無一例外地說她好奢華,善權謀,頑固守舊,禍國殃民。確實,慈禧統治中國的時間長達近半個世紀,在這四十多年裡,要找出一個人的善惡之跡,易如反掌,但要以某件事來概括她的一生,就需要謹慎瞭。一個人從青年漸漸成長,邁入中年、老年,思想、生活習慣、脾氣性格等都會發生諸多變化,風華正茂時所作出的考慮與決定,會與古稀之年大不一樣。分析歷史人物,不僅要有“階級分析”,還要有性格分析、傢庭分析、師承學歷分析等等。慈禧一生的每個時期、每個決策,都與她當時的年齡、健康、見識、心情以及誰在她身邊等細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非“頑固守舊,禍國殃民”可以蓋棺論定的。  慈禧當政時,正值內憂外患紛至沓來,四方雲擾幅裂,慈禧作為最終的決策者,固然要為中國一步步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悲慘命運負主要責任,但隻要客觀地對待史料,不難發現,其實在每一次事件初起時,慈禧的判斷與決定大體上都是切合實際的,至少不那麼糟糕,最後卻總經不住耳邊大言炎炎,小言詹詹,令她陷入惑亂,改變瞭初衷。總體說,在對內的問題上,慈禧較能堅持自己的定見,讓事情朝好的方面發展,如洋務運動、立憲運動;但在對外問題上,她卻經常不能堅持立場,左搖右擺,最後往往倒向瞭讓事情變糟的一面,如甲午戰爭、庚子之變。   慈禧搜刮瞭海軍軍費嗎?  同治年間,以李鴻章為代表的一批臣工,被鴉片戰爭的炮聲驚醒,痛感中國處於亙古未有的變局之中,決心學習西方,變法自強。但當時朝廷上下阻力之大,寸步難行,臺官禦史對洋務派的彈劾,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動輒幾十人聯名參劾,幾乎從未間斷。李鴻章要修鐵路、建工廠、買軍艦、辦輪船招商局、辦電報、辦銀行,所得隻有一個回復:反對!  保守派反對修建鐵路,理由無奇不有,有說鐵路會割斷地脈,破壞風水;有說會使車船失業,引起暴動;甚至說鐵路一開,“冠裳化為鱗介,禮義必至消亡”,總之,禮崩樂壞、亡國滅種,都是因為有瞭鐵路。但慈禧不顧反對的聲音,讓李鴻章在西苑修一條鐵路,從紫光閣到鏡清齋全長三華裡,意思擺明瞭:說鐵路破壞風水?我偏把它修到皇傢禁苑裡來。西苑鐵路建成後,慈禧受不瞭車頭冒的黑煙和噪音,幹脆不要車頭,讓太監拉著火車走。這成瞭歷史學傢拿來嘲笑取樂的題材:瞧,多愚昧無知!其實,在西苑建鐵路本身,已產生巨大的示范作用,為在全國興建鐵路掃清瞭障礙。不管慈禧是用人拉車也罷,用毛驢也罷,甚至車廂光擺在那兒不開也罷,她作為鐵路“形象代言人”的意義,已將歷史向前推進瞭一大步。  洋務派提出的建設方案,雖然經常遭到保守派阻擊,慈禧有時出於政治平衡的需要,也會順從守舊派的意願,予以否決,但往往是今天否決瞭,明天換個名堂又通過,拖慢瞭時間而已,並非真正禁絕。1866年,洋務派奏請在同文館內添設分館,招收科舉出身的學員學習天文、算學。大學士倭仁上書慈禧,表示極力反對,慈禧明知他最恨洋務,故意調他去專辦洋務的總理事務衙門行走,不無侮辱之意。倭仁再三推辭,慈禧就是不肯收回成命,逼得倭仁以養病為由,奏請開缺。慈禧馬上順水推舟,免去他的所有職務。  歷史學傢往往揪住慈禧否決一兩項新政,大肆渲染,而對於她支持的新政則避而不談,或從動機上說成是為瞭滿足她個人享樂欲望。試看李鴻章要辦鐵路、工廠、電報、銀行、礦山、海軍,一路跌跌撞撞,千難萬阻,盡管規模、進度不如人意,但最終幾乎都能如願以償。沒有慈禧的支持,李鴻章是半籌莫展。因此,李鴻章也明白慈禧的價值,在她生活奢華這點上,盡量滿足她的欲望。這是一種交換,雖然這種做法容易被人詬病,但換來瞭中國有鐵路、有輪船的局面,權衡之下,筆者認為還是利大於弊。相關閱讀推薦:慈禧太後48歲懷孕及打胎幕後細節:慈禧出軌真相!揭秘慈禧如何推知官員忠心:靠過壽禮品貴賤劃分比紫禁城還奢華的慈禧太後陵墓:數億珍寶遺失真相慈禧身邊形形色色的男人們:她有八大“緋聞男友”慈禧如何弄死制約她走向權力頂峰的女人!兩宮謎案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慈禧是皇太後,食肉衣綺、宮苑園林,生活華靡,這是毋庸置疑的。雖然平息太平天囯起義後,朝廷財政已近乎竭蹶,但慈禧沒有臥薪嘗膽,沒有樹立一個恭儉為治的榜樣。幾乎所有史書,都把慈禧動用海軍經費修三海、修頤和園作為一大污點,甚至將甲午戰爭中北洋海軍全軍覆沒的責任也歸咎於她——批判慈禧生活奢侈當然可以,但基本的史實還是要搞清楚:  其一,海軍經費不等於海軍軍費,海軍經費相當於海軍衙門的辦公費用,並不是購買軍艦和練兵的軍費。中國歷年購買軍艦的錢是哪來的?據李鴻章報告:買定遠、鎮遠兩艦,是淮南北鹽商議捐報效一百萬兩,又從招商局拿瞭一百萬兩;買靖遠、致遠、經遠、來遠四艦,是戶部提用神機營借英商怡和洋行洋款二百四十八萬兩,海軍衙門轉商戶部指撥各省展限海防捐輸銀七十五萬兩及江海、閩海、浙海三關洋藥稅厘二十六萬六千兩,總計近三百五十萬兩買的;扣去購艦費用,還有六萬多兩餘款,用於旅順船塢工程;利用神機營借款撥歸購艦費用存銀行的利息七萬八千兩,再補一些錢,又從英國購得頭等出海大魚雷艇。也就是說,購買軍艦的錢,本來就不是從戶部每年劃給海軍衙門的“海軍經費”中出的。  其二,拿去修頤和園的二百六十萬兩“海軍經費”,也不是戶部每年劃撥的固定經費,而是經李鴻章動員,由他聯合兩江、兩廣、湖廣、四川省的四位總督,湖北、江西兩省巡撫,共同報銷的。當時打著海軍經費的招牌,號稱存款生息,以補正雜款之不足,但實際上用作修葺園林乃公開的秘密。海軍衙門解釋,修園林也是為瞭“恭備皇太後閱看水操”之用(因為在頤和園昆明湖畔有一個水師學堂,常在湖上操練),總算與海軍扯上一點關系。   這筆錢如果不用來修園林,確實可多買兩艘軍艦。但反過來說,如果不是給皇太後修園林,那些封疆大吏還會這麼積極籌錢嗎?肯定不會。最理想的結局,當然是慈禧以修園林名義把錢收上來,然後宣佈園林修不成瞭,全用來建設海軍、開工廠,或者全分給窮人。但歷史不容假設。  “女人傢”還是政治傢?  慈禧統治時期,中國和外國打過幾場仗,打得都很“冤枉”,中法戰爭是為越南打的,甲午戰爭是為朝鮮打的,越南、朝鮮名義上是中國的藩屬國,但早已有名無實,到頭來自己七癆八傷,藩屬國還不領情。  這幾場對外戰爭,一開始慈禧都不太願意打,傾向於主和。以當時的情形論,選擇不開戰是明智的,一來沒有非打不可的迫切性,二來以中國的實力也承受不瞭大規模的戰爭,打瞭隻會拖慢現代化的步伐。但國人歷來有一種奇怪觀念:凡主和都是賣國的,凡主戰都是愛國的,越是躲在後方無需負直接責任的人,主戰的調門越高。甲午戰爭前,京城內的禦史、言官、給事中們,幾乎都把日本斥為蕞爾小國,不足介懷,堂堂天朝,自可直搗東京,滅此朝食,此時虛驕之氣,充斥朝堂上下。慈禧的主和,當然也不是對世界大勢、國情實力有很深刻的認識,隻不過是憑著直覺,加上一點弱國的自卑心理,害怕祖宗留下的一點本錢在自己手上敗掉。但她經不住左右的人整天在耳邊吹送“玉碎瓦全”的高調,於是“賭徒式”的僥幸心理漸漸占瞭上風,鐘砣擺向瞭主戰一邊。  其實,主戰派哪裡真能打呢?劉坤一是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幫辦海軍軍務,平時慣唱主戰高調。甲午戰爭時,日軍已打入國境,他被授予欽差大臣銜,節制關內外各軍對日作戰,手握虎符,擁兵數萬,卻以“隊不齊,械不備”為由拒絕出兵,坐看李鴻章的淮軍孤軍苦戰,一敗塗地。仗打敗瞭,面臨割地賠款的和談,主戰派靈魂人物、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極力反對簽訂喪權辱國條約,朝堂之上,慷慨陳詞,但李鴻章隻淡淡地回瞭一句:不如你和我一起去和日本人談判吧?翁同龢登時蔫瞭下去,忙不迭擺手道:“若我曾辦過洋務,此行必不推辭,今以生手辦重事,怎麼可以!”  1901年李鴻章與俄國交涉,要求交還東三省時,湖廣總督張之洞、兩江總督劉坤一同聲反對李鴻章與俄國簽約,聲稱可以聯合英國、日本對抗俄國。但當慈禧問道,如果中俄在滿洲沖突,英國、日本會否出兵助我?與俄國開戰,你們有無把握?兩人頓時收聲,支支吾吾說“不能保證”。那些整天在慈禧面前熱血沸騰,作忠君愛國狀的人,大抵如此。分頁:2/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中法戰爭、甲午戰爭如此,庚子之變還是如此,慈禧每次都在這些熱血大臣的鼓動下,從主和變成主戰;從頭腦清醒變成頭腦昏熱;從一心戒賭變成賭身傢。直到“庚子之變”時,慈禧還是受著這種“賭徒”心理的支配,明知十賭九輸,但一入場就身不由己,抵禦不住僥幸心理的誘惑。每次賭輸,痛哭流涕,發咒誓願砍手指,但一看別人下註瞭,忍不住又想翻本。當義和拳在山東殺教士、燒教堂、拆鐵路、砍電線時,慈禧是主剿的,認為義和拳雖然打著“扶清滅洋”的旗號,但那些神功護體的法術太不靠譜,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但左右不少大臣都說義和拳民氣可用,法術可靠,甚至拿假情報來蒙騙她,她頭腦一熱又“賭”上瞭。  人們或以為慈禧身為皇太後,可以窮情極意、為所欲為,其實相反,她不過是個做事顧慮重重,前怕狼後怕虎的女人傢,許多主張受到大臣們的抵制,也不敢堅持,十分無奈。而且她也像很多女人傢一樣,耳朵根軟,容易受人影響,受情緒左右,有時情緒一來,什麼匪夷所思的事都敢做。  戊戌變法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慈禧本來是贊成變法的,她對光緒帝表態:“隻要你留著祖宗神主不燒,辮發不剪,我便不管。”但後來光緒帝在維新派的慫恿下,一味蠻幹,又是改孔子紀年,又是罷黜禮部六堂官,甚至準備請日本人來主政,又傳出要包圍頤和園,捕殺慈禧的謠言,真假莫辨,變成瞭一出宮廷鬧劇。慈禧氣急敗壞,做出瞭軟禁皇帝,殺掉維新六君子的驚世之舉。揆諸事實,並非政見上有多嚴重的對立,這種情形,不過是尋常百姓傢的婦人遇上頑皮孩子胡鬧時,打屁股、關柴房的“宮廷版”。事實上,戊戌變法的許多改革方案,後來都由慈禧實現瞭。   庚子年慈禧向十一國宣戰,又是一例。細看宣戰詔書,並無指定哪十一國,隻說“彼等”,她是向全世界宣戰。賭紅瞭眼,最後一定是賭身傢的。美國歷史學傢摩爾斯便說:“太後一向做事是留有餘地的,但隻有這次她這個政治傢卻隻剩下女人傢瞭。”但在此之前,她何曾是個政治傢呢?一直是個女人傢而已。  推行清末新政有功  宣戰帶來瞭八國聯軍攻占北京的結果,慈禧賭身傢又輸瞭,而且輸得狼狽不堪,甚至連宗社陵寢也顧不上瞭,扮作農婦,倉皇辭廟。經此一役,慈禧才真正痛定思痛,洗心革面,走出瞭“賭徒”的心理陰影,完成瞭從女人傢向政治傢的蛻變。這非常人可以做到的,但慈禧做到瞭——可惜,這時她已66歲,歷史留給她的時間已屈指可數。  慈禧結束逃亡回到北京後,立即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開啟瞭中國近代史上激動人心的一幕——清末新政。她一改過去遇事搖擺不定的性格,以前所未見的堅定態度,推進各項改革。從科舉改試策論、停止捐納實官等措施起步,在經濟方面改革幣制,制訂礦務章程,改革厘金稅政,制訂鐵路政策等,按部就班,循序漸進。  1903年,改革推進到國傢典章制度層面,中國第一部《商律》經慈禧批準施行。1904年初,商部奏定《商會簡明章程》和《商會章程附則》;公司登記法、破產法、專利法也相繼通過立法。朝廷發佈修律上諭,要求各駐外使節收集各國通行律例,送給修律大臣觀摩學習。隨後成立修訂法律館,參考各國成法,體察中國禮教民情,會通參酌,妥慎修訂中國現行法律。分頁:3/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於是,制訂國傢根本大法——憲法,便水到渠成地進入人們的討論范圍瞭。但最初“憲法”“立憲”這些都是敏感詞匯,沒人敢公開提及,連張之洞、袁世凱這些重臣都隻能私下議論。某次有一批官紳在南京開會,談到憲法問題,被報紙登瞭出來,官府大為緊張,四處探查。故袁世凱道:“可有立憲之實,不可有立憲之名。”但這一“死結”總得有人來打開。江南名士張謇和張之洞的幕僚刻瞭一套《日本憲法》,呈送到內廷。慈禧看後大加稱贊,在召見樞臣時推薦瞭此書,並說瞭一句:“日本有憲法,於國傢甚好。”在座各位樞臣無人讀過《日本憲法》,面面相覷,無言以對,散朝後紛紛托人購買各種憲法書籍補課。  經過慈禧的肯定,“憲法”一詞終於脫敏,可以公開討論。戊戌變法時,維新派付出瞭流血代價都做不到的事,慈禧用瞭三四年時間,走得甚至比戊戌變法時更遠瞭。  1904年,慈禧決定從明年起停止科舉,廣推學校。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終於畫上句號,社會上波瀾不興,平穩過渡。許多外國觀察傢都驚嘆:中國能順利廢止科舉,就沒有什麼改革是做不到的瞭。  1905年,慈禧派五位考察憲政大臣出國,到歐美各國考察政治,以期擇善而從。五大臣回國後,慈禧又讓朝臣就考察結果展開認真討論。1906年9月,朝廷發佈《仿行立憲上諭》,宣佈正式啟動憲政改革,這時距離出洋考政大臣回到北京不過一個月時間。可見在慈禧心目中,對實行憲政,早有定論,頗為急迫,並不存在故意拖延敷衍。   當年是慈禧的71歲壽辰。北京各學堂萬餘名學子雲集京師大學堂,舉行慶賀典禮。人人如登春臺,奔走相告:中國立憲矣,轉弱為強,萌芽於此矣!歡呼聲響徹雲霄。慈禧聽到各界的反響時,亦露出瞭一絲女人傢的笑容。  1906年7月,由商部、巡警部、學部會定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新聞出版法規《大清印刷物專律》頒行,對出版物實行註冊登記制度,隻要在“印刷總局”註冊登記,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出版;三個月後,頒佈《報章應守規則》,針對報刊做出具體規定。1908年3月,《大清報律》經憲政編查館審核議復後,正式公佈。朝廷同時頒佈《結社集會律》,對結社與集會作瞭規定。各種民間團體和報紙如雨後春筍,紛紛破土而出,開創瞭前所未有的寬松、活躍的政治環境。1908年的8月27日——在慈禧去世前兩個多月,千呼萬喚的《欽定憲法大綱》終於刊印謄黃,分發各部堂和地方衙門,正式公之於世瞭。  作為一個政治人物,有兩種情況最為可悲,一是歷史給瞭他很多時間,他卻沒做什麼好事;一是歷史沒給多少時間,讓他證明自己可以做什麼好事。而慈禧兩種情況都避免瞭,歷史給瞭她近半個世紀,她做過壞事,也做過好事,一生可圈可點,可臧可否,但在她生命的最後七年,她做瞭讓自己可以無愧於歷史的事情——足矣。分頁:4/4頁  上一頁234下一頁

馮玉祥籌集軍費有招:北京各景點一律收門票

  一般人認為,像馮玉祥這樣的行伍出身的大老粗,除瞭打仗之外不會有什麼經濟頭腦,實際上他的經濟頭腦絲毫不遜色於專業理財師。馮玉祥接管瞭京綏(北平到綏遠)鐵路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取消瞭軍政要員免費乘車的特權,過去要員們乘坐這條鐵路線不僅不買票,而且還要坐最好的座位,現在一律買票乘車。此舉不僅增加瞭收入,而且還給馮玉祥披上瞭平等和不畏權貴的色彩。  既然權貴的錢都敢收,一般的老百姓就更不在話下瞭。於是馮軍控制的鐵路貨運價格猛躥瞭三倍,每噸貨物運價從過去的4元提高至12元。此外,北京各旅遊景點賣票的大規模實施,就是從馮玉祥主政北京開始的。他還創造性地定下瞭根據廣告牌大小,按月征收廣告稅的創收模式。  馮玉祥還創設瞭西北銀行,成立瞭西北汽車運輸公司,壟斷瞭西北的汽車運輸。還有就是截留瞭要上繳中央財政的鹽稅,自行在轄區提高稅率。如在他控制的張傢口,凡輸入重要商品稅率均為3%,經張傢口輸出的貨物都要征收裝載稅,對糧食和羊毛征收特別稅,對卷煙課以20%的附加稅。  馮玉祥不僅開源有方,在節流方面也毫不遜色。與他用膠皮水管給士兵們施以洗禮(馮將軍率領全軍集體加入基督教)相媲美的,是新年放鞭炮的典故。有一年元旦清晨,馮玉祥在鄭州召集全體官兵行賀年禮,訓話道:“今日元旦,應當放鞭炮慶祝。可是我們財政不足,而且也要節儉,就不買鞭炮瞭,我們就用嘴大聲放鞭炮算瞭。”  說罷,馮將軍帶頭喊瞭起來:“砰乓…”於是全軍大叫“砰乓”十幾分鐘,算是放瞭鞭炮。這個故事多少帶有調侃的味道,有點像香港無厘頭喜劇,但從一個方面揭示出馮玉祥節儉的性格。那是不是說,所有的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都為軍費發愁呢?至少有一個人不會為錢發愁,此人就是蔣介石。

馮玉祥籌集軍費有招:北京各景點一律收門票

  一般人認為,像馮玉祥這樣的行伍出身的大老粗,除瞭打仗之外不會有什麼經濟頭腦,實際上他的經濟頭腦絲毫不遜色於專業理財師。馮玉祥接管瞭京綏(北平到綏遠)鐵路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取消瞭軍政要員免費乘車的特權,過去要員們乘坐這條鐵路線不僅不買票,而且還要坐最好的座位,現在一律買票乘車。此舉不僅增加瞭收入,而且還給馮玉祥披上瞭平等和不畏權貴的色彩。  既然權貴的錢都敢收,一般的老百姓就更不在話下瞭。於是馮軍控制的鐵路貨運價格猛躥瞭三倍,每噸貨物運價從過去的4元提高至12元。此外,北京各旅遊景點賣票的大規模實施,就是從馮玉祥主政北京開始的。他還創造性地定下瞭根據廣告牌大小,按月征收廣告稅的創收模式。  馮玉祥還創設瞭西北銀行,成立瞭西北汽車運輸公司,壟斷瞭西北的汽車運輸。還有就是截留瞭要上繳中央財政的鹽稅,自行在轄區提高稅率。如在他控制的張傢口,凡輸入重要商品稅率均為3%,經張傢口輸出的貨物都要征收裝載稅,對糧食和羊毛征收特別稅,對卷煙課以20%的附加稅。  馮玉祥不僅開源有方,在節流方面也毫不遜色。與他用膠皮水管給士兵們施以洗禮(馮將軍率領全軍集體加入基督教)相媲美的,是新年放鞭炮的典故。有一年元旦清晨,馮玉祥在鄭州召集全體官兵行賀年禮,訓話道:“今日元旦,應當放鞭炮慶祝。可是我們財政不足,而且也要節儉,就不買鞭炮瞭,我們就用嘴大聲放鞭炮算瞭。”  說罷,馮將軍帶頭喊瞭起來:“砰乓…”於是全軍大叫“砰乓”十幾分鐘,算是放瞭鞭炮。這個故事多少帶有調侃的味道,有點像香港無厘頭喜劇,但從一個方面揭示出馮玉祥節儉的性格。那是不是說,所有的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都為軍費發愁呢?至少有一個人不會為錢發愁,此人就是蔣介石.

揭秘:宋美齡變賣傢產幫蔣介石籌集軍費(圖)

  1930年7月,前方緊急,蔣介石向宋子文要軍費,宋拒發,宋美齡苦苦哀求,宋仍然拒發。情急之下,宋美齡將自己名下的房產、積蓄全部交給兄長變賣,對宋說:“若軍費無著,戰事失敗,吾深知介石必殉難前方,決不肯愧立人世,負其素志。  蔣宋聯姻後,宋子文成為蔣介石的支持者。1928年1月,宋子文出任南京國民政府的財政部長。這樣,蔣出征,宋子文就要為之多方籌募經費,甚至為之向國外訂購武器。1930年4月25日,蔣介石致宋美齡第030號電雲:“請轉子文兄,唐克車已定之十二架何日可到,另有一種專為拖炮用之唐克車,亦請子文兄購定十二架為盼。”蔣要錢要得多,要得急,宋子文供應為難,有時就發牢騷,甚至撂挑子。在這樣的時刻,宋美齡常常扮演調解者的角色。1928年5月20日,宋子文、孔祥熙到前方探視蔣介石,見面後未多談即回。21日,蔣介石從宋美齡來電中得知,宋子文準備辭職,立即回電,請宋美齡“代挽之,以舒兄後顧”。《致宋美齡》,《蔣總統傢書》,第012號。從以下電文中不難看出宋美齡的這種作用:  (一)聞子文兄憂勞致疾,無任系念。請代慰問,當此危難之時,隻好寬懷達觀也。  (二)財政困難,兄所深知。文兄為難,兄無不知,自當從事節省。  兩電說明,宋子文籌款艱難,既憂且累,以致成病,全虧宋美齡從中慰解。然而,這種慰解很快就不起作用瞭。1930年7月,前方緊急,蔣介石向宋子文要軍費,宋拒發,宋美齡苦苦哀求,宋仍然拒發。情急之下,宋美齡將自己名下的房產、積蓄全部交給兄長變賣,對宋說:“若軍費無著,戰事失敗,吾深知介石必殉難前方,決不肯愧立人世,負其素志。如此則我如不盡節同死,有何氣節!”據說,宋子文為之感動,立即設法籌措,將軍餉發下。《蔣介石日記》(手稿本),1930年7月19日,並見《事略稿本》第8冊,第353-354頁。 宋美齡  古語雲:有錢能使鬼推磨。在軍閥混戰中,有錢、無錢常常是戰爭勝敗的決定因素。宋子文將軍餉發下,蔣介石的“討逆軍”即於8月15日攻克濟南。但是,濟南甫克,蔣介石新的需索卻又開始瞭。8月16日,蔣介石致電宋美齡電雲:前途多艱,不能因此小勝而自矜也。現在最要者為四十萬件之衛生衣與本月下旬之軍米。枕琴老實,不敢與子文催促。請約枕琴與子文協商。此衛生衣與軍米於此月一星期內必須辦妥解來,前方不致以饑凍而崩潰也。《致宋美齡》,《蔣總統傢書》,第057、058、091號。枕琴,指周駿彥,蔣介石的奉化同鄉,長期在蔣介石軍中負責軍需。不久前,宋美齡以“盡節同死”相激,宋子文才肯解囊。現在再次要宋子文掏錢,周駿彥自然膽怯。蔣介石沒有辦法,隻能仍請宋美齡出面幫著說話。  反蔣聯軍與蔣介石的“討逆軍”在河南、山東鏖戰,閻錫山、馮玉祥、汪精衛、鄒魯等反蔣頭領則積極密謀,成立另一個國民黨和另一個國民政府,以與蔣介石對抗。7月13日,反蔣各派在北平召開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擴大會議,成立北平國民政府。9月18日,張學良在東北通電,籲請各方息爭罷兵,靜候中央處置。同時,又派東北邊防軍兩軍入關助蔣。閻錫山、汪精衛等人發現後路被抄,匆忙間逃往山西,通電下野。自此,蔣介石和南京國民政府的正統地位確立。  兩軍對壘,張學良之所以肯於關鍵時刻派兵入關,除瞭當時張將中國統一的希望寄托在蔣身上這一原因以外,也還有錢能通神的因素。蔣介石很早就和張學良談妥,隻要張學良出兵,所需之款可照辦。8月28日,李石曾又在北戴河與張學良敲定,要蔣介石從速備款。9月17日,蔣介石致電宋美齡雲:張漢卿通電,大意主張息爭和平,一切問題聽候中央解決,並言中央對於國是,必有辦法雲。另電,已派人赴北京勸汪離平。請催子文兄速電匯出兵費五百萬元,勿延,以免變卦也。《致宋美齡》,《蔣總統傢書》,第101號。19日,宋美齡復電蔣介石:“來電已轉文兄,彼昨匯張學良一百萬,並每日陸續照數匯勿念。”宋美齡:《致蔣介石》,第104號。可見,沒有宋美齡催促宋子文掏錢,中原大戰鹿死誰手還是未定之數呢!

朝鮮戰場:中國5億軍費對陣美國800億–平局

  中國進抗美援朝戰爭時,武器裝備比美軍差得很遠,周恩來向斯大林報告戰況時說,志願軍打出一炮,美軍可能回敬九炮。  美國為朝鮮戰爭投入800億美元,比戰前軍費增加兩倍,中國當時剛打完三年多內戰,八年抗戰,國民經濟不到三十年代的一半,為支持朝鮮戰爭,1950年軍費占政府預算44%,1951年占12%,向蘇聯貸款5億美元,買到幾百架米格-15戰機,和60個師的陸軍武器。志願軍把錢用在刀刃上,力爭同美軍戰場炮火打成均勢。  1952年上甘嶺戰役,中美兩軍為爭奪3平方公裡內的幾個山頭,共投入10多萬兵力,美軍調集大炮和坦克500,志願軍也空前集中200門炮火,在43天的日夜血戰中,陣地易手好幾十次,上甘嶺被炮火削平兩公尺,志願軍後勤司令洪學智說,上甘嶺是一場“打鋼鐵”、打後勤的現代化戰爭,彈藥消耗極大。美軍共發射炮彈120萬發,中國也反擊瞭40多萬發。  盡管美軍有空中優勢,白天奪取表面陣地,但志願軍在“喀秋莎”火箭炮齊射擊下,掃平敵山頭陣地。整個上甘嶺戰役,打成均勢的消耗站,白天黑夜,中美平分秋色。  1953年7月,中國在“三八線”上發起“金城戰役”,調集1000多門火炮,猛轟南韓陣地,經過兩周激戰,打掉70萬發炮彈,等於進口蘇聯的一年總軍火量。毛澤東對金城一戰評價很高,毛說,我們能夠集中發射幾十萬發炮彈,把戰線推進十八公裡。  可見,打現代戰爭就是打鋼鐵,打軍費。但是隻要調動得當,局部戰爭也能打勝。  美國人至今也想不通  美國人至今也想不通,上甘嶺為什麼會打不下來。  美國的軍事研究者們用電腦模擬得出結論,范弗裡特如 果不攻五聖山,改為攻打西方山谷地,憑借美軍強大的機械化裝備,共軍兩個主 力師(十五軍四十六師和三十八軍的一一二師)是抵擋不住的。他們不準備認為上甘嶺的失敗是輸給瞭中國軍人,因為這似乎不是人力能夠做得到的,可是二流 部隊的四十五師可以做得到的,為什麼德川、三所裡、松骨峰的英雄“萬歲軍”就做不到?電腦隻能模擬常識性的東西,它永遠也模擬不出一個民族重新覺醒時所能迸發出的力量。  一、50年前的戰火  對一個國傢、民族落後的痛苦體味最深的,莫過於它的軍隊。  1952年下半年,朝鮮戰爭進入瞭相持階段。對於中朝一方來說,相對於1950年底鴨綠江邊的歲月,己方已經小占便宜。在嚴酷的事實下,連首先挑 起戰爭的金日成同志也已經放棄瞭要“統一朝鮮,解放南方”的一廂情願的夢想,此時社會主義陣營所要面對的是:我們能不能在美帝國主義強大的軍事壓力下固守住這個共CHAN主義在東亞的橋頭堡?  盡管我們的宣傳是樂觀的,以至於讓我們在幾十年後也認為我們當時隻要願 意,就可以替朝鮮人民完成統一的大業,可是歷史是會告訴人們真相的:當時的情況曾是如此的嚴峻。  彭德懷指著朝鮮地圖對十五軍軍長秦基偉說:“五聖山是朝鮮中線的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