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近代中國

近代中國士兵手中的經典老槍:“漢陽造”步槍!

  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曾有過這樣一句臺詞:“當時我的士兵用的都是老套筒、漢陽造,膛線都快磨平啦!”的確,“老套筒”、“漢陽造”在當時的抗日戰場上已是很老的槍瞭。八路軍手中最好的步槍是從日軍手裡繳獲的“三八大蓋”,但從日軍手中繳獲武器極其困難,因此許多八路軍、新四軍和敵後抗日武裝戰士手中還是拿著“老套筒”、“漢陽造”。那麼“老套筒”、“漢陽造”到底是什麼槍呢,二者有什麼關系?就讓我們一起回首歷史探尋一下經典老槍“漢陽造”。   一、“老套筒”、“漢陽造”的原型   “老套筒”、“漢陽造”的原型是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1886年法國陸軍裝備瞭全新的“勒貝爾”步槍。這是世界上第一種采用無煙火藥的步槍,在射程、精度和威力上全面超越瞭當時德國毛瑟71/84式步槍。在這樣的壓力下,德國立即成立瞭“步槍試驗委員會”(簡稱GPK)。GPK決定自己設計新的槍和子彈,新槍融合瞭毛瑟步槍、“勒貝爾”步槍、“曼利夏”步槍的技術,新的無煙發射藥步槍彈是由瑞士設計的7.92mm無底緣瓶頸彈改進而來。新步槍在1888年11月完成野戰試驗,GPK建議立即采用。於是威廉二世在1888年11月12日簽署瞭訂單,新步槍被定型為88式步槍(Gewhr88,或簡稱Gew88),全槍長1240mm,空槍重3.9kg,彈倉容量5發,采用漏夾裝彈,表尺射程2000m,口徑7.92mm.   88式步槍的服役歷程並非一帆風順,首先是新槍剛服役很快就傳出瞭許多關於炸膛的傳言,而後又傳出瞭關於無煙火藥生產商賄賂政府的傳聞,而這傢公司正好又是猶太人經營的,一時間此事被德國媒體炒得沸沸揚揚,把88式步槍譏諷為“猶太步槍”。無論是否存在行賄事件,88式步槍確實存在一些致命缺陷,比如裝彈退彈困難、容易抽殼失敗、容易炸膛等等。於是十年後當毛瑟1898式步槍定型後,88式步槍便馬上被其取代。不過直到1915年德軍獲得足夠的98式步槍以前,88式步槍仍在二線部隊服役或作為戰略儲備,並轉給其他國傢,例如土耳其、清末民初時期的中國和一些非洲國傢。   國內一些資料把88式步槍稱為毛瑟1888式步槍,連張之洞的奏疏和國民黨兵工署的文件上也是如此。實際上1888式委員會步槍的設計與生產都和毛瑟毫無關系,當88式步槍曝出醜聞時許多德國人都問,為什麼不選擇毛瑟來設計新步槍。不過清末的洋務派很迷信“毛瑟”的品質,因此德國人就借用毛瑟的大名謊稱88式步槍是毛瑟步槍賣給中國,還把設計和生產機械轉讓給中國。甚至到瞭民初時期,德國奸商為瞭推銷庫存的委員會步槍還在起勁地騙,如1912年3月16日捷成洋行致民國陸軍部函還把委員會步槍稱為“最新式毛瑟步槍”。   二、“老套筒”、“漢陽造”的生產及改型

與秋瑾並稱近代中國三女傑的姐妹花分別是誰?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一對姐妹與“鑒湖女俠”秋瑾被時人共稱為“中國近代史中女界之三傑”。她們就是尹銳志和尹維俊,這是一對親姐妹,她們均深諳“內傢”武當派絕技——“五毒殛手”,格鬥時姐妹倆皆可一當十克敵敵制勝。她們曾擔任孫中山的保鏢,孫中山先生尊稱尹氏姐妹為“革命女俠”,並在公開場合多次說她們“十餘次救過自己的性命”。辛亥革命中,尹氏姐妹主持光復會工作,積極響應武昌起義,用各種手段致使上海、江蘇、浙江獨立,江、浙、滬連為一片,不僅鞏固瞭上遊湖北的起義成果,而且推動瞭長江沿岸安徽、江西及其他省區的紛紛獨立,從而將風起雲湧的反清革命推向高潮,直接影響和決定瞭清朝日後的傾覆。  尹銳志和尹維俊是浙江嵊縣人。姐姐尹銳志生於1891年,尹維俊生於1895年,父為鄉間小紳士,母早亡。姐妹倆由外祖母撫養成人。尹銳志14歲入嵊縣愛華女學堂讀書,思想激進,其時就多次為革命黨人通風報信,並參加光復會。入會第二年為反抗包辦婚姻離傢出走,攜妹尹維俊到紹興,進明道女學堂讀書,深得其師秋瑾賞識,曾被派到上海光復會秘密聯絡機關銳進學社工作。銳俊學社就是以尹銳志和尹維俊姐妹二人(都是光復會員)的名字命名的,是丁未起義失敗後實際負責光復會對外通訊聯絡和偵查工作的總機關。  秋瑾主持大通學堂後,派尹銳志和竺紹康等回嵊縣聯絡會黨,謀劃接應事宜。徐錫麟、秋瑾皖浙舉義失敗以後,尹銳志也被通緝,流亡上海,以賣報為掩護,與姚勇忱、王金發等秘密開展革命活動,並學習制造炸彈。次年夏,尹銳志回紹興辦女學,協同王金發處死瞭曾殺害秋謹的幕後人、紹興坤士胡道南。  清末以暗殺滿族權貴和地方大員來推動革命,曾風行一時。光復會的領導也將暗殺作為推動革命的手段。尹銳志、尹維俊姐妹亦曾於1909年攜帶炸彈,潛伏北京一年,企圖炸死清廷要員,終因清軍防守嚴密,未能得手。其時,姐姐尹銳志年僅18歲,妹妹尹維俊才14歲,其革命勇氣和膽略著實可嘉。   在辛亥革命中,搞定東南的光復會“厥功甚偉”。正如日本歷史學傢中村哲夫教授指出的:光復會在上海率先響應鄂省獨立,連帶推動江蘇、浙江的獨立,“直接影響和決定瞭清朝日後的傾覆”。1911年6月,光復會領導人陶成章去南洋募款,光復會的日常工作實際由尹氏姊妹主持。這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尹氏姊妹力謀響應,以陶成章名義運動滬上各界人士,聯絡滬軍管帶陳某、吳淞海軍朱庭燎、陸軍黃漢湘參加光復會,共同策劃革命。不久,同盟會元老李燮和從南洋回到上海,任光復軍總司令。上海制造局的滬軍反正後,同盟會員陳其美提出擁有制造局所存槍械的大部分、平分制造局存銀、在制造局設立滬軍都督府、由他任滬軍都督、光復軍總司令部移駐吳淞等要求,尹銳志都一一答應。(見周亞衛的《辛亥革命親歷記》)為瞭顧全大局,李燮和也“力示謙遜”,陳其美就這樣成為瞭上海光復後的滬軍都督。相關閱讀推薦:孫中山去世後肝臟被盜下落之謎:曾被日軍劫走!宋慶齡為何沒有與孫中山合葬或附葬於中山陵? 孫中山三份遺囑揭秘:宋慶齡蔣介石因何事決裂秋瑾怎麼死的 革命英雄秋瑾到底是怎麼死的一代女傑何香凝:孫中山臨終托付身後大事 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上海、吳淞光復後,尹銳志等又派人前往蘇州,遊說江蘇都督程德全。為支援攻打南京,趕制炸彈,不慎爆炸,尹銳志後腦受傷,於是就由妹妹尹維俊率女子蕩寧隊(亦稱女子先鋒隊),參加江浙滬聯軍會攻南京。在占領雨花臺、強登中華門戰役中,尹維俊身先士卒,受通令嘉獎。上海、江蘇獨立後,浙江巡撫增韞仍負隅頑抗,尹銳志率部親往杭州,會同朱瑞、呂公望等商謀浙省光復,發動起義。起義中,年僅17歲的尹維俊手持炸彈、帶領敢死隊率先沖進巡撫衙門,尹維俊投擲瞭第一顆炸彈,此役取得瞭勝利。浙江獨立後,江、浙、滬連為一片,不僅鞏固瞭上遊湖北的獨勵,而且推動瞭長江沿岸安徽、江西及其他省區的獨勵,從而將反清革命推向高潮。  尹銳志和尹維俊姐妹二人給孫中山當保鏢期間的出色表現更是可圈可點。  武昌起義成功後,孫中山正在歐洲宣傳中國革命,並為此籌款。他聽到這一喜訊後,立即動身,乘船回國。1911年12月25日,孫中山抵達上海。消息傳到南京後,各省革命黨人的代表,一致推選其出任臨時大總統,組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和清廷對抗。  此時,對革命黨人來說,保護孫中山的安全,成瞭頭等大事。孫中山在倫敦遭綁架之後,海外華人、華僑對他的人身安全極為關註。一些習武團體或個人,紛紛毛遂自薦,不顧他的婉謝,追隨其左右。在追隨過孫中山的眾多保鏢中,有一對“姐妹花”。她們就是尹銳志、尹維俊姐妹。  舊上海黑社會橫行,處處暗藏殺機。孫中山抵達上海的當天(1911年12月25日)下午,上海閘北警署的偵緝隊捕獲瞭一名小偷,在他偷來的一個錢包裡發現這樣一封信:“風梧兄大鑒:馬輝和曾全已於昨日抵滬,並潛入哈同腹地,妥甚。侯彼等插標賣首者在自吹自擂之際,奪其群龍之首,豈不美哉,兄靜候佳音。敬請籌安。北老戚頓首。”署長見此信頗有來頭,火速上報瞭滬軍督都府。  陳其美見後大驚。如不能在孫中山到達哈同花園前破獲此案,中山先生的人身安全就會發生意外,但若取消此次歡迎活動,會在群眾中造成不良影響,而且孫中山又堅決不同意,執意準時赴會。陳其美隻有求助於中山先生的兩名保鏢——尹銳志、尹維峻姐妹。   12月25日下午4點,孫中山按原計劃來到哈同花園,同上海各界人士會面。身為滬軍團長的蔣介石戎裝配槍,搶上一步打開瞭汽車門。孫中山先生向大傢招手致意,他的身後,跟著一位文靜的女秘書(尹銳志),而女秘書的身後則跟著一個侍女打扮的“小姑娘”(尹維峻)。宴會結束後,眾人走進一個大廳,觀看演出。孫中山與陳其美並肩坐在前排;尹銳志就坐在孫中山身後的座位上;尹維峻則到處走動,與人交談。陳其美環顧四周,見預先佈置下的警衛人員均已進入崗位,註視著自己的警戒范圍,緊張的心情也就松弛瞭下來。  演出進入高潮時,臺上的一名武打演員展示瞭一個高難度的動作,引得全場喝彩。就在此時,尹銳志突然拔出手槍,將舞臺上的兩盞大吊燈擊滅。這時就見尹維峻飛身躥上舞臺,雙手抖動分別發出一枚暗器,擊中瞭那名武戲演員的雙眼,輕松地擒住瞭那個武打演員——他正是企圖行刺孫中山的殺手!孫中山得以躲過一劫。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事後陳其美問尹銳志:“你既然發現瞭武打演員是刺客,為何不將其擊斃,反而打滅瞭舞臺上兩盞大吊燈?黑暗之中刺客是最容易渾水摸魚的。”尹銳志答道:“戲一開場,我就發現武打的演員有問題,因為演員的行規是不向臺下看觀眾,隻專心演自己的戲,偷眼看觀眾不但會破壞舞臺上人物形象,還容易造成演員‘眩場’。可是這個武生頻頻向臺下偷眼窺望,當戲進入高潮時就沒有這種現象瞭,而且在武打的做功上特別賣力,借以吸引各方面的註意力,我就知道這個刺客要動手瞭。若出槍把他擊斃,怕其他刺客借混亂之機下手,所以打滅瞭舞臺上的吊燈,舞臺上光線很亮,刺客的瞳孔一定擴得很大,燈滅之後光線驟黑,刺客的眼睛在這一剎那間什麼都瞧不見,極易被擒。其他刺客在燈滅之後覺得事出突然,也就不敢輕易動手。你佈置的警衛人員,在槍響燈滅之時,一定會出槍準備射擊,這些人一暴露身份,即便是會場之上還有其他刺客,也會被震懾,來個三十六計走為上。”由此可見尹銳志心思之縝密。  幾天以後,孫中山再遇險情,又是保鏢“姐妹花”出手相救。  1912年1月1日上午,孫中山乘坐火車,從上海出發趕赴南京,並於當天晚上10點舉行臨時總統就職典禮。第二天下午,他帶著一名文職秘書,走出總統府,沿街體察南京民情。其間,尹氏姐妹混在不遠處的人群中,嚴密觀察周圍的動靜。在夫子廟內,孫中山看到,象征共和的五色旗,已經取代封建王朝的龍旗。觸景生情的他,站在一張椅子上,開始進行他出任臨時大總統後的首次演講,呼籲廢除封建等級、禮節和稱謂,傳播“國民是主人、官吏是公仆”的觀念。孫中山侃侃而談,市民們則奔走相告。很快,街頭的人流向夫子廟擁去。  此時,危險再次逼近瞭孫中山。在奔向夫子廟的人群中,藏有3名來自廣東的刺客。他們是清廷江南提督張勛逃離南京時留下的散兵遊勇。聽說孫中山正在街頭發表演講,他們當即決定展開刺殺行動。他們相信,若能成功行刺孫中山,清廷一定會對他們論功行賞。此三人中,官階最高的“哨官”(相當於連長)帶著一支左輪手槍;“棚長”(相當於排長)帶有一支狀元梅花筆(一種鋒利的兵器);“驍勇”(普通士兵)的綁腿中插著匕首。他們以為南京街頭的人聽不懂粵語,便肆無忌憚地商量好瞭分工:“驍勇”負責行刺,其餘二人負責掩護。但他們沒料到,懂粵語的尹氏姐妹不僅早已盯上瞭他們,還將他們的話聽得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