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雄奇

明朝遼東督師熊廷弼:功到雄奇即罪名傳首九邊

  大明王朝,前後有兩位“遼東經略”,雄才大略,卻均死於“奸璫”之朝政。一個是袁崇煥,《萬人盡啖袁崇煥》已有論及。另一位,叫熊廷弼,也是大名鼎鼎,其下場,亦是可悲可痛。《明史》《熊廷弼傳》有一句話:“五年八月棄市,傳首九邊”。據說,其被處死之後,屍體棄之荒野,其血淋淋的首級則被朝廷傳至各處邊關示眾,以達到“警示教育”的目的。   史傢觀點,明朝末期,經守遼東疆土者,有“三傑”之說,依次為熊廷弼、袁崇煥、孫承宗。然而,這三人,均受到排擠打壓,甚至死於非命。若“三傑”之中任何一人受到信任並重用之,滿清何以坐大並輕松入關?中國歷史或許就此會改寫瞭。“遼東三傑”,以熊廷弼最早,且正處在後金崛起之初,其經守遼東之功,史傢多有正面評價。但是,如此忠誠英武之人,何以有如此下場呢?   《明史》《熊廷弼傳》記載:“熊廷弼,字飛百,江夏人。萬歷二十五年舉鄉試第一。明年成進士”。熊廷弼生卒年為1569至1625年,著名軍事將領,字飛百,亦作非白,號芝岡,湖廣江夏(今湖北武漢)人。史書說熊廷弼有膽略,知兵事,且善射。其少時傢境貧寒,放牛讀書,卻刻苦強記,奮發圖強。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熊廷弼舉鄉試第一,次年中進士。萬歷三十六年擢禦史巡按遼東,他針對遼東地廣人稀、邊防多事之現實,主張實行軍屯,繕垣建堡,按劾將吏,軍紀大振。但是,他的“修邊築堡、以守為戰”的存遼大計,與時任遼東經略的楊鎬之議不和,後被排擠,轉崗督學南直隸。萬歷四十七年,著名的薩爾滸之戰發生,遼東經略楊鎬指揮的四十七萬大軍慘敗。朝廷經廷議,逐擢升熊廷弼為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禦史,取代楊鎬為遼東經略,從而使大明王朝遼東戰局大為一振,“由是人心復固”。   熊廷弼鎮守遼東,居功至偉。其終被問罪,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我看來,概括起來大致是三個原因:一是天子更替;二是黨爭之害;三是為官之性格。   先說天子更替。老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這是中國歷朝歷代的特色之一。明朝也不例外。熊廷弼是在萬歷朝被重用的。萬歷皇帝,雖說長年罷朝,但是對熊廷弼仍相當信任。萬歷的用人原則,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毫無疑問,在萬歷去世之前,熊廷弼的方針政策均得到萬歷皇帝毫無保留的支持,有人甚至認為,萬歷皇帝與熊廷弼是“軍事戰略上的知己之交”。正因為如此,萬歷皇帝特賜熊廷弼尚方寶劍,“重其事權”。其實,在萬歷年間,熊廷弼被言官謗議攻擊的事情,從未間斷,特別是在鎮守遼東的不長時間內,各種彈劾之奏疏,不絕於耳。但是,萬歷皇帝從來不聽,他對熊廷弼的建議和主張,統統予以支持。這一點,僅從《明史》《熊廷弼傳》即可看出,凡是熊廷弼向萬歷皇帝的上疏,記載皆為“疏入,悉報允”、“疏入,帝從之。”   史料記載,萬歷皇帝曾針對言官的彈劾,對熊廷弼批復過一段相當有意思的話,他說:“遼事敗壞,皆地方官玩曷所致,熊廷弼一意振刷,恢復封疆,朕深切依賴。今夷情甚急,豈經略釋肩之時,自棄前功!著益殫忠任事,與諸臣協心共濟,毋為人言所阻”。這段話,可以看出,萬歷皇帝對熊廷弼的“深切依賴”,以及對一個重要臣僚的“語重心長”。特別是一句“毋為人言所阻”,更是推心置腹、堅定決心。照現在的話語解釋,意思就是你放心,讓別人說去吧,一切無妨,照你的思路幹去下吧,“朕支持你”哦。據說,萬歷臨死之前,身患重病,依然對熊廷弼分外關註,別的奏疏可以不看,唯獨熊廷弼的奏疏另眼相待,非看不可,還要一一批答。這些內容,均可見《明神宗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