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高度

關於信念的勵志名言|經典語錄大全

關於信念的勵志名言 1、噴泉的高度不會超過它的源頭,一個人的事業也是這樣,他的成就決不會超過自己的信念。——林肯 2、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羅曼.羅蘭 3、信念是鳥,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際,感覺到瞭光明,唱出瞭歌。——泰戈爾 4、在荊棘道路上,惟有信念和忍耐能開辟出康莊大道。——松下幸之助 5、由百折不撓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無敵的物質力量具有更大的威力。——愛因斯坦

古代高跟鞋的高度你知道有多高?

  有媒體報道,一個女孩從16歲開始穿高跟鞋,到31歲的時候,足部變形,隻能拄拐杖行走,網絡稱之為“高跟鞋事件”,讓眾多愛高跟鞋的女士“談鞋色變”。古往今來,女性穿鞋並不隻是為瞭走路,講究的是“足下生輝”。據有關記載,2200多年前,周朝女性所穿的禮履,就是圓頭高底的鞋子,姑且稱之為“古代高跟鞋”。《玉臺新詠》中有首《和湘東王名士悅傾城》詩:“履高疑上砌,裾開特畏風。”寫得很形象,那“高跟鞋”是有相當高度的,否則,腳還沒有抬,怎麼就讓人看著像上瞭個臺階呢?這是1500多年前梁代女性的穿鞋情形。  唐宋時期也有“高跟鞋”。宋代書法傢米芾在《唐文德皇後遺履圖》的跋中記述,唐代長孫皇後的鞋子“以丹羽織成,前後金葉裁雲飾,長尺,底向上三寸許。”這種“高跟鞋”底高三寸多,下底窄小,時人給這樣的鞋子起瞭個很詩意的名字叫“晚下”,寓意為,鞋子的底是慢慢落下的,高而危。這種鞋子適合“婦人短者著之”,在宮廷貴婦、大傢閨秀中很風行。——如今流行的女式坡跟鞋,類似於這種叫“晚下”的高底鞋,腳底如同踩瞭塊磚頭,讓人視覺有沉重之感。但是,女性因此“增高”近10厘米。而那些不是高底的鞋子,當時統稱為“遠遊履”,相當於運動鞋。  中國古代禮教講究婦女的衣裙要曳地,但這不是為瞭漂亮,意在防“走光”。在封建專制嚴重的明朝,婦人的衣裙是要把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包住,最好又不妨礙走路,於是,“衣曳地則覆履,惟見底,故底高。”可見,明朝女性鞋子的底高,不僅僅是為瞭增高炫美。明清兩代,裹腳之風盛行,尤其是山西、陜西、甘肅一帶近似瘋狂,“甚至以足之纖巨,重於德之美涼,否則,母以為恥,夫以為辱”。裹腳的婦女也有適合自己腳型的“高跟鞋”。  清朝劉廷璣在《弓足》一文中敘述:“自纏足之後,女子所穿有弓鞋、繡鞋、鳳頭鞋,而於鞋之後跟,鏟木圓小墊高,名曰高底。令足尖自高而下著地,愈顯弓小。”這種“高底”較之前朝的“高底”更接近於現代的“高跟鞋”。穿著這樣的“高底”,小腳女子的整個身體重量的著力點都在“弓小”的腳尖上,相當痛苦,所以走起路來顫顫巍巍,嬌喘呼籲,所行難遠,但使得女性身材顯得高挑,並且惹人憐愛。女為悅己者容,小腳穿在“高底”裡,成瞭當時的風尚。  清朝統治者對女子纏足極其反感,禁止滿族婦女纏足。滿族婦女也有屬於本民族風格的“高跟鞋”,“八旗婦人履底厚三四寸,圓其前,外衣通長掩足”,其形制是鞋底中間高出數寸,中微細,也叫“高底鞋”。滿族“高底鞋”的跟的形狀有兩種:一種是鞋跟上敞下斂,呈倒梯形花盆狀,稱為“花盆底”;另一種是鞋跟上細下寬、前平後圓,其外形和落地的印痕像馬蹄印,所以稱為“馬蹄底”。滿族“高底鞋”的木底高跟一般高度為5-10厘米,最高可達25厘米。這樣的高度,恐怕令現在的“高跟迷”們也驚訝艷羨吧!   清代愛美的滿族婦女除瞭在“高底鞋”鞋幫上飾以蟬蝶等刺繡紋樣或裝飾片外,木跟不著地的部分也用刺繡或串珠加以裝飾,有的鞋尖處還飾有絲線編成的穗子,長可及地,分外別致。  穿這樣的“高底鞋”的女性多為十三四歲以上的滿族貴族中青年女子,由於鞋子底部厚而且面積小,以及用力的關系,穿鞋的人走路必須慢且穩當,反而顯出女性的婀娜多姿、端莊秀美,相當有范兒。這在清中期的宮廷裡相當流行,並且逐漸傳至民間。關於滿族女性為什麼穿“高底鞋”有不同說法。一種說法是,滿族自古就有“削木為履”的習俗,古代滿族婦女經常上山采集野果、蘑菇、打柴禾等,為瞭防止蟲蛇叮咬,就在鞋底綁縛木塊,制作得日益精美,發展成瞭後來的“高底鞋”。另外一種傳說是滿族的先民為瞭渡過一片泥塘,奪回被敵人占領的城池,便學著白鶴的樣子,在鞋底綁上瞭高高的樹杈順利渡過泥塘,取得瞭勝利,達到報仇雪恨的目的。為瞭“憶苦思甜”,紀念高腳木鞋的功勞,後代滿族婦女們便穿上瞭這種“高跟鞋”。這個故事把女性愛美的情思賦予瞭英雄史詩的壯美,很有趣。  作傢亦舒說過:“女人的墮落是從高跟鞋開始的。”愛美嘛,難道有罪?其實,任何時代的女性穿“高底鞋”、高跟鞋等等,無論說法再多,肯定與追求美、拽人眼球有絕大關系。為瞭美,古今中外的女子,受罪吃苦,卻趨之若鶩,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相關閱讀推薦:中國古代娘子軍:古代女兵在戰場有什麼特殊服務揭秘古代神算軍師劉伯溫曠世預言:燒餅歌之謎中國古代二十大帝王死因真相:這些皇帝這麼死的古代強國稱霸後如何對待弱國?強國如何折騰弱國 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 古代寒食禁火隻吃冷食揭秘:古代少數民族的“官二代”們上學都學啥?

日本對中國在南麂島建基地高度緊張 但不會抗議

  據日本共同社12月22日報道,對於中國軍方在釣魚島附近的中國南麂列島建設軍事基地一事,日本政府神經高度緊張,認為此舉可能會帶動中國強化在東海上空劃設的防空識別區。  日媒稱,日本政府相關人士21日接受共同社采訪時表示:“因為這是在中國領土范圍內的事,我們不會提出抗議,但將密切關註其動向。”  安倍晉三政府欲以11月的日中首腦會談確認瞭發展戰略互惠關系為契機,積極開展部長級對話,修復陷入僵局的日中關系。  對於中國在南麂列島建設軍事基地一事,日本首相官邸的另一名消息人士指出,“日中關系有取得進展的部分,但也存在圍繞釣魚島的觀點對立等不變的部分,必須慎重認識到這一點”,認為中國的軍擴活動今後也將繼續成為兩國間的懸案。  延伸閱讀  日稱中國在南麂島建軍事基地 距釣魚島300公裡  據日本共同社12月22日報道,文章稱,21日從多位中國消息人士處獲悉,中國軍方正著手在浙江省南麂列島建設軍事基地。該列島位於釣魚島西北約300公裡處。中方已經在此安裝瞭最先進的雷達設備,正在修建直升機場,還有計劃建設軍用飛機跑道。央視記者探訪“貝藻王國”南麂島  日媒認為,中方此舉旨在提高與日美發生突發事件時的危機應對能力,同時加強對東海防空識別區的監視。南麂列島距離釣魚島比日本自衛隊和美軍駐紮的沖繩本島約近100公裡,這勢必對旨在“防衛”釣魚島的日美安全保障戰略造成影響。  南麂列島因海洋生物具有多樣性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中方此舉或將引發建設軍事基地合理性的討論。 資料圖:圖為中國漁政執法船在南麂島會合相關閱讀推薦:美軍F22在釣魚島發現中國大秘密 慌忙撤退!日海保釣魚島專屬人員增至600人巡邏船增至6艘中日學者支招釣魚島問題:凍結爭端 共享主權揭秘:120年前日本如何通過甲午戰爭竊取釣魚島?設想聯美制日?蔣介石日記揭秘為何不肯收釣魚島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據南麂列島有關人士及熟悉軍事情報的消息人士透露,為建設軍事基地,今年秋季數百名軍方人員進入該列島52個島嶼中最大的南麂島。據悉,已開始鋪設軍用超高速通信網。  可以確認在南麂島高處安裝瞭多架大型雷達,在直升機場預設地的一角有多個鋪設好的正方形起降場地。分析認為此處或供軍艦及大型巡邏船的艦載機使用。上述消息人士還透露,最早將於明年在南麂島鄰近的島嶼上動工建設飛機跑道。  過去南麂島上有少量海軍士兵駐紮,2013年前後空軍進駐。預計將來陸軍也將加入,實現陸海空三軍共同駐紮。  抗日戰爭期間,日軍曾占領南麂  南麂列島,位於浙江省鰲江口外30海裡的東海,距鰲江港56千米,離臺灣島約150千米。隸屬平陽縣。區域總面積200平方千米,陸域面積11.3平方千米,由大小52個島嶼組成。1990年成為中國首批5個海洋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之一,是中國唯一的國傢級貝藻類海洋自然保護區,被譽為“貝藻王國”,於199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 資料圖:南麂列島(A處)位置示意圖

紅日高度贊揚瞭張靈甫:隻是塑造出個死瞭的“楚雲飛”

  根據電影《紅日》改編的電視連續劇《紅日》在大陸熱播,國民黨74師師長張靈甫以嶄新的形象出現在億萬觀眾面前。顯然,編導為瞭讓張靈甫的形象在近乎完美中死去,增加瞭不少關於國民黨腐敗的劇情。從顧祝同、湯恩伯、李天霞無一不腐敗。特別是湯恩伯和李天霞幾乎成瞭74師戰敗,張靈甫之死的主要原因和罪魁禍首。但是,這是一種超脫瞭歷史真實的藝術虛構。電視連續劇《紅日》編導作這樣的劇情處理,似乎通過張靈甫之死要告訴觀眾一些東西,其中最直觀的印象就是:一個被人民唾棄的腐敗政權,盡管它有著裝備精良、武裝到牙齒的軍隊,還有張靈甫這樣的死忠打手,但最終逃脫不瞭失敗滅亡的命運。  蔣傢王朝在大陸統治的崩潰,最主要的根源當然是腐敗喪失民心所致。特別是抗戰勝利後大小官僚沉溺於“五子登科”中,官們隻管拼命“搶位置”、“占房子”、“收金子”、“玩女子”、“買車子”,那管老百姓死活,豈有不亡之理!  但對於張靈甫一次具體軍事行動的失敗,卻與國民黨當時的腐敗無關,與湯恩伯、李天霞無關。特別是湯恩伯三次全力想挽回張靈甫必然失敗的命運,因張靈甫狂妄自大,手下將士隻有師長張靈甫不知有兵團司令湯恩伯,致使湯功虧一簣。張靈甫死後,湯恩伯被蔣介石撤消兵團司令之職,更是冤枉。   蔣介石全面進攻解放區遭到重大挫折後,於1947年初調整戰略,改為對陜甘寧和山東兩大解放區的重點進攻。進攻山東解放區由國民黨五大主力中的三大主力即第五軍、整編第十一師、七十四師三大精銳主力為骨幹,組成三大集團圍攻山東解放區。張靈甫七十四師為湯恩伯第一集團主力。  張靈甫的七十四師原為國民黨第七十四軍。該軍在抗戰中以能打立下卓著戰功,日本投降後是第一支進入南京接收汪偽政權的國軍。並秘密實施瞭對汪精衛墓掘棺焚屍毀跡的任務。隨後,蔣介石將第七十四軍整編為七十四師,軍長張靈甫任師長。  蔣介石針對共軍善打運動戰,圍點打援戰術更是爐火純青,為此要求陳誠、顧祝同進攻山東的三個集團采取“密集靠攏、穩紮穩打、集團滾進”的戰術,讓共軍無機可乘。湯恩伯嚴格執行蔣介石的作戰思想,他指揮的第一集團讓華野傷透腦筋,竟找不到其明顯漏洞以各個擊破的機會。以至陳毅說湯恩伯太過狡猾,產生過放棄對湯恩伯動手的想法,準備從另外兩路敵人中選擇開打對象。  實際指揮華野作戰的粟裕是位善於培養對手驕橫之氣,給予突然痛擊的軍事傢。他早看出瞭湯恩伯集團的七十四師戰鬥力雖強,但師長張靈甫是個最易調動的對手,是最可能送華野戰機的國軍指揮官。在湯集團進攻沂水時,粟裕開始培養張靈甫的驕橫之氣。  1947年5月17日,張靈甫率74師從垛莊出發經孟良崮向坦埠攻擊,坦埠是華野指揮部所在地,許世友率領的九縱阻擊瞭一陣主動撤走。張靈甫早對湯恩伯慢吞吞走路不滿,憋瞭好久的驕橫之氣終於爆發瞭,甩開其它友鄰部隊單獨冒進。  湯恩伯得知情況,來不及帶領參謀警衛,隻叫上駕駛員驅車追趕七十四師。可憐湯恩伯不顧滿面灰頭土腦追上七十四師後衛部隊,命令他們暫緩前進,要後衛營一名營長火速通知張靈甫,必須等左右鄰隊伍上來方可再進時,這名營長拒絕執行湯的命令,並和手下士兵一起挖苦譏笑他。湯恩伯亮出兵團司令身份,後衛營官兵轟然大笑說:你是湯司令,我們就是你的祖宗。湯恩伯氣得兩眼發綠恨不得拔出手槍槍斃這些混蛋,可身邊沒有衛兵,面對一批已近瘋狂的丘八,說不定被他們一陣亂槍,自己死得不明不白。湯恩伯決定直接追趕張靈甫當面下達緩進命令,無奈圍住他的兵們不讓他走,還要搶他的小車。湯恩伯隻好回轉。相關閱讀推薦:張靈甫VS黃克功:一個比較就能看出國民黨失敗張靈甫奇襲張古山:詳解真實的戰況到底如何?荒唐的張靈甫殺妻案:張靈甫殘忍親手殺妻的真相被歷史神話瞭的張靈甫:那些年我沒參加過的戰鬥蔣介石的心腹將領張靈甫之死:飲彈自殺 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張靈甫得知湯被手下弄成一副狼狽相,哈哈大笑。  湯恩伯盡管對張靈甫恨得牙癢癢地,但七十四師是第一集團的主力,如果出瞭差錯這次圍剿山東共匪算是輸給瞭另外二路人馬,蔣委員長那裡更是不好交待。湯恩伯不敢馬虎馬上調整兵力部署命令各部:以七十四師為中心,第二十五師、第八十三師為左右翼。又令六十五師保障二十五師側翼,第七軍和第四十八師保障八十三師側翼。各部加速行進,不使七十四師成孤軍免遭共軍暗算。  張靈甫得知湯恩伯的部署不思感恩反以為湯不讓他專美於前,狂妄放言:“我七十四師不需要保護,有我七十四師就有國民黨,就有國民政府的存在。”命令全師加快速前進。  張靈甫雖狂妄但終是久戰疆場熟知兵法之將,親自打電話給守衛垛莊的李旅長詢問垛莊情況。李旅長告訴他垛莊如前一樣附近沒有共軍身影,即便有小股共軍進犯,那也是他們自找死路。張靈甫徹底放心,隻要垛莊安全,前面就是有十萬二十萬共軍圍上來,憑七十四師強大無倫的火力最不濟也能突出重圍退回出發地。   華野的預設戰場原本不是孟良崮。張靈甫剛剛放下與垛莊通話的電話,進攻三角山、馬牧池的先頭部隊報告遇到共軍大部隊頑強抵抗,張靈甫不以為意命令繼續攻擊。這次張靈甫遇到的還是許世友的九縱,當七十四師再次攻擊時卻遭到瞭共軍的反擊,當面共軍陣地上無數士兵潮水股沖瞭上來。原來華野陶勇的4縱也按時趕到瞭。讓張靈甫吃驚的是,他的74師已經陷入共軍四面包圍。  張靈甫知道自己落入瞭粟裕的算計中,他立即下令向垛莊方向突圍撤退。七十四師隻要進入垛莊,華野再不能奈何它。  七十四師憑著強大的火力很快沖出包圍圈,一路順利到達瞭垛莊城下。張靈甫松瞭口氣準備進城瞭,城裡卻沖出瞭共軍部隊,其火力、戰鬥力比之前遇到的共軍部隊更是強大瞭許多。張靈甫瞬間有些迷糊,幾個小時前還同李旅長通瞭話,垛莊平安無事,怎麼一下子變成瞭共軍的地盤?  粟裕用兵如神,早算定張靈甫會向垛莊突圍,預先埋伏瞭兩支奇兵,即葉飛的一縱和王必成的六縱。葉飛的一縱是華野各縱隊武器裝備最好戰鬥力最強,王必成的六縱則與七十四師有著苦大仇深。《紅日》裡那個沈軍長就是王必成的原型。除瞭“沈軍長”有個漂亮的老婆被張靈甫抓去屬於虛構外,其它經歷與王必成幾乎一樣。此時,圍攻74師的華野部隊已經達到瞭6個縱隊。張靈甫74師無堅可守,連臨時工事也來不及修築,全師隻好退守孟良崮待援。  張靈甫74師被圍孟良崮,湯恩伯最先急,在蔣介石下令解救張靈甫前已經全力采取瞭救援措施,不但命令黃伯韜二十五師、李天霞八十三師不惜代價救援七十四師,同時通過顧祝同獲得瞭另外兩集團四支部隊救援孟良崮。但華野阻擊部隊空前強大,王建安的八縱、韋國清的二縱、成均的七縱、宋時輪的十縱、何以祥的三縱和地方部隊。黃伯韜即使打到瞭離張靈甫隻有五公裡卻再也不能前進一步。李天霞接到蔣介石的命令不敢馬虎,曾打到離孟良崮六公裡的地方。湯恩伯更是幾乎自己要去沖鋒瞭。  這是七十四師被滅的真實歷史。除瞭張靈甫“技”不如粟裕,更輸在瞭“驕兵”。如果張靈甫能遵守湯恩伯的作戰紀律,如果張靈甫能聽從湯恩伯的勸告,如果——  歷史沒有如果。張靈甫是葬送國軍第一王牌部隊的罪魁。電視連續劇《紅日》與電影《紅日》一樣,都塑造瞭一個並不真實的張靈甫。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散文:1.28米。一個仰視的高度

    一     外婆進城看病來瞭。     闌尾炎。望問聞切後,給外婆看病的胖醫生診斷道。 我松瞭口氣。闌尾炎。一種常見普通的“小病”,無生命之虞。此刻,我惟一擔憂的是外婆83歲的年紀,禁不禁得起手術的“折騰”?吃藥行嗎?聽說要手術,外婆一臉憂色。她向胖醫生懇求。語氣、神色像個孩子。是不是死癥病(癌)?是!就不花那個“冤枉錢”瞭。遭胖醫生“否決”後,外婆刨根究底。     二     1.28米。當我聽到護士報出的電子秤上顯示出來的外婆身高時,怔住瞭。1.28米,一個矮小的令人難以置信的刻度,可外婆在我的感覺中,並不矮小呀。外婆在大舅的攙扶下,蹣跚著往病房走去,在疼痛中,外婆那因生活重負長年鍛壓彎曲的背看上弓一樣更彎更駝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