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鬧劇

靈武即位:隻是唐肅宗奪唐玄宗皇位的一場鬧劇

  安史之亂爆發,洛陽、長安失守,唐玄宗倉皇“幸蜀”。從離開長安,到得知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後主動遜位,唐玄宗一直是大唐政府唯一合法的“掌門人”。這期間,太子李亨當瞭皇帝,說句不好聽的,他的即位像是趁火打劫——篡行,而且經過精心包裝。《舊唐書》卷十《肅宗本紀》詳細記述瞭大臣裴冕、杜鴻漸等人解釋太子李亨即位的三個理由。  第一個理由:寇逆亂常,毒流函谷,主上倦勤大位,移幸蜀川。國傢發生瞭叛亂,玄宗皇帝已經無法駕馭這種局面,跑到瞭蜀川避難,他的那把交椅就算讓出來瞭,作為皇太子,在這個時候即位,替父皇分憂、為社稷排難,是顧全大局、理所當然的選擇。  皇太子李享被點為天下兵馬元帥,全權負責收復兩京、平服叛亂事宜,但替父皇分憂、為社稷排難,就非得自己當皇帝嗎?照這樣的邏輯,其他人不都可以打著這樣的“旗號”另立中央瞭嗎?  唐玄宗是“移幸蜀川”,並不是“倦勤大位”,而是仍然主持著全國的平叛工作,並盡最大可能履行瞭大唐政府“掌門人”相應的職責,如對中央和地方的有關人事,進行瞭調整,並先後任命瞭崔圓、房琯、崔渙三人為宰相,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瞭危難時期中央政府的感召力,為收攏人心、凝聚力量發揮瞭重要作用;在任命太子李亨為天下兵馬元帥,都統朔方、河東、河北、平廬等節度兵馬,收復兩京的同時,分別任命永王李璘、盛王李琦、豐王李珙為各路都統節度使,分守外鎮,為穩定局勢、平定叛亂創造瞭積極的條件。史載,任命詔書一下,“遠近相慶,咸思效忠於興復”,而叛首安祿山則拍胸嘆氣道:“我不得天下矣”。這種理由,難以叫人信服。   第二個理由:江山阻險,奏請路絕,宗社神器,須有所歸。玄宗皇帝“幸蜀”後,因為交通不便,給請示匯報造成瞭困難,而且,他這一去,大唐江山、國傢政權失去瞭凝聚的核心,在這種情況下,皇太子隻有當瞭皇帝,成為社稷之主,才能放開手腳承擔起平復叛亂、重整社稷的重任,這是時勢使然、迫不得已的選擇。  馬嵬驛分手,唐玄宗通過高力士,表達瞭自己對太子李亨所寄予的殷切厚望,說瞭一番話。其中“莫以吾為意”至少包涵兩層意思:一是從父子感情角度,勸慰太子李亨不要擔心;二是從君臣大義角度,提示太子李亨,在這特殊時期不必拘於常禮,一些關乎平叛的大政方針,不必常請示、常匯報,完全可以自行決斷。玄宗對李亨絕對的信任,溢於言表。李亨即便不當皇帝,照樣可以放開手腳承擔起平復叛亂的重任。  交通困難,請示、匯報不方便,就得自己當皇帝嗎?這樣的邏輯說不通。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完全可以隨機應變地處理軍政等有關事宜,與便不便沒關系。唐玄宗已經充分地放權,成敗取決於他的能力和責任心,請示、匯報作為外部因素,不是問題的關鍵。國傢政權失去瞭凝聚的核心?玄宗皇帝沒有死,沒有退位,何談失去瞭凝聚的核心?  第三個理由:萬姓顒顒,思崇明聖,天意人事,不可固違。在這國難時艱的時刻,老百姓都期望著、各種祥瑞也兆示著,能有一個明君,來拯救他們於水火,這個明君不是別人,就是您——太子李亨,這是百姓的意願、上天的選擇。  玄宗“幸蜀”,老百姓的期望,大打折扣,但這不是不承認玄宗這個皇帝。在靈武即位前,老百姓充滿瞭期待,但這種期待絕非希望他取玄宗而代之,當他們聽到瞭李亨治兵河西的消息,說道:“吾太子大軍即至!”和李亨的擁戴者們“萬姓顒顒,思崇明聖”,不對等。  馬嵬驛分手後,“有白雲起西北,長數丈,如樓閣之狀,議者以為天子之氣”。說太子李亨的即位,與天象有關。後來,又出現好幾次,都是預示真命天子的氣象。  人事鼓吹,天意炒作,三點理由,道出唐肅宗的即位,是一場精心包裝的篡行。相關閱讀推薦:唐肅宗原配韋妃簡介 兗王李僴生母韋妃生平介紹唐肅宗皇後吳皇後簡介 唐代宗李豫生母章敬皇後唐肅宗李亨的皇後張良娣簡介 張良娣怎麼死的?唐肅宗李亨7年帝王生活有何政績?如何評價唐肅宗唐肅宗皇後張良娣:肅宗李亨皇後張良娣如何亂國

民國史上袁世凱的“中華帝國”:一場奢華的鬧劇

  1913年(民國二年)算是個袁世凱年,這一年,他解散瞭最大的對手國民黨,無論是孫中山的“打到北京去,消滅袁世凱”,還是黃興的“讓法律來說話”,抑或宋教仁的“黨是對抗北洋軍閥的唯一武器”,都不可避免地先後失敗瞭。《中華民國約法》取代瞭《臨時約法》,新約法規定,大總統任期十年,可以無限連任,大總統任期即將結束時,有權推舉三個人作為下一屆總統候選人,這種做法幾乎與帝制無異。明眼人都知道,袁世凱這回要搞傢天下瞭。當然,稱帝不是說稱就能稱的,還是要名正言順,搞的“民心所向”才可以。  要稱帝,首先就得有民意,於是各色請願團粉墨登場。當時的請願團多如牛毛,什麼商界請願團,公民請願團,人力車夫請願團,甚至於妓女請願團,乞丐請願團都出來瞭。似乎這袁世凱要是不當皇帝,這乞丐乞討,妓女賣淫都失去瞭原本的價值和意義。  擁袁世凱為帝,最開始,是湖湘才子楊度奠定理論根基的。1915年4月,楊度完成論著《君憲救國論》,該文洋洋灑灑,長達兩萬多字,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論述君主立憲救國的理由,中篇論述總統制的缺漏,下篇批判清末民初的立憲。他的主要觀點是:中國如不廢共和,立君主,則強國無望,富國無望,終歸亡國而已。在楊度看來,共和國必須有很深的民主自由傳統,一般意義的共和國,經濟強盛,軍事實力相對較弱,比如美國和法國等;共和國的國傢元首由選舉產生,往往會導致政局不穩。至於君主立憲國傢,一般都有服從和等級的傳統;君主立憲的國傢,一般來說軍事實力比較強大,比如英國德國。楊度還根據中國國民認識的現狀出發,認為中國人多數不知共和為何物,亦不知所謂法律、自由平等諸說為何義,因此無論誰為元首,欲求統一行政、國內治安,除用專制,別無他策。  1915年8月中旬,袁世凱授意參政院參政楊度組織瞭籌安會,鼓吹民主不適合我國國情,主張君主立憲;又秘密組織瞭一個由內務總長朱啟鈐和梁士詒、段芝貴等組成的十人班子,作為發動帝制的中心,著手籌備。8月30日,這個班子又秉承袁世凱之意,密電各省將軍、巡按使,把利用民意的意圖說得一清二楚:“現擬定第一次辦法,用各省公民名義,向參政院代行立法院上請願改革書,表示人民趨向君主之意,再由立法院議定進行之法。大致每省各具一請願書,均由此間代辦,隨將底稿電聞,諸公同意,即將尊名並貴省同意紳商列入,俟立法院開院時,各省陸續呈遞。總之,改革國體問題,將來必用民意機關解決之。”  楊度等恃有袁世凱為後臺老板,不顧全國人民反對,公然把一些來京的各省籌安會代表和旅京人士,組成所謂“公民請願團”,於9月2日向代行立法院的參政院遞交請願書,請求改變國體。   恢復帝制浪潮就這樣愈演愈烈。於是參政院開會,研究處理公民請願問題。政事堂左丞楊士琦在會上代表袁世凱發表書面講話,聲稱:“維持共和國體,尤為本大總統當盡之職分。近見各省國民紛紛向代行立法院請願改革國體,於本大總統現居之地位,似難相容,然大總統之地位,本為國民所公舉,自應仍聽之國民。”這種吞吞吐吐的“表態”,對於變更國體態度十分曖昧,似乎既是贊成又是反對。不過弦外之音顯然很清楚,那就是如果全國人民硬要袁世凱做皇帝的話,他也會尊重和服從國民的意願。  搞瞭這麼多事情出來,袁世凱稱帝的心思已經是昭然若揭,但是他還是有顧慮的,這個顧慮就來自日本。當時的國際情況,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如火如荼,西方國傢要不是滿頭膿瘡,就是心肌梗塞,根本沒有時間往東邊看。東方的大小事情,大多還是那個1895年打敗瞭他老師的小日本說瞭算。日本人如果不贊成他稱帝,那事情就非常不好弄瞭。其實日本一向把袁世凱看成它控制中國的一個障礙,因為袁世凱和日本打交道幾十年,對日本非常瞭解,而且也有一套手段,硬的、軟的,你想把他擺平瞭很難的。所以日本視他為控制中國最大障礙。應該說,日本在袁世凱稱帝的事情上是不怎麼支持的,偏偏這個時候還有一個夢想著做“皇太子”的袁克定。  當時日本外務省在北京主辦的一份報紙,名叫《順天時報》,主要介紹日本的化妝品和小百貨,有時也會刊登些時政文章,其言論多代表瞭日本的官方立場。為瞭替袁世凱徹底掃除稱帝的思想障礙,袁克定不惜重金雇請槍手打造瞭一個工作團隊,專門負責偽造隻給袁世凱一個人看的《順天時報》。很明顯,在這份袁記《順天時報》裡登得自然都是些鼓吹帝制,贊成稱帝的文章。這讓袁世凱開始漸漸打消瞭自己的顧慮,真的認為自己稱帝是萬民所向瞭。當然這件事後來還是穿幫瞭,如果不是袁世凱的三女兒袁靜雪偶然發現包核桃、板栗等幹果的《順天時報》跟自己在傢看的《順天時報》大相徑庭,從而向袁世凱報告,袁世凱恐怕至死都還蒙在鼓裡,但此時的袁世凱心思已定瞭。相關閱讀推薦:袁世凱與膠濟鐵路:膠濟鐵路百年前托舉濟南崛起袁世凱和平逼退清帝:史上四百萬兩優待費耍噱頭袁世凱的朋友圈都有誰?為何被康有為拉進黑名單清朝倒臺過程中的隱動力是什麼?袁世凱的賄賂袁世凱:竟然在妓女沈氏的資助與鼓勵下飛黃騰達歷史上袁世凱為何被日本人稱為“猿猴政治傢”?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袁世凱的半推半就,明顯地就是慫恿人們繼續努力。人們看出瞭袁世凱的心思,爭先恐後地開始“進諫”瞭。雄踞山西的閻錫山不但上表勸進,而且為表忠心,閻竟派人將父親閻書堂送到北京,表面上是請老人傢逛逛北京,實則是把父親作為人質,好讓袁世凱放心。四川都督陳宧離京就職前更是專門跑到袁世凱的傢裡聲淚俱下地勸袁世凱稱帝,他說這共和國體為世人所詬病,弄得民國不如大清,一日亂似一日,大總統您一定不能顧一己之私而辜負瞭天下黎民啊。言之切切,說得你都不好意思拒絕。以袁世凱的政治手腕,他並沒有當面回絕,而是說,這東西我沒研究,你還是找我兒子袁克定談談吧。陳宧剛退下去去找袁克定,傭人就傳來瞭袁世凱的旨意,說讓袁克定和陳宧結拜為兄弟。  也有不願意但被逼著勸進的人,被稱為財神的梁士詒本來是不贊成袁世凱稱帝的,據說,袁世凱曾14次請梁發表對帝制與共和的看法,梁都佯裝不知。但這次,箭在弦上,到瞭非站隊表態的時候,梁士詒無法隻得召集來平時一幹要好的政治盟友,說,現在的形勢,贊成稱帝是不要臉,不贊成稱帝是不要頭,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頭之不在,哪有臉面?結果大傢一致商量的結果還是頭比臉面重要得多。  袁世凱帝制運動中,最重要,也是心思最復雜的群體,就數段祺瑞、馮國璋等手握重兵的北洋軍人瞭。雖然袁世凱對這些手下大將一直很倚重,也有很深的私人情緣,但段祺瑞和馮國璋知道,袁世凱一旦稱帝,皇位世襲,他們的“總統夢”便會隨之破滅,就得終生俯首稱臣。從內心當中,這些老部下也是有抵觸的。並且,袁世凱自當政後,一直強調“軍人不得幹涉政治”,要求各省的都督隻管軍事,各省又另設一個民政長,相當於現在的省長。這樣的方式,也讓軍人出身的段祺瑞和馮國璋很不感冒。馮國璋因跟袁克定關系一直不睦,對袁世凱的稱帝更是心有忌諱。有一次馮國璋由南京來拜見袁世凱,有意無意間馮便提到瞭外界盛傳的稱帝一事。馮國璋說,大人如順民意稱帝,我等一定全力支持。明眼人一聽就知道,這馮國璋哪裡是來勸進的嘛!分明就是來警告和恐嚇。便接著馮國璋的話茬往下說,“以事實論,民國總統既無異人任,且今日行總統責任制,權利無所不足,何故為此?”“即使改為君主,也未必比現在更好!且所謂君主者,不過為世襲……我對於我的兒子,即使是給他們一個排長的職務,也難以放心,怎麼可以以天下之重任交給他們呢?而且自古以來,君主傳不瞭幾代之後,子孫往往遭受到不測之禍,我何苦要把這樣危險的事情加於我的子孫呢!”  聽到他這麼說,馮國璋就開始一力宣佈袁世凱並無稱帝之心,一切都是外界訛傳,不要誤會瞭大總統的一片赤誠雲雲。而此時袁世凱也一反以前任由輿論泛濫的勢態,主動出來辟謠,說自己絕無稱帝之思想,這些所謂的東西都是不滿政府的人捏造出來故意醜化領袖形象的,為此他還專門接受瞭美國《獨立周刊》記者的采訪。並說,相信《獨立周刊》一定有能力將他這一想法告訴全世界眼睛雪亮的群眾,這下很多人釋然瞭,認為可能大傢真的誤會袁世凱瞭。可就在這話說出去還沒兩天,那篇專訪都還沒發出來呢,12月11日上午9時,袁世凱操縱的國民大會便在君主立憲還是共和的問題上選擇瞭君主立憲,然後袁世凱推翻一切前言匆忙地就要在北京稱帝瞭。     1912年3月10日,身穿前清陸軍上將軍常服的袁世凱(前中)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與部分政府官員和外國使節合影。左前一為孫寶琦、前右二為陸徵祥、二排左二為蔭昌,蔭昌右為梁士詒  9月1日,參政院開幕,請願團紛紛向參政院請願施行君憲制。蔡鍔、沈雲沛、周傢彥等人也在同日請願改變國體。袁世凱在9月6日說:“本大總統所見,改革國體,經緯萬端,極應審慎,如急遽輕舉,恐多窒礙。本大總統有保持大局之責,認為不合事宜”。梁士詒又在9月19日成立全國請願聯合會,向參政院呈上二次請願書,要求召開國民會議,票決國體。10月6日,參議院收到建議改國體為君憲制的各省代表請願書83件。依參政院起草的《國民代表大會組織法》,由全國選出的國民代表共計1993人於1915年12月11日上午9時就國體變更問題投票,結果全票通過君憲制。  這場所謂的“全票通過”背後有著十分可笑的故事,各省為瞭圓滿完成投票任務,首先在從將軍署大門至投票廳的路上全部佈滿武裝士兵,讓這些代表們從刀叢槍林中走過,先給他們一種陰森森的恐怖感;然後就是將軍、巡按使發表演說,痛詆共和,稱頌君憲,要代表慎重從事;最後在虎視眈眈的監視人員監視下投票,代表稍有交頭接耳,即遭大聲呵斥。  四川將軍陳宧尤其獨出心裁,別具一格。他在會場之外也派有武裝崗兵,來往巡回。代表簽到後,招待員即引入休息室進行安全檢查,以防革命黨混充代表,在會場內投炸彈,打手槍。場內每個代表桌上,放有毛筆一支,墨盒一方,點心一盤,筆桿上、墨盒上均刻有“贊成帝制”四字,點心是綠豆做的潮糕,糕面上也有“贊成帝制”四字。主席宣佈投票的意義後,眾多的監視人員用手指著墨盒和點心,口中連叫“寫”!看見有人沉思,便連聲不斷地喊:“快寫,快寫!”與場內相配合,場外的士兵也把槍栓拉得嘩嘩作響。這樣的“民主投票”帶來的結果當然是全票通過。在各省上報的推戴書中都有如下四十五個字:“謹以國民公意,恭戴今大總統袁世凱為中華帝國皇帝,並以國傢最上完全主權奉之於皇帝,承天建極,傳之萬世。”一字不差,一字不少。之所以出現這種“巧合”,是由於朱啟鈐等人10月23日密電各省,專門就推戴書問題做過指示,特別聲明此四十五字系“必須照敘字樣”,“萬勿絲毫更改”。就這樣,袁世凱就以1993張全票被推戴為中華帝國的皇帝。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1915年12月11日,各省代表請袁接受推戴書,袁以“民國初建,本大總統曾向參議院宣誓,願竭力發揚共和,今若帝制自為,則是背棄誓詞”為由婉拒。當晚,孫毓筠等人又以參政院總代表的名義呈遞二次推戴書,稱:  “ ……前此之宣誓,有發揚共和之願言,此特民國元首循例之詞,僅屬當時就職儀文之一。當日之誓詞根於元首之地位,而元首之地位,根於民國之國體。國體實定於國民之意向,元首當視乎民意為從違。民意共和,則誓詞隨國體而有效;民意君憲,則誓詞亦隨國體力變遷。今日者,國民厭棄共和,趨向君憲,則是民意已改,國體已變,民國元首之地位已不復保存,民國元首之誓詞當然消滅。凡此皆國民之所自為,固於皇帝渺不相涉者也。”  12日早袁世凱申令“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但億兆推戴,責任重大,應如何厚利民生,應如何振興國勢,應如何刷新政治,躋進文明,種種措置,豈於薄德鮮能所克負荷。前次掬誠陳述,本非故為謙讓,實因惴惕文縈,有不能自己者也。乃國民責備愈嚴,期望愈切,竟使子無以自解,並無可諉避”,袁接受第二次推戴後,擬定《新皇室規范》:  “……親王、郡王可以為海陸軍官,但不得組織政黨,並擔任重要政治官員;永廢太監制度;永廢宮女采選制度;永廢各方進呈貢品制度;凡皇室親屬不得經營商業,與庶民爭利……”  至此以後,中華帝國進入籌備階段,欲改年號為洪憲,意為洪揚憲法,定1916年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改總統府為新華宮。袁世凱下令成立登基大典籌備處,以朱啟鈐為辦事員長,專門承辦袁世凱的登基大典。袁世凱下令成立登基大典籌備處,定於1916年1月1日舉行登基大典,以朱啟鈐為辦事員長,專門承辦袁世凱的登基大典。袁世凱為登基大典而成立的籌備處就花掉瞭3000多萬元,真可謂是花錢如流水。   可惜,天不遂人願,袁世凱最終還是沒登上這個為他量身定做的皇位。蔡鍔、唐繼堯等人在1915年12月25日聯名通電全國,宣佈雲南獨立,舉行護國運動,西南爆發反袁運動。此時距離袁世凱通電全國稱帝僅僅過去兩周的時間。蔡鍔在缺少裝備軍餉的情況下,獨自率領三千滇軍子弟兵踏上征途,向北方強大的北洋勢力宣戰。蔡鍔以近乎決死之心態,率兵討袁,護國軍上下官兵也受到鼓舞,士氣旺盛,與此相反的是,袁世凱的北洋軍閥們,卻是另外一番景象,雖然袁世凱迅速集結瞭三路大軍,共計十萬餘人,但是前線各路將軍,卻以一種默許的姿態消極抵抗,以至於隻有三千人的護國軍,在蔡鍔的率領下,輕而易舉的從雲南打到瞭四川。     但是蔡鍔的護國軍畢竟兵力不足,當部隊千裡躍進,攻入四川之後,補給供應也出現瞭問題,這個時候數支北洋勁旅,已經將護國軍團團圍住但是大部分的北洋將領消極應戰,雙方陷入到不戰不和的僵持狀態,戰場上迎來瞭短暫的寧靜。但是在戰場之外,反對帝制的呼聲卻風起雲湧。在國內一片反袁呼聲之中,俄、英、法等國也隨著形勢變化,調整瞭外交政策,公使們紛紛指出變更國體,將惹起意外之擾亂。而在雲南起義之後,原本不怎麼待見袁世凱的日本更是見風使舵,宣佈不接待袁世凱派往東京的特使,並且指責袁世凱斷然推行帝制,拒絕承認洪憲皇帝,這種明確的反對態度,讓袁世凱感覺到形勢在迅速惡化。  面對這樣的舉國征討,部分官員及參政院奏請袁世凱早日登基,可惜的是,隨著戰勢的加劇,人心不穩,黔、蜀、粵等省相繼宣佈獨立,馮國璋於1916年3月18日聯合5名將軍發密電致各省將軍,就迅速取消帝制、懲辦禍首、停戰議和等征求各省將軍同意。袁世凱在內外交困之下,於1916年3月22日召秘書張一麟起草文告宣佈取消君主立憲國體,退回各省區推戴書,所有籌備事宜停止,中華帝國隨之流產,張一麟憶述當時情形:  “……那天,項城把我叫去說:‘我糊塗,沒能聽你的話,以至於此。’……他意思是直接命令取消,並將擁戴書焚毀。我說:‘這件事你是被小人蒙蔽瞭’。袁回答說:‘這件事是我自己不好,不能怪罪別人’,袁還曾說:‘吾今日始知淡於功名、富貴、官爵、利欲者,乃真國士也。仲仁在予幕數十年,未嘗有一字要求官階俸給,嚴范孫(嚴修)與我交數十年,亦未嘗言及官階升遷,二人皆苦口阻止帝制,有國士在前,而不能聽從其諫勸,吾甚恥之。……總之,我歷事時多,讀書時少,咎由自取,不必怨人……’”  袁世凱在《撤銷帝制令》中申明道,民國建立以來變故紛乘,憂國人士多主張恢復帝制以結束爭端。1913年後,主張帝制的聲音不絕於耳,每次都遭他呵斥。1915年形勢有變,多數人都說若不施行君主立憲制,就不能救亡圖存。且看墨西哥革命後的內戰及葡萄牙第一共和國成立後爭權奪利的鬥爭,越南、緬甸一定會步其後塵。帝制論者言之有理,各界紛陳來電呼籲帝制。而自己一再聲明有維護國體之責,但主張帝制者依然堅持,所以他決定由國會解散國體,大傢一致贊成君主立憲。他說,數千年來帝王子孫之禍不斷,而主張帝制者本意是鞏固國基,然愛國誤入歧途足以害國。反帝制者也發表瞭政見,但不能矯枉過正,危機國傢。他望各方摒棄異見、同心協力,神州華裔不應同室操戈。並將所有責任歸咎於己,不怪罪他人。  直至袁世凱對內宣佈取消帝制都沒有正式登基,洪憲年號也僅在內部流傳,對外仍稱民國,故袁世凱當時也僅僅是民國大總統,取消帝制後滇軍也沒有放過袁世凱,仍堅持要袁下臺,革命黨人繼續動亂。1916年5月4日,梁啟超電勸段祺瑞出以果斷,勸袁退位。5月6日,袁世凱通電陳宧,同意退位,但需要先商定善後。馮國璋聯絡各省於5月17日組織召開《南京會議》,因各省區將軍代表謀略不一,會議無果而終。  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舜帝登位的鬧劇:竹書紀年揭露瞭所謂禪讓的真相

  堯和他所在的部族都希望把堯現在所具有的這份權力繼承下去,所以他們力推丹朱當繼承人。但是“四嶽”和其他部族則希望實行輪換制,所以堅決抵制丹朱當繼承人。   於是堯和“四嶽”們杠上瞭。為瞭抵制元老們的推薦,他幹脆來個全盤亂,自己跑去找瞭一大堆莫名其妙的人說打算傳位給他們,比如許由、善卷等一些所謂的知名人士、當朝隱士,當然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有知名度但是實力不強,否則的話人傢來個正中下懷就糟瞭。   可說白瞭,知名人士不是白當的,你精人傢也不笨,自己手下無兵無將的,憑什麼去當這個首領。知道堯這麼熱乎,隻是把自己推出當個站中間挨槍的,隻怕屁股一坐上位置,腦袋不是被共工這些候選人砍掉就是被丹朱這位繼承人砍掉,當然不會接受瞭。   於是那段時間天下出現一種奇景,堯到處找名人隱士,見人就說自己要傳位,那些人則一聽到堯來找自己,嚇得跑得比兔子還快,還得不停地向別人表白:“我不要做啊,我沒這個意思啊,我沒聽到堯這話啊,如果我聽到瞭就立刻把耳朵洗幹凈去……”   堯要推行世襲制,而其他部落長要求推行民主制。背後當然有他們各自的利益驅動,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人、財、物等集中調配使用的需求越來越明顯,所以世襲制代替民主制,已經成為歷史的必然,東西方都難以避免。所以西方“言必稱羅馬”,而古羅馬也同樣無法避免從共和制走向帝制。   當然,過程是復雜的。

西藏叛亂的歷史真相:僧俗上層集團的獨立鬧劇

  1956年至1961年,政教合一的藏族上層集團曾發動過血腥的武裝叛亂,最後被人民解放軍和漢藏群眾以艱苦的戰鬥平息。當時的參叛者包括受蒙蔽和裹脅的眾多藏民和喇嘛,其骨幹卻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和英印當局訓練的康巴叛匪和藏軍,並利用美國空投武器和特殊地形進行瞭長期“遊擊戰”。解放軍在交通極其不便、人煙稀少的雪域高原通過五年的艱苦平叛,終於獲得瞭輝煌勝利,並由此獲得瞭高原作戰中使用各類武器的特殊經驗。’   藏區人均槍支為全國之最,叛匪組織能力卻很低下   藏傳佛教素來強調“戒殺”,近代西藏的僧俗上層集團卻同外國勾結,大量輸入武器裝備寺院、土司院落和藏軍。全國解放時西藏人口僅110萬,加上川、滇、甘、青四省藏區總計藏族人口不過200萬.整個藏區有槍卻近10萬支.20萬喇嘛中許多人也有武器。如算上大量腰刀等冷兵器,藏區貴族真可謂“武裝到瞭牙齒”。那些口喊慈悲、手捻佛珠的農奴主用的又是人頭骨碗、人皮鼓和少女的腿骨號,其野蠻和摧殘人權真是近代世界史上所罕見!   1950年秋解放軍開始向西藏進軍.於1951年達成瞭和平解放的十七條協議。解放軍入藏後,中央對其上層集團采取瞭長期等待的政策,爭取其和平改革,幾年內不改變農奴制度,也未收繳武器。反動僧俗勢力看到先進文明的進入對其黑暗統治形成沖擊.便在境外支持下發動並逐步擴大叛亂。1956年3月,川西康區的理塘叛亂打響瞭全國藏區叛亂的第一槍,此後雲南迪慶、甘南和青海藏區的頭人和反動喇嘛也率眾圍攻當地政府和駐軍,解放軍成都軍區、蘭州軍區被迫平叛。康巴和青海叛匪逃入西藏後.得到噶廈當局收容,從1958年起不斷襲擊解放軍駐藏部隊。1959年3月拉薩發生暴亂,標志著局部叛亂發展到全藏區。   藏區參叛人員主要分四大類:土司頭人脅迫煽動的從叛藏民、武裝喇嘛、藏軍、康巴叛匪。前兩類人數雖多卻基本屬於烏合之眾.各土司、寺院之間又矛盾重重,還因爭奪美國空投的盧比(印度貨幣當時在西藏通用)和武器經常火並。原由英印訓練的藏軍雖有一定的軍事知識且有步、炮武器,卻攜傢帶口保命心理嚴重,許多人同解放軍接觸較多也瞭解共產黨的政策,一遇打擊和喊話多數人便繳械投降。最兇悍的是康巴叛匪,長期生活於漢藏交界地帶,有械鬥傳統且有部分骨幹受過國民黨川軍訓練。康巴叛亂受打擊後有7000餘名匪徒骨幹竄入西藏,美國中央情報局從中挑選部分人到關島和本土科羅拉多州建立“康巴遊擊隊營地”,由達賴的長兄當才活佛擔任翻譯進行訓練,隨後將受訓者空投回藏作為叛亂骨幹。   筆者曾詢問指揮過平叛作戰的一些老將領,他們認為叛亂骨幹單兵作戰能力大多很強,使用的美制M1半自動步槍還優於我軍制式武器。叛匪野外生存能力強,隨身攜帶高熱量的糌粑酥油可維持一個月食用(解放軍攜帶糧食行軍隻能維持一星期),一般在野外蒙上皮衣即可睡眠,又因經常打獵槍法較準,子彈打完後用皮帶夾石子投射也能傷人,還擅長腰刀格鬥。當時解放軍幹部因多數是戰爭年代出身,作戰經驗豐富,戰士卻多系服役不久的義務兵.內地士兵在生理上還不適應高原條件。許多當事者稱,平叛作戰“真比紅軍爬雪山還苦”。除發揚“老西藏精神”外,解放軍最大的優勢在於組織協同能力強。

人民日報:西方策動香港鬧劇 欲將禍水引向大陸

  導讀:中東劇變迄今已整整4年。這場最初被冠以“阿拉伯之春”的社會政治運動,並未使相關國傢實現繁榮穩定,反而每況愈下:埃及數年兩易政權;也門教派武裝坐大,形成幾方割據;利比亞一盤散沙,出現“兩個政府,兩個議會”;敘利亞內戰數年,數百萬人流離失所;突尼斯民眾日趨懷念本·阿裡時代,選舉88歲的政壇老將為總統。民主化顯然未能拯救中東。  表面看,中東國傢墜入“民主化陷阱”是相關國傢自身問題長期累積和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結果,實則為西方勢力長期滲透後所策動的中東版“顏色革命”。這話並非危言聳聽,而與西方戰略重心轉移直接相關。冷戰時期,蘇東陣營是西方國傢的打壓重點。西方世界通過長期的和平演變,最終促使蘇東陣營在20世紀九十年代初相繼政權易幟。此後,西方積極推動北約東擴和歐盟東擴,忙於將原屬於蘇聯勢力范圍的東歐地區逐一納入西方勢力范圍。但隨著俄羅斯日趨復興,歐美東擴之路阻力日增,持續十幾年的東擴進程已成強弩之末,西方“冷戰紅利”享用殆盡。   在此背景下,西方戰略角逐重心日趨轉向資源豐富或地緣位置重要的“中間地帶”。昔日被稱為“專制政體生態保護區”的中東地區,日漸被納入西方整肅和拓展謀霸的重點區域。該地區風平浪靜的“好日子”由此到頭。  2011年中東劇變使地區國傢內部各種矛盾凸顯,對外防范能力降至歷史最低點,由此為西方借機在中東“低成本擴張”提供瞭難得機會。這場劇變甫一開始,西方媒體便搶先將其冠名為“阿拉伯之春”,朝民主化方向引導。在埃及、利比亞、也門、敘利亞、洛摩哥、阿爾及利亞、巴林等國民眾抗議中,抗議者采用的所有方式,均出自那些發生在前南及東歐的“顏色革命”的經驗。將穆巴拉克趕下臺的“4月6日運動”組織的幹部接受過西方背景的“非暴力行動和戰略應用中心”(CANVAS)培訓。西方起勁兒地幹預中東劇變,目的就是通過價值觀輸出,使未來中東局勢朝有利於西方的方向發展,借中東大動蕩重塑地區格局,將中東真正納入西方的勢力范圍,成為西方主導國際政治經濟的外圍地帶。   由於西方幹預中東是在刻意制造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由此使中東政治進程性質日趨變味,“中東劇變”真的成瞭“中東亂局”。始於2011年初的中東劇變本來是一場自下而上的內生性革命,民眾抗議帶有求民族、求民主和求民生的進步成分,因而這些國傢政治演進具有一定歷史進步意義。在中東劇變之初,該地區親西方保守勢力明顯受到削弱;反西方政權出現動蕩較晚,而且當時民眾抗議規模遠不足以動搖現政權。但西方以霸權主義面目強行介入中東劇變,極大改變瞭地區政治轉型的方向和力量對比。埃及、利比亞、敘利亞等共和制國傢相繼由治到亂,至今沒有擺脫危機。  隨著中國崛起步伐加快,西方國傢日趨將中國視為遏制重點和“顏色革命”新目標。2011年中東劇變之初,西方勢力就期盼禍水東引,妄圖觸發中國版的“茉莉花革命”。2014年長達數月的香港“占中”事件,則是西方試圖在中國策動“顏色革命”的試探性進攻。這場被西方媒體稱為“雨傘革命”的街頭鬧劇,明顯有外部勢力插手痕跡,其用心不僅在香港鬧事,還試圖將禍水引向大陸。但在中國國民凝聚力空前高漲的新常態下,這種蚍蜉撼樹的做法隻能以鬧劇收場。長期看,這些唯恐天下不亂的顛覆性勢力不會死心,中國仍需時刻警惕。相關閱讀推薦:解放軍中將:西方軍隊有些技術不如中國讓英國人驚呆的清朝7件奇葩事:西方人眼中的清朝西方世界炸鍋:中國稱霸世界的十大武器遭泄!蘇聯讓西方戰栗的五大太空武器 載大炮的太空站炮擊紫石英號:終結瞭西方軍艦橫行中國內河的歷史!西方用過的25種酷刑 殘忍至極看誰能看到最後!

復辟鬧劇話張勛:選人、用人的標準以“辮子”評判

  復辟第一日,改元宣統九年。一天之內,便發瞭八道上諭,小皇帝過足瞭鈐印之癮,紫禁城內又是任命官員,又是詔告天下,“欽此”、“欽此”之聲不絕於耳,甚是熱鬧。張勛復辟令下,京城龍旗飄蕩,旗人喜形於色。商肆怵然,中行、交行的紙幣斷不收受,吃飯、購物隻認大洋,一時物價上漲,人心惶惶。  張勛(1854-1923),原名張和,字少軒、紹軒,號松壽老人,謚號忠武,江西省奉新縣人。北洋軍閥,中國近代軍閥。  從晚清到北洋政府時期,這幾十年的中國近代史,就好像一堂“折子戲”盛會,亂糟糟,吵嚷嚷,你方唱罷我登場,南腔北調演世象。學者張鳴說,讀焦菊隱的《武夫當國》,能讀到頭大。短短幾年的歷史,書讀不過多少頁,出場的人物動輒上百,涉及的歷史事件和過程錯綜復雜。要厘清這段歷史,真是難上加難。  “張勛復辟”便是這其中的一場鬧劇。  說它是鬧劇,一點也不為過。這場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復辟”活動,前後不過半月,影響僅及京城。“復辟”上演之時,即遭全國上下幾乎一致反對,討伐之聲不絕於耳,討逆之軍即刻誓師。明眼人都知道,復辟一事斷不可成。張勛的魯莽之舉,隻是給中國近代史留下瞭一段笑柄而已。  對於張勛,後世之人皆罵他迂腐、愚昧,甚至皆曰可殺。但放在當時那個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張勛的行為,是有他自認為的歷史合理性的。這種合理性就是兩個字:愚忠。  張勛是江西奉新人,出生於1854年。張父是一個小商販,傢境一般,但張勛身世堪苦。他八歲喪母,十二歲喪父,未成年即為孤兒,令人心痛。十五歲時,張勛為地主傢牧牛,聊以糊口。因乖巧可愛,不久改為書僮,伺候東傢少爺讀書。光緒五年(1879年),張勛參軍入伍,成為瞭清軍的一名士兵。光緒十年(1884年),他隨部隊入廣西參加中法戰爭。第二年在鎮南關大戰中戰功卓著,越級提拔,官至參將,管帶廣武右軍各營,駐紮廣西邊防。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張勛隨四川提督宋慶調駐奉天。後來不久,張勛跑到天津投奔瞭袁世凱。1900年隨袁世凱赴山東征剿義和團,升任總兵。1901年調至北京,宿衛端門,算是九門首領之一,身份與禁衛軍差不多瞭,多次擔任慈禧、光緒等人出巡的扈從、護衛任務。自此,張勛進入瞭清廷高層的視野。宣統三年,1911年,擢江南提督。武昌首義後,奉清廷之令鎮守南京,統領第九鎮新軍。江浙聯軍圍攻南京,張勛兵敗退往徐州,皇帝授他為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南洋大臣。  從張勛的發跡史可以看出,他沒有背景,沒有後臺,傢境平平,孤兒一個,二十五歲才從軍,一步一步從底層殺將上來。動蕩的時局成就瞭他,殘酷的戰爭鍛煉瞭他,他對大清朝一往情深,忠貞不貳。  清廷既倒,民國底定。可張勛咽不下這口氣。1912年3月15日,這個乖張的大帥居然領兵北上“勤王”,要去挽救大清王朝。在天津北站,各國駐津領事和列強的軍隊,毫不客氣地阻攔瞭他。列強要起而維護他們已經承認的中華民國政府。張勛悻悻然不知所措。他終於明白,大清朝的延續和滅亡,不是個人的力量所能左右的。這是潮流,是趨勢,是不可阻擋的歷史規律。分頁:1/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張勛行伍出身,慣於聽命於上峰。清廷已滅,該聽誰的呢?好在袁世凱入主北京,他便歸順瞭“袁宮保”,成瞭北洋政府的一顆卒子。張勛曾對人說:“清帝故主也,袁總統恩師也,今袁為總統,宣統仍為皇帝,餘為國民服務,公義私恩,兩無妨礙。”這隻是張勛的聊以自慰而已。袁世凱命他殺回南方,攻城略地。張勛便揮師南下,用火炮和炸藥轟開瞭南京城墻,拿下瞭這個江南重鎮。這是南京城在遭遇太平天國和湘軍的炮火蹂躪後,再一次身陷兵燹。  人歸瞭民國,心卻仍在大清。張勛命令他的三千部下,誰也不準剪辮子。在中華的大地上,居然還保留著這樣一支“辮子軍”,實在是一件匪夷所思之事。  1915年,袁世凱稱帝失敗,洪憲短命,這倒更勾起瞭張勛的復辟癡想。袁世凱死後,張勛的這個“癡想”越發強烈。他甚至與幾個心腹之人設定瞭復辟的步驟:一、解散國會;二、逼迫黎元洪退位;三、宣佈復辟。  機會還真讓張勛給等來瞭。1917年5月,民國大總統黎元洪與總理段祺瑞爆發瞭“府院之爭”。段祺瑞主張對德國宣戰,加入協約國聯盟,以爭取主動。段祺瑞的難言之隱是,他已經向英、法、俄等協約國銀行貸瞭大筆款子,不對德宣戰,參加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中去,他無法向列強交待。而黎元洪宅心仁厚,堅決不主張參戰,大老遠的歐洲戰場上的“同盟國”與“協約國”的火拼,關我們中國人什麼事呢?段祺瑞對國會議員們動粗,想逼他們同意對德宣戰,此正適得其反,議員們大怒,開會罷免瞭段祺瑞,解散瞭段內閣。段祺瑞隻好灰溜溜地退避天津瞭。看來,共和還就是個好東西。無論名實如何,無論效果怎樣,有瞭這套程序,再大的來頭也沒有用,通不過就是通不過,罷免就是罷免。憑段祺瑞這種擁兵自重、逞強好勇之人,北洋政府時期還不照樣三起三落,照樣在法庭上打輸官司?  黎元洪遍視北洋各大員,有點資歷和聲望的,當屬張勛瞭。遂電召駐守在徐州、統領定武軍的張勛進京調停“府院之爭”。  張勛畢竟是北洋的老班底,進京之前,他偕同新任命的國民政府總理、合肥人李經羲先去瞭天津,拜碼頭,訪名流。在段祺瑞位於日租界宮島街(今鞍山道38號)的傢中,張勛邀段赴京,“共籌國是”,段祺瑞拒絕瞭。張勛又跑到徐世昌傢,關門進行瞭長時間密談。  張勛究竟何時有瞭復辟之念的?是從徐州出發之際,還是在天津晤談各界之後?世人評說不一。根據後來事態發展來看,極有可能是在天津下瞭復辟的決心。因為張勛是在自天津前往北京之際,才密召他那些心腹急赴北京會合的。復辟的幹將康有為,是張勛入京後,才召他北上的。以至於最早的一些文書,如復辟上諭等等,先是出自張勛的秘書萬繩、胡嗣瑗之手,後由康有為修改(筆削)的。康有為進京之後,攬下瞭所有文字之務,萬、胡二人高興萬分。7月1日的張勛復辟通電,洋洋數千言,駢賦之體,一氣呵成,就是康有為的手筆。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張勛在天津的可疑活動,如擁兵北上,要挾黎元洪解散國會等等,已引起瞭有識之士的警惕。段祺瑞當面問張勛,此次進京,是否有復辟打算?張勛急忙表白:我這次來,不僅僅為息事寧人,而是要為國傢謀一勞永逸的安全。話說得模棱兩可,讓人不得要領。有人進一步問張勛,聽說你與清室有特別的關系,是不是這樣?張勛辯解半天,眾人仍是不信。無奈之下,他賭咒說,老夫若有復辟之心,將來這一顆老頭顱必為利刃所斷。  6月3日,張勛率軍進京之前,假惺惺地通電全國:“比因政爭,致釀兵事。勛奉明令,入都調整……默察各方面之情形,大多數心理,咸以國會分子不良,力主解散另選……勛擬即應名入都,共籌國是。俟調停就緒,即商請出師各省撤回軍隊。”隨張勛一同入京的,還有一個別人動不得的神秘箱子。那箱子中,整齊地放著張勛早年的全套清廷官服、官帽、官靴。分頁:2/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入得京來,張勛的復辟嘴臉益發彰顯,他南池子的傢中,聚攏著一班復辟心腹,其中有康有為、萬繩、梁鼎芬、張鎮芳、雷震春、劉廷琛、辜鴻銘、胡嗣瑗等等。都說武夫粗莽,可張勛卻粗中有細。他的復辟勾當進行得詭秘審慎,悄無聲息,騙過瞭許多善良之人。  6月30日傍晚,張勛派梁鼎芬、王士珍、江朝宗、陳光遠、李慶璋等人,分別代表民國、清室、張勛等,前往總統府,逼黎元洪退位讓權。黎元洪大義凜然,怒斥宵小。他說,民國乃國民公有之物,餘受全國人民付托之重,當以民意為從違,個人毫無關系。黎元洪怒罵陸軍總長、民國代表王士珍“背叛民國,毫無心肝”。他又對梁鼎芬說:“君欲盡忠清室,當為之計萬全,且既為忠臣,辛亥何不殉國?復辟之後,餘對清室即不負治安責任。”一班人碰瞭個大釘子,怏怏退出總統府。  張勛不動聲色,按部就班地實施他的復辟計劃。6月30日晚,他以先前定的日程,照舊去江西會館,出席江西同鄉會為他安排的專場京劇演出。張勛是個戲迷,還是個票友,尤其喜歡梅蘭芳的表演。拿過戲單子一看,梅蘭芳是壓軸戲,等到他出場時,必定過瞭半夜瞭。張勛自知明日凌晨要進宮舉大事,今夜不可耽擱太久,遂命梅蘭芳先唱。梨園哪有這等安排,無奈拗不過辮帥,隻好照辦。梅蘭芳不解,觀眾也甚是狐疑。張勛不管不顧,聽完梅蘭芳便回府歇息去瞭。  也是在這個復辟的前夜,總理李經羲在京城大宴各界名流。席間,李總理躊躇滿志,聲言為撐危局,隻幹三月。李經羲自謂:“才疏學淺,無功民國,隻有復辟一事,不至成為事實,聊堪自詡,並可告慰。”沒成想,第二天一早,晴天一聲霹靂,清廷還真就復辟瞭!李經羲自摑的這個大嘴巴實在是太響瞭。僅僅“京華三日”而已,李老九憤然離職赴津去也。  1917年7月1日凌晨3時,張勛一幹人頂戴花翎、補服朝靴地穿戴齊整,從東華門入宮,奏請宣統復辟大位。  坊間傳聞,張勛帶人入宮之時,宣統正酣睡未醒,張勛親自由龍床上將小皇帝拽起來,溥儀嚇得大哭不止。瑾妃、世續、溥倫聞聲趕來,詢問何事?張勛答曰:今日復辟。瑾妃等人執意不同意,反復表明,繼續享有清室優惠待遇即可,其他之事斷不可行。張勛大聲叱曰:今日之事,不能聽你們作主。有不從者,莫怪老夫無情。溥倫詰之曰:汝此番舉動,不是學曹操逼宮故事嗎?!張勛答:曹操逼宮,是殺後驚主,我今日逼宮,是擁君即位,那是不能一概而論的。溥倫無詞以對。如此大事,竟以戲劇之辭對答,張勛的復辟,真的是一出滑稽戲而已。  回過神來的十二歲的小皇帝,不知“復辟”的利害關系,隻覺得好玩、神氣。他戴上皇冠,穿上龍袍,在紫禁城裡照瞭一張全身像。這是溥儀在張勛復辟之時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  同日頒行的復辟上諭曰:“朕不幸以沖齡繼承大業,煢煢在疚,未堪多難,辛亥變起,我孝定皇後至德深仁,不忍生民塗炭,毅然以祖宗創垂之重,億兆生靈之命,付托前閣臣袁世凱設臨時政府,推讓政權,公諸天下。……權衡重輕,天人交迫,不得已準如所奏,於宣統九年五月十三日臨朝聽政,收回大權,與民更始。自今以後,以綱常名教為精神之憲法,以禮義廉恥收潰決之人心。……”分頁:3/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大約“以綱常名教為精神之憲法,以禮義廉恥收潰決之人心”兩句是康有為的修訂之筆,康老夫子洋洋自得,放出大話說:這兩句話實可抵半部《論語》,天下從此可望太平。  康有為為張勛起草的“張勛復辟通電”,充分暴露瞭這個頑固的保守分子對辛亥革命和民主共和的刻骨仇視。“自頃政象譎奇,中原鼎沸,蒙兵未解,南耗旋驚,政府幾等贅疣,疲氓迄無安枕。怵內政之孔亟,虞外侮之紛乘,全國飄搖,靡知所屆。”“溯自辛亥武昌兵變,創改共和,綱紀隳頹,老成絕跡,暴民橫恣,宵小把持,獎盜魁為偉人,祀死囚為烈士。”“名為民國,而不知有民;稱為國民,而不知有國。至今日民窮財盡,而國本亦不免動搖,莫非國體不良,遂至此極。”文字不可謂不老辣,行文不可謂不機巧,隻可惜康有為的才華用錯瞭地方,隻能徒增屈辱,貽笑後世。  復辟第一日,改元宣統九年。一天之內,便發瞭八道上諭,小皇帝過足瞭鈐印之癮,紫禁城內又是任命官員,又是詔告天下,“欽此”、“欽此”之聲不絕於耳,甚是熱鬧。  張勛復辟令下,京城龍旗飄蕩,旗人喜形於色。商肆怵然,中行、交行的紙幣斷不收受,吃飯、購物隻認大洋,一時物價上漲,人心惶惶。  更有投機鉆營、攀龍附鳳之人,想在這大變局中削尖腦袋鉆進去,撈個一官半職,光宗耀祖。偏偏辮帥自有一定之規。他的選人、用人的標準以“辮子”評判。張勛的奇異規定是:“凡前清官僚,自亡國後,保存發辮而不服官於民國者為上選,可得內閣宰輔位次;有發辮而曾應民國之聘出山者為次選,可得尚書、侍郎之職;至若無發而又為民國官員者,雖有奇材異能,亦屏而不用。”這諸項當中,最難得的是“辮子”。民國已六年,不僅百姓,連清室王公貴戚都已剪發,誰腦後還拖著那根“豬尾巴”啊!於是,弄虛作假者應運而生。找一根假辮子,甚至就是剪下老婆、小妾的辮子,暗暗縫在叫做“緯鬥”的清廷朝冠之上,希圖蒙混過關。不光是辮子,連朝服也成瞭稀缺之物。那幾日,做官服的裁縫大發其財,日夜加班也難以完工。無奈之下,有人竟跑到梨園去租戲裝蒙事。紫禁城門前投帖問安的驟然多瞭起來。那看守大門的守衛恍惚之間也把自己當成瞭大內禁軍,趾高氣揚,耀武揚武。內務部司長王揚濱、歐陽溥存也去遞折請安。守門的問他們什麼職務。王揚濱、歐陽溥存不敢抬頭,低聲下氣地說:“前內務部司長。”守門的竟厲聲叱曰:“司長不過掌印郎中,五品官耳!夠不上請安。”竟將他們趕瞭出去。  張勛在津時,指天發誓:若有復辟之心,將來這一顆老頭顱必為利刃所斷。復辟即行,當日聽他賭咒發誓的某公氣不過,寫信大罵張勛:前日誓言,言猶在耳。今汝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吾恐斷送老頭顱之語,將成言讖矣。張勛看完信後,笑笑說:以我一顆頭顱換取大清帝國,有什麼不值呢?  張勛復辟有功,宣統皇帝親封他為忠勇親王。回到傢中,張勛向老婆曹氏炫耀,施施然面有驕色。曹氏倒是深明大義,大罵張勛無良。她說,民國待你不為不厚,今冒天下之大不韙,你就是不為你自己著想,也得為子孫後代想想吧!今天皇上雖封你為忠勇親王,恐怕將來你就要成為平肩王瞭。張勛不解,問婦何為平肩王?曹氏答曰:你將來首領必不保。一刀將你的頭顱砍瞭去,你的脖子不就與兩肩一字平瞭嗎!張勛“呸、呸”幾聲,算是吐走瞭晦氣。他是個懼內之人,隻得咽下這口怨氣。  張勛的復辟劣行,立即遭到瞭全國各界的強烈反對。仍在北京的總統黎元洪、身在南京的副總統馮國璋,第一時間通電全國,聲討張勛的倒行逆施。前總理段祺瑞立即組建討逆軍,於7月3日在天津馬廠誓師,兵分三路,直搗北京。局外人一看便知,張勛的日子不多瞭。分頁:4/6頁  上一頁23456下一頁  文人膽小。最先逃跑的是康有為。他落發為僧,想去北京的法源寺隱身埋名。傳說這天晚上康有為剃瞭光頭來到街上,正遇一隊警察巡邏而至,康有為怕被認出,急忙避入路旁的廁所。黑燈瞎火,康聖人眼神又不濟,“撲通”一聲跌進糞坑。警察走遠後,爬將出來,穿著污漬之衣,頂著一頭穢物,跌跌撞撞逃到瞭法源寺藏匿起來。待風聲過去之後,逃出北京,第二次流亡日本,過起瞭漂泊生活。1925年,他的大兒子與他的小老婆有瞭茍且之事。康有為一怒之下,趕走瞭兒子和小妾,舉傢回國,定居青島,在匯泉灣畔安下傢來。1927年康有為在青島去世,葬於青島萬國公墓。“文革”期間,紅衛兵掘墳扒墓,銼骨揚灰。改革開放之後,重葬康有為於青島浮山南麓。康有為的一生功過是非,自當另有評說。  討逆軍出伐以來,大小約十餘戰,戰則必勝,且數日之內,已由馬廠逼近豐臺,進兵神速。原來,張勛的辮子軍實在不堪一擊。槍聲一響,無不棄甲兵而跑。討逆軍將士審問抓到的俘虜,為何不戰而逃?辮子兵們答:俺們伺候張大帥,隻知道要錢、吃酒、嚇詐百姓幾件事,關於臨陣打仗,卻不曾幹過。昨日大帥調俺們駐紮此地,說是嚴防土匪的。不料你們真格同俺動起手來。俺每月隻拿六塊洋錢餉銀,還要照扣夥食,俺也不是癡子,當真幫他去同人傢拼命,那可有些劃不來。  後世之人一定是非常羨慕張勛復辟之時在京城辦報的新聞工作者們。那是一個多麼令人激動的歲月,每日要聞不斷,編輯部熙來攘往,人聲鼎沸,一會兒一個通電,一會兒一份聲明。討逆軍大義凜然,慷慨陳詞;定武軍違心狡辯,囁囁嚅嚅。旗人見大勢已去,竟也昭告公眾,大罵張勛禍害瞭他們的平靜生活,急匆匆與復辟之輩撇清關系。  兵臨城下,勝負已成定局。馮國璋、段祺瑞列舉瞭張勛八大罪狀,通電全國:  國運多舛,張勛造逆。國璋、祺瑞先後分別通電聲罪致討,想塵清聽。逆勛之罪,罄竹難書,服官民國已歷六年,群力締造之邦基,一人肆行破壞,罪一。置清室於危地,致優待條件中止效力,辜負先朝,罪二。清室太妃、師傅,誓死不從,勛脅以威,目無故主,罪三。擁幼沖玩諸股掌,袖發中旨,權逾莽、卓,罪四。與同舟堅約擁護共和,口血未幹,賣友自恣,罪五。捏造大總統及國璋等奏折,思以強暴污人,以一手掩天下耳目,罪六。辮兵橫行京邑,騷擾閭閻,復廣募胡匪遊痞,授以槍械,滿佈四門,陷京師於糜爛,罪七。以列強承認之民國,一旦破碎,致友邦憤怒驚疑,群起以謀幹涉,罪八。凡此八罪,其最昭彰,自餘稔惡,擢發難數。國璋忝膺重寄,國存與存,祺瑞雖在林泉,義難袖手。今已整率勁旅,南北策應,肅清畿甸,犁掃逆巢。凡我同胞諒同義憤,佇盼雲會,迅蕩霾陰,國命重光,拜嘉何極!分頁:5/6頁  上一頁3456下一頁  7月11日上午,討逆軍已攻進北京城,逼近南池子。張宅中平日裡的文武百官,已作鳥獸散,偌大宅院,幾無人影,不勝蕭條。張勛似乎鬼迷心竅,抱定與清廷共存亡的決心,絕不投降,絕不撤避。  7月12日,黑夜將明,東方既白。南池子的護院將士們荷槍實彈,面目淒慘。凌晨4時20分,槍炮聲自天壇方向傳來,討逆軍要發動最後的攻勢瞭。房前屋後,炮彈轟響,門前街巷,槍彈如雨。張勛鎮靜地起床來到院中的水池之內,微笑著倚在船中槳上,毫無懼色。隻見他身穿純白之長衫,右手握團扇,時時輕搖,態度與平時無異。他周圍的仆人、婢女已是周章狼狽,言不成聲,瑟瑟發抖。正在這危急時刻,兩輛外國汽車疾馳而至。一輛將張勛傢眷接入瞭德國醫院,一輛硬將張勛塞進汽車,拉到瞭荷蘭大使館暫避。  自此,半個月的復辟鬧劇隨即收場。  事後,徐世昌與段祺瑞商量說:“紹軒(張勛字)雖為禍首,但隻不過是一莽夫,請念北洋同胞之誼,窮寇莫追。”段祺瑞同意瞭。於是,徐世昌致電張勛說:“執事既不操柄,自可不負責任,至於傢室財產,已與段總理商明,亦不為己甚,昌當力保護。”  張勛便灰溜溜地回到瞭天津的傢中。  2009年10月4日,中秋佳節的第二天,“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之日,我專程前往天津,尋訪近代名人在津故居。張勛在天津有兩處傢產。一處在德租界6號路(今浦口道上)。這是一座西式洋房,占地面積一萬六千多平方米,建築面積五千六百平方米,有樓房五十六間,平房五十四間,院內水池花壇,環境幽靜。  張勛的另一處房產在英租界巴克斯道(今保定道上)。這是一座五層大樓,進門是一個大院,樓後有花園,園內有假山池塘,亭臺樓閣。這處房產張勛極少來住,主要是出租贏利,興辦銀行等實業瞭。  1923年9月12日,張勛在天津病逝,享年七十歲。他腦後的辮子至死未剪,隨他進瞭棺材。張勛死後,房產幾經易主。浦口道上的洋樓現為天津商品檢驗局使用。保定道上的房產,先是改造為保定道小學。我在保定道上打聽保定道小學,連問瞭幾人竟無人知曉。正滿腹詫異之時,在保定道東北的湖北路上,幸遇一老者,細詢之下,始知保定道小學幾年前又改造,更名為建華中學瞭。遂折回原路,找到瞭建華中學。原有的建築已完全拆除,眼前是一座標準的現代化中學校舍,操場的塑膠跑道還未完全建成,高大的柵欄將鬧市與校園隔離開來,正像今天與歷史隔離開來。人們常說,物是人非,人去樓空。站在保定道上向建華中學望去,物也不是瞭,人更沒有瞭。不但人去瞭,連樓也去瞭。分頁:6/6頁  上一頁456下一頁

揭秘:袁世凱四招終結“大蒙古國”獨立鬧劇

  清朝末年的腐朽與民國初年的動蕩政局,為西方列強在中國邊疆興風作浪提供瞭時機。1911年外蒙古分裂派王公哲佈尊丹巴等在沙俄支持下聚會於庫倫,決定脫離中國,派遣代表團到聖彼得堡請求沙俄庇護。該年10月10日,中國爆發辛亥革命,推翻瞭清朝皇權統治。1912年2月15日,在沙俄策動下,哲佈尊丹巴乘機宣佈成立瞭獨立於中國之外的所謂“大蒙古國”,自封“大蒙古國”皇帝,建國號為“共戴”。  外蒙分裂分子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分裂活動,激怒瞭包括外蒙人民在內的全中國人民。圖盟墨爾根王因反對分裂分子的倒行逆施,竟然被分裂分子拘捕刑訊於庫倫。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先生於1912年1月1日發佈大總統宣言昭告全世界:“國傢之本,在於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國。”同時,孫中山先生還致電外蒙王公、喇嘛,揭露沙俄狼子野心,請他們“速派代表來寧(南京市)參與政要”。袁世凱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之下繼任瞭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顯然,如何維護國傢的統一和領土主權,特別是如何頂住帝國主義列強操縱中國邊疆地區少數分裂分子掀起的狂風濁浪,是對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政府的嚴峻考驗。內憂外患之下,袁世凱果斷出招,打出瞭一連串“組合拳”,迅速瓦解瞭外蒙獨立陰謀。  輿論施壓  袁世凱於1912年3月10日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他在堅持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時,積極堅持中國對蒙古和西藏等邊疆地區的的國傢主權。繼孫中山先生的就職宣言之後,袁世凱於4月22日發佈大總統令,向全世界莊嚴宣告:“現在五族共和,凡蒙、藏、回疆該各地方,同為中華民國領土,則蒙、藏或回疆各民族,即同為我中華民國國民,”“將來地方的一切政治,俱屬內政。”(見《西藏地方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第454頁)面對新生的中華民國的嚴正立場,各懷鬼胎的帝國主義列強,包括沙俄沒有一個國傢敢承認所謂的“大蒙古國”。針對庫倫“大蒙古國”分裂鬧劇,袁世凱致電哲佈尊丹巴:“前清以統治權讓於民國,民國人民已經總攬政務權,舉付與本大總統。承前清之舊地域內有外蒙古一部分,本大總統受全國托付之重理應接管。至庫倫獨立,前清並未允行,中華民國亦斷無允準之理。”希望哲佈尊丹巴“悔悟”,“勿再聽信他人唆使”。並隨即派北京蒙古王公聯合會會長那彥圖為交涉代表前往庫倫。 袁世凱  優惠安撫  在法理上斷其庫倫分裂勢力前途的基礎上,袁世凱在民族政策上大打優惠牌。1912年8月公佈《蒙古待遇條例》,條例規定“嗣後各蒙古均不以藩籬待遇,應與內地一律。各王公原有管轄治理權一律照舊。蒙古王公俸餉從優支給”等。另外,對於脫離庫倫“大蒙古國”分裂政權返回中國的外蒙高級官員給予優待。袁世凱曾經親自接見返回中國的庫倫政府原陸軍部侍郎那貝勒,給予慰勉,並晉封其為郡王。有人曾經做過統計,袁世凱任大總統期間加封的蒙古王公,比清朝幾百年封的王公還要多。袁世凱的這一招果然見效,庫倫等地的不少蒙古大臣陸續返回,所謂的“大蒙古國”庫倫政權形單影隻,風雨飄搖,日子並不好過。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軍事震懾  行伍出身的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是北洋軍閥的頭頭,他手中有數十萬精兵。上文提到的給哲佈尊丹巴的那一份電文中,袁世凱恩威並施,嚴正警告:“現各省將領,以領土損失,治權虧缺,憤慨甚烈,各思糾集健兒,以與貴喇嘛相見。”袁世凱在多管齊下之中,也確實謀劃瞭武力解決。庫倫政權拘捕刑訊圖盟墨爾根王,袁世凱就以墨爾根王是“民國政府優待條件所承認”的王爺抗議庫倫政權的行為為非法,並以其為由謀劃出兵。袁世凱命令熱河、張傢口、山西、綏遠等地的駐軍堅決反擊外蒙古叛軍對內蒙古的侵犯,並在1912年底將外蒙古的叛軍驅逐出瞭內蒙,內蒙的形勢很快穩定下來,也極大地震懾瞭庫倫的所謂“大蒙古國”政權。  談判鬥爭  通過外交談判,確認中國對外蒙古的領土主權,這是一場十分艱巨的鬥爭。袁世凱為大總統的中華民國政府要對付的,不僅僅是庫倫的分裂分子外蒙古王公,更要面對以所謂調停人身份出現的“大蒙古國”的後臺老板——陰險、狡詐、貪婪的沙俄。1912年10月,沙俄駐華公使廓索維慈以專使身份與“大蒙古國”當局談判,袁世凱政府通過多種外交途徑向沙俄聲明俄此舉是幹涉中國內政。沙俄公然無視中國的聲明,仍然於1912年12月3日與所謂的“大蒙古國”簽訂瞭《俄蒙協約》和《俄蒙協約專條》,以支持外蒙古自治換取瞭沙俄在外蒙有排他性的商業地位,而對中國在外蒙的主權則隻字未提。《俄蒙協約》的簽訂,激起中國人民的一片聲討,舉國輿論嘩然。外交總長梁如治辭職,繼任外長陸征祥與沙俄駐華公使庫朋斯齊於1913年5月20日議定《解決蒙事條文六款》因為承認俄方的商務利益,在國內遭到強烈反對,7月11日被參議院否決。9月18日,中國繼任外長孫寶琦與庫朋斯齊再度談判,達成《中俄聲明文件》。中國對外蒙古的主權淪為“宗主權”,基於宗主權而衍生出俄國承認外蒙古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1914年9月8日起,中、俄、外蒙三方在恰克圖舉行會議。赴會談判前夕,袁世凱面諭全權專使畢桂芳、陳蒙,要求將外蒙古承認《中俄聲明文件》中已議定的“大蒙古國”庫倫政權取消獨立、取消“共戴”年號、取消帝號等作為開議的先決條件。所以,會議一開始,中方代表即按照袁世凱的訓令要求外蒙將取消獨立、遵用中華民國年號等作為會議的先決條件。開始的十多次會議均圍繞這些問題進行激烈的交鋒,三方你來我往,唇槍舌劍。中國專使態度堅決,拒不妥協。最終,經3個月談判鬥爭,加之適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自顧不暇的沙俄與得不到後臺老板支持的外蒙分裂分子不得不雙雙妥協,承認中國對外蒙古的宗主權,外蒙古廢除國號、年號、帝號以及政府名義,哲佈尊丹巴圖克圖汗接受中華民國大總統冊封。1915年6月7日,外蒙宣佈取消獨立,所謂“大蒙古國”壽終正寢。外蒙古重新恢復為中國領土范圍內的自治地方。  評價歷史人物的是非功過,不能離開歷史人物所處的特定的歷史環境,要堅持實事求是。當年,年輕的中華民國立國未穩,當傢人袁世凱面對狼子野心的沙俄和已經小成氣候的外蒙古分裂勢力,能審時度勢,針鋒相對,連出四招,基本上成功地捍衛瞭國傢的統一,領土的完整。特別是在十分艱難的條件下,通過談判鬥爭,重新確立瞭中國對外蒙古領土的主權,使所謂的“大蒙古國”的鬧劇偃旗息鼓,曲終人散,無論如何當屬不易。其歷史功績,值得肯定。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港獨”英領事館外演鬧劇 要求“英國接管香港”

  6月4日,曾因擅闖駐港部隊軍營博取眼球的“港獨”組織“香港人優先”又一次上演瞭一出鬧劇。他們連同幾個港獨組織,當天前往香港中環的英國領事館和駐港部隊軍營外舉行所謂“集會”,打出港英殖民政府旗幟並請願“香港回歸英國”。  大公網6月5日訊 英國駐港總領事館門外昨日上演一出“要求英國接管香港”的鬧劇,數名聲稱是“全民支持香港回歸英國”行動成員手舉英國旗,又播放英國國歌,聲稱昨日是英國國會開幕,要求英國宣佈《中英聯合聲明》無效,重新接管香港等不知所雲。而帶頭的行動發言人鐘健平卻是所謂“本土派”組織“港人自決藍色起義”幹事,在港涉非法集結,早前又在臺參與示威遊行。英國領事館沒有派出代表接信,他們稱會把請願信直接寄去英國國會雲雲。  據大公網報道,昨天數名聲稱是“全民支持香港回歸英國”行動成員手舉港英政府旗和英國國旗,又播放英國國歌,聲稱昨日是英國國會開幕,要求英國宣佈《中英聯合聲明》無效,重新接管香港等不知所雲。  另據“世界新聞網”報道,參與所謂集會的成員共計10人。他們在英國領事館外以蠟燭砌成“We Need UK”(我們需要英國)字樣,要求英國國會舉辦公投讓香港“回歸”英國,並試圖遞交請願信。 英國駐港總領事館 資料圖  不過英國領事館大門緊閉,對所謂接信的要求未予理睬。“全民支持香港回歸英國”行動成員們靜坐一會後離去,並揚言稱會把請願信直接寄去英國國會雲雲。  帶頭的行動發言人鐘健平是所謂“本土派”港獨組織“港人自決藍色起義”幹事,在港涉非法集結,早前又在臺參與示威遊行。  網民組織“香港旗飄揚”及“香港人優先”當晚各有數人先後前往中區駐軍總部示威,

“港獨”英領事館外演鬧劇 要求“英國接管香港”

  6月4日,曾因擅闖駐港部隊軍營博取眼球的“港獨”組織“香港人優先”又一次上演瞭一出鬧劇。他們連同幾個港獨組織,當天前往香港中環的英國領事館和駐港部隊軍營外舉行所謂“集會”,打出港英殖民政府旗幟並請願“香港回歸英國”。  大公網6月5日訊 英國駐港總領事館門外昨日上演一出“要求英國接管香港”的鬧劇,數名聲稱是“全民支持香港回歸英國”行動成員手舉英國旗,又播放英國國歌,聲稱昨日是英國國會開幕,要求英國宣佈《中英聯合聲明》無效,重新接管香港等不知所雲。而帶頭的行動發言人鐘健平卻是所謂“本土派”組織“港人自決藍色起義”幹事,在港涉非法集結,早前又在臺參與示威遊行。英國領事館沒有派出代表接信,他們稱會把請願信直接寄去英國國會雲雲。  據大公網報道,昨天數名聲稱是“全民支持香港回歸英國”行動成員手舉港英政府旗和英國國旗,又播放英國國歌,聲稱昨日是英國國會開幕,要求英國宣佈《中英聯合聲明》無效,重新接管香港等不知所雲。  另據“世界新聞網”報道,參與所謂集會的成員共計10人。他們在英國領事館外以蠟燭砌成“We Need UK”(我們需要英國)字樣,要求英國國會舉辦公投讓香港“回歸”英國,並試圖遞交請願信。 英國駐港總領事館 資料圖  不過英國領事館大門緊閉,對所謂接信的要求未予理睬。“全民支持香港回歸英國”行動成員們靜坐一會後離去,並揚言稱會把請願信直接寄去英國國會雲雲。  帶頭的行動發言人鐘健平是所謂“本土派”港獨組織“港人自決藍色起義”幹事,在港涉非法集結,早前又在臺參與示威遊行。  網民組織“香港旗飄揚”及“香港人優先”當晚各有數人先後前往中區駐軍總部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