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蕭撻凜簡介

蕭撻凜     蕭撻凜(?—1004),名又作撻覽,闥覽。遼朝中期將領。字駝寧。契丹族。馬群侍中術魯列子。     幼敦厚,有才略,通天文。景宗保寧(969—979)初年,為宿直官。聖宗統和二年(984),為彰德軍節度使。次年,奉命東征女真,俘獲甚多,受嘉獎。四年(986),為諸軍副部署,從樞密使耶律斜軫南下抵禦宋太宗北伐。七月,於朔州設伏,擒宋名將楊業。六年(988),遷南院都監。九月,從聖宗伐宋,攻沙堆驛,力戰被創。翌年,加右監門衛上將軍、檢校太師。十一年(993),與東京留守蕭恒德攻高麗,直攻蓬山郡(今朝鮮平安北道龜城西南),至安戎鎮,迫高麗王請和,奉貢稱臣。十二年(994),隨齊王妃蕭胡輦領兵撫定西部邊境,任阻卜都詳穩(將軍)。功還,加兼侍中,封蘭陵郡王。十五年(997)五月,討敵烈八部。九月,征阻卜未降諸部。聖宗賜詩以獎其功。尋任南京統軍使。二十年(1002),隨聖宗南伐,四月,破宋軍於泰州(今河北保定),次年四月,在望都(今屬河北)擒宋將王繼忠。二十二年(1004)十一月,破德清軍(今河南清豐西北),圍澶州(今河南濮陽),中伏弩身亡。

耶律仁先簡介

耶律仁先     耶律仁先(1013—1072),遼中期著名將領。字一得,又字糾鄰,小字查刺。契丹族。仲父房之後,南府宰相耶律思忠子(一作瑰引子)。     有智略。興宗時,初任左千牛衛將軍,出入宮中,給事左右。繼授崇德宮使,總轄圖版,兼領禁衛。遷殿前副點檢。深受興宗器重,稱:“唐有大亮,我有仁先。”未幾,改任北面林牙,掌文翰。再徙副樞密使。奉命平定高麗、女真等侵擾。重熙十一年(1042),受命使宋,索取瓦橋關(今河北雄縣)以南十縣土地,迫宋應允歲增納銀十萬兩,絹十萬匹,以償地產。以功擢中書門下平章事,授功臣。十三年(1044)七月,率兵鎮壓武清李宜兒起義,遷契丹諸行宮都部署,封南王,受興宗賜詩嘉獎。十六年(1047),遷北院大王。十八年(1049)七月,充先鋒征西夏,因夏主李元昊遠去,未遇敵而還。翌年,知北院樞密使事,遷東京留守,判遼陽府事。任內,開山通道,邊境安定,以政績封吳王。道宗清寧元年(1055)十月,同知南京留守事。次年六月,擢南院樞密使。四年(1058)六月,遷北院樞密使。繼受誣陷,出為南京兵馬副元帥,守太尉,改隋王。六年(1060)六月,昭雪,復北院大王。九年(1063)五月,拜南院樞密使,徙許王。七月,皇太叔耶律重元父子糾合四百官員叛亂,圍道宗於灤河(今內蒙古寧城西南)行宮,他受命領宿衛軍抵禦,與援軍會合,敗叛軍,以功贈安邦衛社盡忠平亂同德功臣,授北面樞密使,加尚父,進封宋王,詔畫《灤河戰圖》以彰其功。咸雍元年(1065),加於越(最高榮譽銜,授有殊功者),改封遼王。十二月,受耶律乙辛排擠,出任南京留守,徙晉王。任期有政績,為時人贊譽。五年(1069)正月,任西北路招討使,領禁軍征阻卜塔裡於、圖沒裡同瓦等。卒於任,葬葛簍母山。

向秀簡介

向秀簡介 向秀 字子期 魏晉間文學傢。竹林七賢之一。字子期。河內懷縣(今河南武陟西南)人。生卒年不詳。少穎慧。與嵇康等友善。向秀本隱居不出,景元四年 (263)嵇康被害後,在司馬氏的高壓下,他不得不應征到洛陽。後任散騎侍郎,又轉黃門散騎常侍。  向秀好老莊之學。當時《莊子》一書雖頗流傳,但舊註”莫能究其旨統”,向秀作《莊子隱解》,解釋玄理,影響甚大,對玄學的盛行起瞭推動作用。但向秀未註完《秋水》、《至樂》。稍後,郭象在《莊子隱解》的基礎上補完《秋水》、《至樂》註釋,又加發揮,成為今日所見的《莊子註》。 

蕭子顯簡介

《南齊書》 記述南朝蕭齊一代歷史的紀傳體史書。梁蕭子顯撰。全書六十卷,現存五十九卷,含本紀八卷,志十一卷,列傳四十卷,佚失的一卷大約是含有作書義例和目錄的序錄。某些傳中也有缺文。 蕭子顯(約489~537),字景陽,南蘭陵郡南蘭陵縣(今江蘇常州西北)人,南齊豫章王蕭嶷子,齊高帝蕭道成之孫,仕梁官至吏部尚書。兄弟幾人在梁朝都以文才著稱。他曾采諸傢《後漢書》,考正同異,著《後漢書》一百卷,已亡佚。 《隋書·經籍志》等舊史稱該書為《齊書》或《齊史》,宋人曾鞏等始加南字,稱《南齊書》,以區別於李百藥所寫的《北齊書》。南齊初年設置史官,檀超、江淹等奉詔編集“國史”。在蕭子顯撰寫齊史之前,已有不少南齊舊史,如劉陟《齊紀》、沈約《齊紀》等,還有諸帝的起居註,這些大概是他寫《南齊書》時所本。《南齊書》州郡志每州之下除地理建置沿革外,還簡略敘述風土人情,史料價值頗高。《宋書》特設恩倖傳,《南齊書》沿襲而有倖臣傳,為前史所無,反映瞭宋齊時皇帝重用寒庶掌握機要這一社會政治現象。《宋書》記述北魏歷史的部分稱為索虜傳,《南齊書》稱為魏虜傳。雖以醜名相呼,記載也不無傳聞失實之處,但其中包含北人所撰北朝史書中所沒有的材料。祥瑞志的記載荒誕迷信,沒有多少價值。但如記永明十一年(493)白象九頭出現於武昌,與其他記載配合,可以考察5世紀時長江流域的動物分佈和氣候情況。

耶律斜軫簡介

耶律斜軫     耶律斜軫(?—999),遼代中期著名將領。字韓隱。契丹族。於越(最高榮譽銜,授有殊功者)耶律曷魯孫。 遼景宗、聖宗朝名將。字韓隱。契丹族。於越耶律曷魯之孫。保寧元年(969),由北院樞密使兼北府宰相蕭思溫薦於景宗,遂受器重,授西南面招討使。八年,升南院大王。乾亨元年(979),宋太宗趙炅統軍攻北漢都城太原,耶律斜軫奉命與南府宰相耶律沙、冀王耶律敵烈援北漢,在白馬嶺戰敗。宋軍乘勝滅亡北漢,進圍遼南京幽都府(今北京)。遼軍迎戰於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外),耶律斜軫與耶律休哥分左右翼夾擊,大敗宋軍,宋太宗乘驢車逃走。同年,以燕王韓匡嗣等南攻宋,敗還。遼聖宗統和元年(983),為樞密副使、守司徒。承天皇太後執政,耶律斜軫在太後前與遼聖宗耶律隆緒互易弓矢鞍馬,約以為友,進為北院樞密使。三年,為都統,與駙馬都尉蕭懇德領兵征女真。次年,宋軍兵分三路攻燕雲。耶律斜軫為山西路兵馬都統,隨承天皇太後救燕,取蔚州(今河北蔚縣)、寰州(今山西朔縣東)、朔州(今山西朔縣)等地,俘宋將楊業,以功加守太保。後封魏王。十七年,從承天皇太後南下攻宋,死於軍中。     性明敏。保寧元年(969),經樞密使蕭思溫舉薦,受命節制西南面諸軍,並尚皇後侄女。八年(976)六月,遷南院大王。十一年(979),隨南府宰相耶律沙南下伐宋。在白馬嶺(今山西盂縣東北),沙軍失利,他率後軍赴援,退宋軍。宋滅北漢後,進圍南京(今北京),七月,他與耶律休哥左右夾擊,大敗宋軍於高梁河(今北京西北),宋太宗僅以身免。乾亨四年(982)九月,景宗卒,與韓德讓共受遺命擁景宗長子隆緒繼位,時隆緒年幼。皇太後蕭綽攝政。次年,任北院樞密使,參決國政,深受寵信。統和三年(9g5)八月,為都統,率軍討女真,掠獲生口十餘萬,馬二十餘萬,受嘉賞。四年(986),為諸路兵馬都統,南禦宋太宗親征,在定安(今河北蔚縣北),破宋賀令圖軍,追至五臺,斬首數萬。進取蔚州(今河北蔚縣)。在飛狐口(今河北淶源北)敗宋潘美軍,又設伏兵,擒宋名將楊業。以功加守太保,封魏王。十七年(999)九月,隨太後南伐,卒軍中。

徐昭佩(徐娘)簡介

徐昭佩(徐娘)簡介    南梁元帝蕭繹妃——徐昭佩(徐娘)   徐昭佩是南朝梁武帝第七個兒子蕭繹的偏妃,蕭繹當時為湘東王,手握重兵鎮守江陵。徐昭佩在素蝶向林飛,紅花逐風散,花蝶俱不息,紅素還相亂的江陵是一個十分活躍的女人。“徐娘半老,風韻猶存”的典故就出在她的身上。   湘東王蕭繹自幼愛好文學,對政治瞭無興趣,更受他父親的影響,身著佈衣,飲食惟豆羔粗粒而已。正當梁武帝在建康城西設立士林館,延集學者講學論文的時候,蕭繹也在風光旖旎的江濱,天天與文人雅士談玄說道。   徐昭佩美麗,聰明,長於詩詞,正值花樣年華,加上熱情如火的稟性,正是需要愛憐的時候,雖然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然而卻始終撩不起蕭繹的情興,為此她悒鬱寡歡,不知如何自處?   最直接的辦法莫過於接受丈夫的生活方式,試著打入丈夫的興趣圈子,因此她一改常態,淡妝素抹地去參加丈夫的詩酒之會,經常與蕭繹左右的文友酬對,從而使她的精神領域與情感生活,得到瞭相當程度開展與疏解。

耶律休哥簡介

耶律休哥     耶律休哥(?—998),遼代中期著名將領。字遜寧。契丹族。遼太祖族兄、南院夷離堇(軍事將領)耶律綰思子。     穆宗應歷十五年(965),隨北府宰相蕭千征烏古、室韋等部。應歷末年,任惕隱,掌皇族政教。最宗保寧五年(973),率兵西伐黨項,勝歸。屢對宋作戰。乾亨元年(979),南京(今北京)被圍,奉詔領五院軍救援。七月,與耶律斜軫大敗宋軍於高梁河,宋太宗僅以身免。十月,隨燕王韓匡嗣與宋兵戰於滿城,識破宋詐降計,規勸匡嗣嚴兵以待,遭拒,中計,軍潰,他整兵救援,解圍。二年(980),擢北院大王,總南面戍兵。十月,隨景宗南下,圍瓦橋關(今河北雄縣),敗宋兵,追至莫州(今河北任丘)。十二月,拜於越(最高榮譽銜,授有殊功者)。乾亨四年(982)九月,任南面行軍都統。翌年,遷南京留守,並特許伺機處事。任內,均戍兵,立更休法,勸農桑,修武備,邊境大治。統和四年(986),面對宋三路進攻。避免正面作戰,出奇兵、夜襲薄弱,晝疲敵軍,斷絕糧道,致使宋軍疲憊,進展緩慢。五月,與援軍大敗宋兵於歧溝關(今河北涿縣西南),追至拒馬河。繼率軍西助耶律斜軫,復寰州(今山西朔縣東北)、朔州(今山西朔縣),擒宋名將楊業。因功進封宋國王。十一月,任先鋒都統,隨聖宗南伐,十二月,敗宋軍於望都、君子館(今河北河間北),盡殲劉廷讓軍。六年(988)九月,再隨聖宗親征,十一月,在唐河受挫,尋攻滿城,下祁州(今河北安國)。次年三月,因功,準入內神帳行再生禮。五月,與宋軍戰沙河北,獲勝,以功特賜免拜不名。六月,與排亞破宋兵於泰州(今河北保定)。七月,在徐河附近遭宋軍襲擊,傷臂。一生征戰,聲名遠振,史稱“雖配古名將,無愧矣”。統和十六年(998)十二月卒,聖宗輟朝五日,詔立祠南京。道宗大康(1075—1084)年間修國史,首編其事跡以進。

蕭氏簡介

隋煬帝皇後蕭氏簡介   歷史上風流一時、迷君傾國的紅顏女子不計其數,然而能象蕭皇後那樣數經改朝換代,總伴君王之側的女人卻是寥寥無幾。   蕭皇後天生就是一個人間尤物,她出生時,當時著名的占卜奇人袁天綱曾為她的相貌而驚奇不已,仔細推算瞭她的生辰八字,最後得出瞭八個字的結論——“母儀天下,命帶桃花。”蕭皇後以後的人生經歷似乎恰好印證瞭這八個字。她自十三歲作瞭晉王妃後,便開始不斷地被迫更換身份,歷經瞭隋場帝的皇後、宇文化及的淑妃、竇建德的寵妾、兩代突厥番王的王妃,最後又成瞭唐太宗李世民後宮中的昭容。千般滄桑、萬種風流,全溶進瞭她幾十歲的生命歷程,使她成為一個命運奇特的女人,這也就是她命中註定的“桃花劫”吧。   蕭皇後是南朝梁明帝的女兒,天保二十年二月十九日卯時出生於後梁國都江陵。此女天生麗質,嬌媚迷人,至於說她美到什麼程度,那絕不是用語言可以描述的,從下面她的人生經歷中,我們或許大致可以領略出她傾國傾城的風韻來。   就在蕭皇後出世的那年,北周楊堅接受靜帝禪位而作瞭隋文帝,八年以後隋軍攻入建康,統一瞭全國。隋文帝的二兒子晉王楊廣在平陳戰爭中功績顯赫,為瞭表彰他,文帝除瞭給他加官晉爵外,還下詔天下名門世傢,統統將傢中未出嫁女兒的生辰八字呈報朝庭,以便為年方二十一歲的楊廣選一相配的王妃。誰知挑來送去,年齡相當的姑娘們這個不合。那個又相克,最終唯獨剛滿九歲的蕭氏女的的八字與楊廣的八字合在一起才是大吉,於是選定瞭她。因為女方年紀大小,接入宮中後並未馬上成婚,獨孤皇後對這位稚嫩可人的小媳婦十分喜歡,把她當成是自己的女兒撫養,並為她請瞭許多師傅,教她讀書、作文、繪畫、彈箏。聰明過人的蕭氏女學什麼象什麼,往往一點就通,四五年下來,她不但出落成一個明艷秀麗的小美人,而且知書達禮,多才多藝。   晉王楊廣這時正駐守揚州,按朝規他每年進京朝覲一次,這一次他便能見到他將來的妻子蕭氏女,見到蕭氏女一年年長成,又出落得如此動人,他的心為之蕩漾不已。隋文帝與獨孤皇後商議決定,在開皇十三年楊廣入朝時,為他和蕭氏女完成瞭婚事。楊廣這年是二十五歲,新娘才剛滿十三歲,以現在的習慣看來十三歲的新娘似乎太小瞭一些,但在古代,十三、四歲出嫁的女子是很普遍的。

耶律阿保機簡介

耶律阿保機     耶律阿保機(872—926),又作阿保基、阿保謹、阿佈機、安巴堅、按巴堅。即遼太祖。契丹國創建者。小字啜裡隻。漢名億。契丹族。     出生於迭剌部霞瀨益石烈(契丹語,鄉)耶律彌裡(今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東)。德祖耶律撒刺的子。自幼聰敏,才智過人。及長,值伯父釋魯掌權,深得信任,入職任“撻馬狨沙裡”,組建侍衛親軍。相繼降小黃室韋,破越兀、兀古、六奚諸部,被國人譽為“阿主沙裡”(沙裡,契丹語“郎君”),唐昭宗天復元年(901),任本部夷離堇(軍事首領),專事征伐,大破室韋、於厥及奚。進大迭烈府夷離堇。次年,領兵四十萬南下,討河東、代北(今山西北部),克九郡。三年(903),北攻女直,南取河東懷遠軍,略地薊北(今河北北部)。升於越,總知軍國事,成為部落聯盟的實際操縱者。天祐三年(906)十二月,痕德堇可汗卒,翌年(907)正月,廢傳統選汗制,在心腹支持下,燔柴告天,即皇帝位,上尊號天皇帝。即位後,平定以刺葛為首的“諸弟之亂”,盡殺要求恢復世選的原七部首領,鞏固瞭帝位。後梁貞明二年(916)二月,於龍化州(今內蒙古敖漢旗東)上尊號大聖大明天皇帝,建元神冊,國號大契丹。建國後,著手制定新制度。對遙輦氏二十部進行改造,天贊元年(922),將“人眾勢強,故多為亂”的迭刺部析為五院部和六院部,各置夷離堇,隸北府,使迭刺部夷離堇由最高軍事首領削為北宰相府下的一級官員。徹底廢除部落世選制,確立皇位世襲。創“斡魯朵”(宮衛)制,建成特殊的皇權侍衛,“入則居守,出則扈從。”成為對內鎮壓異已,對外擴張的一支核心力量。健全法制,制訂契丹第一部法典《決獄法》。組織人力創制契丹文字。本著「因俗而治,得其宜”的原則,制定民族政策。降奚後,置六部奚,命勃魯恩主之,仍號奚王。降渤海,改東丹國,仍用渤海老相為右大相。中央官制分南北,“(北面)以國制治契丹,(南面)以漢制待漢人。”大力吸收漢文化,興建孔子廟、佛寺、道觀等。對外大肆擴張轄地。稱帝當年(907),征黑車子室韋,降其八部。五年(911),取奚、?等地。繼而南下中原,神冊元年(916),攻蔚、新、武、媯、儒五州,自代北至河曲逾陰山,盡有其地。四年(919),降烏古部。天贊三年(924),酉征吐渾、黨項、阻卜等部,遠逾流沙,拔浮圖城(今新疆吉木薩爾南),盡取諸部。天顯元年(926),東滅渤海,改東丹國,以長子耶律倍為人皇王主之。是年七月,自渤海班師,途中卒於扶餘府(今吉林四平西)。謚升天皇帝(一作大聖皇帝),廟號太祖,翌年(927),葬祖陵(今內蒙古巴林左旗西南)。聖宗統和二十六年(1008),進謚大聖大明天皇帝。興宗重熙二十一年(1052),加謚大聖大明神烈天皇帝。

元稹簡介

           菊花 唐·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傢,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元昊簡介

延州之戰     西夏天授禮法延祚三年(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在宋與西夏的戰爭中,夏景宗元昊率軍進攻宋西北要地延州(治今陜西延安)的作戰。     元昊繼西夏王位後,對內銳意改革,立法建制,厲兵秣馬,逐步加強瞭黨項貴族的專制統治;對外聯遼拒宋,不斷向外擴展,形成宋、遼、夏鼎立之勢。北宋寶元元年(1038年)十月,元昊正式稱帝,國號大夏,建元天授禮法延祚。旋遣使至宋,要求予以承認。宋廷不允,並下詔停止互市,懸賞捕殺元昊,宋夏矛盾激化。次年,元昊加緊攻宋準備,遣人多方刺探宋軍事、政治情報;采取離間、策反、詐降等手段,分化瓦解駐金明寨(今陜西安塞東南)宋軍,企圖攻取延州。金明寨系延州北部門戶,周圍有36寨互為依托,由都監李士彬率蕃兵扼守。元昊知強攻難破,先使人誘李士彬叛,被李斬殺。繼又置偽書、錦袍於邊境,詭稱李士彬約降,被宋都部署夏元亨識破。後又利用李士彬對部下嚴酷,上下不和的矛盾,以金帛、爵位收買其部將為內應。並示以卑弱,令夏軍遇李士彬不戰而遁,以驕其氣。又使人詐降,宋鄜延、環慶路經略安撫使范雍不察實情,令李士彬納降,於是“降者”日增,分隸諸寨。    

楊行密簡介

楊行密     楊行密(852—905),廬州合肥(今屬安徽)人,初名行愍,字化源,五代十國時期吳國的建立者。     楊行密少時孤貧,長大後身材高大,膂力過人,據說能手舉百斤,日行三百裡。唐僖宗乾符中期(877年前後),楊行密因參加江淮一帶的農民起義被捕,刺史鄭棨“奇其狀貌”而釋放瞭他。後來他應募為州兵,戍守朔方(今寧夏靈武),升為隊長。守邊期滿返回,當地軍吏討厭他,要他再次出戍。臨行前軍吏假裝關心,問他還缺什麼,他奮然說:“惟少公頭爾!”隨即斬其首,舉兵為亂。他“自募百餘人,皆虓勇無行者”,統率州兵,“自號八營都知兵馬使”,刺史郎幼復逃走,他就占據瞭廬州。中和三年(883),朝廷正式任命他為廬州刺史。    

元諧簡介

豐利山之戰     開皇元年(581年),隋反擊吐谷渾侵擾的一次重要作戰。     元年八月,吐谷渾攻擾涼州(治姑臧,今甘肅武威)。隋命上大將軍元諧為行軍元帥,率行軍總管賀婁子幹、郭峻、元浩等步騎數萬出鄯州(治西都,今青海樂都),直趨青海,欲抄吐谷渾軍後路。吐谷渾急忙回撤,與隋軍交戰於豐利山(在今青海湖東),吐谷渾大敗。吐谷渾太子可博汗率勁騎5萬前來增援,隋軍再次大敗吐谷渾軍,斬俘萬計。吐谷渾王侯30人率所部前來歸降,可汗誇呂率親兵遠逃。隋詔封吐谷渾高寧王移茲裒為大將軍、河南王,負責統領降隋部眾。其餘酋長也分別賜予各級官爵。並留賀婁子幹鎮守涼州,防禦西部來犯之敵。    

蕭道成簡介

齊高帝蕭道成 (427~482)  南朝齊創建者。字紹伯,小名鬥將。在位四年。先世居東海蘭陵(今山東棗莊嶧城鎮東)。高祖蕭整於東晉初過江,寓晉陵武進(今屬江蘇),晉於此地僑置蘭陵郡,稱南蘭陵,故蕭氏遂為南蘭陵人。少從名儒雷次宗受業,治《禮》及《左氏春秋》。仕宋,初為左軍中兵參軍,後領偏軍征仇池,進軍距長安八十裡,以兵少,又聞宋文帝卒,乃還。 明帝時為右軍將軍,先後鎮會稽(今浙江紹興)、淮陰(今江蘇清江西),以軍功累官至南兗州刺史。明帝卒,他與尚書令袁粲等共掌朝政,並領石頭戍軍事。元徽二年(474)平江州刺史桂陽王休范的反叛,進爵為公,遷中領軍將軍,掌握瞭禁衛軍,督五州軍事。與袁粲、褚淵、劉秉號稱“四貴”。宋皇室成員爭權,自相殘殺,朝廷實權漸集於道成。升明元年(477)七月,道成殺後廢帝劉昱,立劉準(順帝)。蕭道成封齊王,兼總軍國,次第誅滅忠於宋室的袁粲、荊州刺史沈攸之、黃回等。三年四月受宋禪即皇帝位,國號齊,改元建元,史稱南齊。道成懲宋之亡,務從儉約,減免百姓逋租宿債,寬簡刑罰,但對宋之宗室王侯,無少長皆幽死。次年下令擴大清理戶籍,按虞玩之的建議,設立校籍官,以宋元嘉二十七年(450)版籍為準整理戶籍。但校籍工作弊端百出,貧苦人民常被巫為戶籍詐偽而“卻籍”(即從戶籍中剔除出來),同時也侵犯瞭庶族地主的利益。因而,在其死後不久,即因反對校籍而引發瞭唐寓之暴動。

楊廣簡介

隋平楊玄感之戰     隋大業九年(613年)六月至八月,隋煬帝楊廣派兵平息禮部尚書楊玄感在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北)反隋起事的作戰。     楊玄感是隋開國功臣楊素之子,好讀書,善騎射,為官嚴正,甚得時人尊敬。大業九年,隋煬帝第二次征高麗時,命其在黎陽督運糧草。楊玄感目睹煬帝的暴政激起全國人民的不滿,農民起義蜂起雲湧。而煬帝又率隋軍主力遠在遼東前線,後方兵力空虛。於是,便抓住取隋代之的這一良機,與虎賁郎將王仲伯、汲郡贊治趙懷義等人策劃起兵。他們故意遲滯漕運,不按時發運軍資,並派人暗中召回隨煬帝到遼東的其弟楊玄縱、楊石和在長安的好友蒲山公李密,六月初三,楊玄感詐稱在東萊(今山東掖縣)海口的右驍衛大將軍來護兒謀反,領兵占據黎陽,關閉城門,大索男夫。並向附近各郡發送文書,以討伐來護兒為名,命各郡發兵會集黎陽。楊玄感任命趙懷義為衛州刺史、東光縣尉元務本為黎州刺史,河內郡主薄唐褘為懷州刺史。楊玄感選精壯運夫5000餘人,船夫3000餘人,殺三牲誓師,起兵反隋。這時李密趕到,向楊玄感獻上、中、下三計:但楊玄感卻決定用下計,錯誤地認為打下東都,才能大長士氣,並可以抓獲文武百官的傢屬作為人質,遂盡焚屯於黎陽的龍舟水殿,率兵向東都洛陽進發。同時,命其弟楊玄挺率1000人進攻河內,唐偉(此時已背叛楊玄感)憑借堅城拒守,楊玄挺軍久攻不克。隋廷留守東都的越王楊侗和民部尚書樊子蓋接到楊玄感起兵的消息,立即加強東都的防禦。修武縣(今河南武陟)民也幫助隋軍據守臨清關(在今河南新鄉東北),使楊玄感軍無法過關,不得不從汲郡(治衛縣,今河南淇縣東)南渡黃河,繼續向東都前進。一路上受盡勞役之苦的百姓紛紛投奔楊玄感。楊玄感軍未遇任何抵抗,很快到達偃師(今河南偃師東)。楊玄感乃命其弟楊積善率兵3000從偃師以南沿洛水西進,楊玄挺自白司馬阪(即白馬山,在今河南洛陽北邙山北麓)越過邙山從南面向東都發起進攻,楊玄感率3000餘人馬緊隨其後。東都方面派河南令達奚善意率精兵5000抵擋楊積善,將作監及河南贊治裴弘策率8000人迎戰楊玄挺。當時,楊玄感的士卒多為沒受過正規訓練的民夫,手執單刀柳盾,也沒有弓箭鎧甲,但士氣高昂,而隋軍士兵雖裝備精良卻士氣低落,故達奚善意軍不戰自潰,裴弘策軍五戰五敗,隻帶10餘騎逃回城中。十四日,楊玄挺直抵太陽門,將東都包圍。楊玄感屯上春門(洛陽北門),每次向眾人發誓都說:“我身為上柱國,傢累鉅萬金,至於富貴,無所求也,今者不顧破傢滅族者,但為天下解倒懸之急,救黎元之命耳。”眾皆感奮,每日投營報效者有數幹人。楊玄感收編隋軍降眾,招募百姓,得5萬餘人,很多達官貴族子弟也紛紛投奔他。乃分兵5000占據慈硐道(在今河南洛陽西),5000人把守伊闕道(在今河南洛陽南),派開國元勛韓擒虎之子韓世萼率3000人包圍滎陽(在今河南滎陽東北),顧覺率5000人攻取虎牢(在今河南滎陽西北汜水鎮西)。楊玄感親率主力攻打東都,樊子蓋隨機拒守。楊玄感一時無法攻破城池。鎮守長安的代王楊侑派刑部尚書衛文升統兵4萬救援東都。衛文升軍經崤(在今河南洛寧西北)、澠池(今河南澠池東),在東都城北和楊玄感軍交鋒,衛文升部且戰且走,至金谷(今河南洛陽市東北)與楊玄感軍形成對峙之勢。楊玄感軍屢敗衛文升軍,使其實力大損。衛文升遂孤註一擲,在邙山南與楊玄感軍決戰,一日之內雙方交戰10餘次。眼看衛軍難以支持,恰巧楊玄挺被流箭射死,楊玄感軍才不得不暫時退卻。    

蕭繹簡介

梁元帝蕭繹 (508~554)  南朝梁皇帝。字世誠,小字七符。在位三年。蕭衍第七子,初封湘東郡王,後任侍中、丹陽尹。普通七年(526)出任荊州刺史,都督荊、湘、郢、益、寧、南梁六州諸軍事,控制長江中上遊。太清二年(548)侯景叛梁圍建康,梁各路援軍集結於建康城外有二三十萬之多。而蕭繹隻派兒子蕭方智等率軍萬人往救,後又派王僧辯率舟師萬人增援,次年三月,景攻破臺   城,王僧辯舟師盡沒。不久,又命王僧辯擊潰在郢州(今湖北武昌)都督中外諸軍事的六兄蕭綸;並向西魏稱臣,襲殺益州刺史蕭紀(蕭衍第八子)。蕭繹翦除兄弟的目的達到後,便於天正元年(552)在江陵即位稱帝。年號承聖。但當時梁州、益州已並於西魏,襄陽也在西魏控制之中。江陵形勢十分孤立。承聖三年九月西魏宇文泰派於謹、宇文護率軍五萬南攻江陵。十一月江陵城陷,蕭繹被俘遭害。次年其子蕭方智在建康稱帝,追尊為元帝。蕭繹盲一目,少聰穎,好讀書,善五言詩,但性矯飾,多猜忌。藏書十四萬卷,於江陵城破時自己燒毀。生平著述甚富,凡二十種,四百餘卷,今僅存《金樓子》。

楊國忠簡介

楊國忠 (?~756)  唐玄宗李隆基時外戚和權臣。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南)人。武則天時倖臣張易之之甥,楊貴妃之堂兄。本名釗,玄宗改其名為國忠。 國忠少嗜賭好酒,不學無行,為親黨所鄙視。年三十,從軍於蜀,授新都尉。天寶初,楊貴妃得寵,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欲結為內援,使楊釗攜財賄入京,楊氏姊妹薦於玄宗,以樗蒲(一種賭具)為供奉官,累遷監察禦史。宰相李林甫曾與之勾結以危害太子,陷害政敵。他善於窺測玄宗好惡,得其歡心。天寶七載(748)擢給事中,兼禦史中丞,專判度支。此後,與李林甫爭權交惡,斥逐林甫之黨。十一載,林甫死,國忠代相,兼吏部尚書,領四十餘使,怙權仗勢,臺省官有才名而不為他用者都被排斥。他主管銓選官吏,為瞭取悅人心,不問賢愚,年資深的一概補官;又破壞制度,在其私第召集選人和吏部、門下省官進行唱名註官,廢棄三註三唱、門下復審之法。十三載,水旱為災,他歸咎於不附己的京兆尹李峴,將峴貶官;又派禦史按問報告水災的扶風太守房琯,使得內外官吏不敢反映災情。國忠平時所受賞賜及賄賂不計其數,生活極為奢侈腐朽。 天寶十載及十三載,在他鼓動下,唐兩次發兵進攻南詔,均全軍覆沒,喪師二十萬。國忠反以捷書上奏。他與安祿山爭寵,屢言祿山必反,十四載,又圍搜安祿山的長安居宅,貶謫親附祿山的官員。祿山本有野心,這時即以誅楊國忠為名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國忠猜忌防守潼關(今陜西潼關東北)的宿將哥舒翰,勸玄宗令翰出關作戰,因致大敗,潼關失守。他又勸玄宗入蜀,隨駕奔蜀,至馬嵬驛(今陜西興平西),為從駕士兵所殺。  

楊忠簡介

楊忠簡介   楊忠,隋朝太祖皇帝(追尊),隋文帝楊堅之父,西魏府兵十二大將軍之一。代北武川人,小字奴奴,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北魏將領,少年楊忠本該有著幸福的生活,但是北魏末年的六鎮大起義徹底改變瞭這位小奴奴的人生軌跡,使他飽嘗瞭離傢之苦,去國之痛。父親楊禎本是北魏建遠將軍,因討伐叛賊鮮於修禮(懷朔鎮兵)而戰死沙場,楊忠隨難民潮顛沛流離,客居山東泰山,即使如此,生活也沒有平靜下來,南梁出兵北魏,攻占瞭楊忠所在的地區,楊忠又被擄掠到瞭江南,一呆就是五年,不知南朝的芳草群鶯有沒有留住青年楊忠的心,反正當客居梁朝的北魏皇族元顥在梁朝陳慶之將軍的護送下回到洛陽時,楊忠以直閣將軍的身份(被元顥所封)正在元顥的部隊之中,元顥當初為北海王,因與北魏權臣天柱大將軍爾朱榮不和,索性投奔梁朝,梁武帝見他可用,便扶植他另立魏朝,派兵護送入洛,與原來的北魏爭奪領導權,楊忠隨之參加瞭與爾朱榮軍隊的作戰,與他交戰的對手中就有未來的同僚們(西魏的將領們許多曾是爾朱榮的部下),元顥好景不長,皇帝沒做多久,很快就被爾朱榮擊敗,元顥在逃亡途中死於非命,陳慶之削發為僧,隻身遁回江南,楊忠卻成瞭北魏軍隊的俘虜,爾朱榮的同族兄弟爾朱度律見楊忠身材魁偉,相貌出眾,武藝絕倫,是當兵的好材料,就收歸帳下成瞭一名統軍,在爾朱軍隊中,楊忠遇到瞭一生的摯友獨孤信(後來兩人成瞭兒女親傢),獨孤信早已在爾朱軍中聞名,在破葛榮的戰役中,獨孤信曾經匹馬單槍,出陣挑戰,生擒敵將袁肆周,大出風頭。加上人長的帥氣,穿衣打扮與眾不同,被軍中稱為“獨孤郎”,楊忠來到獨孤信手下,跟隨獨孤信轉戰南北。北魏分裂後,楊忠隨獨孤信加入西魏陣營,與高歡控制的東魏軍隊作戰。西魏初期,關中人少地瘠,抵抗之力有餘,還手之力不足,荊州被東魏所占,荊州刺史賀拔勝不得已南下投奔梁朝,西魏復令獨孤信率軍收復荊州,獨孤信以楊忠、康洛兒、元長生三位將軍為前鋒,突襲荊州城,三將率軍來到城下,喝叱守門軍士:“現在我大軍已到,城中又有內應,你們要想活命,還不快走!”守門軍士一哄而散,三將鼓噪入城,東魏軍被震懾,沒有人敢於抵抗,東魏刺史辛纂被斬殺,荊州歸於西魏之手。戰事並沒有由此停息,時隔半年,東魏派將軍高敖曹、侯景再攻荊州,高敖曹馬槊絕世,侯景狡猾多計,皆為當時名將,獨孤信敵不過,與楊忠一同投奔梁朝,荊州復為東魏所得。   楊忠又一次來到江南,過瞭三年的羈梁生活,梁武帝重視北朝來歸的將領,待遇十分優厚,賀拔勝、獨孤信、楊忠對此是很感激的,西魏大統三年,梁武帝應賀拔勝的請求,決定放三將回歸關中,並親自餞行於南苑,賀拔勝自此以後,每當遇到向南飛的鳥兒都垂弓不射,以報梁武帝知遇之恩。三將回到西魏首都長安後,不但沒有受到叛國的處罰,反而加官進爵,更受重用,賀拔勝官居太師(三公之首),獨孤信為驃騎大將軍、加侍中、開府。楊忠也遇到瞭一位英主,那就是西魏丞相宇文泰,宇文泰見楊忠生得美髭髯,相貌威猛雄壯,十分喜愛,便召到自己的帳下聽用。從此,楊忠開始瞭新的征程。幾次三番的俘虜生涯和客居異國的經歷使楊忠鍛煉出瞭處變不驚的心理素質,在以後的戰爭中屢屢表現出色。   楊忠歸西魏後經常跟隨宇文泰狩獵於龍門,他能夠獨自捕捉猛獸,左臂夾住獸腰,右手拔掉獸舌,宇文泰見瞭也嘆其勇敢,北朝語稱猛獸為掩贍(一說是揜於),便以此名作為楊忠的字,楊忠逐漸升遷為征西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在東西魏的河橋大戰中,楊忠與五位壯士擔任守橋之責,敵人見其勇猛,不敢進逼。邙山大戰中,又一馬當先沖鋒陷陣,因功升車騎大將軍,任都督朔燕顯蔚四州諸軍事、朔州刺史,加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侯景亂梁,逼死梁武帝,南朝力量削弱,宇文泰決心趁機開拓疆土,任命楊忠為都督三荊二襄二廣南雍平信隨江二郢淅十五州諸軍事,攻取瞭梁朝的齊興郡和昌州。梁朝雍州刺史、嶽陽王蕭詧雖然歸附西魏,仍有異心,楊忠使瞭個疑兵之計,他在樊城搞瞭一次軍事演習,命令兩千名騎兵不斷變換旗幟來回交替奔馳,蕭詧登樓遠望,誤以為有三萬軍隊,遂不敢有二心。梁朝並不甘心丟失疆土,梁司州刺史柳仲禮率軍進攻襄陽,留部下馬岫守安陸城,宇文泰知道後派楊忠南伐,攻克隨郡,包圍安陸,柳仲禮聞聽,馬上回師安陸,楊忠手下將領擔心一旦柳仲禮援軍到達,難以攻下安陸,請求立即攻城,楊忠分析說:“敵人憑城固守,短期很難攻下,我軍容易腹背受敵,不是良策,南人擅長水戰,不善野戰,仲禮回援安陸,我半道而襲,敵人趕路疲憊,我軍士氣正旺,一戰可勝,安陸則不攻自破,其他諸城也可以傳檄而定瞭。”這就是兵傢常用的圍城打援之策。楊忠挑選兩千精騎,銜枚夜進,於淙頭與柳仲禮部遭遇,楊忠身先士卒,擒獲柳仲禮,全部俘虜瞭柳仲禮的部隊,安陸守將馬岫知道柳仲禮被擒,不戰而降,安陸遂破。楊忠又連陷數城,盡取梁朝漢東之地,進爵陳留郡公。   西魏恭帝初年,宇文泰又策劃瞭一次大規模的遠征,目標是梁元帝蕭繹所在的江陵,江陵地處長江中上遊,南臨長江,北依漢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粵,地勢險要,物產豐饒,文華薈萃,歷來為兵傢必爭之地,這次西魏派出瞭豪華的將領陣容,由柱國大將軍於謹為統帥,中山公宇文護(宇文泰侄兒),大將軍楊忠、韋孝寬,驃騎大將軍王傑等輔之,興兵五萬,直撲而來,此時梁朝精兵猛將遠在長江下遊,江陵空虛,蕭繹急忙向在建康的部將王僧辨求援,王僧辨不愧是名將,他想出瞭一招圍魏救趙之策,準備抄西魏軍的後路,斷其糧道,可惜這隻是美好的設想,由於路途遙遠,江陵很快失陷,此計劃沒有能夠成功實施。於謹進兵迅猛,先令宇文護和楊忠占據江津,切斷江陵與梁朝東部的聯系,阻止援軍西來,梁軍將長刀綁於大象鼻子上向西魏軍沖鋒,楊忠以箭射大象,大象受驚,嚇得掉頭跑散。宇文護又攻克武寧,俘虜太守宗均。蕭繹命令環繞江陵城豎起六十餘裡的高大木柵,以為藩籬,戒備森嚴,阻擋西魏軍前進,這種木柵對於西魏騎兵的防禦還是很有效的,西魏派步兵進攻,欲翻柵而過,柵內防守的梁軍使用長矛向魏軍亂戳,進攻的魏軍多被刺死,損失慘重,於謹命令王傑以箭射之,柵內守軍應弦而倒,魏軍借機再次進攻,翻柵而入,勝利進軍,於謹高興的對王傑說:“成我大事的,就是公的神箭啊!”王傑因為作戰勇猛曾被宇文泰譽為“萬人敵”,此次又當是奇功一件,於謹令部眾縱火焚柵,烈焰將柵內數千民居燒毀,西魏騎兵蜂擁而入,已到江陵城下,西魏軍日夜攻城,梁朝大將胡僧佑戰死,這時城內有人偷偷打開西門,迎接西魏軍入城,蕭繹與太子及王褒、朱買臣等大臣退保子城,蕭繹見勢無望,焚毀古今圖書十四萬卷,並要投火自殺,被左右阻攔,遂遣人出遞降書,開城投降,於謹派人問蕭繹為何焚書,蕭繹答道:“讀書萬卷,仍有今日之禍,書有何用?所以我全都燒瞭。”此回答使人哭笑不得,書有何罪?罪在讀書的人,蕭繹也是一代英主,文武全才,卻如此不智,令人嘆息。蕭繹後來被政敵蕭詧用土袋子壓死,未得善終。於謹驅江陵男女數萬口入長安,江陵為之一空,這是梁朝繼侯景之亂後又一次大劫難,梁朝的千古風華隨之飄散,前有梁武帝之難,後有梁元帝之災,禍亂至此,長江也會為之嗚咽。   北周王朝建立後,楊忠出鎮軍事重鎮蒲阪,時北齊王朝的司馬消難請降,楊忠和大將軍達奚武出兵迎接,深入北齊境內五百裡,三次派出使者聯絡都沒有回音,達奚武懷疑事情有變,建議回軍,楊忠堅定的說;“有進死,無退生。”率騎兵繼續向前,終於迎得司馬消難,楊忠領三千騎兵殿後,掩護司馬消難西退。軍隊來到洛水以南,楊忠令將士解鞍而臥,休息片刻,北齊兵追到洛水以北,雙方隔河而望,楊忠安慰將士說:“不要怕,吃飽些,敵人不敢渡水來當我們的兵鋒。”齊兵試探性的要渡河,楊忠翻身上馬縱橫奔馳,作出進攻的姿態,齊兵果然不敢進攻,慢慢退走瞭,楊忠及眾將士安然而還,達奚武知道後感嘆的說:“達奚武自以為是天下健兒,今天算是服瞭。”達奚武曾經夜闖高歡大營,可謂一身是膽,但比起楊忠還是有所不如。北周保定二年,朝廷準備聯絡突厥共同伐齊,眾人都以為北齊國富兵強,又有大將斛律明月(即斛律光,時人稱“落雕都督”,“射雕手”),沒有十萬的兵力不宜出兵,唯有楊忠不以為然,說道:“大軍勝利在人和不在人多,有一萬騎兵足夠瞭,斛律明月這個小子又能怎麼樣?”保定三年,楊忠被任命為元帥,統轄楊纂、李穆、王傑、田弘、慕容延等十餘員大將,由北路伐齊,又令達奚武率馬步軍三萬,由南路伐齊,兩軍預期於晉陽(今山西太原)會合,楊忠路過故鄉武川,拜祭先人,犒勞將士,而後攻陷北齊二十多座軍鎮,保定四年正月,與十萬突厥兵會攻晉陽,正值大雪紛飛,寒風凜冽,北齊集中瞭所有的精銳部隊展開進攻,突厥兵害怕,引兵不戰,周軍兵少,也擔心起來,楊忠為眾人鼓氣說:“事勢自有天命,不在人數多少。”親自帶七百人步戰,損傷大半,由於達奚武另一支部隊沒有如期趕到,周軍不得不退兵瞭。這一年,北周再次伐齊,權臣宇文護親自攻打洛陽,令楊忠出沃野鎮接突厥兵,當時軍糧已經很少瞭,眾人都憂心忡忡,楊忠想瞭一個辦法,他找來稽胡首領們聚會,暗地裡指使王傑整裝鳴鼓而來,楊忠假裝問他有什麼事情,王傑說:“大塚宰(指宇文護)已經平定洛陽,天子聽說稽胡騷動,派我來協助您討伐。”,不久又有突厥使者快馬來報,假稱突厥可汗已經攻入晉陽,現陳兵十萬於長城下,如有稽胡不服,願來討之。稽胡首領聞之極為恐懼,爭相表示效忠,然後籌集糧草,以資軍用,楊忠的智謀可見一斑。這次伐齊仍然沒有成功,宇文護自洛陽西還,楊忠也罷兵回鎮。北周天和三年,楊忠生病回到京城長安,周武帝和宇文護親自到楊忠的傢裡看望,足見這位元勛的分量。不久,楊忠病死,時年六十二歲,兒子楊堅襲爵隋國公。

薛萬徹簡介

薛萬徹     薛萬徹(?—653.3.16),原敦煌(今甘肅敦煌西)人,後遷居京兆咸陽(今陜西咸陽市西北),唐朝大將。     薛萬徹出身將門,父親是隋左禦衛大將軍薛世雄,隋末為涿郡(治薊縣,今北京城西南)太守。隋大業十三年(617年),薛世雄在河間之戰中敗於竇建德率領的河北義軍,慚恙發病,不久便去世瞭。薛萬徹自與兄長薛萬均隨父親客居幽州,兄弟二人都因武藝出眾受到涿郡守將羅藝的賞識。後二人與羅藝一齊歸附唐高祖李淵,授車騎將軍,武安縣公。    

楊炎簡介

楊炎 (727~781)   唐代宰相,兩稅法的創制者。字公南。鳳翔天興(今陜西鳳翔)人,初以文章知名。 唐代宗大歷時,楊炎官禮部郎中,知制誥,遷中書舍人,與常袞同掌詔敕的撰寫,其文筆受到朝士的贊許,稱為“常、楊”。大歷九年(774)楊炎升為吏部侍郎。與當時宰相元載有戚誼,又受到元載的賞識和提拔。十二年,元載得罪被殺,他也遭到牽連,被貶為道州司馬。十四年,唐德宗李適即位,崔祐甫推薦楊炎可以重用,因而從貶所召回,任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唐中央財賦,本儲存太府寺所屬的左藏庫。安史之亂後,移貯宮廷的大盈內庫,由宦官掌管。宦官中飽私囊,帳目混亂,不可究詰。楊炎入相後,首先提出國傢租賦不能變成皇帝私產,建議把大盈內庫財賦仍撥歸有關部門管理。德宗采納瞭他的建議。建中元年(780),他建議廢除租庸調制,創立並推行瞭兩稅法,為後代所沿用,是中國封建社會賦役制度一大改革。 建中二年,盧杞入朝為相,楊炎與盧杞不合。同年十月,遭盧杞誣陷,被貶為崖州司馬。途中賜死。